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经方实验录》随笔

曹颖甫为经方大家,所著《经方实验录》为大家熟知。本书为其弟子姜佐景搜集曹氏验案加以解说而成,亦有部分为其弟子及他人验案。

本书以经方为经,以实验为纬。经方求其纯,实验求其真,理论求其新。
本书思路推崇经方;阐发经旨多深入浅出;融温热于伤寒之中;力证中医经方疗效;尝试用西医理论解说中医。
 
本文是吾学本书所做的一些笔记,与大家分享。欲获取详细内容,推荐细读此书。
 
读《经方实验录》随笔
 
治医之道,法当循序而渐进,多下一分功夫,多增一分真本事。
知病之所从来,即知病之所由去。
1.柯琴: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能促进血运,温和肠胃。故既可以消内病,又可以去外邪。
发热恶寒无汗,并两脉浮紧者,投以麻黄汤,应手奏效。
桂枝汤为治太阳病属肠胃虚寒(消化器系感冒方)
麻黄汤为治太阳病属肺脏寒实(呼吸器系感冒方)
 

2.尤怡:无汗必发其汗,麻黄汤所以去表实,而发邪气有汗不可更发汗,桂枝汤所以助表气,而逐邪气
柯琴:桂枝汤证唯以脉弱自汗为主,粗工妄谓专治中风,比方治自汗,盗汗,虚痢,随手而愈。麻黄汤治冷哮,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等证,辄效,非拘伤寒证。
 
3.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太阳中风发热恶风;(中风、伤寒津液未伤)
太阳温病发热而渴,恶风不恶寒;(温病因渴提示津液已伤)
阳明病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更甚有詹语。(阳明病津液更伤,且浊邪上扰)
 
4.葛根:治消渴,身大热。

5.桂枝汤为温和肠胃之方,桂枝证之肠胃失之过寒,故温之,温之则能和。
白虎汤为凉和肠胃之方,白虎证之肠胃失之过热,故凉之,凉之则能和。
白虎汤为桂枝汤之反面,麻杏石甘汤为麻黄汤之反面。
麻黄汤证寒实,麻杏石甘汤证热实。

6.乳蛾辛甘凉润效法(薄荷1钱,杏仁3钱,连翘2钱,象贝母3钱,桑叶2钱,甘草0.5钱,赤芍2钱,蝉衣1钱,僵蚕3钱,桔梗1钱,马勃8分,牛蒡2钱)。
若化脓可加玄参。
有喜用苦寒者,如板蓝根、黄连、地丁,服后虽可暂伏邪气,但多致郁而不宣
有喜用育阴滋腻如生地,麦冬,沙参者,多致病不易速愈
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

7.《幼科医案》: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寒束,咳嗽痰喘最多……轻为咳,重为喘……此实为麻杏石甘汤证。小儿患者居多,多在冬春,与白虎加桂枝汤证多发于夏日及大人相反。
《条辨》:喘,咳,息促,吐稀涎,脉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
 
8.麻疹之利属于热者,常十居七八,宜于葛根芩连汤;属于寒者,十不过二三,宜于理中汤或桂枝人参汤。
葛根芩连汤可治下利,口疮,又可以治目赤,鼻疼等等。
 
9.桂枝汤至承气汤证有如下关系:
 

10.白虎加桂枝汤证多见于夏日,诚以炎暑蒸人,胃肠本已热化,入夜凉风习习,未免贪凉,故致表里交病。表为寒束,则热无外泄之机,势必愈炽。热既内炽,则更易伤津,使无从作汗以表解。唯投白虎汤治其本(肠胃之热),同时加桂枝以治其标(表证之寒)
 
11.麻黄附子甘草汤治虚人受邪,而力不足以达邪者。
麻黄开肺气,附子强心脏,甘草安肠胃,细辛易甘草,力更伟。
治脉微细,但欲寐,投四逆汤多效。然太阳表证内伏少阴,非麻黄不能奏功。四逆汤仅能由少阴达肌腠,以干姜、炙甘草温脾胃,脾胃主肌肉。改干姜为麻黄,方能由少阴直达肺部,而皮毛为之开泄。
 
12.小青龙治咳因有水气者,效佳。水气者何:
游泳得水气,其一例也。多进果品冷饮,而得水气,其二例也。又如远行冒雨露,因得水气,其三例也。更如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其四例也。凡此种水气之咳,本汤皆能治之。顾药量又有轻重之分。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因此四者协力合作,犹一药然,吾师用五味尝多至三钱,切勿畏其酸收。其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尊以安之。
要之小青龙证。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喉皆常作痒)其表证之重轻,初可勿拘,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腻。遑论其他或喘、或渴、或利、或噎哉?此皆经验之谈。
 
13.发热方之辨,以下所列为热之常,而诸病亦每兼发热(经方退热之效捷,退热之方多,其辨热用方之技则舒,非朝夕可得

 
14.甘遂破水饮,葶厉子泻痈胀,皂荚消胶痰
咳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汤。
 
15.治痰饮如下几方比较:

16.治男子遗精,时医多用肾气丸+补益之品,如杜仲,续段,菟丝子等。其实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更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此方不唯治遗精,亦治盗汗,遗尿等。
 
17.炙甘草汤治以心动悸为主。若见脉结代,则其证为重,宜加重药量。否则,但觉头眩者为轻,投之更效。推其所以心动悸之理,血液不足故也,故其脉必细小异常。妇女患此证之甚者,且常影响及于经事。动悸剧时,左心房处怦怦自跃,不能自已。胆气必较平时为虚,不胜意外之惊恐,亦不堪受重厉之叫呼。夜中或不能成寐,于是虚汗以出,此所谓阴虚不能敛阳是也。及服本汤,则心血渐足。动悸亦安,头眩除,经事调,虛汗止,脉象复,其功无穷。盖本方有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
 
18.小建中汤治寒气下迫而兼腹痛者,效佳。
 
建中汤为治疗虚劳主方。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19.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疗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牵强者,均可。
 
20大陷胸汤,多用于胸膈有痰湿,胃肠有热结。(本证属阳明,其由太阳传来者居多,不必定由误下所致。盖太阳发汗不畅,表证虽罢,而宿水积浊,留恋膈上,又加阳明之燥热,闭结于下,炎炎上熏,致湿浊凝为痰涎,欲吐不能,故胸闷特甚。细考其完全见证,厥为发热,不恶寒,但恶热,面目赤,喉中有痰声,痰黏而稠,苦咯之不出。胸闷之外,甚者微痛,不欲饮,即饮而不多,脉大而实,大便三日以上未行,苔黄腻,不咳者多,其胁或痛或不痛。故必用甘遂,方能祛膈间之浊痰必用硝黄,方能除上炎之阳热,若但用硝黄,不用甘遂,则湿浊上据,下热得其掩护,将不肯去。否则,徒以白虎清之,则釜底之薪火未除,热无由减徒以温胆化之,则平淡之药力嫌轻,痰无由化。若汗之,则更不合,所谓清之不愈,汗之不解。

21.小结胸病痰热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大结胸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不待按,即痛不可近
太阳传阳明之侯,上湿而下燥,苟肠中燥火太重,上膈津液化为黏痰,结胸病根已具,不待按之石硬,然后定为结胸证。
 
22.胸胁之病多系柴胡证,盖胸中属上焦,胁下则由中焦而达下焦,为下焦水道所从
出,故胁下水道瘀塞即病悬饮内痛,而为十枣汤证胸中水痰阻滞,上湿而下燥不和,则为大陷胸汤证。若胸中但有微薄水气则宜小柴胡汤以汗之。胁下水气既除,转生燥热,则宜大柴胡汤。

23.仲景方分三类:一者和平方,补正而可祛邪;二者次竣方,祛邪而不伤正;三者竣方,以救逆为急,未免伤正。
 
24.痰饮证有十枣汤,蓄血证有抵当汤,皆能斩关夺关隘。三棱,莪术仅治血结初起,及其已结,多力不逮。
  
25.肠中热而有燥屎,为实热,宜承气汤;
肠中热而无燥屎,为虚热,宜白头翁汤;
胃里有实邪,宜吐法,用瓜蒂散;
胃里有虚热(偏上),宜清法,用白虎汤。
 
26肢节疼痛多因风邪外感,汗出不畅,久久湿留关节。属寒湿之微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剧者乌头汤。
 
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实验录全文、译文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温病条辨》中的经方:小青龙汤
【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
经方学用录丨治咳“王牌”小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