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常用经方适应症

01

桂枝汤应用指征

  1. 恶风自汗

  2. 发热自汗,脏无他病,汗出如水而冷

  3. 心悸气逆

  4. 腹中冷痛

  5. 皮肤遇风起斑疹,或瘾疹遇冷加剧,久发不止

  6. 稍遇风寒即感冒,反复发作

  7. 脉浮、缓、虚、迟

  8. 舌苔薄白、薄黄,而总润滑

  9. 前6条任一条加舌脉后均属桂枝汤证。

02

桂枝汤禁忌证

  1. 发热恶寒无汗者

  2. 血证

  3. 素体阳盛阴虚

  4. 酒客家

  5. 湿热偏盛或痰浊中阻者

  6. 阳甚心烦者

  7. 脉疾、数、洪、大、弦实

  8. 舌苔干燥,或舌光剥或萎红者

0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本方由桂枝汤加厚朴二两、杏子50枚组成。本方《伤寒论》中出方两次,一为外感误治,一为外感引动宿喘。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在营卫不和的基础上出现了喘息见症。因而,这种喘必然是伴有汗出、恶风等症状的。

     本方适用于有汗出、恶风、头痛、发热、气逆而喘息不甚之患者。脉多浮缓,舌苔多薄白。

04

桂枝加附子汤应用指征

      大汗不止,畏寒怕风。这种汗是冷汗淋淋而非热汗。这种畏寒是畏寒龟缩,畏风惧启门窗,而非“啬啬恶寒,淅淅恶风”。过汗伤阳所致,救阳则阴津能复,故炮附片用量宜重。

05

桂枝加桂汤应用指征

  1. 气冲少腹上冲心胸,发时痛苦不堪

  2. 各种不明原因心悸,唇淡而畏寒者

  3.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而见心悸、胸闷、胸痛、肢冷、唇微发绀者

  4. 本方可用于心阳虚所致的心悸怔忡等动悸冲逆性疾病

  5. 本方切不可用于肝气横逆致气上撞心之厥阴证。另外,举凡阳明腑实、水热互结等导致气机阻逆之浊气上逆证,以及阴虚阳亢而悸者,皆严禁使用本方。

0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证偏虚寒,而病见遗精、自汗、盗汗、妇人带下等任何一症的患者。这些患者中若兼汗出、微喘、或微悸者,更为本方之确证。其脉舌指证为:脉虚、迟,舌苔薄白而润。

07

黄芪桂枝五物汤

  1. 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3两而成

  2. 治疗血痹专方

  3. 血痹主要症状:麻木不仁,可有疼痛,而总是麻重于痛

    应用指征如下:

  • 局部(尤多上肢)肌肤麻木伴轻度疼痛

  • 病程一般非经年累月,而以新发为多见

  • 不伴局部肿胀等形态改变

  • 脉多微涩,苔多薄白润滑

    杨承歧血痹汤治四肢麻(专病专方  祛除麻木的杀手锏)

  • 血痹汤组成:黄芪30  党参15  白术10  当归10  川芎10  桂枝10  白芍10  乌梢蛇10  鸡血藤15  甘草6

  • 主治: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神经炎所致的四肢麻木

  •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主治气血不足所致麻木

  • 临床上只要遇到四肢麻木的病人,且以麻为主,不管是神经炎、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还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只要放胆应用,皆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08

小建中汤

  1. 里虚失荣,拘急腹痛最为本方温中缓急功能用宜。

  2. 本方多用治脘腹疼痛,这种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3. 其痛绵绵,喜温喜按,时发时止

  4. 或见阵发性拘急剧痛,轻按不适,而重按反不拒,但绝无反跳痛

  5. 病程常较长,多伴见面色少华、小便清长、心悸神疲等症

  6. 脉弦、迟,舌质淡、苔薄白而润

  7. 桂枝12  白芍40  炙甘草12  生姜12  大枣20  饴糖100 葫芦巴20 小茴香10 

09

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方更多的是用来治“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的皮肤瘙痒症。经验证明,这类瘙痒,具有以下特点:

  1. 病程较久

  2. 无汗或极少汗

  3. 有轻度气血亏虚表现

  4. 有轻度面红、口干、烦、大便不畅等微热现象

  5. 皮疹轻微或无皮肤斑疹

  6. 脉弦细数

临床凡见以上表现之皮肤瘙痒患者,不论是荨麻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皮肤毛囊阻塞症、无汗症等任何原因所致,皆可放胆使用。不可囿于“燥易伤血”、“汗易伤津”、“风易助燥”等而丢弃了这一治痒高效方的使用。血燥、热毒、风热壅盛、阴虚阳亢之皮肤瘙痒禁用。

100100

温经汤应用指征

凡冲任虚寒加上瘀血或郁热者,皆可用之。此方中吴茱萸、麦冬、半夏三味药不可去掉。此正为仲景独具匠心之处。该方非吴茱萸浓烈的辛温性味相助,桂枝通阳之力则不够。非麦冬甘润而长于治虚劳客热之助,则芍药、阿胶滋润以除郁热的力量不足。非半夏之和中下气相助,则诸药辛温而不耗散,甘润而不碍阳的协调效力不高。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

临床只要掌握两大要点就可以遣用了:

  1. 病程迁延,经年累月

  2. 全身多处关节疼痛

为了全面把握,准确使用,还需记住三个重要参考指征:

  1. 关节变形

  2. 下肢浮肿

  3. 身体虚弱,消瘦

该方以桂枝汤和血气而护正,用麻黄、防风以通阳驱邪于表,重用白术以除湿宣痹,用附子以温经复阳。方中用一知母,人们多以清热解毒,其实本方所主之证一般无热象。仲景将它用在这里完全是遵《本经》对知母有“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等功能。该方可用于治疗类风关、风湿病、鹤膝风等多种疾病。

在临床中,有一种特别的症状表现需要提出,那就是病人感到肿大的关节与消瘦的身体好像脱离了一样。这种仲景称之为“脚肿如脱”的症状,是该方使用的一个特异性指征。

12

炙甘草汤应用指征

  1. 心动悸不安,心神不宁

  2. 脉结代,或细弱,或虚数

  3. 阴阳气血亏虚,而以心阴血亏虚为重者

  4. 舌淡少华,或舌稍红偏干

  5. 凡前3条任一条加舌象,无论伤寒、温病、杂病,皆可施用

  6. 方中大枣30枚,生地1斤,清酒与水各半同煎(防阴药凝滞)

13

当归四逆汤

本证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为特征。而造成该证的原因却是由于阴血不足,再感寒邪,血液凝涩,四肢失于气血温煦,因而厥冷,脉微。由于血液是流行之物,凝于何处,即见何处见症。若凝于四肢经络,则指趾红紫苍白互见,麻木,疼痛,肿胀,甚至发展为阴毒脱疽;凝于腹络则腹中冷痛;凝于肝络则阴囊睾丸冷痛;凝于胞宫则经行腹痛,月经后延,不孕。

本方名当归四逆,当归为补血圣品,冠于四逆前,说明此四逆非气郁厥逆或阳衰阴盛厥逆,而是血虚所致之厥逆。治疗这种厥逆,只能养血温通。附片、干姜辛热燥烈,为纯阳之品,劫阴耗血,不宜使用。即使在内有久寒时,亦只宜用性味辛苦之吴茱萸从上达下,加生姜从内发表,以通散阴阳阻隔。

14

薯蓣丸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适用于:

  1. 精神欠佳,活力不够

  2. 食欲欠佳,神疲肢软

  3. 头昏目眩,虚劳咳喘

  4. 腰背烦疼,遗精失血

  5. 心虚惊悸,咽干唇燥

  6. 经少色淡,性欲下降

薯蓣丸方君山药,桂枝汤四君四物,麦豆柴桔阿胶杏,白蔹防风神曲蜜,虚劳风气百疾皆能治。

15

麻黄汤指征

  1. 头痛发热

  2. 身疼腰痛

  3. 骨节疼痛

  4. 以上任一症加脉浮紧,无汗 均可应用

16

麻杏石甘汤

该方麻黄用量,反重于解表发汗峻剂麻黄汤一两,可见邪壅肺气之重,而石膏倍于麻黄更说明邪热迫肺之急。杏仁较麻黄汤减少20个,说明气逆而喘,只是本证的并见症,而邪壅热迫才是病机的关键。

本方指征:无论伤寒、温病、杂病,只要其主要证候为邪热壅肺者,无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哮喘等,均可使用。且在使用时只要认准邪热壅肺,不必刻守汗之有无和热之高低,因为这受病程、体质等因素影响。

17

越婢加术汤

这是一首专治水肿之方,为仲景“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汗以消肿的代表方。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因而,该方的消肿效果,其实是通过发汗与利尿的双重作用而产生的,方中石膏用量达半斤之重,又说明了该方主治在于外有风邪犯肺,内有郁热蕴肺,肺失通调而致之水肿等症。其应用指针当为:

  1. 病程不长之新病水肿

  2. 水肿以头面为主

  3. 水肿伴见渴、汗出、面黄、腹胀

  4. 皮肤水疱疹,兼痒兼渴

  5. 感受寒湿,身疼体痛,恶寒无汗,面浮者

本方禁用于:

  1. 病久体虚

  2. 肿而伴里寒便稀

  3. 下肢水肿为甚,按之凹陷如泥

  4. 舌呈镜面

该方在现代已用作急性肾炎的首选方。而我在临床每见淋雨冒风,受寒遇湿后,突然身痛恶寒,面浮不甚,且身体沉重,脉浮舌白者,每遣此方,用之甚效。究其原因是,风寒犯肺,影响宣通,但尚未郁而生热。此时还不见渴、汗等症,小便化验也一般无明显异常,而稍作拖延,即会出现上述见症。当此之时,只需用越婢加术汤稍减石膏量,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实验发现,甘草有致尿及钠的排出减少,久服或量大可导致水钠潴留,故甘草用量宜小。

本方临床还有另一妙用,那就是对湿甚热郁而夹风邪之皮肤水疱症,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症因肺闭脾虚,湿郁肤表而呈水疱,因热郁夹风而感瘙痒,因湿性上扬而病变部位多在身之上段。其临床表现与越婢加术汤证大不一样,而其发病机理却十分相近。因此,我曾用此方治疗数例,疗效满意。

18

麻黄升麻汤

从组合看,它由5类药组成:火郁发之而用麻、桂、升;热郁清之而用膏、知、芩;寒者温之而用干姜;虚者补之而用归、苓、术、草;燥者润之而用冬、芍、葳蕤。

四大症状: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19

《古今录验》续命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古今录验》续命汤由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五钱,杏仁四十枚,共9味药组成。

该方的临床应用指征为:

  1. 四肢突然瘫废。轻者软弱无力,手无握力,步履蹒跚。

  2. 身躯突然转动困难,而无疼痛感。

  3. 神志清醒,却发音困难,表情淡漠,茫然不知所苦。

该方临床运用的副指征为:

  1. 口流清涎不止,口难张开。

  2. 四肢麻木,感觉减退。

  3. 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4. 声音嘶哑,眼难闭合。

三条指征,任见一条即可使用。副指征则在确诊其为风痱和判断病情急缓时起参考作用。

本方对西医所诊断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氯化钡中毒等病的四肢突然瘫软,不能自收持等症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百零六、水肿
金匮要略40: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赤丸、四逆汤、五苓散、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刘渡舟:治疗水肿的临床3个验案
伤寒论.第20条
徐灵胎,兰台轨范,中风,风,偏枯,痱。
刘渡舟治疗痹症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