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数那些调理痰湿、痰饮的“经方”
体内有痰湿、痰饮怎么办?由于饮食爱吃甘甜油腻寒凉之品,加上寒热不适,导致体内湿邪为患,长期以往,形成了偏胖或微胖的体质,有的是腹部肥胖明显,有的是胳膊腿有虚胖的迹象,有的是全身都胖,有湿气。
这种情况下,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性格情绪等都要一一改正,主要是改掉坏毛病,比如吃喝不节制,寒凉水果吃太多,或者是不运动、情绪不良等。此外,经典的方,该用来调理的还是要用的。今天推荐经方中治寒除湿的代表,其中有很多类似但易混淆的方,我们来一一探讨。

01

首先,关于祛湿气,笔者最先想到的是茯苓、白术这类药,尤其是茯苓,口味甘淡、性质平和,药食同源,代茶饮十分实用。张仲景也善用茯苓,它的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即是一剂温化水湿的代表方,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功效。
《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桂枝辛温芳香,走表又入里,既可温通心阳,又可疏肝降气,与甘草配伍补心阳之虚。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从中焦脾胃这个根上来做文章。如果眩晕、呕吐,还可以加姜半夏。
“心下有痰饮”,脾胃虚弱是根。中医有“水气凌心”“水气上冲”的说法,也就是说脾胃虚寒,导致水寒内盛,上凌于心(心在上焦,脾胃在中焦),有湿气表现的同时,还有心悸怔忡等心阳虚的症状,就非常适合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加减,现代也常用于痰饮证型的心脏病的调理。

之前我们讲过一个二陈汤,这两个方子的区别是什么?二陈汤(注:二陈汤非经方,出自宋代和剂局方)更偏重于理痰,苓桂术甘更偏重于饮,“痰”和“饮”的区别是,“痰”比“饮”更浊稠,“饮”相对清稀;且痰可以是由于寒,也可以是由于热,但“饮”基本都是由于“寒”,所以这个方子用了桂枝温阳利水,整个配伍也是偏温的。当然,如果“痰”亦盛,可与二陈汤合方使用。

同理,湿也是可以表现为寒湿,也可以表现为湿热,但是“饮”,一般说来说更偏重于寒证。所以,痰饮,中医通常又称“水饮”。

与苓桂术甘汤类似的一个经方是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方主要是针对膀胱蓄水证,也就是有小便不利的情况,也会口渴,这个口渴主要是因为体内“水邪”为患导致的,当利水之后,诸多症状(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也就消失了。

02

以上这些方子,在临床上绝对是不够用的。因为这个寒湿为患,也是变化多端,诸如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是偏于湿与饮,如果偏于阳虚,偏于寒,恐怕也不适合了,毕竟临证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先来看一则案例:
赵允诚,患肿胀,延予求治。予知其病之所起,盖始误于辛热,继解以寒凉,冰凝太过,小便不利,日用车前近三月矣。而小便日以闭,水无出路,激而四溢。于是头面、肢体无处不肿,……胀亦特甚,不能卧矣。
诊其脉,腕肉壅阻,恍惚难辨。亟与大剂五苓散,不效。次日,与越婢汤,亦不效。胀不可支。不得已,与附子理中汤,遂竞夕眠。
这个是清代医家孔继菼(孔子六十九代孙,山东藤县人)书中的一则医案,说有一名叫赵允诚的患者,因为肿胀(水肿、水饮)来求治,问诊过后,知道他是因为误用寒凉,导致“冰凝太过,小便不利”,以致“胀亦特甚(胃胀),不能卧矣”的地步。
刚开始,用五苓散、越婢汤均没有效果,最后用了附子理中汤才“遂竞夕眠”,书中介绍,后来由于患者素有咽喉病,发则疼痛、肿满,遂去掉辛热的附子、干姜,用理中汤3剂后,患者得以痊愈,原文如是描述“更用三剂,胀必不复,小便亦必大利、此时水有出路,肿亦易为矣,遂归”。
这个医案给我们的其实是,虽说古代多名医,但也并非个个都能药到病除,面对病机的变化,需要各种斟酌、加减,甚至换方子。
具体来看,患者用了五苓散和越婢汤均效果不佳,而用了附子理中后才的以纾解,说明患者虽然是一个痰饮病,且更偏于里寒,出现了胀满,也需要理中焦,用人参、炙甘草等补“中州”,后来考虑咽喉肿痛,怕上火,附子理中就去掉了附子、干姜,但道理和方向没变。
所以,这里就引出了温阳去湿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子:附子理中汤组成:制附子、白术、人参、干姜、甘草)。
附子理中汤是在张仲景的经方“理中丸”基础上加制附子。附子更重于除里寒,附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味“行药”,其温阳的作用,可以到达全身各个地方,手足心寒的阳虚都可以用,且附子能入肾经,可以暖下焦,帮助缓解腰膝冷痛。
白术配伍,就是一个小方“术附汤”,别小看这个方,它也是《金匮要略》里的一个经方,针对里寒,特别是寒性、寒湿引起的风湿痹痛,头眩肢重,中湿泄泻,均可作为一个常用组合。白术不仅燥湿,还能健脾,和附子共奏调理脾肾阳虚之功。
干姜入脾,可以和附子、白术搭配,调理脾肾阳虚。人参、甘草更重要的是给中州一个“补”的作用,如果有虚证的表现,如精神萎顿、乏力,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用人参,或党参加减化裁都是可以的。如果更偏于实证,减去人参和甘草,在术附汤这个基本结构上加减就可以了。
经方中的真武汤与附子理中的思路类似,略微的差别是用芍药缓急止痛,临床根据辨证加减,针对于调理里寒偏重(如下肢寒、下肢水肿)的人,显然,真武汤、附子理中之类,比五苓散或苓桂术甘汤更适合一些。
最后提醒,真武汤和附子理中汤中均有附子,这里的附子都是炮制后的制附子,这类方子中病即止,不要长期使用,或有上火之弊。若长期调理补脾胃,可以效法孔继菼,方子去附子、干姜,组成用理中汤之类,或四君子汤之类,药性更中正平和,更适合长期调理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微博
苓桂术甘汤
健脾祛湿中药方子
医学三字经
张仲景治痰的2个方,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应该怎么用?|甘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