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病多因痰作祟,化痰散结的“经典良药”,少了这2味中药可不行

温化寒痰类中药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主治寒痰、湿痰之症,这类中药包括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白前等8种常见的中药。

这类中药具有共同的功效,但彼此之间也存在差异。其中,半夏和天南星都有“辛温有毒”的共性,既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是调理寒痰、湿痰的要药,每每相须为用;又能消肿止痛,调治痈疽肿毒、痰核肿痛、癌症等证[1]。

半夏和天南星均属天南星科,功效相似自是不奇怪,连鲜品也很相似,但始终还是有不同,才会是两种中药。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半夏生”,不过指的不是半夏全草均成熟,《本草求原》认为是五月份半夏根已成,因“形圆而白,正当夏半,故名半夏”。而“天南星”一名始见于唐代《本草拾遗》,“南星……叶如荷,独茎,用根最良。”

明代名医李中梓认为,半夏味辛平,生品性寒,制品(姜、矾、甘草等制)性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下气止呕吐,闭郁散表邪,除湿化痰涎”,还能“大和脾胃”。现代中药学总结,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恶心呕吐等痰阻气逆证,以及梅核气、痰核、痈肿等病。

天南星则是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三经,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的作用,常用来治疗咳嗽痰多、眩晕中风、破伤风及痈疽痰核肿痛等证。李中梓认为天南星专主风痰,所以可入肺(易受风邪)、脾(易生痰湿)二经,与半夏作用相似,不过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其燥急之性,要甚于半夏。所以可以用牛胆汁来炮制天南星以减其燥性,增强止痉定惊的作用,这就是胆南星的由来。

半夏和天南星二药治痰证、疡证均有良效,古代名方常将二者相须为用,以助病愈。叶向荣医生[2]近年来还将这两味药主要用于治疗肺癌、三叉神经痛、腘窝囊肿及一些骨科疾病等,只要病人舌质不偏红、舌苔厚腻而白、脉弦滑者必用之,用时其药先煎30分钟,临床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浙江东阳金希聪先生[3]应用生半夏、生南星随证加减治疗病症可达200余种。

那么,半夏和天南星二药相须,为何效用非常呢?宋欣伟教授[4]从临床应用二药的具体实践结合古代医家经验理论探索出一些心得。

1.燥湿化痰

《丹溪心法》有记载,“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宜南星、半夏”,并指出“凡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本草纲目》有记载半夏天南星合用并治风痰、湿痰、热痰凝滞、历节走注。痰湿为阴邪,顽痰难祛使病情缠绵,寻常如二陈汤等祛痰之力较弱。半夏、天南星皆性味辛燥而烈,天南星主风痰,搜经络中之风痰,所以祛痰当以剔痰祛积之品如制南星、制半夏合用,驱散阴邪。

2.消肿散结

《肘后方》中有记载“用半夏末、鸡子白”外涂可治疗痈疽、乳痈肿毒,“有散结、消肿、止痛之效”。《圣济总录》中记载有透关散方,方中用制南星“治历节风四肢挛急,疼痛难忍”。可见半夏和天南星都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3.温中散水

半夏、天南星均性温,所以能温化寒痰,有温肺祛寒、温补脾胃之效。肺为娇脏,得温则肺之宣肃畅通,通调水道无碍故使水气能向四周布散,津液输布运行与排泄正常则痰瘀难生。脾胃须温,中焦可固,脾胃升降协调则气机平衡、水湿运化正常,脏腑器官得到津液濡养而能发挥功能。所以半夏、天南星有温中散水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9每日健康
化痰止咳就看这里了
天南星的功效与作用:燥湿化痰消肿
中药生南星的功效与作用
天南星(《本经》)
中药知识必学:天南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