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私语红楼梦人物》

                                                                                              《私语红楼梦人物》


目录
1.林黛玉
2.薜宝钗
3.贾宝玉
4.史湘云
5.贾探春
6.妙玉
7.贾迎春
8.贾惜春
9.秦可卿
10.王熙凤
11.李纨
12.贾元春
13.巧姐
14.刘姥姥
15.花袭人
17.金鸳鸯
18.晴雯
19.林红玉
20..贾芸
21.麝月,秋纹,碧痕
22.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23.李贵,茗烟,锄药,扫红,墨雨
24.紫鹃
25.刑夫人
26.王夫人
27.薜姨妈
28.黄金莺
29.尤氏
30.赵姨娘
31.贾母
32.贾赦
33.贾政.正文 林黛玉

    林黛玉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病怏怏的,性格有点似云似烟,捉摸不定,本来三月艳阳天,不知道怎么地就会寒冬雪飘飘,属于易变且气量短小的人。如果说林黛玉之死是少了爱情而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气死的。

    但值得称道的是,也许是她这样的性格,才成就了她的诗才。她的命运如她写的诗一样,起起浮浮,贯穿始终。

    林黛玉的诗可谓风格独特,清透飘逸,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

    如果薜宝钗的诗如杜甫一样厚实,那么林黛玉的诗就李白的传承,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最值得我称道的是在元春省亲时,林黛玉替宝玉做了最后一首的“杏帘在望。”

    原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分明是一位田园诗人,何况此时元妃才来,大观园也未分配与众姐妹住,就算林黛玉有参观过那个后来叫稻香村的地方,能作出此诗,非诗仙莫属,当然林黛玉之父虽是为官之人,未必没有什么亲戚或是林黛玉的奶奶住乡下的,小时候见过此景也未可知。但是大家千金,能知农家此景亦是不易了。

    元妃并非傻瓜,这一首与前几首宝玉做的风格全然不同,只是她不便点破罢了。于是大加赞赏,明里说宝玉进益了,暗里夸林黛玉诗写得好。自然林黛玉心中美美的,她得意的是诗中最后一句的奉承:盛世无饥妥,何须耕织忙。当然在元妃面前说“盛世”不仅是说现在的朝代在皇帝,既元妃老公统治下国富民丰,更在暗指宁荣两府并与贾门有纵横交错的关系的族群皆托元春之福。

    故而,此诗让元春欣然点头,为了暗中回报黛玉对她的赞美,于是将“杏帘在望”改也了后来李宫裁居住的“稻香村”了。

    林黛玉的才华初见一般,就已经锋芒毕露,大有一统红楼诗界,欲当诗林盟主之势。

    然宝钗,湘云,探春等皆非平庸之辈,更何况还有深藏不露的那个尼姑——妙玉。

    妙玉作诗不多,但并不是说她不会做诗,既然能文能诗的刑岫烟是拜她所教,那么可见妙玉的才情并不在林黛玉之下,虽然林黛玉也有徒弟——香菱,但着实刑岫烟的才情比香菱还是要高一筹。

    但是就诗而论,最出彩的还是林黛玉。

    海棠第一社,林黛玉那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更是技惊四座,让那些姐妹们暗叹不如。果然如李纨说风流别致。而众人所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当然薜宝钗不是吃素的,她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诗句美,更有深刻的内涵。可以说与林黛玉这一战不分伯仲,终是薜宝钗的后台是她的姨妈王夫人,即是李纨的顶头上司,她的婆婆,尽管林黛玉有她外祖母做后盾,但权横利弊,李纨把冠军的奖项颁给了薜宝钗,何况还有一心巴结王夫人的探春助阵,自然此时写出极其别致的诗来的林黛玉,只能屈居亚军,而不能多言。

    虽然此时还有她的相好宝玉帮她鸣不平,但在林黛玉势单力孤下,又能奈何?

    虽然此役林黛玉未能如愿当上诗林盟主,但已经具备了登顶的实力,终于在菊花诗会上把薜宝钗打得落花流水,让她连个第二名也未得,而自己的三首诗一举夺得了冠亚季军,大获全胜。

    只因这回薜宝钗的诗无论从意境还是文风皆与黛玉相去甚远,李宫裁也不能太明显的偏袒,于是乎潇湘妃子终于金子出雪,闪闪发光。

    凭心而论,能与林黛玉叫板的除了未怎么显示才华的妙玉,所剩的只有宝钗。虽然史湘云有二首海棠诗之得,更甚者借烤鹿肉之勇对句力压众人及凭自然景物作出“寒塘渡鹤影”的绝句,但从根本实力上,未必比得上薜林二人。

    迎春惜春自不必说,一个是识字不多,生性木讷,就算能做得诗,也是死气沉沉。另一个背背经书,写写感悟倒是只有妙玉能与之抗衡。

    李纨不善诗,她自己说能评诗,也未必有这个才能,与迎春一样,属庸脂俗粉类的。

    探春虽有才能,但不是在诗上,不可与薜林同日而语。

    薜宝琴小儿之口,虽然有才情,此时亦不能给薜林构成威胁。

    刑岫烟,李纹,李绮更是差远一层。

    香菱是徒弟辈的,不值一谈。

    所以能不能坐稳大观园诗坛盟主这个位置,林黛玉最大的竟争者就是薜宝钗。何况林黛玉刚从菊花诗中找回自信,薜宝钗又在螃蟹诗中以一首绝唱,向林黛玉发起挑战。

    自然,薜宝钗的这首螃蟹诗确实能称得上是绝唱。

    先看原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特别是一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可谓寓意深刻,让人嚼之回味。当然这一句特别像是送给贾宝玉的,说他不识东南西北,只认得一个林妹妹,肚子里又缺货,与林妹妹在一起这么久了,也未见长进。更甚者那一句“酒未敌腥还用菊”,说虽然你林黛玉用菊花诗得了冠军,也不过是用来给我这螃蟹诗做边角料去腥用的。

    宝钗不甘心从盟主宝座上下来,一剑直逼新任盟主。

    林黛玉写得也不错,看看原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诗写得朗朗上口,风格也是俊秀飘逸,但除了能馋得让人流口水外,其深远意义不能与宝钗的那首相比。

    自然林黛玉的这首开胃诗败给了宝钗那样寓意诗,但终是螃蟹小咏,上不得大场面,盟主之位还是由林黛玉把持。

    有了无所不精,无所不通的宝钗,林黛玉的座位还是摇晃不定。

    尽管私下里她能吟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绝句,或是“谁家秋窗无秋雨,那堪风雨助凄凉”的煽情这作,但在众人眼中,她与薜宝钗还是半斤对八两,你是诗仙,我亦诗圣,江山平分,人人有座。

    直到贾府出现灯尽烛灭之势,林黛玉才以一句自己结果的写照,力压薜宝钗,永远坐稳了大观园诗坛盟主的宝座,诗仙之名,归之莫属。

    此句拜一人一物所赐。

    人是史湘云,物是仙鹤。

    中秋联句,史湘云因景即得一句:寒塘渡鹤影。使林黛玉茅塞不开,从诗人到了无头苍蝇,一时难得佳句。

    “寒塘渡鹤影”,果然是上上之句,其意境幽远,如眼前出现了一副画一样。

    史湘云偶得此句,堪称惊天动地,自然看着林黛玉双眉紧锁,似有不对出此句,就将跳塘自尽之意,枕霞旧友亦如诗魔一般洋洋自得。

    最终,林黛玉用她的人生,对出了最精彩的一句:“冷月葬花魂”。

    且别说对仗是否工整,单从这一句的意境看,确实为天地之作,非凡间之品,更何况一向清高自负的妙玉,也出来拍掌叫好。

    也许这一句是尽林黛玉的辉煌全部展现了,最终穷途必末路,此句后,贾府的命运和林黛玉一样,风雨飘遥着。

    从诗而论,林黛玉终得第一,从做人而论,还是薜宝钗笑到最后。

    林黛玉为人心胸狭窄,争风吃醋是她的特长。如有宝钗的心胸和城府,那么林黛玉一定是长命百岁的。

    林黛玉的命运从小不好,当然这与贾府几艳一样,迎春也是死亲母,探春是偏出,惜春只有哥嫂,湘云父母双亡。但林黛玉也不算太差,外祖母自然心肝宝贝肉的对她,和宝玉相差无几,别看表面赞着宝钗,其实心中最疼还是宝玉黛玉,正如平常人家虽然亏人家的女儿好,但心中最疼的还是自己的人。从每次宴饮,贾母边上必坐有黛玉来看,林黛玉还是贾母十分疼爱的。正如黛玉之母贾敏,是老祖宗最疼爱的女儿一样。

    其实林黛玉有史湘云的性格,就不会有这么悲凉的结局,整个感觉越到后面,林黛玉越像在夹着尾巴做人一样了。

    林黛玉也不必为宝玉弄得成仙成道一样,贾宝玉最是个花花公子,连秦钟都不放过的,还能对你专一不变?况且大观园中女孩个个明艳异常,神妃仙子一般。就看他在平儿那儿尽了点心,喜成不知所以了,就看得出,这个人和韦小宝一样货色了。

    当然,不能否认,贾宝玉最喜欢的人还是林黛玉,不但林黛玉也具有天仙般的美貌,更主要的原因,林黛玉仙风道骨,不会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读书。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直接的证据就是大概这样一个情景:贾政叫宝玉会客,宝玉发了句牢骚,史湘云便说了几句要宝玉会会为官做宰的人,学学什么仕途经济之类的话,让宝玉十分反感,当头顶了回去。花袭人在边上说好话,让史湘云不要生气,上次薜宝钗也说了差不多的话,也是让宝玉给难堪掉了,袭了还说了一句:幸亏是宝姑娘,如果换了林姑娘不知道要哭得什么样,闹得什么样了。宝玉回敬说林妹妹从来没说过这种话,如果说了,早就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心中又喜又悲。但我奇怪得是,她有什么好喜的?从宝玉的话中看出,贾宝玉并非喜欢林黛玉的人,只因为林黛玉没劝他读书,而和林黛玉好些。如果林黛玉也劝贾宝玉多读书,那不是早和她生分了?连个薜宝钗也不如了?

    终究宝玉是小孩脾气,不懂什么情爱,玩玩罢了,林黛玉倒成熟,想得太多,结果想死了。

    所以,林黛玉吃亏就吃在做人太认真,什么都想开点,脸皮再厚点,那么可以活得好得多。但是性格是天成的,像林黛玉这样的性格在现实社会上还是不少的,最终怪不得林黛玉,各安天命,香魂归天,也好于风刀霜剑严相逼。

    做为林黛玉的结束,最好送给她的话,也是她自己写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林黛玉之灭,灭于她的性格,其做人还是失败的,能留下的就是那些如同她性格一样飘忽不定,又堪称绝唱的诗歌文稿。

    最终她有没有成仙倒不知道,只是林黛玉的性格还是不值得提倡。

    一点点哭闹,可以让男人觉得有情调,过分哭闹,必然让人厌烦。

    爱吃醋的个性不亚于王熙凤,更可怕的是她的心上人和别的女人多说上一句话,她就醋坛乱转,换了谁是贾宝玉,怕都够受。

    无故生闷气,如六月天,变化无常,都不知道因何而起,诸葛神算,也不知所云。

    才华飘逸的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份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正文 薜宝钗

    薜宝钗

    提起薜宝钗,给人的印象是相貌端庄,行为沉稳,博学通达,心计过人。

    从女主角而言,林黛玉外,薜宝钗是二号人物,其重要性,甚至可与林黛玉相提并论。

    薜宝钗也是个诗人,其诗风格庄重,有大家风范,因上节讲了,这儿不细说。

    薜宝钗的性格是公认的,是最适宜做人的性格,外表谦逊不显,内中心思细密,当属红楼梦中第一号让人捉摸不透之人。

    众人都喜欢她,连情敌林黛玉最后也向她投降,与她亲姐妹相称。

    然而,薜宝钗的性格是多元化的,好的时候,对林黛玉关怀备至,从送燕窝可以看出。而背后又冷不丁的捅上一刀,其情节是小红私下的话让薜宝钗听到,其脑袋一转,便轻轻松松把此事嫁祸于林黛玉身上,使得小红捶胸顿足,哭天抹泪。

    薜宝钗是无情之人,金钏之死,足以验证。

    薜宝钗又是有情之人,刑岫烟怕是对她感激涕零。

    但终是她的优点盖过缺点,对上辈孝敬有加,对下人又温柔和平,故而她大大得势,人心所向,除了秦可卿生前,怕是大观园中第一受欢迎之人。

    应该来说大观园中有两个人在薜宝钗不同时期是站在对立面的。

    第一个不用说,自然是林黛玉,从薜宝钗进府开始就醋溜溜的样子,多少次和宝玉闹矛盾,皆因薜宝钗而起。直到林黛玉死去,薜宝钗也是她第一号情敌。

    第二个是后期的王熙凤,前期她没有意识到薜宝钗的才能终会夺去她的大权,但后来从薜宝钗种种表现,足能看出宝钗对她的威胁。当然,最终还是让薜宝钗得手了。

    宝钗的命运和大观园中那些小姐一样,先甜后苦。

    紫薇舍人薜公之后,家境自然不错,虽然父已不在,但还是富家千金。薜宝钗家是亲戚情份住在贾府的,一应用度,自己做主,故没有人在屋檐下这感。

    薜宝钗的母亲是个无主见之人,其兄更是酒囊饭袋,所以也成就了她有主见,有思想的个性,更是薜府的代表,拿得了主义,堪称当家之人。

    薜宝钗是一心向上的人,其实她并不爱贾宝玉,只是因为其兄之罪,免去了选秀之机,故而为自己的今后安排,其实她有能力成全真心相爱的贾林二人,但最终她为了私利,挤出了林黛玉,而成为贾府新一代当家人。

    薜宝钗是第一号厉害角色,杀人不用刀,骂人不带脏,负荆请罪这一出就足显她的厉害。

    但薜宝钗懂得平衡,让你挨了一刀,又会主动包扎上药,时时表现出对姐妹们的关怀,让人难以对她产生厌恶。这种例子太多,书中随处可见。

    薜宝钗最后的命运是苦的,一场大劫后,贾宝玉离她而去,最终落了个独守空房的下场。

    其实机关算尽并非王熙凤的专利,薜宝钗也有过而无不及的。

    薜宝钗的做人态度比林黛玉强,虽然她攻于心计,冷酷无情,但终究也没有什么太多坏的后果,而且她这样的性格放在当世,也是最容易做人的一种性格。

    薜宝钗是大观园的领袖,一般她拿主意,人人赞成。纯朴单纯的史湘云能让林黛玉去挑薜宝钗的不足,足见薜宝钗是多么深入人心,何况薜宝钗与史湘云并无亲缘关系。

    薜宝钗是几重性格的典型,说她贤惠也贤惠,既然她对打络子的颜色搭配这么有研究,那么针线活是可以的,何况还帮袭人绣了几下肚兜,王熙凤是不会做这些的。

    说她平易近人惹人喜爱也确实,不管主人丫头没一个说她不好的,连赵姨娘也说不出坏话来,更有老祖宗当着众人面亏她的。

    说她冷酷无情也有实事,金钏投井之事足以说明。

    说她才华出众,可与林黛玉相并。

    说她管理才能出众,协理大观园时,除了探春,就是她的主意多。

    说她有情,对待地位下点的姐妹,也是处处关心,事事体贴。

    薜宝钗集各个性格于一身,又和协的统一在一起,某种意义上说,薜宝钗是个很完美的人,柔能柔得,狠能狠得,既不招人恨,又能让人家对她尊重有加。

    可以说薜宝钗的出现,不只是给《红楼梦》添砖加瓦,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其重要性,并不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下。

    http://

正文 贾宝玉

    贾宝玉

    贾宝玉给人的感觉是不男不女,喜欢红粉,白白胖胖的富贵公子形象。虽然电影版的贾宝玉是瘦的,但如果按贾府的伙食,以及贾宝玉的活动范,再及他不爱读书,必然贾兄是胖的。王扶林导演的电视版中的贾宝玉是较符合富贵公子相的。

    说贾宝玉花心,倒也不确切,他虽然喜欢拈花惹草,但不过火。

    说贾宝玉专情,也是正确的,虽然他也爱薜宝钗之白,欣赏平儿之俏,慕妙玉之雅,贪袭人之亲等,但非真正爱情可言,除了秦钟死时哭得死去活来算是有情有意外,林黛玉是她最爱的人。

    贾宝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懂得怜香惜玉的人,他把女人比水,把男人比泥。虽然老相好秦钟是男的,但秦钟亦是风流女态,相貌比女子更甚。

    且不说平儿那儿尽心,也不说为藕官烧纸解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一场景:龄官因为心中想着贾蔷,在地上画蔷字,宝玉看到了,正在猜想,突然下起了暴雨,宝玉竟忘了自己也挨着淋的,叫龄官快跑后,才发现自己也成了落汤鸡了。如此,贾宝玉对女性,的怜爱可见一般,当然这个女性指未婚的,或是未老的。那些老的女人,在他眼中是比男人更可杀了。

    其实贾宝玉也是个可怜的人,且不说不能和自己心爱的女人终成眷属,就单单说他出生于富贵人家,却作不得主,连一个爱婢晴雯也保不住。

    薜宝钗送他一个“富贵闲人”的头衔固然不错,但做为国舅,而且是亲国舅,贾宝玉还是惨了点。

    贾宝玉的命运也不好,和林黛玉一样病怏子一个,当然也不能全怪他,饮食起居全方位控制的,想瘦身都难,何况做什么事都有人干预,自然笼中鸟,网中虾,能有什么好身体?

    老曹笔下的贾宝玉是风流的,不但专会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在男人身上也一样。

    与秦钟自不必说,书中明明白白,至于这个“香怜”,那个“玉爱”的估计也有一二腿子。与蒋玉涵难保有关系,与柳湘莲未必可知,与北静王可以细究。

    如此看来,红粉知己一大堆,绿颜情人也不少。

    贾宝玉有天生的美貌,如北静王水溶说的:果然如宝似玉。

    但贾宝玉的美属于女态的美,并不是男人那般阳刚的美,所以说贾宝玉无论从外貌上,还是性格上,更确切的是一个女性。

    固然,女性具有天生的亲和性,那么他和大观园中的姐姐妹妹的混成这样,也不足为怪了。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主线,从衔玉而生,到归依佛门或是道门,是书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形形色色的女性,其本是转绕他在转的,差不多有名有姓的,和他是分不开关系的。

    所以少了贾宝玉,那么红楼梦就只是写一部贾府荣辱的史书,如果少了贾宝玉,又怎么能展现这么多的绝色美娇娃呢?

    贾宝玉的性格是属于那种没什么主见的,又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晴雯受冤,他不敢说一个字,更没有当机立断地去找贾母帮助。虽然晴雯是赖府买的,后被贾母看中而送了去,但贾母对晴雯的印象还是好的,如果此时去求一求贾母,晴雯未必会是这样的下场,但他因惧其母,怕其父,只能默默忍痛,无可奈何的看着这个为他冒死补裘的丫环被人拉出府去。

    所以对于这样的公子哥,真心对他的小姐丫环的心算是白费了。

    不过也难怪宝玉,在那个封建时代,根本没有冲破封建的思想,何况他的性格软弱,能对家长说个不字?

    虽然贾宝玉敢为不敢当,但总的来说他对女性,确切来说是漂亮女性,还是爱之有道,真正的属于怜香惜玉的。

    不说贾宝玉的风流艳史,说说贾宝玉的才华。

    虽然正规学上,贾宝玉在贾政看来是个绣花枕头烂稻草的货色,但贾府中的男性从诗文上而论,他是排第一位的。

    贾宝玉的诗词歌赋也许在姐妹中算不得上乘,但不乏出彩之作。

    《访妙玉乞红梅》已属上上这作,更兼大观园初成随贾政题诗那一句:绕缇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不说那些宾客是不是为了巴结而赞美,从一向厌恶宝玉的贾政来看,点头首肯了,就说明这一句确实不错。

    当然还有鬼画将军林四娘的赞文,“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把那个战后沙场的意境表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贾宝玉有歪才,能自制胭脂,做出来的,比市卖货强。

    贾宝玉又懂得欣赏,林黛玉的文稿最忠实的读者是他。

    实际上如果以小孩来论贾宝玉,那么其所作所为并不为过,稚子之口,幼之行为,其实全符合常理。

    如果抛开红楼梦中的神话色彩,把贾宝玉当成普普通通的一个人,那么在那个封建年代,他算是较幸福的。生活不能十全十美,虽然最心爱的人未能和他相伴到老,但是如果是一般的人,得到一个薜宝钗,也是可以接受的。

    http://

正文 史湘云

    史湘云

    从个人而言,史湘云这个角色是我比较喜欢的。她没有林黛玉的小性子以及清高,也没有薜宝钗的明火暗霜,如同电视三国演义讲的:交友首推鲁子敬。那么从红楼梦而言,交友首推的是史湘云了。

    史湘云是那种极易相处的人,这和她随遇尔安的性格有关。史湘云的性格是天真纯洁,敢说敢做,无害人之心,也无防人之意。就是所谓的纯天然,无公害的。所以,这种性格,交友是很好的,但有自身的缺陷就是,史湘云的主见性差了点。

    在贾府中,史湘云应该是除了宝林外,史太君第三个疼爱之人,不仅因为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人,更重要的是史湘云有贾母小时候的影子,所以对于史湘云,贾母也算是疼爱有加了。

    史湘云在大观园众小姐中的命运算差了,甚至比林黛玉都差。

    史湘云从小无父母,跟着叔叔婶婶过日子,别看湘云在大观园中一副乐天派的性格,但从一个场景可以看出,史湘云在史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场景大概是这样:袭人要做宝玉的针线,想烦史湘云做做,宝钗阻止她说湘云很累,在家常常要做针线活。

    贵为候门千金,剧然还要做针线活,可见湘云在家过得并不自在,但就算这样,史湘云还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如果换了林黛玉,早上吊自杀了。

    史湘云应该是除薜林外第三号才女,当然,不能算那个尼姑,如果那个尼姑妙玉跳出来,怎么也得排在第一第二位。

    在书中史湘云写过不少诗词,可以和薜宝钗并驾齐驱,或者说是薜林史三人争锋,薜得海棠之冠,林得菊花之首,那么芦雪庵对句,史湘云是龙头老大。

    但史湘云最出彩的一句还是“寒塘渡鹤影。”能一时把林黛玉难住的,非她莫属了。

    史湘云是可爱的,处处显现出顽皮,让人馋得直掉口水的烤鹿肉之举是她想的主意,而“爱哥哥,爱哥哥”的叫,也是让人更觉其天生憨态,更甚者那句容她入社,焚香扫地也是情愿的,足见其可爱得让人心疼。

    史湘云是有侠义的天性,知道迎春受丫环的气,居然能卷着袖子要去评理,整个豁得出去的形象,试问除了夏金桂,谁还能有这样的豪情?林黛玉还嘲笑她又不是荆柯赢政,还说什么真正好笑,好笑吗?如果多点湘云这样的性格,也许半边天早撑起来了。(因是以前看的原著,忘了这个情节在原书中是否有,此情节出自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

    史湘云胆子极大,天不怕地不怕,当那只仙鹤把林黛玉吓得花容失色的时候,史湘云一副男孩相,居然能找来石块向那个“鬼”扔去,也就是这一扔,成全了绝世名句。

    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关系,应该说是没有爱情关系的,但因为史湘云极好相处,又贪玩,所以两个人常凑在一起。从贾宝玉的心中而论,薜宝钗是姐姐,林黛玉是妻子,史湘云是可爱的小妹妹。

    书中没有具体描写史湘云的相貌,从醉酒卧花丛那一出来看,估计也是十足的美女。如果说宝钗的美在其丰满圆润,林黛玉的美在其风流纤细,那么史湘云的美就体现在可爱可亲。薜宝钗的美高高在上,不可轻易亲近,林黛玉美也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碰,那么湘云的美就是热情奔放,让人有亲切感。

    如果按后四十回的描写,史湘云是得到过甜头的。她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丈夫,估计两人是绝配,不然她丈夫死的时候湘云也不会这样难过了。但终是此书以要以悲剧收场,湘云还是逃脱不了做寡妇的命运,而且估计是没有子女的。

    如果按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来看,史湘云更惨了,最后几句:爱哥哥,赎我……,已见可爱的湘云落入烟花,想卖艺不卖身都难。只是可惜,贾宝玉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哪有本事救她?何况此时的贾宝玉已经忘了尘世,差不多是半仙半道了。

    当然老曹只写了八十回,后面史湘云的命运到底如何,还是开头《乐中悲》写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失去才貌仙郎,晚景凄凉。

    史湘云的出现,让红楼梦多添了一重光彩,但她并不是只是辅料,如果说贾母是代表史府的辉煌,那么史湘云参与大观园,是在显示史府与四大家族一样在慢慢败落。史湘云的出现是不可或缺的,整个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的四大家族中,史湘云体现的是代表之一。

    大观园中的人,有好下场的不多,乐天派的史湘云也避不了恶运,确实让人感到痛惜。

    只恐夜深花睡去,最终花还是睡去了,史湘云也是昙花一谢,辉煌也就在大观园中。

    让史湘云填的柳絮词来结束对她的品评:

    《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http://

正文 贾探春

    贾探春

    贾府四艳中,除了元春,就属探春有出息了。

    说实话,开始贾探春并没引起我的注意,也没什么太好的印象,第一,长得没有林黛玉的别致,第二,文采也比不过薜林二人,第三,她较势力,人家是任人唯亲,她是认亲唯势,自己亲娘亲弟全然不认,只顾攀势登贵,当然她的亲娘亲弟也实在不是什么好东东。

    不过从代理荣国府事务显现才能开始,慢慢的这朵刺玫瑰开始引人注目,让人敬佩,直至抄检大观园时那拍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把个贾探春一下子拍成了巾帼英雄,也是她这一拍掌使得人心大快,使其成了在大观园中唯一敢正义直言的人。

    贾探春的出身也不好,虽然父母皆在,但其母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而且这个倒三不着两的娘可没给她少丢脸。更有个亲弟弟,比宝玉差了好多倍,畏畏缩缩的,像个小冻猫,就等着热火炕让他去钻,不成东西。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出身,让贾探春养成了一心往上爬的性格。换句话说,是大义灭亲,弃暗投明。

    贾探春可以说是一个极有才能的女人,其才能并不在凤姐之下而且按凤姐说的比她更有学问,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薜宝钗多了一层敢作敢为。

    贾探春是很识时务的,她知道如果单靠她娘,这辈子是难有作办的,唯一可以将她抬升的只有王夫人,因此她把王夫人当成亲娘,也处处讨好,事事去博得她的信任和好感。最重要的一出是这样:鸳鸯在贾母那儿赌咒发誓的哭诉贾赦的恶行,贾母迁怒于王夫人,李纨因这是上一代的事,姐妹不好听着,就带姐妹们离开,此时探春却站了出来,一语点破贾母之糊涂,救了王夫人之尴尬。自然王夫人对探春更多了一分疼爱。要是换了没心计的,或是与赵姨娘品性一样的,巴不得看王夫人的笑话呢。

    当然,探春的正直敢言,使她博得了大观园里众人的尊重,至代王熙凤总理荣国府事物后,那些不省事的丫头婆子们敬她比敬二奶奶更甚。

    王熙凤对贾探春的评价挺高的,也就是一个贾探春可以说是她的对手。

    贾探春虽然远离新娘往高处攀,但全然在一个理字上,事实上无可厚菲的。首先她娘确实不行,从刑夫人教育贾迎春的话中看,贾迎春的亲生母亲还要比赵姨娘强十倍呢。其次贾探春确实有当领导人的能力,她果敢,能直言,从代理荣国府事务中拿王熙凤的事做伐来看,确有大将风度。

    真正把贾探春推上顶峰的,还是抄检大观园这一出。

    她那几句义正严词的话,说得能言善辩的王熙凤哑口无言。最重要的是她打了那个兴风作浪的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可把这朵冷艳玫瑰弄了个威风凛凛,顶天立地。

    王善保家的是大太太刑夫人的陪房,凤姐虽然讨厌她,也不敢拿她怎么样,王夫人也要给她几分面子,而这个贾探春居然像打狗一样,顺手就这么一巴掌拍到了那个有些体面的婆子的脸上。除了探春,哪个敢为?

    当然最终因为探春理直,人正,刑夫人反怪王善保家多事,也未拿探春如何。

    蕉下客是探春的别号,正如其名,客人总归要离开主人家远行的。且不说探春以后的丈夫对她好不好,但她远嫁他乡确是事实。

    日边红杏依云栽,贾探春这样一个才女最终无奈的离开了国土,如同昭君出塞,如风筝断线。

    大观园中探春并不是最受欢迎的,第一她是姨娘养的,第二她是冷艳而有主见的。贾母对她的疼爱是比不上宝林的,虽然王夫人对她还是不错,但因为有赵姨娘每每生事的原因,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和探春特别要好的人好像也没有,也许最亲近她的就是贾宝玉。

    应该说贾探春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不幸。虽然她嫁的人未必不好,但终是再难见到亲人面了。

    探春的才能不在诗上,但是她发起了大观园的诗风烂漫,如果没有她起的诗社,就没有这么多才女的登台亮相,也不能成全林黛玉与薜宝钗的精彩对抗。

    总体来说贾探春的出现,让大观园多了几份刚性,也是她的出现,让偶尔有的憋屈感一时人人称快,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般。封建时代有此女性,实属不易。

    如果林黛玉代表小鸟依人,薜宝钗代表冷霜素面,史湘云代表活泼可爱,那么贾探春代表另一种类型的女人,是果断,刚强,有男子风范的。

    就让探丫头作的半首《南柯子》来结束对她的评论: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http://

正文 妙玉

    妙玉

    妙玉是大观园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她与贾家非亲非故,但她的出现同样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妙玉是个尼姑,并且肯定是个美貌的尼姑。但曾经有朋友和我争论说妙玉可能是个道姑,第一她不是光头的,第二从贾宝玉的诗中看出。这第一点我当即可以驳掉,因为带发修行也不算什么奇事,而第二点从何得来?他说贾宝玉有一句诗: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大士是指观音是佛教中的,他不求;嫦娥是玉帝管的,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他就嫦娥的梅花,就是向妙玉要梅花,可见妙玉是修道的,是道姑。他这一解释固然有点意思,但事实证明妙玉是尼姑。我给他两点,第一,妙玉所居的栊翠庵,是庵,即尼姑居住的地方叫庵,而不是道姑居住的叫道观。第二,贾母等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喝茶,不进堂内,坐在院中,说吃了酒肉,怕冲撞了里面的菩萨。菩萨的称谓是佛教的,而不是教道的什么三清四帝的。所以妙玉应该是个尼姑。

    妙玉的出现,多少让人觉得有点神秘感,不仅仅是她的身世,看其行踪也是闲云野鹤般。

    妙玉应该出生在一个好家庭里,其父是做官的。为什么当了尼姑,书中也有交待。当然开始妙玉之论的,是从拜贴请妙玉入大观园开始。

    妙玉的品性极为清高,这点连林黛玉也不能相及,所以当栊翠庵妙玉请黛玉宝钗品茶时,林黛玉被妙玉触了霉头,也不敢还言。

    妙玉的到来,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惜春,惜春原来品性超凡,更兼有了妙玉的积极引导,近墨者黑,于是赶走入画的时候能对尤大奶奶说出这样一翻话来。

    妙玉的品性独特,除了惜春和她香味相投,就是贾宝玉对她也算有点意思。

    刑岫烟曾说过妙玉最喜欢的一句诗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从此处看,妙玉实在是个超脱的人,这也是佛家看破红尘的警语。不管大富大贵也好,贫寒低微也罢,人终是要死的,死了也就只有一个像馒头一样的坟堆在世上了。当然,此句也有消极的方面,但从人生来讲,这也是一句好的格言,不必太在意得失,也不必太功利心,一切随从自然,只要自己努力了。

    书中描写妙玉的地方不多,但老曹功力了得,没几下把个活脱脱的妙玉给塞进了让人肃然的金钗十二钗中。

    如果按老曹的意思看,如果八十回后,他还能写下去,那么妙玉应该还有很重要的戏份,只是现在只能是猜想,只能是一个迷案,我不敢断言。按书中《世难容》对妙玉一生的评述,她最后该是落入烟花,或是遭人非礼的,因有一句: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当然也有可能是妙玉还俗了,又入凡尘了。

    看妙玉,对她最感兴趣的是,她对贾宝玉有没有爱情方面的意思。其实从我个人认为,她对贾宝玉应该只有欣赏的成份,虽然贾宝玉长相俊美,颇能引起少女的春情,但妙玉不同,那不是那些凡脂俗流。不过难说妙玉出家前有没有爱人,或心中喜欢的人。《世难容》中最后一句:王孙公子叹无缘,不该是指宝玉,因为宝玉的心不在妙玉上,妙玉的心也不在宝玉上,这句话极有可能是妙玉以前的情爱故事的体现。大胆的假设一下,妙玉以前也是官家小姐,可能和什么王孙公子相爱了,或是那个公子家犯了什么罪,远贬他乡,而妙玉出家。后来公子立功归来找妙玉,妙玉已经不是美玉了。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妙玉的才华是可以共睹的,虽然大观园中起的诗社与妙玉无份,但从她半个徒弟的刑岫烟和中秋夜湘云黛玉联句时结的尾来看,妙玉的才华是可以和林黛玉,薜宝钗一较高低的。

    妙玉爱才,她对有才华的薜林二人还是十分敬重的,不然也不会在栊翠庵中吃梯己茶了。虽然贾宝玉赶来蹭茶吃,但妙玉并没有邀请他。

    妙玉能占居金钗十二钗的一席之地,足以证明她不是泛泛之辈,应该在整个故事中是要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不能都是凡间之品,所以弄了一个妙玉,给人一种仙姿仙品的感觉。

    如果把林黛玉这块玉比作冷玉,那么妙玉这块玉是寒玉,高处不胜寒,寒至清白天。

    http://

正文 七贾迎春

    贾迎春

    说《红楼梦》中的贾迎春是个木头人,估计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她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注定她是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

    因为她不是贾探春,所以贾迎春代表了另一种风格的女性,就是软弱,怕事,而又逆来顺受的。

    迎春是贾赦的女儿,但不是正夫人刑氏亲生,和探春一样,她是姨娘养的。

    谈及迎春的命运也许该拉着二胡曲《二泉映月》或《江河水》来伴奏,她人生最舒心的日子也许就是在大观园中过的这几年。

    贾迎春母亲死得早,刑夫人的为人大家都知道,哪怕是她亲生的也未必疼爱,更何况贾迎春是偏出的。其父贾赦更不是什么好东西,在他眼中女儿不过是换取钱财的物品罢了。

    倒是王夫人还念及情份,贾母也算慈爱,所以有了迎春在大观园中的平静日子。

    如果贾迎春的性格如探春这样的烈,那么也没必要出现在《红楼梦》中了。

    在《红楼梦》中贾迎春扮演的往往是弱势的角色,显然她不像小姐,她的贴身大丫头,也就是副小姐的司棋,倒像是主人。这也说明人迎春的软弱,主弱势必奴强。

    迎春是个一针扎不出一声“哎哟”的人,书中对她也没有什么思想感情的描写,更多的是她需要别人同情照顾。

    迎春是极平凡的人,甚至于是个很笨的女人。她不懂诗词歌赋,针线之类怕也外行。说话没有探春的爽快感,行事木讷得让人心里发急。

    金钗十二钗中最不出彩的也许就是贾迎春了,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哪怕能像王熙凤一样撒撒泼也好。

    贾迎春的相貌在林黛玉进府那会儿讲到过了,实际上应该长得算漂亮的。因为贾赦是个色鬼,他娶的小老婆起码是有几分姿色的。虽说龙生九子,但大约也差不到哪里去。

    贾迎春是个很忍受的人,估计在日本,她就是个地道的忍者,再烦再恼的事,她也会弃之不理。最好的例子就是其奶母拿了她的累丝金凤当了赌钱去了,她竟然能无动于衷,一句话也没有,没有刚性,让人看着就生闷气。

    贾母对迎春的疼爱自然是比其她姐妹少的,何况史太君并不怎么喜欢大老爷大太太的。

    王夫人虽然在迎春受苦的时候会抹几下眼泪,但也是表面情份,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要说对迎春最好的,还是宝玉,但宝玉这人对哪个女孩都好。

    迎春的命运就像迎春花一样,几时鲜艳几时败,最终落个不再生根不再发芽。

    贾赦是一个只认利,不认亲的人;刑夫人是个唯利是图,又不愿惹火上身,一味讨好丈夫,以求自保的人。何况迎春非她亲生,所以没爹妈疼爱的贾迎春还是嫁到了人品有问题的孙绍祖家。

    贾政知道侄女此嫁不妥,但没有弟弟说哥哥的,不能顾及。王夫人也知道贾赦夫妇的性格,不加相理。贾母儿孙太多,一个迎春引不起她的太多关注,直到贾迎春死后,才挣得老太太几行伤心的热泪。

    因为迎春是耐受的,所以在孙府中过着非人的日子还能挺了这么久,如果换了林黛玉怕过不了几天就没命了。

    贾迎春最后是他丈夫虐待致死的,还是最终抗不住这种苦难自己寻死的,也不大清楚了。只是她的命运并非全由她的性格决定,从整个贾府来看,出生在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她的悲惨命运也是在劫难逃的。

    贾府一艳来得无色无味,去得平凡又合情合理。一朵迎春花,最终还是耐受不住风雨饥寒,命归黄泉了。

正文 八贾惜春

    贾惜春

    贾府四艳中,惜春是最小的一个。她并不是荣国府的人,她是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胞妹。因为年纪太小,所以从小就到贾母这儿来养着。

    惜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父信道,她信佛。

    也许惜春信佛是受妙玉的影响,当然能影响她,必然她天生有这样一种超脱尘世的性格。

    对与《红楼梦》中的贾惜春,最经典的一副画卷莫过于她执笔画画。惜春能画画,但并不是绝对精通。最终那副大观园行乐图有没有画成,不得而知。

    相对来说惜春的命运要比几个最后死了的好,在金陵十二钗中算是好命了。虽然最终落了个青灯伴古佛,好歹还是清白来,清白终的。

    贾惜春的性格有点自私,或者叫古怪,小小年纪,想的东西与常人不同。不知是拜妙尼姑所赐,还是她天生古怪精灵。

    惜春和迎春一样,不善诗文,但比迎春要强点。她精通棋类,也善画画,不知道能不能琴?不过配她的丫头倒贴切,叫入画,正好她能画画。不知道进宫去的抱琴是不是因为元妃能弹琴而取的名。

    在书中惜春是没有男女感情之想的,或许她年纪太小,或许是她惮心已动。

    在惜春心目中最让她看得起的,也许就是妙玉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妙玉和惜春的性格有点相似。

    惜春是个心硬人狠的角色,她能舍弃陪她多年的贴身丫头入画,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何况当时入画犯的错误远没有司棋严重。

    当然大观园中除了妙玉,与惜春很合得来的人几乎没有,在她的嫂子尤氏心中更是个刁钻的小姑子。

    惜春的长相在黛玉进府的时候没有描写,因为那个时候惜春可能是个毛丫头,就是小孩,人说女大十八变,她远没到变的年纪。后来刘姥姥夸她莫不是神仙托生的,也不能作数,就算惜春长得不好看,那个老太婆谁也得罪不起,哪有不称赞之理?

    不过,如迎春一样,惜春长得应该不会差,虽然不能和黛玉仙姿蝶影相比,但大概的元迎探惜长得错不到哪里去。

    老曹的前八十回写到惜春的也不算多,综其作风是与外事无争,对世事不闻不问,人硬心冷,清高自傲的。

    后面的回合作者没写完,但惜春步妙玉的后尘是肯定的了。从前八十回惜春种种行为表明,她当尼姑是铁板订钉的。

    惜春没有留下太多让我回味的东西,从小孩到尼姑,除了妙玉出现对她的影响,别的也没什么特别可以记忆的地方。

正文 九秦可卿

    秦可卿

    也许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具神秘感的一个,也是整个《红楼梦》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女性。

    看过或听过刘心武讲解秦可卿的人都知道,她的身份也许是一不般的。如果荣府有顶级人物是元春,那么宁府的就属于秦可卿了。

    既然她在贾母认为的重孙媳中是第一得意之人,自然是不差的。何况其公公婆婆,小姐丫环皆对她赞不绝口,可见秦可卿并非凡品了。

    且不说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因为这要探讨的太多。原书中描写极少,如果按书中来说,秦可卿是个弃婴,是其父抱来养大的。

    当然以贾府人的眼光,这样的女人,是不能给宁府接班人传承香火的,那么秦可卿做到了,且不说她真实身份,就是一介寒女,那必然是她有极为可取的地方。

    原书上写到秦可卿有好几处是让人觉得没头没脑的。与宝玉有过一段叙述,然后就生病了,最终没得治,就莫明其妙的死了。

    王扶林导的电视剧版秦可卿是因为与贾珍有一腿,被尤氏察觉而羞愧难当,心病使然,无药可治。

    按刘心武的说法,秦可卿之死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书中有秦氏隐晦深沉的一句:治得病治不得命。

    当然我支持刘心武老师的分析,秦可卿的原型使然,必然老曹不能让她在书中活得长久。

    如果秦可卿是个地位较高的人,那么贾珍是不敢有“爬灰”之举的。如果说只因她人品出众,相貌一流而入宁国府,那么好色的贾珍是可以来这么一手。因为贾蓉也不是什么好鸟,焦大骂的“偷小叔了的偷小叔子”想必也不是白在宁国府里骂,何况他还有调戏尤二姨这一出。

    那么秦可卿在宁国府的地位相对要平常了,在贾珍威逼利诱下,或许贾珍是个美男子,或是来个霸王硬上弓,秦氏又能奈何?何况尤氏不是个河东狮吼之辈,成全乱伦之事,也是天命不可为了。

    秦可卿应该是个性格随和的人,但心气极高,极爱脸面。书中有记,说秦钟不好好读书,秦氏病上加病。

    书中谈及王熙凤与秦可卿关系极好,如排除同性恋的可能,那么秦可卿能博得王熙凤的好感,自然她本身能力出众,并不在王熙凤之下。能让王熙凤真心的为其流下几滴热泪的,也许只有秦可卿了。

    不可否认的是,秦氏在贾府中能这样受到众人认可并追捧,其内在说明秦可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其房间的布置的豪华程度,甚至于可以说是惊心动魂的,足以说明也许她是贾府第一能干之人,远非王熙凤能比。只是盛极必衰,最终她的死,成全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以使其才能尽显。

    虽然书中没有提到秦可卿学识如何,但从她房间布置得高雅,能得贾宝玉赏识,固然其品格学识也不会很差。

    当然秦可卿最让人肃目的地方,就是死时托梦与王熙凤说得这一番惊天之语。本来王熙凤是她的长辈,但这个时候王熙凤完全是个听她教诲的稚嫩小儿了。

    安原书所写,那么我个人认为秦可卿是个强女人。从一个弃婴到贾府重要人物,是其自强不息的性格所至。上能尊敬长辈,下能亲近下人,四处周全的圆圆满满,让人无可恨其之处。只是她的脸皮没有王熙凤厚,心思又没有惜春想得开,思虑所聚,病由心生,一命呜呼,再所难免。

    可以说秦可卿是一个谜,是一个有香味的谜。她的出现让《红楼梦》更具神秘感,并且有了另一种味道,当然这味道是香的,是我们的可卿小姐留下的淡淡清香,如一丛幽兰,任是枝叶摧残,其品性还是天香一流。

正文 十王熙凤

    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出彩的人物,如果小说少了她,就少了一种气氛,少了一个看点。

    在书中王熙凤是贯穿始终的,她也是一条明线,从贾府的荣,到贾府的败,她是一条道走到底的。

    王熙凤是四大家族王家的代表,是王夫人的继承者。

    书中描写王熙凤的地方很多,其性格也是猴脸多变。

    用贾琏的跟班兴儿的话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头上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人家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

    当然王熙凤也全不是一无是处,她也是有同情心的,如刑岫烟。虽然对于刘姥姥开始的态度是为了讨乐贾母,但难保有惜老的成分。

    如果要把王熙凤说清楚的话,那么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因为我是随心而写,所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

    王熙凤的重要,在于她出场的几乎都是重头戏。如黛玉进府,王熙凤来了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声场,整个一耳目一新。

    而秦可卿之死,让王熙凤又在宁国府大大张扬了一回。

    当然这些都与她张扬的性格有关,天不怕地不怕的,外号叫凤辣子也是合理的。

    王熙凤做人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她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她知道怎么讨人欢心,而且是重要人物的欢心。正因为她死死抱住了贾母的腿,得到了贾母的宠爱,所以才能显现她男派的作风,和行为无拘无束的品性。

    贾琏不是贾母喜欢的孙子,不会有爱屋及乌之举。虽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但也不会引起贾母特别疼爱。所以,都是王熙凤识时务,懂得处处讨好老太太,因有这最重要的一个举措,所以王熙凤一举与宝林相提,是贾母身边必不可少的人物。

    王熙凤爱吃醋是大名鼎鼎的,书中有好多地方写到,也没什么可说的。但王熙凤自己有没有什么风流韵事呢?书中是没有明显谈到,也许和贾蓉,或者什么贾蔷有点暧昧。虽然有弄死贾瑞之举,但这并不说明什么。没准贾瑞长得丑,王熙凤看不上眼。至于焦大骂偷小叔子的时候她大为恼火这事来看,是不是她与贾宝玉有什么猫腻呢?应该来说,不大可能。她是王夫人的侄女,不大可能做出这种事来。再说她是个聪明了,知道王夫人最恨什么,何况贾宝玉是个没药性的炮仗,女人一般,对她来说一点味道也没有。

    当然贾家大族,除了蓉呀,蔷的,还有芹菜芸豆的,也难保没几个让王熙凤当一回吃腥猫的。

    但平儿有说过王熙凤在男女作风上是正派人的话,所以应该来说她对贾琏还是专一的。

    大观园中王熙凤是一道风景,少了她,就少了许多可笑之事。当然这可笑之事并不是说她出什么洋相,而是她天生有说相声的才华。

    王熙凤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也当了诗社的头头,还做了一句“一夜北风紧”。好歹没辱没大观园中的众才女们。

    王熙凤办事特别果断,这也是当好家的一重要性格。但她也贪婪成性,什么好处都想分一份。

    王熙凤什么事都敢做,但她确实有这个能力,确实比男人有胆识。

    王熙凤是招许多人讨厌和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站在别人的对立面的。但是当权者有时候不得不这样,不得罪一些人,是竖立不起威信的,也就不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了。

    王熙凤应该是个美人,描写黛玉进府时有提到她的长相,更兼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之说,“恍若神妃仙子”也是老曹原句。可见其长相是气度不凡,神彩出众,且有贾瑞调戏,若非长得太可心了,贾瑞何以甘冒此险?何况还有贾母说她和平儿是一对美人胚子。

    王熙凤的结局应该是贾府势败后死了,和大多数贾府小姐媳妇一样,也没落下个什么好结局。也许王熙凤之死没什么人会同情,也许是会拍手叫好,因为毕竟她做过许多坏事。但是王熙凤也有可取之处,她的果断,她的气魄,她对大局的驾驭能力,是好多女性甚至男人该向她学习的。

正文 十一李纨

    李纨

    李纨是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代表,典型的相夫教子的人物,自从其夫贾(假)珠(猪)死了以后,她倒成“真人”了,人间烟火一律不食,情欲性欲一概抛之云外,死木枯草一般,没有人的天生本性了。

    李纨出生于书香门弟,所以她在大观园中还有能力与那些才女小姐混在一起,稻香老农的称号于她也合适,因为她正规正矩的,做的诗也是符合她的本性。

    原书中有李纨出彩的情节不多,基本上她是起到绿叶的作用,从她口中显现出各个小姐的才华。

    李纨的性格是很平和的那种,虽然她是大奶奶,王熙凤是二奶奶,但这妯娌两人的作风天差地别。李纨人称她是菩萨,就是慈眉善目的那种,并且不管世事,没有杀气。当然如果她有王熙凤的杀气,那么荣国府当家人就非她莫属了。

    李纨是个很没主见的人,或者可以说是有点愚笨的人,但她并不愚蠢,也许她知道锋芒太露会惹祸上身,只有保持这种不温不火的,不但可以保身,而且在大观园中连防人之心也不用有了。看看王熙凤,还不是被赵姨娘请了马道婆害了一回?

    也许这就是李纨做人的本来风格,也许是她的聪明之处,虽然一生平平无奇,但最终的结果,她还是要比那些小姐小媳妇们相对要好得多。

    虽然李纨三从四德得像块木头一样,但并不是说她心中真的不想,当然这只是猜测。

    贾府规矩众多,管理甚严,就算李纨想动个花花心思,估计也难。何况她性格沉闷,又不善交际,所以如果有什么机会出现,她也很难抓牢。

    虽然李宫裁读过不少书,但多是些古代传统的迂腐之作,所以她才华平平,兼其性格所致,就算她和薜林一样也偷看杂书,那么写诗的本领也不会超过薜林两人的。

    虽则如此,李纨并非一无是处,虽然她坏事不做,好事不多,但她心地善良,尊老爱幼,等等这些传统的优点还是继承了下来,并且实施在这个大家庭中。所以虽然她才能一般,但还是受到别人的尊重。

    贾母喜欢她,因为她老实平稳,不会带坏众小姐们。王夫人喜欢她,是因为她虽然青年守寡,但不动春心,一心培植那朵兰花。小姐们尊重她,因为她有长嫂的风范,不会与她们争什么东西。下人们喜欢她,因为她为人温和,从来不会动怒。

    当然,明显李纨是好人一个,但在大观园中就只能平平庸庸,不太引人注目。因为她做人没有风格,没有明显好的出奇,或是坏的离谱。所以她在作品中给人留不下什么太多的印象,虽然在十二钗之内,但是不鲜艳。李纨的出现,显然是代表了古代妇女那种庄重又自我压抑的形象,是大观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女性。

    李纨的长相无从考证,可能她是十二钗中长得最平常的一个。未知贾珠活着时是否有像宝玉一样让贾母疼爱至此,但王夫人是重品性,不重相貌的,大概李纨是不好看,也不丑,中等相貌吧。

    李纨的为人与贾迎春有点像,不同的是,她嫁到了一个好婆家,而贾迎春是天命该绝的。

    最终,因为李纨的不争世事,老实得让人心疼,所以老曹还是给她安排了一个不算太差的结局。虽然在贾兰发达后她就离开人世了,但好歹也是教子成功的一个范例,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子,牺牲自己幸福的典范。

    平凡的妇女,平凡的人生,李纨的一生,应该是大多数妇女们必走的一条道路,大观园中鲜花朵朵,唯有李纨这一枝才是大众化的,才是一般人可以真实感受到的。

正文 十二贾元春

    贾元春

    贾元春应该是贾府的最高荣耀,虽然贾府初时的宁国公荣国公为开国功臣,虽然功高权大,但只争了个“公”,而元春使贾府真正成了皇亲国戚。

    贾元春是贾家荣辱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虽然元春还强盛时贾家已经大不如前了,但好歹大梁未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元春寿尽归天,那么贾府也是大势已去了。

    贾元春最大场面的一出戏,也许也是贾府的最大一个场面,元妃省亲,何等气势雄伟,何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不过,贾妃的人生也如此景一般,好运一现,就再难长久了。

    贾妃的死因是个谜,后续的有点离谱,莫明其妙的。当然权威专家已作出了解释,虽非曹公原作,但大概也就是这样。我猜想估计是贾元春死于宫庭的权力斗争,或更大胆的想象,贾府的元春与忠顺王府的一个什么女儿都是选进宫的,然后都是为了争大权,两家本来就关系不好,明争暗斗的,最终生性还算老实的贾元春中计被害死了,死的时候也许还怀孕了。

    书中没有明显描写贾元春的相貌,估计不会比林黛玉之流的漂亮,但能选进宫的,除了德才出色,相貌也不会是太差。大概是和探春差不多的吧,或是贾宝玉穿上女人衣服,就差不多是贾元春的翻版了。

    贾元春的才华也未可知其深浅,当然在省亲时她也写过东西,不过没什么印象,她能看出薜林及众姐妹的诗的好坏,估计学问还是可以的。但元宵节做的灯谜又显得容易了些,也不知道当时爆竹不普及,还是元妃知道的事物实在不多。

    不过按原书推算林黛玉之死,贾元春是有很大责任的,或是薜宝钗贾宝玉之好,全靠这个大媒人帮忙的。

    从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来看,她的意愿是亲上作亲的,不会让林黛玉再出去受苦,何况她也看到了嫁出去的女儿也有落得不好的。

    王夫人的合理人选自然是薜宝钗,且不说薜宝钗行事稳重,心胸广大,是个长命之人,从亲缘情份上说,她的人选自然也是她妹妹的女儿薜宝钗。

    王熙凤的意愿是希望贾宝玉娶林黛玉的,这是从她长远利益出发的,一个病怏怏的林黛玉远比一个城府极深的薜宝钗对她的权势威胁要小得多。后四十回续的有问题,王熙凤顾全自己的利益不会给贾母出什么调包的主意,当然贾母也不会这样残害林黛玉。

    当然,王夫人知道给宝玉作亲比不得别人,自然首先要听贾母的,但她明白听贾母的等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病美人,所以她想到能改变这一切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还贵为妃子的贾元春。

    贾元春虽然是贾母的孙女,但她现在已经是皇帝的小妾,连其奶奶父母见了都要下跪的,其说话还是一言九鼎的。

    本来贾元春就重意于薜宝钗为弟媳的,第一:自然是亲缘关系,在古代也许是母女更贴心,因为为父者三妻四妾的不好说,其情份要比自己的生母要远得多,自然自己亲姨母比父亲的妹妹更亲近些。第二:省亲之时林黛玉锋芒太露,贾元春难说也和她母亲一样守旧死板,喜欢稳重型的。第三:也有可能她看出林黛玉体弱多病,不及宝钗多福多寿,为其弟弟后代的基因考虑,因为元春虽为宝玉之姐,实际上和母子差不多了。

    所以,贾元春成全了薜宝钗的无奈之选,也成全了林黛玉香魂归天。

    不过贾元春自己也够苦的,虽为贤德妃,为贾门之尊,但进宫如进牢,看她省亲将结束时的那种凄楚,她是多么不愿意回到那个看似平静又暗流四浮的地方呀。最终不知道她死时有没有亲人在身边,因为后四十回不可作证,估计是贾元春凄凄惨惨泣泣的。

    贾元春是个什么样的女性呢?这里倒还真说不好,要是嫁到普通人家,也许她是个温柔贤良的妻子吧。也许会和李纨一样。

    贾元春是很苦命的,虽然荣华有享,但死时甚苦,在那样危机四伏的后宫,怕是薜宝钗去了也难有什么作为。

    虽然元春成就了林黛玉的灭亡,但这也怪不得她,她也是从自己的亲弟弟利益出发,如果贾宝玉最初爱的是薜宝钗,那么他们结合后的生活应该是会幸福的。林黛玉为情所困,不能及时想开,也是情种一个,不可奈其何。

    高贵的贾妃还是不可例外的死了,之后贾府也树倒猢狲散了。如果说《红楼梦》整个故事是一个人,那么贾妃是脖子,脖子被拧了,整个大厦也塌了。

正文 十三巧姐

    巧姐

    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虽然贵为金陵十二钗之一,但老曹前八十回对她描写不多,当然,因为这个时候她还是个小毛孩,也没什么可以描写的东西。

    巧姐的一生应该与一个重要人物联系在一起的,或者叫做密不可分,也就是她人生中的保护神和贵人,那就是那个在大观园中大搞笑料的刘姥姥。虽然她不是贾府哪门子的姥姥,但巧姐一生能逢凶化吉还真是全靠这一个老太婆了。

    巧姐是王熙凤唯一继承人,但她命运多折,没有像她母亲那样好歹享了多年的福,但她最后的结果虽为平民了,还是能平安一生,或有幸福。

    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取的,也就是这一取名,就注定了巧姐的命运是与刘姥姥联系在一起的。

    按老曹的原意,贾府势败后,巧姐估计是被贾环之流卖给了人贩子,落到何处不一定了,但是还是刘姥姥找到了她,带回家乡,成了一个平民丫头。至于巧姐最后嫁给了谁,我估计是板儿吧。因为刘姥姥带板儿进大观园的时候有这么一出:贾探春拿佛手给板儿玩,而巧姐手上捧着一个香柚,后来巧姐要那个佛手,而板儿正好玩腻了佛手看中了巧姐的香柚。两个人换了,也算是最早的定情信物吧。

    人的性格也许天生的,不知道巧姐的性格会不会像王熙凤,但后天的因素是能改变一切的,想必巧姐以后是个勤劳勇敢,贤惠善良的农家媳妇了。王熙凤坏事做尽,但还是抱住了刘姥姥这一条腿,也就是她对刘姥姥的一点情意,换来了巧儿一生平安。这也是王熙凤做人唯一一点可以在九泉之下含笑的地方了吧。

    关于巧姐的,在书中基本上不引人注目,如果老曹写完了,也许会有许多巧姐的戏份,但不算别人后继的那乱七八糟的四十回,姐巧也就这么一点点印象了。

    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中就属巧姐戏份最少了,或者说是给人的印象最不深了,毕竟她还是个小女孩,还没有女大十八变。

    朋友也和我争论过为什么会把巧姐列入十二正钗,把薜宝琴列入不是更好?当然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也无从知道。我也觉得怪,但估计曹雪芹如果写完了,后面巧姐和妙玉一样,会有更重要的戏份吧。因为巧姐前八十回还小,潜力大;妙玉神秘莫测,终要大白于天下;而薜宝琴怎么着也就这样了,顶多是嫁了个好老公,也没什么好挖掘的戏份了。

    既然有幸成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巧姐必定也不差,也算是贾门正派孙女从荣华到平苦的一个见证吧。

正文 十四刘姥姥

    刘姥姥

    刘老太太是个没读过书,但胆识过人的人。能进入贾府混的农民,也许只有刘姥姥能当此任。

    我记得有本书上说刘姥姥是个出色的外交官,这话确实不错,她交际能力的确强,不但能察颜观色,投人所好,而且还见识不浅,从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开始,到最后与大观园中大大小小的打成一片,足见其才。虽然在大观园中她属于被戏弄的角色,但反过来说,大观园中的这些小姐奶奶们何偿又不是被她戏弄了一回?

    不是宝玉亲近的人,谁有这么大本事可以睡宝玉的床的?又有谁编得故事竟能让王夫人贾宝玉等也信以为真,并且还让可怜的茗烟白跑几趟的?

    当然也是刘姥姥给贾府带来了不少欢乐,也确实让这些平时行为举止静如处子的小姐们大大洋相了一把,其场景大概这样:因刘姥姥高声说了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然后自己鼓着腮帮子不语。然后就是一片大笑,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薜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贾府的这几个小姐何曾有过这样的动作?还不是老刘闹的?

    有了刘姥姥,大观园就有了热闹,甚至是可笑。

    林黛玉给取的《携蝗大嚼图》算是境至意至,而母蝗虫这一封号与刘姥姥也确有几分意趣。在这些小姐们的眼中未必真敬这个笑话百出的农村老妪,甚至是看不起的,更何况还有妙玉的举动,这么贵重的东西,老刘碰过了,她就不要了。其实在她们眼中,刘姥姥不过是用来寻开心的罢了。

    当然刘姥姥的笑料还是深有影响,史湘云因林黛玉说了《携蝗大嚼图》,竟然笑得从椅子上倒了下来。可见刘姥姥这颗原子弹在大观园中还是深入有广的。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不是只作笑料用的,其重要性是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老曹笔下能出现她,不仅仅是为了反应一个农村老妇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她将是金钗十二钗中巧姐的救星,上节在《巧姐》中讲了,这儿也不说了。

    刘姥姥的性格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颇有点大家风范,如果是小家子气的,估计在两宴大观园后早赌气去了。正因为刘姥姥有了这样的心胸大量,才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怜惜,贾母自然是乐善的,王夫人也有好心肠的时候,更有鸳鸯袭人平儿这一帮心地较善的人。所以估计刘姥姥满载而归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何况还有宝玉送了她那一个挺值钱的茶盅。

    在贾家败落后,刘姥姥找回巧姐,估计也是花了许多的钱,甚至有可能是卖了田地卖了房。这也说明她的品格是知恩图报的,要是换了心术邪点的,自己有好日子过就行了,哪里还去管那个已经权势不在的贾家呢?但刘姥姥不,她怀着感恩的心理,一直将好人做到了底。

    尽管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给人的印象是大大可笑的,但实际上她是古代善良的劳动妇女的体现,其品格高尚远比贾门中的这些小姐奶奶们要强,是很值得称道的。

    其实刘姥姥本身有许多说道,远非这么一下子能说清的,当然我也是偶有感之,不作多想多说了。

正文 十五花袭人

    花袭人

    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丫头,本不叫袭人,因其姓花,贾宝玉以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暖”,把这个丫头的名字改成了袭人,虽然因此挨了其父贾政一顿狠批,但袭人的名字还是保留始终。

    袭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看着老实,心计也有,而且她在《红楼梦》中是个重要角色,甚至于可以说她也是一个女主角,尽管她只是丫头。

    袭人本是贾母的丫头,可能是与鸳鸯相齐的贴身丫环,后来又服侍了史湘云几年,最终因为其为人稳重,做事细心入微,贾母把她给了最疼爱的孙子贾宝玉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袭人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已然超过了林黛玉,其在贾宝玉的心中是非同寻常的。

    袭人是贾宝玉最早的妻子,虽然没有名份,但有夫妻之实了。正因为如此,贾宝玉待袭人是与待别人不同的。在他心中袭人不只是个丫环,更多的是情姐姐,或叫妻大姐。怡红院少了谁都可以,但独独少不了袭人。所以袭人也是怡红院的领军人物,虽然有一次挨了宝玉的窝心脚,但是实属误伤,如果当时宝玉看清了是袭人,那小子断断下不得如此狠脚的。不过,别人就难说了,什么晴雯呀,什么麝月秋纹碧痕呀,什么四儿几儿的,已经火上心头的贾宝玉肯定见谁都给谁一脚,但独独没猜到袭人会来开门罢了。

    但也有人会说,宝玉虽然嘴上说误会,其实确实想拿袭人来震摄一下怡红院的众丫头,因为她们已经抢夺了宝玉的地位,或者说没怎么把宝玉放在眼中了。但从宝玉的本性来看,他是宁愿低摆自己,也不会得罪那些丫头们的,何况那一脚确实突然为之,伤袭人很重,若非有大仇大恨,她要拿袭人来杀鸡敬猴是会脚下留情的。此行为实在是宝玉一时火起,神经搭错罢了。

    袭人的缺点很少,基乎找不到什么,虽然她长得并不算很漂亮,但她很会做人,不显山,不露水,虽说心眼实吧,但她有办法拢络宝玉,使宝玉不得不听她的。最好的一出戏是袭人假意说要离家贾府,家人赎她出去,宝玉急得抓耳挠腮的死活不肯,还说只要袭人肯留下,什么条件他都会答应。尽管宝玉的奶母恨她牙根痒痒,骂她是狐狸精,但又能奈她何?

    当然言而无信的贾宝玉不会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但足见袭人的心计与她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了。

    袭人外表的老实本份也大大赢取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好感,无论主子下人,恐怕没有说袭人不好的。以至于最后王夫人几乎把她当成宝玉的小妾了,还“我的儿”的叫。

    当然这是袭人该得的,她对宝玉也确实尽心,能得如此地位,实在无可厚菲。尽管宝玉身边的丫头个个都是现爪现弄的,哪个不想高攀一手,不是虎视眈眈的想成为怡红院老大?就算是袭人一手调教出来的“射”什么月的,秋天有波纹的,难保心中没有此想。但都不能给袭人勾成威胁,那个太露锋芒而没什么城府的晴雯更不行了。

    当然许多人说晴雯之死是袭人一手造成的,或是与袭人有莫大关系的。因为能与袭人争锋的,也就是晴雯还有可能。但事实上,袭人并无罪过,她背后也没说晴雯什么坏话,当王夫人叫晴雯去之前都不知道有个叫晴雯的。何况袭人是聪明人,晴雯的为人虽然泼辣聪明但心机不深,何况为人正直,无歪邪之心,所以晴雯是不可能对她有什么危害的。

    不管从丫头而论,还是小姐而论,袭人的命运算是好的了。虽然她被卖到贾府做丫环,但正如她所说的朝不打夕不骂的,穿戴和主子不差。何况侍奉了宝玉后,成了怡红院一呼百应的人物。虽然最终贾府败落,但从红汗巾作伏笔开始,以及蒋玉涵宴席间提到袭人这一场景来看,花袭人最终是嫁给了蒋玉涵,也就是琪官。蒋玉涵虽然原为戏子,但确是一等一的人物,袭人最终没有跟上宝玉,有这样一个丈夫也是可以安享天伦的。

    袭人是平苦家庭出身,所以懂得贫苦的她心地善良,对人平和,但也因为其贫困出身,养成了一心向上的个性。虽然她表面挺“菜”的,但是心机颇深,在宝玉面前处处提及薜宝钗的好,而常常说林黛玉的坏。她知道自己最多挣个姨娘,但从薜宝钗进府开始,就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在她看来薜宝钗为人稳重不拿大,对袭人又极好。而林黛玉骄横傲慢,虽然对袭人也不错,但远不是将来要成为她的上头人的绝好人选。但最终人算不如天算,她还是外嫁他人。宝玉的一次偶识蒋玉涵给她带来了还算很好的半生命运。

    总的来说袭人是个做人很成功的女人,也是个不错的好人,正为因如此,老曹还是给她弄了一个不算差的结局。

正文 十七金鸳鸯

    金鸳鸯

    鸳鸯这个人物想必也有不少读者喜欢的,不是因为她的模样,而是因为她的个性。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丫头王了。她们家在贾府世代为奴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奴才。但是鸳鸯没有奴性,是个极有风格的丫头,也是书中的一笔重彩。

    鸳鸯应该没读过书,但她见识不浅,颇具才华。从行的各种酒令可以看出,鸳鸯还是肚里有货的。

    不仅如此,鸳鸯说出的话也极具文采,比如有一次说她嫂子是“专管是个九国贩骆驼的”,想想好笑。并且还有在贾母面前告状时的那一大堆说词,好伶俐的嘴巴。

    书中大多数人物是优缺点并存的,但鸳鸯这个人物似乎没有什么缺点,或是挑不出什么可以让她不光鲜的地方。

    鸳鸯是贾母最宠信的丫头,她虽是奴才与贾家没有亲缘,但她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是可以与史湘云,王熙凤之流相抗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于是超过贾林的,因为贾母已经习惯于有鸳鸯在身边侍候的生活,少了她,肯定是坐卧不安的。这在书中有详细的描写,鸳鸯只出去一天,贾母就这也不顺,那也不顺,直等鸳鸯回来了,才眉开颜笑的。

    更重要的,贾母宁可让儿子碰一鼻子灰,也不肯把一个丫头送给一个年纪老大的儿子作小,此举可谓让贾赦丢尽了脸面,他痛恨鸳鸯也不全是鸳鸯软硬不吃,主要的原因是他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连一个丫头也不如,这是让他难以承受的。所以此举失败,把他气了个倒仰。

    不过,正因为贾赦的这次无果之举,也极度的把个烈性的丫头给活活的托了出来。

    正如刑夫人说的,人去不中留,如果鸳鸯畏惧于贾赦的威,不敢反抗或是贪图富贵,从丫头一步登天当半个主子,那么鸳鸯就不是现在这个鸳鸯了。

    鸳鸯是誓死不从的,她有心中的理想,至于她对未来的爱情有什么打算我们是不知道的,估计不是贾琏宝玉之流能动她心的。但她还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强硬的拒绝了贾赦的行为。

    当然这也得益于鸳鸯此时是有靠山的,那就是贾母,或是说鸳鸯命好,她是贾母的贴身丫头,是贾母生活起居离不开的人。如果是别的丫头,那就未必能保全清白了。

    鸳鸯这个人是很正直的,但她不做出头鸟,行为谦逊,宽厚待人。虽然她有贾母的宠爱,在地位上虽是丫头,但像王熙凤等人皆是服她的,或是还要巴结她。但她本人从不依势为事,从来是低调处理,不像那个迎春的大丫头司棋那么横行,况且鸳鸯的后台不知道要比司棋的后台强多少倍。鸳鸯知道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从来不拿大,这也是一种成熟的性格,是人际交往中较受欢迎的性格。

    鸳鸯有了贾母的信任,如果她要贪财也很容易行事,既然贾琏王熙凤能想出叫鸳鸯偷出贾母一些值钱的东西去当,那么说明鸳鸯是有能力为自己聚财的。不过她的人格出众,不会做苟且之事,就算这次帮贾琏夫妇拿出点东西,她也是请示过贾母,是贾母首肯的情况下为之的。

    鸳鸯的相貌应该是不错,能在贾府当大丫头的,一般长相没问题的,不然贾赦这个老色鬼能看得上她?何况王熙凤还说贾母把丫头调理得水葱儿似的,自然也指鸳鸯吸引人。

    因为有了贾赦要鸳鸯做小老婆这一出,估计鸳鸯的命运是不好了,其结局应该是很差的。

    虽然贾母死前贾赦不敢有什么动作,但是贾母死后,鸳鸯的靠山就再也没有了。如果不是贾赦来硬的,就是该鸳鸯被逼身亡了。当然也有可能贾母死时,鸳鸯知道逃不出贾赦之手,也是随贾母一起命归黄泉,以当忠仆。

    还有一个结局相对好些,那是因为那次鸳鸯在贾母面前哭诉发誓时,曾说过当姑子去的话,并且还有剪头发的行为,那么贾母死后如果贾赦此时已经获罪而被发配远行,那么鸳鸯极有可能是削发为尼了。

    反正鸳鸯最后的结局是比不上袭人的,这也许就是暗里讲家生女儿比外面买来的更惨的封建时代无人权的可怜之处吧。

    袭人,平儿,鸳鸯这三个大丫头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三个丫头,也是三种奴才的代表,袭人是买来的,平儿是陪嫁过来的,而鸳鸯是世代在贾家为奴的。尽管她们的命运杰然不同,但作为下人,不管她再有怎么样出色的人格品行和才能,在封建时代,难免是要有凄惨的结局的,虽然袭人该是嫁了一个好人,但也不是她自己能作得了主的。那个时代当奴隶的要想手掌自己的命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还是该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也许相对人权平等的情况是老曹没有想到的。

正文 十八晴雯

    晴雯

    应该说晴雯是《红楼梦》的丫头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不但是她容貌出众,而且她的性格相当鲜明。

    晴雯是当初贾府老奴赖大他们家买来的小丫头,因为人长得好,又生性灵巧,被贾母看中,留在身边,后又给了贾宝玉。

    怡红院中,如果说袭人是一把手,那么晴雯就是二把手。袭人是第一集团的,她的月钱是和贾母身边的大丫头一样的。而晴雯是第二集团的首领,虽然与麝月秋纹等月钱一样,但明显她的资格要老,她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是与这几个二等丫头不同的。可以说,除了袭人,晴雯是宝玉心中第一重要的丫头。

    在大观园里的众丫头中,晴雯可以说占据着几个第一。从性子上,她是众丫头中性子最直的一个,平儿说她是一块爆碳,也并不虚讲。晴雯喜怒形于色,心中有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也是她最后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的一个原因,因为这种性格的人,最容易遭人恨,因此也可以有一大堆仇家来暗中算计。第二个,晴雯是丫头中长得最漂亮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但书有提过,那次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坏话,王夫人问晴雯是何许人,王熙凤曾说这样一句话: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况且王夫人还说了句: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呀。西施是何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当然王夫人有可能是说得讽刺话,但凤姐所说是可信的。再者晴雯死后老曹拿芙蓉花来比她,自然是国色天香之辈。第三个,晴雯是众丫头中针线活最好的,这在书中有所提及,风流灵巧是老曹的评语,风流是人品,灵巧就以手巧来体现。最重要的一出,也是《红楼梦》中相当精彩的一出戏,晴雯拼死为宝玉补衣。那一回题为“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在我看来,之所以病晴雯这样的勇,全是因为心中把宝玉当个知己,若非宝玉之物,她一般是不劳大驾的。

    有了这三个第一,晴雯确实是个难得的丫头,但在封建时代的低下层,性子直爽不是好事,长得漂亮也没什么好处,而心灵手巧难免恃才傲物,这些都为晴雯之死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晴雯是老曹最喜欢的丫头,而最后他一手安排的冤死,怕是他不想让这等在他心中完美之人在凡间受苦吧。

    正如林黛玉与薜宝钗是相对应的,那么袭人与晴雯也是对应的。袭人相当于薜宝钗的代表,而晴雯的个性又像极了林黛玉。最终林黛玉是被薜宝钗挤了出去,而晴雯也与林黛玉的命运相仿,被赶出了大观园而愤恨而亡。当然前面说过,晴雯之死怪不得袭人,皆因她仙子般的品性和超脱凡俗的个性葬送了她。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是宝玉的祭词,也道出了晴雯之冤。王夫人禀性好恶分明,长得漂亮也罢了,但不能长得艳如柳翠,媚如春花,这样一种美在她看来就是妖精了,自然晴雯是这种风流的美,那么就会被怀疑能勾引贾宝玉的狐狸精。但事实上晴雯死前与宝玉的对话,以及这一句祭词来看,她和宝玉是纯洁的。自然是相貌引来王夫人的厌恶,只能怪她爹妈不好,要不生得美如薜宝钗那种庄重大气,或是像林黛玉那样虽然是风流的美,但该有像贾母这样实力派的后台而使王夫人不敢动她毫毛。

    自然晴雯只是个丫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大观园中无论小姐丫头,最终命归黄泉的也是屡见不鲜了。

    晴雯之死在大观园中似乎必然,她有了许多做为丫头不该有的东西。她性子火爆,小丫头做事不好,她会轻则骂,动则打。她性子太直,说出话来饶不得人,有一次差点让宝玉气得要撵她出去。她性子任性,活活得把个来看宝玉的林黛玉关在门外,而让宝玉蒙了一回不白之冤。虽说不知道那次宝玉有没有查,但真查了也查得出是晴雯之作,那么林黛玉岂不恨她?当然因为林黛玉与晴雯的关系是很好的,不至于暗中算计她。但是这只是一出例子,难保晴雯用这种手段得罪过什么人,或是宝姑娘贝姑娘的,某些姑娘心中的算计是比林黛玉要强几百几千几万倍的。

    所以晴雯死了,在那个环境中死得合情合理,走得那样凄楚可怜。不过好歹一个丫头走了能牵动几个人物,自然老曹没有不厚待她。尽管成为芙蓉仙之说是一个伶俐的小丫头编的,但也引出了宝玉的一篇出色的祭文,此举不算亏待晴雯了。

    聪明过人,不应太露,风流别致,要点到为止,心灵手巧要低调务实。晴雯那种不分贵贱,清高至纯的品格是值得赞赏的。但她做人的风格还是要不得的。

正文 十九林红玉

    林红玉

    小红是贾府管家林之孝之女,也是世代在贾家为奴之人。自从她被王熙凤伯乐识马后,如她的名字一样迅速串红,以至于成了王熙凤身边除平儿外最得力的臂膀。

    小红虽然开头并不起眼,但她是《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其重要性是超出丫头的局限的。当然这在小说前八十回中没有特别的表现,到顶了也不过是个才能出众,聪明过人的丫头。但如果看前八十回老曹对小红的设计,这个丫头应该在以后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小红原先在怡红院,是几等丫头也算不上,在那次倒茶前,贾宝玉根本不知道怡红院里还有这么一个丫头。

    当然,也是这个时候起,小红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次她进屋倒茶之举让秋纹等撞上了,虽然抬水而回的这两个大丫头说话刻薄了些,但确实也是说得有理有据。因为小红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丫头,但胸中有丘陵,并不甘心当这无明之辈。她也有着其他丫头一样一心向上爬的渴望,只是苦于没有什么机会。何况小红本身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怡红院中藏龙卧虎,她想跳出来,还得问问晴雯等肯不肯。

    最终晴雯不肯也得肯了,这一大一小两丫头都有心比天高的类似,但命运却是大相径庭。晴雯是昙花一现,短命鬼一个。而小红像中了彩票大奖一样,居然碰上王熙凤差她办事,自然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小红大概实实刻刻在等待这一天,加之本身她有超人的实力,一番“奶奶”经后,把个王熙凤心中直说“I服了YOU。”王熙凤是个重才之人,一个平儿不够用,正好磕睡的时候扔来枕头,她将小红一手提拔,从包装到出版,使得一个闻所未闻的小丫头一跃成了王熙凤的左丞右相。

    小红在大观园的丫头中是极有好命的,可以说她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刚开始事业失意的时候,爱情悄然而顾。虽说贾芸家境不怎么样,但好歹是贾门之后,长相估计也是英俊潇洒,难得的封建时代自由恋爱,估计以后终成眷属了。

    当然人人不会像小红有这样好的运气,贾府中有多少个丫头,难保也有几个出色的,但她们缺少的是机遇,除了怪命不好,还能干啥?

    小红的突出,也亏了怡红院的那帮张牙舞爪的丫头们,自然是她们让小红明白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虽则有才,需慢慢筹划,做好一切准备,寻找一切适合自己的机遇。当然接近宝玉并非正确之选,小红也尝到了厉害。所以她要等待的巧宗不是秋纹碧痕说的那种,而是将未来的希望慢慢转移到择夫上,自然丢手帕这个游戏她玩得烂熟,于是也有了与贾芸这一段故事。

    有时候福也双至,爱情上有了发展,事业上的机遇也冲她而来,冥冥中有人安排,更该说老曹将雪藏的小红,慢慢推向前台。

    小红的相貌不知如何,但是贾芸既然看上了,也不会长得像傻大姐那样的,估计有中等以上的水平。

    小红的性格是较好的一种,有一种不屈不挠的东西在里面。好强性,向上性也有明显的表现。她颇有心计,但为人善良,如果不是出生在奴才世家,怕又是一个翻版的贾探春,或无阴暗版的薜宝薜。

    小红的结局应该是好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是稀罕事,自然老曹心中对爱情的憧憬用书中的小红来表现,想必她和贾芸是走到一起,并且永远。

    至于小红与贾府最后有什么作用,王扶林导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最后留在王熙凤身边的就只是小红,也许是为了体现她回报王熙凤的知遇之恩,以及对贾府的忠诚。不过应该她还有更大的作用,但后面老曹没写完,也不好乱猜了。

    总的来说,小红还算完美,在众多丫头中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自然有她先天的条件,但她后天的作人风格,以及超出常规的大胆敢为还是值得一赞的。

正文 二十贾芸

    贾芸

    前面说了这么多女的,总算有一个男的挤了进来。不过,也是沾了小红的光,说到小红,不得不提她的老公芸儿。

    贾芸这个人说不太好,在宝玉面前显得太轻骨头了,虽说算是主子,但极有奴才相,为了能巴结上人家,明明年纪比宝玉大,居然还想认人家做干爹。

    当然,这也怪不得他,在这种环境下要生存,也只能来个韩信跨下受辱,只要能巴结到对他前途有好处的人,也只得卧薪尝胆一回了。只是他不知道宝玉是不顶用的人,表面光鲜里面无货,贾芸求神拜错了庙,错把罗汉当金刚。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这一出,也不会和小红相识了。

    不可否认,贾芸还是有向上之心的,并不是其母舅心中的那种浪荡之子。虽然还是拜错了佛,求到了贾琏头上,但亏他脑子好使,知道“一言九只香炉”之人还是王熙凤,最终巴结上了王熙购,谋得了好差使,也有了与小红深交往的机会。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多是杂交的,或叫混血的。好人并不全好,坏人没有全坏,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多数人物都是好坏并存的。

    贾芸也是一样,不过他的为人应该还是好的方面多,如果不是他平时做人坦荡,估计那个极为义气的醉金刚倪二也不会这样尊重他。

    不过虽然贾芸要认宝玉做父亲是个让人觉得可笑的笑料,但老曹这么一安排,就把贾芸在小说的地位给提升了,如果后续能让我们读到,必然贾芸与小红一样,有一番作为。猜想老曹这样的思路,应该最后宝玉落了难,是贾芸求了他。子报父恩嘛。

    别人后继的四十回,把贾芸全完写成坏人了,其实这不合常理,因为小红是个出色的人物,又有自己的主见,她不会喜欢一个拐卖恩人之女的坏人的。所以后续的四十回,不作数,我也不欣赏。

    贾芸的心地还是善良的,固然不能否认他也许有公子少爷这种禀性,好歹是名门正统,虽说穷了,但名声光鲜,摆明了还有一个'爷’字,但从送白海棠来暗喻,其心是纯的,是不会做对不起贾府的事情的。

    贾芸与林红玉这段感情是不用说了,书中有明显的描述经过,自然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一个秋波暗送,一个含情脉脉,在封建时代经历着风险,但回报也是巨大的,最终两个人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也许这也是书中唯一一对自由恋爱成功的典范。

    贾芸的长相应该不错,这从第一次相遇宝玉,从宝玉说出来的话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中漂亮男子层出不穷,贾芸应该算一个。但此中漂亮男人多与宝玉有染,未知贾芸如何,不得其详,而贾芸与王熙凤是不是有些什么这样那样的,也讲不准。不过既然老曹给他安排了小红,应该贾芸还是一个相对清白的人。

    贾芸和小红是书中一对重要人物,虽然前八十回没什么表现,但应该来说后面这对有情人该是发光发热的。只是可叹老曹不知是没写完,还是写完后丢了后边的,没缘看到他们的精彩表现了。

正文 二十一麝月,秋纹,碧痕

    麝月,秋纹,碧痕

    这三个丫头算是怡红院的中层干部,自然高层是袭人,虽说晴雯和这三人月钱一样,但在书中晴雯是要突出些的。所以她们三个是排在袭人晴雯之后的,这三人中又属麝月更重要些,秋纹次后。

    麝月给人的印象还是挺深的,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或者在大观园中是优点,那就是拌嘴,俗称吵架。但她这吵架是文雅型的,并不是赵姨娘那种满嘴脏话,而常常是引用理据,层次分明,比那种破口大骂型的更容易制人于无言回嘴之境。这在书中有明显的情节,最突出的是芳官洗头这一场,小丫头春燕的娘,既芳官干娘屈待芳官,芳官顶撞几句,她就打了芳官,并且是当着那些大丫头及宝玉的面打的。引起公愤了,这婆子不省事,还在那儿造反,晴雯是个暴脾气,与她对嘴,但晴雯在拌嘴这一块还是逊了些,于是袭人派麝月过去增援。于是就有了麝月精彩的表演,把个婆子说得哑口无言,威风扫地。

    自然是怡红院藏龙卧虎,有了四面周全的袭人,还有针线高手晴雯,那么内既定邦,就来个外能涉交的麝月吧。

    老曹对麝月这方面的才能并不是一场戏就带过的,打发小偷坠儿时,麝月还有一场精彩演出。虽说麝月秋纹等是袭人调教出来的,但没读过书的麝月能在语言上胜袭人百倍,可是天就生成。袭人是个没嘴的葫芦,麝月是嘴上长机关枪的,只是她不会乱扫乱射,每次出言合理得当。

    麝月的重要性,是脱离秋纹碧痕这一层的,应该来说她的重要性是与晴雯一样的。只是晴雯漂亮异常,生性又风流俏皮,颇受老曹喜受,自然戏份比麝月要多要重些。何况晴雯原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更是可以和袭人叫板的人物了。

    但是麝月比晴雯命要好些,尽管麝月拌嘴功夫一流,但没有什么仇家,如此来说语言上的艺术性是多么重要,同样拌嘴,晴雯的灵牙利齿给她带来灭顶之灾,而麝月嘴皮子麻利没有给她自己带来任何伤害。

    估计的来说,麝月是长得一般的,起码算不上漂亮,虽然书中没有提到她的长相,但最终能留在怡红院当丫头的长相再不能超过晴雯的了,再不济,不能超过袭人的,因为稍稍漂亮些的丫头是容不下在王夫人眼中的。如芳官,如四儿等。至于后来那个可以和晴雯比美的柳五儿,结局是不会比晴雯好的。

    麝月的性格应该是不错的,头不会伸得太长,脚不会伸得太远,既然是袭人调教出来的,做人风格该是和袭人相仿的。

    秋纹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她也是袭人一手调教出来的,自然是“粗粗笨笨”,小错会有,大错不犯之人。

    秋纹也是个厉害角色,能在宝玉身边站稳脚跟的,没二把刷子是断断不行的。但老曹没给秋纹什么戏份,我大略有印象的是两出。

    一出是为了体现晴雯之清高不俗的。大概情景是怡红院几个大丫头在谈天,说起有一次宝玉偶发孝心,送花给贾母与王夫人,秋纹当的差,得了些赏,好像是穿过的旧衣服之类的,秋纹甚是引以为豪,但此时突出晴雯的几句体现她性格之语,大概是说别人穿过的,她是不要的,宁愿冲撞了太太,也不领这个情之类的话。此时秋纹只作晴雯的陪衬。

    还有一出是体现秋纹的大姐大作风,那次是宝玉在园中小解完,刚好有一个老婆子拿开水要去给贾母等泡茶用,跟宝玉的一个小丫头向那婆子要开水给宝玉洗手,那婆子也是仰高欺低之人,以贾母所用之物来镇压,但秋纹出面后就不一样了,大大的给了个下马威,那婆子低头哈腰的成了虾米。我记不清楚秋纹说了什么,大概是宝玉要用的,就是老太太怎么样,也拿来敢用之类的话。

    大姐大的作风在怡红院中是普遍存在的,晴雯也罢,麝月也罢,碧痕也罢,后来的芳官等,其实也是宰相门卫七品官,仆随主荣的,宝玉是贾母最疼之人,也是大观园的核心,自然跟随宝玉的丫头们会自觉的以为比别处的丫头强些的。

    秋纹的长相可能与麝月半斤八两,性格也相差无几,没什么好说的。

    碧痕也是怡红院知名的大丫头,但她的戏份显然远比不上以上几个的。好多次只是用她的名字,而无实际的东西出现,算是跑龙套的。我对她的印象只是好像她与秋纹抬水这一出,当然这一出是写小红的。

    碧痕这个名字是很具含义的,正如宝玉身边的四季的冬季,绿色只有痕迹可寻了,那么自然是冬季了。不用说袭人是春季了,花气袭人嘛。夏天是晴雯,不但是她如火的性格,夏天也是晴的时候最多的。麝月与秋纹自然是秋季了,月亮最美的时候在秋天,另一个是名字上写着了。

    春夏秋冬,也是贾门的始,荣,败,亡。贾府大家庭,怡红院小家庭。

    最后的结果袭人与晴雯的已是明明白白,麝月,秋纹,碧痕等应该是在贾门衰败后被卖了,或是流亡了,也可能事先放她们走了。最终结果,不得而知。

正文 二十二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琴棋书画,这四个人极具艺术性的人名,分别是贾府四艳的四个贴身丫头的。

    抱琴是贾门大姐大贾元春的丫头,她是随元春进宫的唯一有名字的侍女。贾元春比另三个小姐的年纪要大出一块,可以说抱琴应该是四个丫头中年纪最大的。

    原书中对抱琴没什么描述,只是元妃省亲,她才出场现了现身,然后就冬眠了。

    如果按曹雪芹原意,那么贾妃受阴谋死于后宫,抱琴可能会有再次出场的可能,或是通过抱琴揭示元妃死因也未可知。但最可能的是抱琴死于元妃前,或元妃后。

    当然《红楼梦》是叙实性的,不是传奇,如果老曹写传说,那么没准抱琴是暗藏的女侠,绝代高手,最后关头救元妃于水火。呵呵,但这是不可能的。苦命的元妃,苦命的丫头。

    司棋是大家相当熟悉的,她是二小姐迎春的贴身大丫头,其地位相当于宝玉身边的袭人或晴雯。

    一般喜欢司棋的人不多,主要是司棋的性格比较张扬,自然这也是软弱的迎春养成了她这样的好“性格”。不过这也怪不得她,主人不强,大丫头再不强点,那么迎春这一派就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了。

    总的来说,司棋的戏份还是比较重的,可以说能和晴雯的戏份相抗衡的。

    大闹厨房这一出,写出了司棋的张扬拔扈,恃强凌弱的特点。

    在大观园中与表哥偷情又体现了她“色胆包天”,当然并不是说她色,老曹安排这一出,可能也是为了向封建传统挑战吧。

    司棋最后的烈死,还是将司棋放在了一个好儿女上,忠贞不二的女性,不屈辱于权贵的女性,是司棋最终的好名头。

    当然,司棋有好有坏,虽说偷一次情本是性情所致,无关乎什么,但间接或直接上说,晴雯死,芳官四儿散,入画离,再加上她自己被驱逐,可能是她自己的这一次行为造成的。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绣春囊事件,是刑夫人借机向王夫人凤姐发难的开始。而这个物品,极可能是司棋偷情时,其表兄带来的。当时因被鸳鸯撞见,惊慌之中失落也有可能。所以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引发出后面一些重大的事件来了。若果真如此,司其罪无可恕,堪称大观园第一罪人。虽是无意,后果还是造成了。

    当然或者非司棋之罪,必然的必然,晴雯是应该死的,那几个丫头也必然散的。

    虽然在婚姻上,司棋自作主张,也称得上自由恋爱的敢为者,但她没有成功,没有小红的好命,结果是自杀了终。

    司棋的死或许不能引起什么人同情,因为其本身的魅力是比不上晴雯之流的,或许司棋过错太大,最终弄个惨死了局,但相对来说,老曹没有亏待司棋,不管在人物刻划上,还是在情节安排上,司棋还是能给人留下不可磨去的印象。

    侍书是贾府三小姐探春的贴身丫头,但她出场的机会不多,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因为探春强女人的戏份远远够了,侍书就不用显摆了。

    书中描写侍书最精彩的一出是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想必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在秋爽斋抄检大军遇挫,碰到个母老虎探春。凤姐是威风不起来了,而兴风作浪的司棋她姥姥也挨了打,主要头脸人物都有了表现,最后是侍书与王善保家的对嘴,着实让她火上了一把。王熙凤说的有其主必有其仆,话自然不错,侍书在探春身边多年,应该是名师出高徒了。

    侍书最后的结局是该随探春一起走了,探春远嫁,侍书是陪嫁丫头,如果在那边探春立得住脚,自然侍书的命运还是可以的。

    书中对侍书描写的不多,能说的也不多了。

    入画是贾惜春的大丫头,跟的主子好坏,对丫头的命运是主导的。如果说开始惜春还小,入画也小,那么相安无事。后来惜春参惮悟道,以至于冷酷无情,六亲不认,那么入画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大观园事出,最能表现的是三个大丫环的了局。

    司棋因此事驱逐,后既死。侍书自然应证了王熙凤说的,有其主到哪,必有其仆到哪。入画虽无大错,但惜春狠心已下,不但把个嫂子尤氏气个半死,连从小侍候她的入画也不要了。

    写入画最重要的一个情节也是限于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入画没有司棋的烈,没有侍书的灵,她是个心灵尚幼,怕事之人。自然哭得楚楚可怜,让人心伤。连王熙凤都帮着说好话了,可是她的主子已经快成仙得道了,或者任性已极,死活不留入画,突显其个性。

    最终入画可能是被尤氏带回了宁府,其运命是一般小丫头的命运吧。

    琴棋书画是老曹的杰作,使四个丫头有如此意境不凡的名字。老曹之心,实属厉害,有其妙名,虽无实情亦可令人久记在心。

    四大丫头是随四大小姐的结局而去的,元妃死,抱琴亡。迎春死,司棋灭。探春远嫁,侍书随嫁而行。入画结局值得细论,当尼姑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况且久居阿弥陀佛之中,难保心中已静。

    琴棋书画与四大春一样,都是值得放在心上细细品味的。

正文 之二十三李贵,茗烟,锄药,扫红,墨雨

    李贵,茗烟,锄药,扫红,墨雨

    在贾宝玉身边的,如女的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等。那么相对的,男仆就有李贵,茗烟,锄药,扫红,墨雨等。

    李贵是宝玉奶母之子,且不管他有德无德,有能无能,自然男仆一号人物非他莫属,因为其后台还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李贵相当于女仆一号袭人。当然这里所说的第一号是说怡红院中的。

    李贵虽然在书中没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有名有姓的男仆之一。

    李贵有过出彩的上场,不过只是让人当笑料罢了,所记得的就是李贵的那个“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之句,鹦鹉学舌之举,虽是说李贵出丑,但着实反应了贾宝玉是个不爱读书之人。

    李贵虽为宝玉身边众男仆之首,但从小说情节上来讲,茗烟是第一位的,其重要性远不是李贵能比的,可以说相对袭人而言,茗烟是能与袭人相提并论的。

    茗烟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应该说在贾门众多男仆中戏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茗烟似乎是宝玉的影子,或是贾宝玉肚子里的虫子。除了宝玉在怡红院中外,一般随身带着都是茗烟,而且很多时候是茗烟带着他。

    茗烟这个人是很有说头的,他聪明过人,为人机灵,往往不知道他心中是在想什么主意。但他确实忠于主人,能博得宝玉信任和欢心,自然他能在宝玉心中有重要地位,是与茗烟自身的魅力分不开的。

    茗烟出彩的情景很多,有了他买禁书之举,成就了宝林二人共读西厢的优美画卷。

    风流学子闹学堂,也是茗烟振臂一呼,最终使得秦钟宝玉等挣足了面子。

    当然也有茗烟偷情在宁府,被宝玉捉奸捉双的事实。不过,在这个社会,偷吃禁果也属正常,其主人贾宝玉早在袭人那儿偷吃了一回了,就不兴贴身小仆偷一回尝尝?不过未必茗烟这是第一次,宝玉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次次碰上的。当然这事也没造成什么后果,茗烟确实是宝玉的爱仆,是身边不可缺少之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贾门的红颜中如果说林黛玉是贾宝玉第一知己,那么男人中,贾宝玉的知己就是茗烟了。

    茗烟善解人意,特别善解贾宝玉的意。他聪明就聪明在如何能让主子真正把自己当个人看,而且是个不可缺少的人。茗烟深知宝玉肚子里的道道弯弯,俗点来说,就是他知道宝玉身上有几根寒毛。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无心无绪了,茗烟就懂得弄些当时的畅销小说什么飞燕合德的来给宝玉解闷,更有表现的是王熙凤生日那天,宝玉私自外出祭金钏这一场,茗烟那一番话,确实表现了他是宝玉的绿颜知己。当然还有带宝玉去袭人家玩等等这些事。

    应该说茗烟是长了一副好相貌的,如果相貌不好,是不会引起宝玉兴趣的。宝玉是爱美之人,爱女性美,也爱男性美。也不否认贾宝玉与茗言有断袖之举,如果真那样,那茗烟深得宝玉宠爱也无可厚菲了。不过书中没提到,也没什么暗示,只是随想罢了。

    茗烟的性格以及做人风格是挺好的一种,他虽是奴才,但没有太多的奴相,有时候更多的是做为宝玉的伙伴来体现。

    天生聪明,后生巧学,自然能造就一个相对完美的人来。

    茗烟的结局无法料想,或许在贾府出事前与那个宁府和他有染的小丫头私奔了。或者被卖掉了,或者还有或者,不太清楚了。

    锄药,扫红,墨雨,这三人虽有漂亮的名字,但实属泛泛之辈,不能与茗烟同日而语。他们三个只是书中的符号,并不起什么太大的作用。

    最有记忆的,莫过于大闹学堂这一场,这三人各持“兵器”,实实在在威风了一把。或是上窜下跳的掏掏鸟雀的顽皮小孩相,然后也没什么作为了。

    这三个人无非是茗烟的陪衬,不过兴许老曹后面的书中有一两个跳出来,干了一番大事业也未可知,不过可能性不太大。

    这三人还得谢谢老曹给了一个好名字,好说歹说的,也是能让人记住的。

正文 二十四

    紫鹃

    紫鹃这个人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的,越剧《红楼梦》中还有一出《问紫鹃》这样的名唱段。当然这个不是老曹原意,但也反应了紫鹃是受欢迎的一个人物。

    紫鹃原是贾母身边的丫头,书上说是个二等丫头,原名叫鹦哥。但我只是不明白她为什么是二等丫头呢?贾母身边原有八个大丫头,其一珍珠给了宝玉,即是袭人。这八个大丫头中应该有四个以宝石取名,如珍珠,琥珀,自然会有玻璃,瑪瑙什么的;还有四个以鸟雀为名的如鸳鸯之类。但不知道这八个大丫头里是分一二等的,还是这八个全是一等的,这就不太清楚。如果这八个丫头混在一起分一二等的,那么袭人鸳鸯肯定是一等的,紫娟虽在八丫头之内,该是书中说的二等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八大丫头全是一等,鹦哥在外。那就不知道一等丫头中除了鸳鸯还有什么鸟雀了。

    从贾母对紫鹃的了解来看,紫鹃应该是贾母的贴身丫头,很可能在八大丫头之列,因为鸳鸯被逼亲时在园中与平儿一席话中提到的几个从小一起来的人,就有紫鹃在内。那么最可能是珍珠,鸳鸯,琥珀,紫娟等八个丫头分一二等。紫鹃排在四名之后,故说二等丫头。更何况贾母疼爱林黛玉,自然不会把不了解,不好的丫头给她的。

    紫鹃这个人物没什么缺点,书中所说的慧紫鹃,自然有她聪慧,贤慧之意。她应该是个心灵手巧之人,贾母曾说她:素日伶俐,那肯定是不错的。

    贾母调教出来的丫头大多不错,紫鹃与袭人一样特别忠于主人,某种意义上说紫鹃是林黛玉在贾府中唯一心灵依靠。当然贾母是后台,但许多东西是不能交流的。贾宝玉可以说是林黛玉的异性知己,但是他与林黛玉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虽然多是林黛玉个性为之,但实际上还是因为有些东西不可云不可语,不可沟通所造成的。倒只有紫鹃,林黛玉是把她当最贴心的人,差不多的心思,紫鹃全明白。

    紫鹃虽则老实,也具心机,哄骗宝玉使其大病了一场,这算是小说中一个重要情节了,书中导演者就是紫鹃,虽然挨了贾母一顿骂,但着实让那些高层人物知道了宝玉与林黛玉之如散必亡的关系。

    但说白了紫鹃也不过是个小丫头,她能兴风,但起不了多大的浪,顶多也就在薜姨妈说笑林黛玉的婚事时,她不生不熟的插上这么一二句,还臊了一鼻子灰去。能对林黛玉生死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贾府高层。

    紫鹃待其主可谓尽心尽力,用其所有能量来促成林黛玉之所愿,但天命已安,紫鹃最后是狂澜难挽。

    紫娟应该长得不错,贾府最讲体面,能在贾母身边服侍的自然是百里挑一的人物,不但要内心美,而且要外相美。

    紫鹃命不好,分配给了一个病美人,差不多经常在黛玉身边熬汤剪药,慰语宽心。林黛玉有洁好,自然更多的事落入紫鹃之手。所幸紫鹃是个克尽任职之人,是林黛玉原来的贴身丫头雪雁无法比的。

    紫鹃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是肯为知己不顾一切的人。林黛玉是何等聪明,自然就如此欣赏紫鹃,视同姐妹,或是叫视同长娣。试想想,林黛玉心高气傲,又有贾母这样的后台,整个贾府中谁敢对她说个不字?宝玉不敢,怕得罪她,史湘云口无遮拦,也非贾府之人,薜宝钗会批评她,但也是好言好语,何况她也不是贾府之人。妙玉更不用说了,虽然给林黛玉难堪,但她算世外之人,林黛玉也不会去理会。其余者没有谁会去招惹林黛玉的,除了紫鹃,紫鹃敢摆明了挑出林黛玉的不是,并且使林黛玉不敢迁怒于她。这并不是因为紫鹃有什么神通之处,确实林黛玉知道一心为她好的,只有紫鹃,虽有贾母,但其爱心分了好几份;最可信任的,也是紫鹃,虽有宝玉,但其今日柳树明日桃花的。所以别人的话她听不进去,紫娟的话她能入耳三分。

    因为林黛玉的重要性,紫娟往往也戏分十足,书中不但有紫鹃主演的大场面,小打小闹的现几回身也数不胜数。

    紫鹃的为人是值得让人喜爱的,但她的结局可能是不大好的。正如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紫娟可能随林黛玉的棺灵到了姑苏,或是自己求准了贾母或王夫人守在了林黛玉的坟边。也有可能回到贾母身边当差,最后贾门被抄时随同大小丫头们被卖掉了。或者觉得世态炎凉,剃渡为尼也未可知,当然也不否认自杀相陪的可能,不过紫鹃不是烈性女子,以死殉主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总的来说紫鹃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内涵也清晰可见,老曹对这个人物也是偏爱有加,所以紫鹃的名字,还是在众丫头中较让人过目难忘的。

正文 二十五刑夫人

    刑夫人

    刑夫人是贾母长子贾赦的正房,虽然没有手掌荣国府的实权,但按封建礼法,她是荣国府甚至是宁荣二府中的二号女性。王夫人有时候也要听她的。

    刑夫人是个不怎么受读者欢迎的一个人物,这个女人刚愎自用,两耳不闻好言劲,行为乖张机器性,为私下之利,甘为不择手断的。也许除了必须要讨好的贾母与贾赦,她凭谁都敢得罪。

    刑夫人的来头不太清楚,既然能成为贾赦之妻,按贾府的规矩她的来历不会太差的。

    贾赦刑夫人这对夫妻是一对活宝,两个人都有阴暗的心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虽说刑夫人不大让人喜欢,但在书中她还算是个重要人物,戏份也是蛮多的。

    当然这与她在贾府中的地位有关,一般重大活动,只要贾母在的,其必在身边。古时最讲孝顺,尽管可以说刑夫人心里是横竖都不喜欢这个贾老太太的,但还是无可奈何的在老太太身边应承。

    刑夫人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当然在贾府也没什么亲可谈。她一生无子无女,贾链,迎春并非她之亲生,不过,就算亲生,这个做母亲的也未必可以亲近。

    后来来了一个刑岫烟,那好歹是她哥哥的女儿,也算是至亲,除了其夫外,该算在荣府中最亲的人了吧?但她不过是表面情份,并不真心疼爱。一副冰冷黄脸婆相,从小说开始一直扮到小说结尾。

    书中有刑夫人出场的地方也较多,想促成贾赦娶鸳鸯的这一场戏就挺出彩。

    这个时候的刑夫人何其贤惠,为了自己老公讨小老婆的事可谓鞠躬至尾,费尽心力。好大气量,好广心怀,堪称让王熙凤学习的第一榜样。

    难道刑夫人心中真的无一点醋意吗?这要分二点说。

    第一,刑夫人对贾赦是没什么感情的,也许当初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兼她也贪图贾府势荣权重,又是金斗银斗的。

    第二,贾赦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打定的主意,谁反对也没用。刑夫人甚

    明白自不量力的道理,不敢与贾赦公然为敌,只能听之任之。但刑夫人又不是个笨女人,这头不行,那头行,想得到一个好丈夫是无指望了,就全力聚财,这从书中她向贾链诈钱就能证明。于是,她掉转矛头,开始讨好贾赦,以便得到除感情外更多的好处。

    当然凭这两点,也不能说明刑夫人的心底,天生固然的自私自利的本性,也未尝不是。

    说刑夫人是愚钝的,是不该肯定的。贾赦非贾政,她想做个贤良媳妇都难。所以她学会对症下药,不该取的不取,不该争的不争,你做你的情圣,我当我的财主。夫妻俩人可谓各取所需,相安无事。

    刑夫人年轻时一定漂亮,这个自然不用证明,贾府正宗血统,必然是要延续好香火的。

    刑夫人个性不好,也有其必然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后续的四十回把她写成了丧尽天良,好像与贾环之类同流了,我看她也未必会是这样。持保留态度。

    刑夫的最后的结局很难料想,贾府出事后,她可能也进大牢了,但这个女人心较硬,命也硬,难保生存了下来,只是可能凄楚的度晚年,或是贾链还给她养了养老。

    总的来说,刑夫人是个反面人物,没什么人为其荣其损操心的。生死由她,“三由那拉

正文 二十六

    王夫人

    王夫人是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她是史太君的二儿子贾政之妻,亦是小说男主人公贾宝玉之母。

    王夫人有着复杂的个性,和多变的变孔。虽为信佛之人,亦有贾母说的老实,其实王夫人外表看着老实,但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尽管没有王熙凤的风风火火闯二府,实际上她是生杀大权在握,属于垂窗帘听政的人物。

    当然说翻脸就翻脸也是当权者的特点,王熙凤如此,王夫人更该如此。谈不上这是不是缺点,也许这是必要的技能。

    忽冷忽热,却平静于面,薜宝钗是她的继承者。

    谈及王夫人,或许有人觉得她不错,有人觉得她很阴险。在我看来,王夫人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儿子贾宝玉,这是她的希望,也是至爱,只不过她在这份爱上强加了自己的理念。

    王夫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好恶明分。当然这里所说的好并不一定就好,所谓的恶也不一定坏。只是王夫人喜欢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她恨轻浮之人,所以金钏被赶,她恶厌体格风骚之人,所以晴雯被逐,她不喜欢个性张扬的人,所以芳官被遣。而王夫人另一方面又喜欢端庄稳重之人,袭人极受重用,麝月秋纹相安无事。以上这些人物都是与贾宝玉有着莫大的关系。说白了,王夫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一切好恶,全是围绕着宝玉展开的。

    现代的都有母以子贵,何况那个年代,那个时候男人一般三妻四妾,独独可靠的就是亲生儿子。所以贾宝玉是王夫人的命根子,也是她的全部利益,为了这个利益得以保全,无怪乎她能大打出手,全不顾慈心善面了,

    当然,关系到宝玉利益不大的事,王夫人往往是很和善,且很富同情心的人。

    很多场合中,有伤心之处,王夫人总会陪着落泪,这种例子太多,换刑夫人,大概不会这样。这也说明王夫人并不是狐狸眼泪,而是心中确实存在的一种善心。

    从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来看,亲爹不疼,后母不爱的贾迎春,还是王夫人对她亲一些,迎春受苦,王夫人也着实难受,只因非她亲生,爱莫能助罢了。虽然原书还没写到这样的情节,但按理推算,该是这样。

    惜贫怜老之事,王夫人也有过善举,刘姥姥之事就是实例。

    其实王夫人对待下人还是不错,她所说过当金钏是亲生女儿差不多,估计原来是这样,只是金钏忘了王夫人的忌讳,从小服侍这么多年,她该知道王夫人最恨什么,也怪金钏兴过了头,让她大意失荆州,万万不该和宝玉有轻浮之举,于是乎把王夫人那根神经给挑起来了,大祸难免。

    不喜欢王夫人的,多是从两件事上起,第一就是金钏之事,当然这也怪金钏太随意,虽然她是王夫人身边的首席丫头,但还没资格老到可以引诱宝玉的。

    第二个就是晴雯之冤了。这个是为王夫人招来骂名的主要原因。虽说晴雯无错,只是长得漂亮了些,风流了些,但确实她的风格不该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王夫人不是男子,不会欣赏那些美,只怕对宝玉有害,所以除之后快。

    至于什么芳官圆芳的,四儿几儿的,是些小丫头,无关大局,如果王夫人没动金钏与晴雯这两个大头,只是开除了芳官四儿更或司棋,那么也不会让人把她往坏处想的。因为王夫人确实有她的为善之处。

    林黛玉之死虽然与王夫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她不该承担什么责任,凭谁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一个永福永寿之人?哪个不希望儿媳妇更亲近自己,更可靠些。

    当然王夫人是好是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红楼梦》中除了几个大奸大恶的,基本上是好坏并存的。只是看你喜欢哪一种类型的罢了。

    王夫人的长相估计还行,贾政也是贾门正统的,何况其侄女王熙凤与外甥女薜宝钗都是一等一的美人,按遗传算,王夫人是长得可以的。

    王夫人的结局估计一般,虽然平生享过些荣华富贵,而且还当了一回皇帝的丈母娘,但她生就了一个宝玉,老来根本无从依靠。如果大儿子贾珠还在,有可能幸福一生。最后宝玉肯定是离她而去了,或是她郁闷而终,或者相对好些靠李纨瞻养,当然,还有一个好孙子兰小子。

    终究其母性而言,王夫人是没什么错的,自然她有官家小姐的作风,但比起王熙凤,她要好得多。如果从人性上来讲,王夫人确实有点让人憎恨,封建礼教的卑恶之处,她的心胸十分狭小。

    总得来说,老曹刻划的这个人物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书中好多情节是靠王夫人在推动前行的。而她也是大观园中的必备“良药”。

正文 二十七薜姨妈

    薜姨妈

    薜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是四大家族中薜家的最高级领导。但是她没什么主见,全然不像可以生出薜宝钗这等人物来的,或许是女随父,子随母,薜姨妈该是个有些平庸的妇人。

    薜姨妈生平并无过错之处,唯一可以挑缺点的,就是她是纵子行凶的接间原因,虽说并不是她的本意,但她对薜蟠的过份溺爱,也纵容了其儿子的无头无脑的行为。

    但从心底而论,薜姨妈还是一个十足的好人,她有着一切中国传统善良女性的优点。三从四德不用说了,书中表面的是薜姨妈的同情心。

    薜姨妈极具惜贫怜弱,特别是怜弱上,书中有明显的情节。

    薜姨妈同情林黛玉无父无母,把她当亲生一样照顾。虽说有讨好贾母之嫌,但细究起来,此举应该出于薜姨妈的本性之为。

    薜姨妈有家有业,算是在贾府走亲戚,并不需要依靠谁,所以不用故意为了讨好贾母而去细心照顾林黛玉。

    当然,薜蟠获罪,要依靠的还是贾府之势,但这与照顾林黛玉是二码事。

    所以,薜姨妈亲近林黛玉,并不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心底那份同情之心。更兼林黛玉长得就让人疼爱,自然而然的,多偏疼她些是有的。

    话虽如此,最终亲生女儿还是关乎自己利益的,虽说薜姨母是支持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的,但那是在薜家还有选秀权的时候。薜蟠坏事了,薜宝钗前途昏暗,自然为其女儿打算,也顾不上林黛玉了。

    薜姨妈这个人的性格有点面,或者叫有点“菜”。按她这种性格,往往会遇事毫无主见,与其姐姐王夫人相比,那是分支别流的。倒是她的女儿薜宝钗有王夫人的风范。

    对于薜姨妈的印象多是于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原书前八十回,也没什么特别亮丽之处。

    从薜姨妈进入贾府开始,其薜家是随贾府势败而也在一步一步走向败落。四大家族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虽然表面上是因为生了一个不肖的败家子,把薜家搞了个鸡飞狗跳,鬼舞妖纵。但事实上,这是大势所为,不败也得败,当家之主,经营不善,薜姨妈是首“功”之臣。

    薜姨妈虽是王家之人,但她发迹在薜家,薜父死后,薜姨妈就是薜家的第一号人物。虽然此时光景大不如前,但就看看那些个当铺,可想而知薜家还是金山银山的。只是她见识一般,儿子不但不是能主事之人,而且挥金如土,有个宝钗虽是个人物,但是古代女子难为其外事。所以薜家势败也不是故意按故事情节走的。

    薜姨母的结局估计是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贾宝玉扔下薜宝钗离去了,薜宝钗与薜姨妈相依为命,当然有可能还和贾府余生住在一起。

    第二个可能,虽然薜蟠该是死了,然而薜蝌是感其恩情的,还有刑岫烟也是个明事善良之人,在薜宝钗可能不在了的情况下,薜姨妈在这对夫妻身边度过余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其他的可能性也有好多,具体推算不出来。

    总的来说薜姨妈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在薜家她的地位相当于贾母在贾家,但是她生性懦弱,才能一般,所以也只能像李纨给人的感觉一样,可浓可淡了。

正文 二十八黄金莺

    黄金莺

    黄金莺就是薜宝钗贴身丫头莺儿,正如大观园中普遍存在的主仆性格相对,如宝玉的顽而不恭,就有袭人的端庄稳重;有迎春的怯弱无能,就有司棋的大胆泼辣;那么城府过人,心硬面软的薜宝钗边上就有一个纯真无邪的莺儿。

    莺儿在书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惊人之举,但是莺儿的出现,自然有她独道的地方。

    灵巧是莺儿的写照,人如其名,书中对她的描写处处显示了她的手巧。

    书中有限的几个情节是写到莺儿的聪明乖巧的。

    重要的有二出,其一是打络子的事情,这是宝玉挨打之后的故事,央烦莺儿打络子的事也惊动了贾母过问,而从莺儿能编出这么多种不同图案的络子来看,自然是莺儿的心灵手巧的表现。所谓络子就是用丝绳编织了用来装各种小物件的织品,会做的人也多,但独独提到莺儿,可见其手巧之处甚称一绝。记得我小时候过立夏节,每个小孩胸前都会挂一个煮熟的鸡蛋,自然鸡蛋也就是用络子装着的。可惜款式多是一样,未知莺儿何能。

    第二个是莺儿用柳条编花篮之举,虽然此间颇受风波,但足显莺儿之巧,连林黛玉也着实夸赞了莺儿一番。

    不过这一出不但显示了莺儿的手巧,还显示了莺儿的天真烂漫,或者是小孩品性。但更重要的是,风波平息后显现了莺儿的宽容大肚,及良好的修养。

    情节是春燕陪她母亲去向莺儿道歉,莺儿不记旧恶,还叫人倒茶礼待。这些行为颇似宝钗风格,但莺儿心性却无宝钗的灵活多变,质朴纯真,是莺儿固有的。

    莺儿在书中出现不多,但她以巧取胜,大观园中除了有名的晴雯之巧,怕就是莺儿为上了。所以莺儿还是能给人留下许多印象。

    莺儿的长相无过细描写,只是宝玉曾说过类似于不知何人有福消受这主仆二人的话,可见莺儿长得应该是可以的。或是其人年幼,一朵花儿没长开也未可知。

    莺儿的结局不好猜想,既然是薜宝钗贴身丫头,自然随宝钗而终。

正文 二十九尤氏

    尤氏是宁国府首席夫人,是宁国府掌门人贾珍的妻子,在宁国府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在整个贾府却相对显得平庸了许多。

    尤氏在书中的戏份是很重的,但往往她是一个弱者,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感觉像陪客,和李纨是半斤八两的人物,而与王熙凤比她就是软柿子了。

    尤氏这个人大有说头,相对于王熙凤是荣国府掌权者,那么尤氏是宁国府的内政主权者,所不同的是,两人风格对相,一紧一松,一硬一软。

    当然尤氏的娘家背景是与王熙凤没法比的,这也许是尤氏底气软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性格所造成的固不可敢的本质。尤氏天生好性子,不会惹事生非,又能逆来顺受。

    宁国府一家可谓狼夫狈子,尤氏之夫贾珍是个什么好东西,自然人皆知之。其子贾蓉也是一丘之貉。

    尤氏本性硬不起来,又无后台可依,自然老公爬灰之举也未能奈其何,何况未知还有多少鬼事,尤氏能够自保已算可以了。

    从表面看,尤氏是颇得人心的,王熙凤和她素来交好,但事实上王熙凤并未真心拿她当自己人,尤二姐一事上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把个尤氏弄个苦不堪言。

    虽然尤氏是个重要人物,但书中并没有什么她真正出彩的地方,连中秋节讲个笑话也是讲到一半就不得说下去了。

    书中也未有尤氏风风火火的来个大英雄,大才干的火上一把,基本上是她在陪衬王熙凤的“能”。

    也是,秦氏一死,刚巧尤氏心病一生,让王熙凤一举成名。

    尤二姐一出,又是尤氏的软弱无能,成就了一个大观园中的大闹天宫。其实尤氏聪明些,早可知到王熙凤的阴谋,如果她够强悍些,来个针锋相对,或你是铁沙掌我是金刚指的,那么虽说尤二姐非胞妹,但也可以为其尤家大争脸面。

    实事上尤氏一无所能,任王熙凤玩于股掌之间。

    性格软弱的人,往往心地善良,人为也是极为随和的。

    王熙凤生日那一出,贾母主意大家集资,尤氏做了个大管家,她是瞅着哪家辛苦的,就免去了银两。足见她是同情弱者的。

    而其随和,书中处处有见,自然下人不怕她,也是必然之事。

    凤姐的威,尤氏的“面”,两种不同的治家风格,也使宁荣二府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宁府可谓乱,荣府相对要有秩序的多。

    贾珍是宁府的正统接班人,那么尤氏的血脉也非平常之辈。虽然其家族未必能比得上当时的四大家族,但估计以前该是个名门世家。

    尤氏长相应该不错,尤二尤三这两个尤物与她并无血缘关系,从此上无法考证,但从贾府传统上来看,正统的接班人娶妻,模样还是头等重要的。

    当然尤氏虽软,但她并非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书中也有许多尤氏打趣王熙凤的话,可见她并非是个没嘴的葫芦,只是生性怕事罢了。

    尤氏的结局估计是不祥的,夫毒子恶,累及妻母。

    更好些的结果,估计是无夫无子,独善其终吧。

正文 三十赵姨娘

    赵姨娘

    说起撒泼耍无赖的女性,在《红楼梦》中非赵姨娘莫属,那个街头泼妇形象可真是无敌南北,勇冠二府。

    赵姨娘是荣国府贾政的小妾,大名鼎鼎的刺玫瑰贾探春的亲生母亲。

    可谓母女天差地悬,一直让贾探春羞于启齿的生母竟然是个倒三不着二的人。

    可能老曹对赵姨娘恨之入骨,《红楼梦》中多数人是好坏并存的,而赵姨娘似乎总没有什么光彩之事。

    虽则如此,但赵姨娘出场的都是重头戏,可见坏则坏,但也缺其不可。

    赵姨娘做的事,确实让人没法夸,怪不得探春恨得牙根痒痒,如非是个省事的,也怨不得探春不想认娘了。

    赵姨娘弄出来的事,基本都是轰动性的,如请人做法害宝玉和王熙凤,虽然这个情节是迷信的宣扬,但着实能表现赵姨娘的心狠手辣。不过细想想悲剧人物,不平命运,反抗一下也无为有过。何况王熙凤从来是不拿正眼瞧她的,而贾宝玉如果死了,贾政一脉的继承人就是其子贾环了。

    虽然此事上赵姨娘被贾母触了一回霉头,但也着实让她开怀乐了一把。

    赵姨娘是个喜欢挑起事端的人,如果她像贾政另一个小妾周姨娘那样安份身己的,怕也出不了这么多事故。但这些事故让赵姨娘人格丧尽,脸面无存。

    探春当家那会儿,赵姨娘弟弟死了,要求加些丧葬银两这也无可厚非,只是探春新官上任,正拿头面人物开刀呢,岂肯为自己这个丢尽脸面的老娘而破例?事实上这也不是什么没人情的事,其实多添些,未必不使得。

    这事也就罢了,而什么蔷薇硝,茉莉粉之事,虽说这芳官势力眼有错在先,但实是赵姨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妙。但偏偏她又是个爱生事非的人,耳根又软,一路上听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那些婆子挑唆,自然成就了大闹怡红院的好戏。

    芳官怎是个省事的?那句“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都把赵姨娘的本性给暴晒天日了。于是火从中烧,大打出手。有幸这帮团结的戏子,小孩品性,单挑成了围攻,虽说袭人看着觉得不好,但有晴雯一干人等想瞧好戏。于是周围基本是看客,真正戏架的怕也力不从心。最后还是赵姨娘弄了个没脸,但她是个无荣誉观的人,虽然栽了面子,但未必会改过。

    虽说赵姨娘是二等夫人,但生了探春这样一等一的人物,如果安份过日子,自尊自重的,怕在贾府中是很受人尊敬的,哪怕是王熙凤,断不会小瞧于她。

    但事实上,赵姨娘天生缺心眼,天生喜欢搬弄事非,最终落了个人人轻视的下场。

    书中也没有对赵姨娘的相貌没有描写,一般上点年纪了,老曹就不会写到外在形象的。

    从贾春的美,与贾环的丑来分析,是不能证明赵姨娘的相貌的。

    那么书中有提到贾政年轻时也是风流才子的光景,而书中也有细节讲到宝玉受其父责多有赵姨娘在贾政那儿吹枕边风的原因。从此处看,贾政与赵姨娘是很亲近的。按理说赵姨娘这样品行怎么可能入贾政的眼呢?估计不差,该是赵姨娘长相甚美,少年时风流贾政爱上了她。虽然不能名媒正娶,但收房做个小妾还是可以成事的。

    赵姨娘最后的命运很难知晓,贾府败后或死或流落他乡,而从贾环这种没出息的作为来看,她不会像李纨那样母以子贵的。

    其实书中有赵姨娘出现的地方很多,虽然她算是反面人物,但地位重要,少了她,红楼梦也会少了一些色泽,少了一份趣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母最信任的丫头,让薛宝钗林黛玉另眼相看,鸳鸯都不如她
薛宝钗的人缘为什么好
【新课标?备课】《红楼梦》练习集锦
红楼梦—脂批本第三十一回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贾宝玉婚恋的背后 -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