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痰湿体质——百病皆由痰作祟

什么是痰湿?体内的水湿太多,无法运化,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浓稠物质,就是痰湿。

湿困脾土,便觉身体沉重,慵懒无力;痰蒙清阳,便觉心意疲惫,精力难聚。

痰湿体质的症状表现用8个字来概括:身体肥胖,大腹便便

临床上具体表现症状包括: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

痰湿门派体质有什么特点呢?
▪  头发、额头或者鼻子老是油油的,洗脸后不到30分钟,就会泛起油光;
▪  容易出汗,背部黏黏的,腋窝部有异味,但不是狐臭;
▪  很容易生痤疮,嘴里经常出现黏黏腻腻的感觉,尤其是早晨起床后;
▪  体形肥满,腹部赘肉较多,常感觉腹部胀满;
▪  常吃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容易犯困,到哪儿都打瞌睡,喉咙老是有痰,尤其睡觉时常感觉有痰堵在喉头,或是口中发甜;
▪  还有这种人舌苔很厚,四肢也很沉重。自己拿镜子一看,舌头上糊着厚厚的一层,就像吃了饼干一样腻在舌头上。
▪  性格温和沉稳,自我控制能力强,有忍耐力,遇事稳重,不慌不忙,对事物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冷静地判断事情,做事有条理,务实谨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稳重。

痰湿体质的形成原因及调养
形成痰湿体质的原因主要包括内湿和外湿。
“外湿”,如: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有些朋友在夏天大量出汗后,就洗冷水浴,或是马上进空调房,这些不良的做法都会导致湿气从皮肤而入,形成痰湿。
“内湿”,如:很多朋友们,尤其女性喜食生冷,如饮料、水果等造成脾胃虚寒,水湿不运化,形成痰湿;
很多男士喜食辛辣、肥甘厚腻、酗酒等,导致多余的水湿无法排出去,也都容易引起大腹便便的痰湿。
痰湿体质的人养生以健脾利湿,祛痰化浊为主,日常应尽量杜绝甜食、奶茶、肥甘厚腻等食物。
常见药食同源的药物调养可选择:茯苓、白术、陈皮、半夏、薏苡仁等,分享几个适合痰湿体质的食疗方:
1、陈皮泡水
陈皮就是橘子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性质温和,可以泡水、可以煲汤,可以放到很多方剂中作协助,有理气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合喜欢吃肉、喉咙粘腻、痰多的朋友。
陈皮又分广陈皮与川陈皮,广陈皮以新会陈皮为最佳。
2、茯苓饼
茯苓,自古有“仙家食品”之称,《神农本草经》把其列为养生上品,称久服可以延年轻身。
茯苓味甘、淡,不溶于水,可以渗湿健脾,宁心安神,非常适合身体浊气重的人吃;可以煮水喝,也可以制成茯苓饼来吃。
3、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薏苡仁都是很好的药食两用之品,山药(选择正宗温县铁山药)可以补气养阴,可以补脾、补肺、补肾,薏苡仁利水,可以清热除湿,一通一补,共奏健脾燥湿之效。
4、调理痰湿体质的中成药参考
二陈汤,化痰祛湿第一方,专门用来宣肺化痰。平胃散,专门用来健脾化痰,调理脾胃气滞。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健脾化痰,用来调理中焦水饮过多。五苓散:温阳化气,用于调理下焦水饮过多。(请找中医辩证后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痰湿体质调理的关键还在于日常脾胃的调理和养护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湿体质药膳食疗方
痰湿重的人,冬天多喝这杯健脾茶,一身清爽不“油腻”
中医五行体质的人怎样进补
名老中医推荐祛湿减肥良方
飞蚊症,源于脾湿!一张方子,健脾化湿,“飞蚊”应声而散
头面油腻、脱发和口气重肚子大,这是痰湿作祟,三大方法调理 | 养阳医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