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中华诗词解读丨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释义: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近现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接下来几句貌似描绘秋景,实则是情绪的流露。秋瑾笔下的”为篱下、黄花开遍”,应该是为后句”秋容如拭”作铺垫。拭,本来是擦拭的意思,又可以引申为”清”的意思,这样理解的话,”秋容如拭”应该可以解释为秋色清澈明净,就好像是刚刚擦拭得干干净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一句化用历史典故,一句是秋瑾自己的经历与情绪提炼。在秋瑾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缘。

秋瑾虽是女性,却从来不是一个眼界狭小的弱女子,她深刻感受着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同时,也为自己的命悲叹:”八年风味徒思浙。”离开她的家乡浙江已经八年了,这八年来,她是多么思念家乡的风味啊!八年的离别,家乡其实并不遥远,但回家却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正是这样的女儿身、男儿心,让秋瑾发出了不甘命运摆布的激越心声!蛾眉就是指美女了。

命运何其荒谬啊,为什么强迫我做一个只能足不出户、三从四德的女子呢?”殊未屑”对这样的命运安排,我就是不屑一顾,我就是不甘沉沦,我就是要打破一切枷锁,我就是要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啊!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有了解了秋瑾的人生理想和个性气质,我们才能真正读懂秋瑾对传统女性束缚的强烈愤慨。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对女性命运不的幸发泄牢骚、怨愤,那秋瑾也算不上是一个传奇女侠了。

有了理想,还要拥有打破桎梏、将理想付诸实现的胆量和智慧,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秋瑾是这样想的,她就真的这样做了!读懂了秋瑾的愤慨,《满江红》的下片我们也就自然而然能够心领神会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虽然没有男儿身,心却比男儿更加刚烈、更加热血沸腾。”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这样高远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普通的凡夫俗子又怎么能够理解呢?

这里的”俗子”并非泛泛所指,而是特指秋瑾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身边人。命运当真奇怪,秋瑾身为江南女子,偏偏英姿飒爽、性情刚烈;王子芳身为七尺男儿偏偏虚伪懦弱,没有主见。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秋瑾从此踏上了寻觅知音、寻求女性自由、寻找民族解放的道路。这样看来,这首《满江红》既标志着秋瑾勇敢改变命运的转折,又是她追求理想的大胆宣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巾帼英雄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作品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翻译及赏析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96《满江红·小住京华》
初三 | 课本文言文诗词训练​ 16《满江红》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满江红》秋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