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粉虱、蓟马、蚜虫,深度解析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啥这么难打!

害虫为害植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嘴吃掉植物茎叶,咀嚼后进入胃,这种害虫叫咀嚼式口器害虫;而另一种害虫是用尖嘴刺入植物茎叶内,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植物枯萎死亡,这种害虫叫刺吸式口器害虫

刺吸式口器害虫包括蚜虫、蓟马、粉虱(白粉虱、烟粉虱)、螨类、蚧壳虫、木虱、稻飞虱、盲蝽蟓等,种类比较多,分布广,食性杂,繁殖力强,刺吸植物液汁,直接危害造成植物植物各种症状,间接传播病毒病与各种疾病,危害非常严重!

现在根据全国病虫害抗性监测点统计,刺吸式口器害虫白粉虱、蓟马、蚜虫抗性已经非常高,下面就深度解析一下,这些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啥这么难治!

白粉虱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可以危害112个科600多种植物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甜瓜、丝瓜、西葫芦、菊花危害最重,也可以危害豆类、莴苣、白菜、芹菜、药材、烟草等。

白粉虱一般发生时间在7月底-9月下旬,温室大棚一般可以发生到11月底。在春季大棚危害时间在4月中旬-5月下旬。最适宜温度在22-30℃,喜欢集中在嫩叶取食。

成虫、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不仅吸食而且会分泌大量蜜液,污染叶面和果面,造成煤污病。同时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

并且白粉虱也经常成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而某些烟粉虱还能引起西葫芦的银叶病。

白粉虱具有趋嫩、趋光性,成虫对黄色、绿色具有趋性。

蓟马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蓟马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知有约300种,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蔬菜类作物及柑橘、香蕉、荔枝等果树类作物。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发生高峰有多个,一是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二是3-5月春夏交接,特别喜欢在嫩叶、花朵、幼果、心叶、卷叶中取食。

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叶片变薄,叶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或者出现密集的小白点,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皱缩、干枯,植株生长势弱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花器受害,初为白斑,后期变褐色,逐渐枯萎。

吸食幼嫩果实会使表皮油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然后出现硬化,产生疤痕,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蓟马怕光,一般昼伏夜出,具有趋蓝性

蚜虫

蚜虫,又叫腻虫、蜜虫,是繁殖最快的昆虫。可以危害绝大部分植物。蚜虫种类繁多,在我国分布有1100多种,存在时间比人类还长。

蚜虫喜欢温暖半干旱的天气,适宜温度在15-20℃,湿度在75%以下,一般春、夏、秋危害较大,春季在小麦、桃树,春夏交界在花椒、瓜类、桃树及蔬菜。特别喜欢群集于叶片背部、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进行取食。

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叶片,造成叶片皱缩、卷曲、畸形、变黄、凋落。

刺吸茎秆、嫩穗、顶蚜、花蕾,会导致生长停滞或延迟,花朵减少或变小,作物畸形发展,提前老化,导致作物长势差,果实果质差、产量低。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

并且蚜虫分泌的排泄物蜜露,透明稠粘,对作物的生理活动起到阻滞作用,阻碍光合作用,又是病菌的良好培养基,诱发煤烟病等。

蚜虫也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体

蚜虫具有趋嫩性,成虫对黄色具有趋性

为啥难防治

1、繁殖能力超强

白粉虱:一年可发生10多代,1头雌虫一次可产100 多粒卵,多者400~500 粒。一生可产卵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并且世代重叠,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蓟马:一年可发生3-20代,南方区域一年多达20多代,一头雌虫一次产卵22~35粒,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世代更替快,产卵多,容易泛滥成灾。

蚜虫: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在温暖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只需4~5天,一只雌虫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蚜虫。

2、繁殖场所多,危害范围广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增,使白粉虱、蓟马、蚜虫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并且这些刺吸式口器害虫,普遍侵害寄主植物都很广。

白粉虱可侵害寄主植物有200多种,几乎大部分瓜类作物、茄果类作物、十字花科作物以及部分豆科作物都可侵害。

蓟马可侵害寄主植物超过500多种,多种蔬菜、花卉、棉花、果树、甘蔗、水稻、玉米等都可侵害。

蚜虫可侵害寄主更为广泛,存在于地球时间比人类还长,绝大多数植物都可侵染寄生繁殖。

3、可躲可飞打游击

白粉虱:具有很强的迁飞性,可以短距离自主飞行,一打药就飞走,不容易沾染到药液,就算这一块地的打死了,又会从另一块地迁飞几只进行危害,几天又繁殖一代,过几天又是一大群出现。

蓟马:蓟马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平时喜欢藏在花内、卷叶内和叶片背面,而卵一般在植物组织中,药液很难渗透进去,所以很难杀死。

蚜虫:蚜虫也喜欢藏在卷叶内和叶片背面,一般药液根本渗透不进去。并且蚜虫也可进行迁飞传播,所以比较难完全杀死。

4、抗药性都非常强

据全国农技中心进行的抗药性监测点表明,蚜虫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4545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188~316402倍。对啶虫脒、噻虫嗪、吡蚜酮、克百威等均有不同程度抗性。

粉虱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对吡丙醚、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200倍以上),对噻虫嗪也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500倍),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在1000倍以上。

蓟马同样抗性较强,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和生物源药剂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5、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得法

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得法,惜水不惜药,治虫效果差。农药重复滥用,随意加大剂量等造成防虫效果极差、残效期很短,甚至出现越防越多的现象;另外在实际田间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用药量大、用水量小”的用药误区,往往造成蚜虫防治不彻底,为虫害的“卷土重来”留下极大的隐患。

一般白粉虱、蓟马、蚜虫都在叶片背面、卷叶、心叶里,而一些农户并不了解这些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这个特点,在用药上习惯了正面喷,叶子的背面老是忘记喷药,还有些农户平常打药习惯400斤水打5-6亩,水量不够,没办法打匀打透。这些也导致了打不干净,而白粉虱、蓟马、蚜虫繁殖迅速,3~5天就能繁殖一代,所以看起来虫子就像打不死。

6、杀虫不杀卵,成虫杀不净

一般药只能杀死成虫,很难杀死卵和幼虫,导致虫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从而使用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就算打完药之后死一大片成虫,但对于卵、蛹来说没有作用,“斩草不除根,治虫不杀卵”这往往导致虫害几天就起来的原因。

因为白粉虱、蓟马、蚜虫用药时会有一部分害虫不能完全杀绝,用药后又回来继续为害,几天以后又泛滥成灾。如果能间隔1-3天紧接着再用药一遍,两遍药后杀虫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如何防治更好

1、诱杀趋避及生物防治

根据虫害的驱性,可以挂黄色或蓝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或采用生物防治,如白粉虱可以用丽蚜小蜂、草蛉,蚜虫可以用瓢虫、食蚜蝇、草蛉。

2、改变用药误区

坚持群防群治,连续用药,保证用药量充足,以湿润叶面滴水为准,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

最好杀虫杀卵一块复配使用,白粉虱、蚜虫可选用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苦参碱、吡蚜酮等或者配比吡丙醚、噻嗪酮,或者使用龙仕达鸿金龙,合理配比杀虫杀卵。

当然,打白粉虱、蚜虫时加入橙皮精油助剂,可以溶解白粉虱翅膀,单打就有杀虫效果,配药时加上更好,可以速效快,持效长,协助杀虫杀卵。

打蓟马时也可以增加渗透性,使用多杀菌素、多杀霉素或者使用蓟净加烯啶虫胺,多杀菌素加噻虫嗪,当然加上橙皮精油效果更好。

·end·

(部分内容来源于植保家以及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创作者:植保家!如需转载请注明!深度原创,如有洗稿必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蚜虫、蓟马、白粉虱很难打,今年一定会爆发
刺吸害虫知多少~
六款便宜又好用的农药!
呋虫胺的用法(有37位专家分享了答案)
噻虫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防治蚜虫、蛴螬、白粉虱等地上地下几十种害虫,用这一个药就够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