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生樑先生关于胆胃不和、胆气虚弱的证治

关于胆胃不和、胆气虚弱的证治

胆是六腑之一,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气主降,又称“奇恒之腑”。胆和饮食并不直接接触,也无传导饮食的作用,只是起到帮助食物消化的作用,所以胆在中医上被称为“清净之府”。它的主要作用是储藏和排泄胆汁。胆汁输入小肠中,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是人体消化食物所用的精微物质。《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盛精汁三合。”是言胆有储存胆汁的功能。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称“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胆和人的决断能力也有密切关系,故称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经属肝络胆,胆经属胆络肝,二者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肝为阴,胆为阳,一阴一阳,肝气主升,胆气主降,肝胆互济,升降适度,共主疏泄,才能维持肝胆的正常生理活动。脾胃升降与肝胆升降极为密切。

若出现肝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临床常见的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等证,已多有论述。另有胆胃不和、胆气虚弱两种证候,临床并不少见,但研究与论述甚少,故有必要做一阐述。


(一)胆胃不和的证治

[病因病机] ①或因肝胆疾病引起胆腑排泄不畅,肝不随脾升,而造成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紊乱的症状。②或因幽门与胃的运动功能紊乱,胆不随胃降而出现胆热犯胃,胃气上逆的症状。

[临床表现] 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嗳气纳呆,脘胁胀满或胀痛,右上腹不适,胸脘痞满,大便不畅或溏泻,苔薄白或黄腻,脉细弦滑。

[治则] 疏肝利胆,和胃降逆。

[处方]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汤加减。

[方药] 柴胡、半夏、枳壳、白芍、川芎、香附、川连、生姜、太子参、大枣、甘草、桂枝、焦栀子。


(二)胆气虚弱的证治

[病因病机] 或因外感六淫,饮食失节,内伤七情,罹患肝胆疾患,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肝胆疏泄功能不及而引起。

[临床表现] 胸胁胀满疼痛,口苦咽干,不喜叹息,食欲不振,厌食油腻,大便不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心悸胆怯,悲伤惊恐,卧不安宁,舌干燥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 疏肝利胆,和胃安神。

[处方] 小柴胡汤、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方药] 柴胡、半夏、黄芩、金钱草、竹茹、生姜、大枣、甘草、党参、茯苓、青皮、枳实、淮小麦。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胆湿热证与胆郁痰扰证鉴别
辨口苦勿泥于寒热 (lwj000163
《黄帝内经》胆胃同治的理论探讨
中医对胆的认识及治疗
既是六腑也是奇恒之腑,为什么胆这么特殊?
养生,从养肝胆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