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以想象,郯城这个村子,家里没有个大学生会被瞧不起,光博士生就有12个

      都说“寒门无贵子”,农村的孩子出路少,只有上好学,才能鲤鱼跃龙门,乌鸦变凤凰。于是, “长大了当博士”,是很多孩子小时候的梦想。但现实却很打脸,很多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了,谁家要是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全村人都说他家祖坟冒青烟了。但有些村子就不是这样的,在村里住,家里没有个大学生撑门面,会被左邻右舍瞧不起,就是出了个本科生大话也不敢多说一句。

     比如,山东炭刘村只有一千多人口,这些年,却走出7个博士、十几个硕士,大部分适龄青年都读了大学;山东大刁家村有500多户人家,据不完全统计,有11个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也有不少;山东洼里村,这座仅320户人的小山村先后走出了1位博士后、4位博士和数十位硕士研究生。平均每三户,就有一位大学生。

今天我和大家说的是郯城花园乡刘湖村。全村496户、1915人口的村庄陆续走出12名博士生、3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多名牌本科生;在外从政、经商知名人士多达300多人。一条不足68米的普通巷道中有9户人家,共走出9位博士(后),当地人称此巷为“博士巷”。

      为什么刘湖村能出这么多知识分子,有人说是风水好,祖上庇佑,有人说因为这里穷,家穷子读书,更有人说这里历来尊师重道,学习氛围浓厚……根据刘氏族谱载:“祖居沛县,明正德间迁郯,落业白溪畔”。传说村西有一原称大鸭湖的洼地,刘姓于此居住,得名刘家湖,简化为刘湖。

      退休教师刘保民,共育有两儿一女,最高学历都是博士,其中女儿在国外发展,去年大孙子以全北京第三名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本科录取。一户培养出三位博士后,刘保民家庭在当地可算是教育子女成才的典范。问及教育子女的经验时,刘保民说:“我过去在本村小学一直担任民办教师,那时候教师工资很低,一个月只有几块钱的收入,但是我热爱教书育人这个行业,也立志让自己的孩子有书读。为了维持生计,供孩子们读书,我和家属种了个菜园,在不耽误上课的情况下,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卖点钱补贴家用。每年过春节写对联,我家门上贴的都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也经常拿这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人要忠厚、做事要勤奋,好在他们从小就懂事,读书很用功,学习也上进”。

      在别的村子,大家会攀比谁家有钱,在刘湖村只比读书,哪家挣钱多,不让人眼红,谁家孩子成绩好,最让大家羡慕。刘保民老人一家相继走出三博士的励志故事对当地的年轻学生的确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常常拿这说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

      与刘保民老人住在同一个巷道的刘俊秀丈夫去世早,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挺不容易,当年由于家庭特别困难,懂事的大女儿不忍母亲一个人劳累,上到初中想辍学回家帮助干农活,刘俊秀含着眼泪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向邻居家的孩子看齐,那时刘俊秀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不读书。孩子们也争气,从不和别人攀比吃穿,只在学习上比高低。后来女儿考上了本科,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博士生。

      因为家庭重视教育,村里比学赶帮超氛围浓厚,所以村子大学生层出不穷。可见,家教和上进心,是一个村子是否出人才的两个关键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必考常识”博士70﹪都搞错!大学生能全对的,不到1﹪
1个农民家庭培养出9个博士,儿子高福:母亲虽不识字,但有文化!
全国第一牛娃简历曝光: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逼父母买房,如今成了这样……
杨八里:陪母亲打工体验辛苦,保送北大博士生举动很赞
湖南学霸村:走出26名博士,128名硕士,659名大学生,你可能去过
混字当头无出路,清华大学公告送达,退学两位博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