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建忠老师解读东垣——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②

2022.7.27

百日筑基第八天

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②

我们先来看李东垣给自己治疗的医案

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盛乘阳,而上气短,精神不足,且脉弦, 皆阳气衰弱,伏匿于阴中故耳。癸卯岁六七月间,霖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泻痢,乃湿多成五泄故也。

注:平时脾胃就不好,久了以后耳朵眼睛也不灵了,怎么引起来的呢?就是阴盛乘阳,本来应该清阳上走,浊阴下降,而现在是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还伴有精神不好,脉偏弦。无论是视听半失,还是气短精神不好主要都是清阳不升引起的。

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默思《内经》有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治诸泻而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法当利其小便,必用淡渗之剂以利之,是其法也。

注:内经云:利小便以实大便

噫!圣人之法,虽布在方册,其不尽者,可以意求。今客邪寒湿之胜,自外入里而甚暴,若以淡渗之剂利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则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阴重强而阳重衰也。

以升阳之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二钱,防风半钱,炙甘草半钱。同哎咀,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一服乃愈。大法云: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日:下者举之。此得阳气升腾故愈,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则可以知百矣。

                             ——《内外伤辨惑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对于泄泻,如果遵循前人治法,可以采用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治法。

但患者素体阳气升浮不足,视听半失,使用淡渗之剂利小便,虽然会把这个泄泻缓解了,甚至可以治好这个泄泻,但是这样会更加损伤阳气的升浮,身体状态肯定要比以前差,他的视听半失、精神状态也会更差。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止泻,又能不伤阳气的升浮呢?

有,我们用风药来升上,于是东垣用了羌活独活防风升麻炙甘草,风药胜湿,把寒湿散出去,泄泻自然就止住了,并且没有损伤阳气的升浮,甚至有助于阳气的升浮。如果用利小便实大便的治法,这属于脏腑辨证用药法,而用羌活独活防风升麻等这些风药散湿属于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

病案梳理

体质情况:平素脾胃虚弱,阳气升浮不足,浊阴降沉不足。精神不足,气短,耳不聪目不明。


发病诱因:长夏时节,阴雨连绵,寒湿外侵。

刻下症见:泄泻,伴身重、肢痛、小便短少。

面对一个寒湿泄泻病人其实我们可以想到很多治疗方法:

和中化湿散寒——藿香正气散

燥湿运脾止泻——平胃散

分清别浊止泻——五苓散

燥湿利水止泻——胃苓汤

温中止泻——理中汤

健脾渗湿止泻——参白术散 

藿香正气散、平胃散等这些方属于脏腑辨证补泻用药法指导下的用方,都可以止泻。只是有见效快慢,和止泻后善后治疗不同。

李东垣辨治思路分析

1.此病是内伤病还是外感病?

●在内伤病基础上的外感病

2.对于内伤和外感的治疗次第是什么?先治哪个?

●先治外感,顾及内伤,类似张仲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喘家一样。先治外感,也就是祛邪为先,但是祛邪需要保证不伤脏腑,不伤正气,不加重内伤。

那么邪属寒湿,如果想要不伤正气,不加重内伤,我们该选用什么方法呢?

淡渗利湿、苦温燥湿法都会损伤阳气升浮,加重他的视听半失和精神不好的内伤,因此都不应该取用。

芳香化湿、辛温胜湿法有助于阳气的升浮,可以考虑选用,东垣在这选用辛温胜湿法,这样寒湿也去了,泄泻也止了,还有助于阳气的升浮。

⇨进一步思考

1.既然平素脾胃虚弱,李东垣在处方的时候,为什么不用人参和黄芪温补脾胃?

外感寒湿,治疗以祛邪为先,过早的使用补药,容易留邪,延长病程。所以没有过早的使用人参、黄芪这类补药, 而仅仅用了一味炙甘草。

2、李东垣的六味药,一共仅九钱, 这么小的剂量能否治好病?加大剂量会不会提高疗效?

加大剂量有可能导致寒去湿留,也有可能耗伤脾胃之气,从而加重脾胃气虚的一系列症状。

从这则医案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明辨外感内伤的意义

②脏腑补泻用药法和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的不同

中医临证不同的医家,境界是不同的。使用不同的治法,尽管都能取得疗效,但是治疗的境界,是有高下不同的。读到这则医案,我们可以联想到喻嘉言的逆流挽舟法。

... ...下痢,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里,一二剂愈矣。 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
                                ——喻嘉言《医门法律》

但是喻嘉言的逆流挽舟法治痢,仅仅想到的是祛邪外出,用的是脏腑辨证补泻用药法。

李东垣治泻除了祛邪外出,还考虑到了阳气升浮,用的是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

但是在后世的传承中,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传承的并不是很好,比如徐灵胎,他就不理解李东垣的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

利湿如何是益阴竭阳?岂湿气是阳耶?“则阳气愈消,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阳重衰,不反助其邪之谓也”。湿而利之,是助何邪? ——徐灵胎《医贯砭》

但是还有一个医家似乎是明白了李东垣的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那就是清代医家尤在泾。

... ..古...人制方用药,一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热补泻之迹者,宋元以来,东垣一人而已。——尤在泾 《医学读书记》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讲解了脏腑辨证补泻用药法和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的不同。在临床用药时,不仅要考虑脏腑的虚实寒热,还要考虑药物的升浮降沉,以及与体内升浮降沉的失序之间的对应。

➻➻➻➻➻➻➻➻➻➻➻➻➻➻➻➻➻

本文为灵兰视频课程文字整理。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高建忠,副主任医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主任,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著有《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读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

整理:邓慧龙,执业医师,师承当地中医世家、名中医龙惠强主治医师,2022年跟师广西钦州市名中医、副主任医师林佳明学习经方,喜欢中医、经方、中华传统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打开经方之谜的钥匙
《六病脏腑心法秘诀》
《景岳全书·湿证》湿证辨治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学易水理论 精细辨证
万全其人及对儿科学的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