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京赵氏皮科诊治银屑病的核心

外科经验为“从血论治”银屑病学术思想之源

“从血论治”是燕京赵氏皮肤科流派银屑病研究的核心见解,这一见解源于外科的核心辨证方式——气血辨证。气血辨证是外科最基本的辨证方式。

气血辨证主要对于疾病与气血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对病位在气或在血进行辨别,然后分析气或血的虚实盛衰,在临床中常与脏腑辨证结合使用,以全面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依《伤寒杂病论》的分类,在气分主津液代谢异常,在血分主营血代谢异常。在古人眼中,皮肤破损、糜烂、渗出则病在气分(或曰水分),流血、出血则在血分。结块肥厚隆起在气分,血脉瘀阻而见青斑、红斑、紫斑,血管破损、出血,疼痛,血管迂曲扩张、变形、移位,为病在血分。

由于银屑病的基本临床表现是红色斑块或斑片,这是血病的一个重要辨证要点,因此基于皮损表现的血病辨证是银屑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辨证方法。从这一分类来看,银屑病主要病在血分而兼在气分。

此外,气血辨证尚须结合八纲辨证以进一步确定气血病变的性质,如气虚、血虚为虚证,气滞、气逆、血瘀为实证。银屑病中最常运用的辨证方法就是这两种辨证方法的结合,如血热证属热证、血虚证属虚证等均是两种辨证方法结合运用的结果。

血病辨证在银屑病的辨证体系中,习惯上称为“从血论治”,这是燕京赵氏皮肤科流派对银屑病中医辨证的核心见解。从血论治银屑病的恰当性既可以从古籍获得印证,也可以通过对现代中医名家银屑病辨证思路的总结和近期对全国银屑病临床研究的辨证规律的总结得到印证。当前,“从血论治”已经成为银屑病的主要辨证方式。

赵炳南开本派“从血论治”银屑病之端

中医古籍中对与银屑病表现类似的疾病的病机认识,认为是由外感邪气与人体之气血相互作用而致,如《诸病源候论》有云:“干癣……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风邪可致血燥,肌肤不能濡润而发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白疕……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证治准绳》云:“又有白癣……此由腠理虚而受风,风与气并,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

新中国成立后,赵炳南等一批老专家提出,银屑病当“从血论治”。如赵炳南认为银屑病或因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热伏于血分;或因饮食失节,导致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外感风热毒邪而发病;若病久则导致阴血被耗,血燥生风或气行不畅,经脉阻滞,气血凝结,形成血瘀,导致肌肤失养而发病。首先提出“内有蕴热、郁于血分”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病机和“从血论治”的治则,并将本病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型。

张志礼定“从血论治”银屑病之规

在银屑病的辨证规律研究过程中,“从血论治”并非从头就是主流。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医家曾使用过多种辨证方式,如用六淫辨证、脏腑辨证或(和)毒邪辨证相结合的方式对银屑病进行整体辨证治疗,随之也产生了银屑病的近百个证型。如朱仁康提出治疗银屑病当“从血论治,诸法合用”,指出其他辨证治法如祛风、解毒等法均可应用于本病的辨证治疗过程中。金起凤则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邪侵袭、热蕴血分、热毒阻络、阴虚血燥四方面,将本病辨证分为血热、湿热、血燥和血瘀四型。徐宜厚认为银屑病外因风寒、湿热、燥毒诸邪侵袭肌腠,内因多为禀赋血热,饮食不洁,情志内伤等。病初主要表现在血分变化,包括血热、血燥、血瘀等;病久则反映在脏腑功能上的盛衰,其中以肝、肾两脏最为突出。马绍尧认为本病主要由血瘀、热毒所致,发病时治宜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病久则活血化瘀解毒。这些均是对“从血论治”银屑病的有益补充。

此外,对血分辨证的病机认识的发展,则体现在不同体质患者在应用“从血论治”银屑病时,应结合患者本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如王坤等认为患者如出现阳虚寒凝,阳不制阴,寒气内盛,郁滞不通的证候时,若在冬季加重,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蜷卧嗜睡、脉虚弱无力,又兼有畏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背发凉、口淡不渴、尿清便溏、面白舌淡等,就应当在从血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温阳、通阳之品,以增强疗效。王宁等将临床中皮损局部无汗、有憋闷感等症状,且伴有形体肥胖、头晕头胀、肢体困重、血脂升高等特点的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除具有血瘀证外,还有痰浊阻遏、营卫不和之兼证,当辨证为痰瘀互结、营卫不和之证,提出应当在寒热并用指导原则下以“温阳和营、凉血活血法”进行治疗。

更多辨证分型的出现是学术蓬勃发展的现象,但过多而无线索的辨证分型同样也造成思维的混乱,使学习者手中工具太多,反倒无所适从。面对纷繁复杂的银屑病辨证分型与学术界的争论,张志礼教授提纲挈领,根据银屑病的典型表现与微循环特征,提出血热、血燥、血瘀证为银屑病的基本证型,以其自身超强的学术影响力与组织力,在邓丙戌教授的帮助下,组织全国专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并在1994年将以上“从血论治”银屑病的规范整理为国家标准,以国家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推广,定下了“从血论治”银屑病的规范,这一国家标准指引了其后30年的银屑病中医治疗方向。

自此,虽然银屑病的辨证分型仍时有新说,但“从血论治”银屑病已经成为行业的基本共识。而其他多种辨证方式都被自然地吸纳进“从血论治”的基本框架里,许多证型作为“血的异常”的成因被重视;另一些证型作为“血的异常”的后果被重视。从而以“从血论治”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极具包容性的银屑病中医辨治体系。

本文节选自《赵炳南流派银屑病临证集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集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赵绍琴)
中医气血辨证
祝谌予诊疗糖尿病(三)突出气血辨证,开创活血化瘀法治疗的先河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32讲:中医的气血辨证
银屑病 经方桃核承气汤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