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糖尿病,中医有妙招

因为患过妊娠糖尿病,卢女士生完孩子后对自己的血糖特别在意,可是无论怎么控制饮食,血糖一直处于临界状态,后来通过中药治疗,配合饮食和运动,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在发病早期,大多数患者可能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也有部分患者首先表现为视物模糊、手脚麻木刺痛、皮肤瘙痒不适、伤口迟迟难以愈合等相关并发症的症状。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以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

针对不同症状

中医有不同治疗方式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糖尿病在中医中归属于“消渴”范畴,有包括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在内的多种病因,病位以肺胃肾为主,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是消渴的基本治疗方法。

根据症状程度的轻重不同,消渴又常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上消以口渴多饮症状为主要表现;

中消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

下消则多尿症状较为突出。

对于这几种不同的表现,中医也有不同的治疗方式: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的肺热津伤证,常予以消渴方加减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若是以多食易饥、口渴尿多、脉滑实有力为主要表现的胃热炽盛,则投之以玉女煎加减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气阴两虚证主要变现为口渴、多食与便溏并见、四肢乏力、脉弱,可予以七味白术散加减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对于以尿频量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肾阴亏虚证,常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固肾;而对于以小便频数混浊如膏、四肢欠温畏寒肢冷的阴阳两虚的病人,则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滋阴温阳。

除此之外,消渴病常伴有瘀血病变,可酌情加用丹参、川芎、鬼箭羽等活血化瘀之品增加疗效。对于消渴并发的白内障、雀盲、耳聋、疮毒痈疽等,中医可予以杞菊地黄丸、五味消毒饮等。

饮食和运动

是综合性治疗的基石

相对于单纯的西医西药治疗,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治疗手段多样、副作用小等多种优势,对于控制血糖波动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保护胰岛功能。有研究证实,中药单药、复方对糖尿病模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负担,恢复部分胰岛功能,使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处于正常范围内。特别是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可提高其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的概率。

但是,由于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个体的差异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提供一个完全治愈的方法。因此,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自我监测以及适当的糖尿病教育的原则,其中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来源:科普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名世界的董氏消渴散神奇功效之处
糖尿病选择中医降血糖
官世财老中医爆出惊人内幕:糖尿病治疗都是错误的!
治糖尿病中医好还是西医好?4句话让你彻底明白,选择正确抗糖路
苗后糖尿病的分类原理与治疗,及2型糖尿病的一般规律
糖尿病容易陷入的五个坑! [糖尿病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