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忧笔记】补心肺的炙甘草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 ;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论语》

每次进山学习,都能看到“更新”的自己。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
如果一个人,一直坚持学习,不断看到自己进益,那么他就一直拥有成长的喜悦、年轻的灵魂。
所以喜欢记录心得,若读者从文字中获得一丝利益,那便是我的荣幸。


——————————————
虚劳时代,炙甘草汤很重要
——————————————

为人父母子女,要懂一点医。
在治病方面,大概有两种孝:
一种,是在父母生病时,掏钱就够了。说开刀就开刀,说插管就插管!
另一种,是懂一点医,有正确”医观”,选对医治方式,让他们安享晚年,避免任人宰割的痛苦!
应该选哪个呢?
包括对子女,都是同理。

心肺虚劳,
在老年人、劳累虚弱之人身上常见。
当然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虚劳也不少。
所以炙甘草汤就是一个居家必备良方,
既可治病,也可养生。
对于上焦心肺的供血不足、心肺虚劳等症,有很好的补益效果。

《伤寒杂病论》关于炙甘草汤的原文:
1、“伤寒,脉结代(桂本是“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2、“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直线理解,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肺痿” …
但我们应当了解,一种症状是如何导致,身体又是如何变化。无论作为疾病名相是什么,皆需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达背后道理:“哦,这就是那个方子!”

【炙甘草汤】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肺萎)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出汤后放阿胶,酒可用黄酒送服)

【现代参考剂量】

甘草(12g,炙) 鲜生姜(27g左右,切) 党参(6g) 
生地黄(48g) 桂枝(9g) 阿胶(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6枚,擘开)

(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加减也有所不同。参考剂量是笔者的习惯用法,由于古今用药的干湿类型不同,各人的药材质量不同,故请在医者指导下使用!)


上述炙甘草汤方,是关于肺萎的原方用量。
而关于脉结代、心动悸的原方用量,在太阳病篇有所更改:地黄半斤(八两),大枣十二枚。(用者需留意)


炙甘草(野生,炭火炙)


——————————
补心之虚劳
——————————

前面提到的原文:“伤寒,脉结代(促),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结脉、代脉、促脉,是什么意思呢?

“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结脉:“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脉来缓,时而停跳一下,然后又恢复回来了。

促脉: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

促脉跳得快,也有停跳又恢复的情况。

代脉: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

代脉也会停跳,但是停跳那一下不会恢复回来(更严重些)。

举个例子,容易理解:

结脉是:咚,咚,停空,咚咚,咚……

代脉是:咚,咚,停空,咚,咚…… (漏掉的脉动,没有补上)

总之就是脉搏、心脏有偷停的情况,有些人偷停一拍还能补上,有些人补不上。无论桂本、宋本都指脉搏跳动有间歇、停跳,突然心悸、心慌。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冠心病、做过心脏支架的朋友,整晚睡不着觉,熬得一双眼袋都鼓包了… 一摸是典型的促脉,有漏跳,于是开了七副炙甘草汤,三副过后便来电话找我,开心地说:能睡着了,精力也有一定好转。让我再帮他开一些药!

心为君主之官,藏神,主血脉。

心脏偷停、心悸心慌,只是表象,本质是心脏供血出了问题。心血亏了,自然会空转;心气不足,也会影响血液的推动调节。

这类症状,可能由于外感,也可能是内伤。

外感 | 伤寒之后,身体消耗过多能量,或本身能量不足,会导致心之气血受损。

内伤 | 或虚劳久耗,用脑多、熬夜多的人常有这种感受,伤的都是阴血,虚劳了! 我们常说:“消耗心血啊”、“心累啊”… 其实都与身体呼应。

中医药就是从本质出发,把亏掉的阴血补上!

所以,此方对于老年人很常用。

​现在的老人,十个有七个都说心脏不好,吃药一年比一年多。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黄帝内经 灵枢》

老年人气血衰、肌肉枯萎,气道衰涩。那么供血不足,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严重者会白天不精神、晚上睡不好。无其他问题的话,炙甘草汤、肾气丸之类是可以常备的!

炙甘草汤,是真正可以补养心血的方子

方中人参(用党参)、生地、阿胶、麦冬、大枣,都是补阴之药,滋润濡养,弥补阴血之亏。
生姜可以运化津液,虽是补益之剂,也要脾胃来运化,脾胃是运化津液之源。如此多的补阴药,更要有阳才能输送。
桂枝不仅是温药,还可降逆,治心悸。经方中的心悸、奔豚等症,桂枝都是要药。
常见有人吃阿胶、人参、枸杞等等当补品……直接大把补阴,却没有考虑身体能否运化,不但补不进去,还易滋生黏腻。

(地黄)

今年年初,也在给我母亲吃炙甘草汤,她就是典型的心血不足,劳累过后更明显。有时还会胸口发紧、心悸气短、失眠。一共三五副的量,不适症状已消失了。后续也用此方给她作养生之用。
(在我学中医之前,她是常备速效救心丸的,动不动就吃西药应急,现在都不需要了)


———————————
补肺之虚劳
———————————

炙甘草汤不止救心阴,也救肺阴。

1、《伤寒杂病论》:“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2、《金匮要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萎” 、“脉数虚者为肺痿” 、 “肺萎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重亡津液,故得之”。

这是一种阴虚肺燥的咳,会咽燥、口渴。

究其理法,
肺痿,肺叶枯萎,也是肺阴质亏了,属肺之虚劳。
此病会咳,重者会咳血。有一类肺结核,即见此证。此方的阿胶不仅补血,也可以止血。

古代所说“肺痨”,即肺虚劳病,今人一般认为是肺结核,林黛玉就是这种病。(肺结核也可有其他证型,具体需辨证论断。若得不到正治,症状也可能变化。)


这类肺痨病,常见干咳少痰,痰黏带血,血色鲜红,胸部隐痛,午后低热,手足心热,或伴有口干咽痛,饮食不振,体倦乏力。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或细数。

此为阴虚生热,而非实热。若直接用寒凉清热之剂,则会伤阳气。
阴伤得厉害,阳也并不充足,所以说虚劳
“炙甘草汤”,补益肺阴的同时,亦有阳来辅佐。
帮助枯萎的肺,充盈濡润。

网络上可以搜到一些医家以炙甘草汤加减治肺结核的案例,比如胡希恕等名家。

肺喜润,恶燥!
师说:这类肺病,究本还是太阴运化不足,没有足够津血去输布到肺,遇到燥邪等外邪时,就容易触发。本质是底子已经虚了。

当然不止肺结核,这仍然只是一个名相。
口干咽燥、口渴、干咳、脉细数、舌尖微红,可能还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午后易低热、睡眠不安等……这类阴虚肺燥的不适之症,尤其秋天可能会发作或加重。

就可以试试炙甘草汤!





【附几则炙甘草汤案例】

[ 治朋友甲 —— 心肺两虚 ] 

脉细弱,常觉乏力,精神不足,一干活就觉得累、心脏跟不上,秋冬容易干咳……(明显的心肺两虚)
当时还有一些其他病症,调理好之后,需要吃一点长期养生的方子,我就想到了炙甘草汤。
因朋友经常出差,说话消耗也比较多,属于虚劳体质。
效果不错,现在生活工作觉得精力够用,精神好了,没那么颓累了,咳嗽也不常犯了。

[ 师兄医案 —— 冠心病]


【师兄医案——劳累、多梦】


【师兄医案——睡眠、心慌、大便等问题】

特别鸣谢金药师、正念、慧慈师兄,分享医案。

/结语/

此篇作于九月,今日才发表。
夏秋之交,使用较频繁的一个方子,就是炙甘草汤
正好九月小课,圆光师对于炙甘草汤的常用理法,作了详细解读。
故整理自己与师兄医案,梳理思路,写成此篇。

愿君深思,
慈爱、孝顺,是带给家人真正的利益,令他们免于对疾病的恐惧,免于任人宰割的痛苦。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医圣张仲景



个体有差异,若有疾病请及时就医。

随师学习&践行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记录心得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补心第一方,治疗阴阳气血俱虚都看炙甘草汤
我的图书馆
炙甘草汤不用芍药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伤寒论中的智慧(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小青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