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性赋:白豆蔻
userphoto

2023.05.23 四川

关注

豆蔻是一个统称,分为4种,功效各不相同,白豆蔻,肉豆蔻,红豆蔻,草豆蔻4种,今天介绍白豆蔻。

白豆蔻是化湿类药,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出名的化湿类药都出于南方,广东十大名药里差不多一半都是芳香化湿的。比如广蕾香、广木香、广砂仁、广橘红、白豆蔻,广东特产,功效独特。

广东地处湿热,低洼沿海,在这种潮湿郁热的地方,盛产相关的芳香化湿药, 真是有一种气候环境,就有一种药物对应着。正如《药性歌诀》里说,凉利之药生湿地,破积之药产高峰。这种既湿又热的环境,就容易产生芳香化湿、导浊阴下行的药。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化湿化浊的药,大都能升能降。

为什么呢?因为湿浊黏附在人体里面,就像灰尘垢积黏附在墙壁地板上,不把它扫下来,就清理不干净。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故大都化湿化浊之药,有一股芳香之气能升,又有一股浓厚的味道,能够把扫出来的湿垢肃降下去,肃者,缩也。这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这类化浊的药物,同时完成两个动作,先把黏附在体内的湿浊刮下来,然后再扫下去。

白豆蔻气味极浓厚,咀嚼久之,有一种清澈冷冽之气, 沁人心脾。这样它就能先升后降,所以能芳香化气。至于其他纯属辛温升达的药是不同的。

白豆蔻是姜科植物,跟砂仁、高良姜有近似的功效。从上、 中、下来看白豆蔻。

第一,白豆蔻上能够散胸中滞气,它虽然辛热,但轻清能升,气味俱薄,而胸中对应的是天气,天气清明,只有这种轻清之药,才能迅速上达。故古人说, 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

身体湿浊困重,湿阻气机,导致胸膈满闷,这都是一派清气不升、秽浊不降之象,但见舌苔白腻,皆可用白豆蔻。所以古人说,白豆蔻荡散胸中滞气,能宽膈进饮食。

故碰到一些暴饮暴食的病人,吃伤脾胃后,胸中有团滞气,老是不消,口中吃东西也乏味,这时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再配合白豆蔻,芳化脾胃湿浊,荡散胸中滞气,随后就开胃纳食,胸中满闷散尽,浊降清升。所以《本草求真》里说, 白豆蔻乃肺家散气要药。

甚至古人认为目有白翳都可用白豆蔻,大家想想为什么?人体的眼睛虽然归肝所管,但五脏在此皆有反映。白睛又归肺所主,如果白睛清澈,如蓝天白云, 那反映这人肺部清明,如果白睛有瘀点、阴翳,那么就像蓝天白云里出现了一团滞塞,说明肺部有瘀滞。

古代的伤科医生,特别懂眼诊,通过看眼睛的瘀点,可以看出跌打损伤有多厉害,大概病位在哪里,应该如何用药。所以如果看到肺部反映点的白睛出现白翳或阴影时,这时不是去治眼睛而是去通宣理肺。肺中的瘀滞一消散,《伤寒论》里说,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胸中郁结之气散开后,眼里的白翳自然就消失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

有个七十来岁的老爷子,虽然不喝酒,但嗜好饮茶、抽烟。舌苔白腻且厚。每逢一段时间就胸闷,痰饮发作,咳吐白痰。南方很多人爱喝茶,本来南方偏于湿热,但长期用凉茶、凉药去清降,反而把身体搞成了寒湿。说,每次眼睛白云有一团阴翳时,他就知道最近要发咳喘、胸闷了。客家人把白睛称为白云。大家看看这种叫法多么地道,多么天人合 一。当天空中出现乌云阴翳时,就意味着要下雨了。当人的眼睛白云出现晦黄或阴翳时,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同时也提示肺中有湿浊壅塞,痰饮为患。

那怎么办呢?他常用一种老药,叫通宣理肺丸。如果眼睛白云一出现阴影,就吃这种药,阴影很快就消退,胸中也没有那么滞塞了。如果不吃药等它发出来,没有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上医院打吊瓶也要拖很久。

原来老人家是体虚寒湿为患,这种情况并不是一般的消炎药、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能搞定的。还真的需要用通宣理肺的思路,这样肺中壅塞咳喘就能够消除。

而通宣理肺丸就是按照肺的生理特性来设计处方的。里面有麻黄、杏仁、枳壳、桔梗,升降出入肺中气机,我们称这四味药为肺四药。又有二陈汤降肺中痰浊,从阳明胃经而下,使浊阴出下窍,肺中自清爽。至于紫苏叶开宣,黄芩苦降, 前胡化痰浊,都是辅助加强药效,当然你也可以加白豆蔻,能够除肺中阴云密布, 使清升浊降。

大凡治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经。这就是为何通宣理肺丸用麻黄、 杏仁、枳壳、桔梗来通宣肺部气机。然后对于痰饮咳嗽,才选用二陈汤治脾胃生 痰之源,用前胡、黄芩降痰热下行。

如果单味药学得很好,真正学汤方组配时,就得心应手。如果说学一味药, 你是带一个兵去作战,那么学一个汤方,就是带一个团去作战,带兵的排长和带 团的团长,那境界是不同的。所以大家学药先要做好排长,才能够步步高升。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第二,白豆蔻中能够温暖脾胃,除感寒腹痛,湿滞伤中。

《景岳全书》中说,白豆蔻除呕逆反胃,消宿食膨胀,解酒毒,祛浊恶,欲求速效,嚼咽甚良,或为散最妙。砂仁在汤剂里要砸开后下,白豆蔻也一样。《本草通玄》中说,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或水熬,便减功力。如果把它入汤液的话,也要研成细粉,等到汤药煎好后,或者后下,或者用汤药送服白豆蔻粉。中医要非常注意煎煮、服用之法,讲究先煎、后下,有些药物用散剂远远比入汤剂效果好。

治胃气冷,吃饭就想吐,用白豆蔻三个打成细粉,用好酒一杯,微微温热来调服,胃中寒气吐者,就可以胃纳得开。

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口中臭浊,但见舌苔白腻,属于寒湿为患者,有个白豆蔻汤,就用白豆蔻配藿香、陈皮、半夏、生姜五味药,水煎服,治疗呕吐口中泛浊,胃脘食积不降。

一般脾胃积冷引起的胃胀、反胃,白豆蔻往往是首选。《开宝本草》中说, 白豆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所以夏天白豆蔻用得多,特别是在岭南,湿气为患,十人九湿,十个病人来, 九个舌头伸出来,都有白腻的舌苔。一些厉害的,白腻中还有黄。舌苔厚腻,湿浊沉淀日久,这时如果不是芳香化湿之品,真的很难把这些湿浊清走。

有一诊友,应酬多,熬夜多,烟酒多,导致咽炎发作,尿黄赤,口中臭浊,舌苔垢腻,不管是咽痛的,还是眼红的,甚至是头痛或胃胀的。大夫一律用甘露消毒丹。在南方不可不学会化湿行气,有两个方子必须牢记于心, 一个是化寒湿的藿香正气散,一个是化湿温湿热的甘露消毒丹。

藿香正气散,为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g,藿香(去土)90g,甘草(炙)75g。

本方主治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月常见病证。风寒外束,卫阳郁遏,故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上吐下泻;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之法。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

--------------------

甘露消毒丹,为祛湿剂,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组成:飞滑石450g,淡黄芩300g,绵茵陈33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150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20g。

本方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上壅,故口渴、咽颐肿痛;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颐肿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

寒湿为患,上吐下泻,腹中胀满,舌苔白腻。

湿热为患,口苦口干,咽炎,尿赤,口臭,胃中胀满,舌苔黄腻。

主要的思路理顺后,你再去选用古方、名方,就容易在临床上见到效果。这位诊友是以甘露消毒丹打底,因为他都是舌苔黄腻,尿赤,胃中胀满,脉象濡缓。甘露消毒丹里就有白豆蔻。他们服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特别是咽炎咽痛的消得最快,尿黄赤的也很快清稀了。

还有一个失眠的诊友,服用这汤方后,湿浊尽去,胃中胀满消除,一觉睡到天亮。真是浊去清生,扫干净屋子,人舒服啊!这时营养进来马上吸收了,这叫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暑湿瘟疫流行。江苏总督请叶天士来设计一个大的处方思路,挽救病疾。叶天士就制用了甘露消毒丹,活人无数。此方治疗湿温的四大要诀——辛、苦、 芳、淡。就是辛开、苦泄、芳化、淡渗四法合一。这样气机一转,浊阴自降,邪去正安,所以神清气爽。

东莞有位中医,这位老先生遍览医籍无数,临证救治患者众多。他刚开始行医时,正逢东莞暑湿、温热流行,何老就用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加减治 疗,效果理想。

由于病人太多,证候相近,便提前配制,免费给病人服用。病人反映服用效果要胜过其他医生开的方,从此四面八方前来找何老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何老凭一剂甘露消毒丹,就把名气打开了。

一个中医大夫要打开局面,凭的是什么?凭的是认证准确,凭的是临床疗效, 凭的是善用古方治疗现代新病。

看到病人舌苔黄腻,尿赤,咽痛,抓住这三大主证。但用甘露消毒丹去加减变化,一般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病人右寸脉亢盛,关脉瘀滞的,这正是湿阻气机、湿郁化热之象。往往用此方三两剂,湿浊就退去,热势也减轻。真是邪去则正安啊!

常有些病人反映,服用后身心轻快,甚至比服用补药的效果还好。

大夫跟他说,舌苔白腻,补药根本进不去,不单不能补到人体,还会助长 湿气,所以在南方但见舌苔厚腻的,大都胃脘肠道湿浊壅塞,就像堵车一样,补药进去,不单难收寸功,反而会加大胃肠道负担,只是添乱而已。所以很多病人反映容易上火,即使稍微吃得饱点,都会上火、发热。

其实这不是上火,而是湿郁化火,湿阻气机,气滞发热。用这甘露消毒丹, 辛开苦泄之法,芳化淡渗湿浊之方,湿浊在体内就待不住,正应了张从正所说的, 邪去则元气自复。你的脏腑像是被洗过一次澡一样,人能不精神吗?

所以这里告诉大家治湿温的典型大法,辛开,苦泄,芳化,淡渗八字诀。白豆蔻在这里就像藿香、菖蒲那样,代表芳化字诀。甘露消毒丹里代表淡渗字诀的是滑石、木通。代表辛开字诀的是薄荷、连翘、贝母。代表苦泄字诀的是茵陈、射干、黄芩。

看似此方大杂炫,其实正符合《黄帝内经》所说,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宜。中药虽然在一个锅里煎,但是在服药后,在人体内各走各的经脉,互不干涉。古人说,纯以利其身,杂以成其大。如果用这杂合大法,那么就要顺应人体气机升降之道,杂而不乱,才是真正名方救世之道。

所以大家看,辛开可以透散浮热,芳化可以畅通中焦气机,苦降、淡渗可以 清利膀胱、肠道,使浊阴岀下窍。这样三焦气机能够上通下达,湿浊瘀腐可以排泄得消,浊恶一去,元气自然归复。

白豆蔻下能够疗腹痛冷泻,消水湿内停,治疗肚腹膨胀, 积滞不化。如果病人饮食生冷,导致腹中寒湿为患,而出现腹中胀满,食少无力, 这时就可以用白豆蔻配合砂仁、藿香这些行气化湿之品,解决了湿阻大腹的症状, 腹胀自然就消除了。

中医认为,湿邪黏腻,容易阻滞气机,所以一切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者,都喜欢用白豆蔻配砂仁,这两味药都是化湿行气药的代表,都能够行气化湿, 温中止呕,温脾止泻。只不过白豆蔻行气化湿之力更偏重宇中、上焦,而砂仁更偏重于中、下焦。它们两个同用,可以很快消除三焦湿阻痞闷胀满的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砂仁、白豆蔻这些芳香化湿药含有挥发油,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还能够减少肠内食物残渣异常发酵,并且祛除肠胃积气, 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

现在这个时代,不患没有食物吃,只患食物吃得太多、太饱,很多人肠道都有积滞,导致面部晦暗。

有个诊友,40来岁,基本上是三餐不离肉,大便经常黏腻,脸色晦暗,有 很多斑点。他问这是为什么?

我们跟他说,面黑者必便难,食物残渣在胃肠中停滞不去,就会反映到脸色上。因为整个前额、脸部都为阳明胃肠经所过,阳明胃肠通降功能减退,浊阴就下不去,反映在脸上,一方面容易出油,另一方面容易起暗斑。

对于这种右关脾胃脉瘀滞、浊阴不降的脸上斑点,中医称为胃肠斑。如果是左关瘀滞,肝气不能条达,经常生闷气,导致脸上产生斑点,中医称之为肝斑。

所以即使是一个暗斑,也要辨证论治,中医不是治斑,而是治肝,治胃肠。

特别是胃肠斑,如不通降胃肠,即使做再多的美容、激光,那斑也不能根治。病人问,为什么呢?就像这个玻璃杯,内壁上有垢积,在杯壁外面用毛巾擦,怎么也擦不干净。如果换一种方式,用毛巾擦玻璃杯内 壁,一擦就干干净净,非常透明。不离肉,顿顿吃那么好,胃肠都消受不了。

诊友说他小肚子经常有胀气,一胀就容易拉肚子,肚子稍微受凉,也容易 拉肚子,但拉也拉不干净。长期肉食太过,导致肠胃负担很重,肠胃功能减退,就像长期超载的车辆一样,不卸载一些,这车就跑不起来。所以人体通过腹胀、泄泻来自救,来提醒你不要暴饮暴食,要七分饱。给他用了常规的二陈汤合平胃散,再配合木香、砂仁、白豆蔻,因为他的舌苔一片白腻,这种顽固的湿腐之气,非芳香辟秽、化湿行气之品不能涤荡出去。

他先吃了五剂药,肠通腑畅,胃口大开,再来复诊时,舌苔湿腻全部退去, 方才显示出淡红色的正常舌色来。现在舌苔垢腻的湿浊一退去,不仅胃口开了,而且吃东西也不必那么重口味了,能够感到香甜味。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五剂。这次吃完后,腹中没有胀气感了, 连脸上的暗斑都淡了,也很少岀油了。想要将来脸上的暗斑消得更彻底,不要出油,晚餐就一定要吃素,早餐、中餐要吃到七分饱。

大家要多从脏腑论治,不要被表面的暗斑、口腔中垢腻的舌苔所迷惑,这都是脾胃湿浊垢积的表现。

我们常说,舌苔就是脏腑的镜子,舌苔垢腻,脏腑就容易壅塞, 食物消化不完全,残留的营养在里面腐败发酵,贻害周身啊!所以垢腻的舌苔是身体提醒你要少吃,要少荤多素,要懂得用“清淡”两个字来洗涤五脏六腑,把 积滞败浊排出去。

有个白领,由于应酬比较多,经常腹中胀满。看他舌苔白腻,右寸关脉偏大偏数,这是肺胃肠之气不降,湿浊上泛之象。一问原来最近咽喉也不舒服。所以大家以后摸到右寸脉亢盛的,一般肺气不降,病人大都咽喉不利,或者容易泛酸饱胀。这时该怎么办呢?

先把他腹中气机宣通了再说,于是用辛开苦泄、芳化淡渗集于一体的甘露消毒丹,第一味药就是白豆蔻。它能够流行三焦,能消能磨,上散肺中滞气,中宽 脾胃食积,下畅腑肠冷积。只开了三剂药,病人吃完后来复诊时说,为何吃了第一剂药后肚中胀气难受,随后就拉肚子。拉完后怎么样呢,会不会觉得腿脚酸软无力?他说,没有啊,拉完后腹中就不胀了,我跟着吃了第二、第三剂药,吃完后也没有再拉肚子。现在不单腹中不胀了,咽喉不痛了,以前一直睡眠不好,现在也好多了。

我们跟他说,这些芳香化湿之品,要把湿浊赶岀体外,所以邪正一定会相争, 就像你的屋子好久没有清扫,满屋子都是尘垢,蜘蛛网遍布。打扫时,就会用大 扫帚使劲地挥洒起来,看似满屋子尘灰满天,人在屋里很难受,但随着这些尘垢纷被扫出门外,你会发现屋中清洁如新,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这正对应《伤寒论》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所以人体里面用药物去清扫败浊湿垢,在涤除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腹 胀、放屁、拉稀的反应,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排病反应,是身体给邪以岀路,是身 体浊降清升的过程。特别是很多病人排泄后,腿脚不软,头不晕心不慌,反而觉 得轻快,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邪去则正安。

当身体正气不够时,这些湿浊就会沉积在肠腑,排不出去,所以容易腹中胀满,饮食不化。当身体正气充足时,这些湿浊垢积就像阴暗潮湿碰到阳光一样, 经阳光一普照,阴暗潮湿就消散了。但是很多人身体正气不足,邪浊才乘机待在 体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七分饱的道理,也不懂得迈开腿、饭后百步走的重要,只 知道窝在沙发里看电脑、电视,精气本来应该内守去消化食物积滞的,结果反而 被调用出来。所以腹中胀满、慢性泄泻的白领病人非常多,因为肠腑就像山路十八弯一样,有太多藏污纳垢的死角。

如果缺乏运动,又饮食过量,积滞不消,腹中就积滞了很多湿垢,身体很不舒服。这时单靠休息很难恢复过来,就要借助外在药物之力来行气化湿,消除腹胀冷积。这时就用这芳香化湿之品,如藿香、白豆蔻、砂仁、木香。

病人普遍反映吃药后放屁特别多。以前很少放屁的,吃完药后连连放屁,放完屁后肚子舒服了很多,这正是病人长期湿阻气机,连屁都放不出来的表现。一旦用上芳香化湿、行气降浊之品,肠腑中的拐角死气就被带动起来,排出体外。

为何三仁汤里用白豆蔻,三仁汤如何体现宣上、畅中、渗下三大法来治疗湿温初起、胸闷饱胀。如果湿郁化热,热重于湿,为何白豆蔻又要与黄芩、滑石同用清热渗湿?如何辨证湿重、热重?又如何有侧重地运用清热药与祛湿药呢?这是一个大学问,是在南方治湿热病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仁汤组成:

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

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 / 中医普及学堂 / 第257页-[天涯]
治湿热咳嗽甘露消毒丹
刘渡舟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咳嗽经验
白豆蔻,祛肺与脾胃的湿气;医生说:药不在多,活用一两味就好
只需一味中药,轻松帮你解决肚子胀气、反胃酸的问题
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冒暑验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