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脈散的應用
userphoto

2023.08.15 四川

关注

生脉散
《内外伤辨惑论》
【方药】
人参五分(10克) 麦冬五分(15克) 五味子七粒(6克)
【用法】
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水煎三次分服)。
【原文】
夫脾胃虚弱之人,遇六七月霖雨,诸物皆润, 人汗沾衣,身重短气,更逢湿旺,助热为邪,西北二方寒清绝矣,人重感之,则骨乏无力,其形如梦寐间, 朦朦如烟雾中,不知身所有也。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 补天真元气, 非补热火也, 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 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解说】
本方为益气养阴的代表方剂,常用于暑伤气阴及久咳肺虚,气阴两伤之证,临床以自汗气短,倦怠乏力, 咽干口渴,脉虚细数为辨证要点。方用人参大补元气,又能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并能清热除烦;五味子收汗敛津,又可清肃燥金。共收补肺敛心,益气养阴之功。现代常用于治肺虚久咳以及心血管疾病,有良效。

【运用】
一、小儿久咳
     陈明医案:男,10岁。初患感冒,咳嗽气急,服银翘丸、急支糖浆及西药(不详),感冒症状基本消失,唯遗咳嗽不已,已近月余,其间服多剂止嗽散及化痰止咳平喘之品不效。查患儿呛咳无痰,声音微有嘶哑,夜晚出汗沾衣,精神萎靡,诉咽喉干痛,似有物堵塞,饮食不佳。咳发时弓腰曲背, 不能自已。望其舌红但尚不乏津,脉来虚大。此久咳肺之气阴两伤之候,当益气养阴,处生脉散加炙百部。
  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 10克,炙百部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3剂即咳止气复,夜晚不再出汗,再服上方 2剂,诸症皆,脉来有力。其父问其还服药否?答曰:不服,唯以清淡而富有营养饮食养之可矣。


  按语:吾于临床用本方治久咳伴汗出气短,脉大无力,咽干口燥者,屡用屡验。

二、小儿疰夏
  沙建飞医案:黄某,男,9岁,1989年6月5日初诊。入夏以来,形体消瘦,体倦乏力,少气多汗, 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舌质稍红,少苔, 脉细稍数。体温波动在37.2~37.6℃之间。诊为疰夏,予生脉饮,1日3支,分3次服。一疗程后,诸症悉除。1990年立夏后又服生脉饮1个月,疰夏未发。盛夏遇之,形神俱佳。
(四川中医1994;〈4〉:28)


  按语:疰夏多因夙体脾气虚弱,加之夏季到来,暑热耗伤气阴,以致神疲乏力,短气自汗,食欲不振,口干舌噪,脉象虚弱等症随之而作。根据李东垣“夏月宜补养者,补天元之真气”和孙思邈“脾劳补肺气以益之”之说,用生脉饮防治,效果理想。这种“劳则补其子”的学术思想,值得发掘研究,将为临床治疗学开拓新思路,另辟新路子。方法是:预防疰夏,立夏之后,以生脉饮口服,每次1支,1日3次。治疗症夏, 每次 2支(小儿减半), 1日3次。饮前半小时服,疗程1个月。

三、心悸(高血压心脏病)(一)
  郑天辉医案:苏某某,男,51岁, 1992年9月21日诊。患者高血压病多年,常服复方降压胶丸等可缓解。近因感冒发热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动则更甚。伴见口干,肢冷,时汗出,面色苍白, 舌淡紫,苔薄白, 脉细代。胸透提示:心脏向左下扩大;心电图:频发房早, 窦性心律过缓。心率 48 次/min,心律不齐,两肺底少许罗音,三脂正常, 血压21.3/11.3kPa。诊为心脏病。此系心气虚,心阴不足, 挟气滞血瘀,中医辨证属心悸。治以益气养阴活血。
  红参20克,麦冬15 克, 五味子 10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日服 1剂。
  连服4剂后,肢转温,汗止,心悸胸闷,气短均减。按原方略加减共服 15 剂后,胸透示:心脏扩大消失。心电图:窦性心律, 大致正常。血压 18.3/11.33kPa,心率65次/min, 3个月后随访正常。
(福建中医药 1996;〈2〉:16)


  按语:气阴两虚之候,经用生脉饮治之。若肢冷汗出较甚,阳气有伤,可加炮附子以温阳助火,固表止汗。

四、心悸(β受体兴奋症)(二)
  沙建飞医案:施某,男, 40岁, 1992年7月6日初诊。胸闷心悸,气短自汗,情绪激动,焦虑失眠经常发作,历时年余。近因遇事不顺,诸症又作5天。查心率 100次/分,血压 20/13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ST段轻度下移。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拟生脉饮1次2支,1日3次口服。3日后诸症减,继服生脉饮1疗程,诸症告瘳。
(四川中医 1994;〈4〉:28)


  按语:β—受体兴奋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的症侯群,如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多汗、失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心率加快、心音亢进、血压轻度升高等。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或T波倒置、低平。但患者没有冠心病、心肌炎、甲亢等器质性疾病。β一受体阻滞剂有效,但疗效不稳定,易复发。辨证属心之气阴两虚。用生脉治疗,发作期加·心得安,疗效可靠。

五、心悸(窦性心动过缓)(三)
  刘清华医案:唐某,男性,62岁,已婚,1994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胸闷、气短、头晕、心悸,活动后加重二年。曾间断服用速效救心丸,消心痛,654—2等药,效果不显著, 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神疲乏力,舌暗淡,苔薄白,脉沉迟,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2次/min。治以温阳活血,补气
  党参15 克,麦冬12克, 五味子 10克, 炮附子10克(先煎40min),炙麻黄6克,桂枝 10克, 丹参15 克,枳壳15克, 远志10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连服3剂后胸闷、气短、头晕明显好转,活动后心悸心慌明显减轻。原方再服3剂,全身乏力消失,睡眠正常,脉象恢复正常,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每分钟69次,正常心电图。为巩固疗效,又服原方6剂,病情痊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中成药 1997;〈1〉:51)


  按语:方以生脉饮为主,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敛阴,附子、桂枝、麻黄温通心阳,丹参活血行瘀, 枳壳开胸行气,远志安神宁心,甘草和中复脉,诸药合用,则使心阳得通,心阴得补,则脉气能复,诸症可愈。据刘氏临床观察,使用此方,可使心动过缓病人脉率普遍提高,并使之处在安全水平,缓解症状,远期疗效好。

六、喘悸(肺心病合并心衰)(四)
  郑天辉医案:陈某某,男,67岁, 1993年7月20日就诊。患者原有慢支、肺气肿,近因劳累后病情加重, 诊见哮喘, 咳嗽,气短,心悸,动则尤甚, 难以平卧,下肢浮肿,口干自汗,舌质紫,苔白,脉细无力。查体:端坐呼吸,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心浊音向左扩大,两肺布满湿性罗音, 胸透示:两肺大片阴影,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心律不齐, 心率128次/min,下肢凹陷性水肿。诊为肺心病合并心衰。中医辨证为肺心病久,气阴亏耗。治以补气养阴,平喘利水。
  药用红参20克,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北芪15克,防己15克,葶苈子15克, 桂枝9克,杏仁10克。日服1剂。
  服5剂后,尿量增多,心悸、气短、哮喘明显减轻。照原方稍出入连服 16剂,胸透两肺阴影消失,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心率74次/min。3个月后随访正常。
(福建中医药 1996;〈2〉:16)


   按语:实验研究表明,生脉散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又具一定的镇静作用。常用于心衰治疗。

七、口疮(口腔溃疡)
  沙建飞医案:患者范某;女,35岁, 1990年 3月1 日初诊。患口腔溃疡4年余,经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必用抗生素,维生素,西瓜霜、珠黄散、锡类散等治疗,效果不稳定,迁延不愈、痛苦万分。此次发作已15天,诊见口腔粘膜广泛多点溃疡,溃疡面上覆有白色假膜,伴神疲乏力,口渴,舌燥红,苔少,中夹碎点,脉细略数。证属脾之气阴两虚,心之虚火上炎,拟生脉饮口服液 1次 2支,1 日 3次,外用西瓜霜喷剂。1周后口腔溃疡愈合。嘱继服生脉饮1疗程,随访半年未发。
(四川中医1994;〈4〉:28)


  按语:口腔溃疡多因机体气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中西医内服外治,常因治标为主而疗效难以巩固。从本图治,改善体质,常服生脉饮,可收到较为稳定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12养心汤(高濯风)
生脉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主题:生脉散
治心脏早搏,我珍藏这张方子!化解心慌、多梦、舌头干,给你说说
柯雪帆治疗冠心病经验
邢月朋运用益气升降汤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