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15个变方为例,精析小柴胡汤化裁要义

辨析化裁要义:陈潮祖教授以历代名家化裁的15个医方为例,进一步总结指出,小柴胡汤的结构是扶正祛邪,表里同治,寒温共用,升降并调。自仲景伊始,临床以本方为基础的加减化裁,衍生了不少著名医方,展示了侧重于表、里、寒、热、虚、实、升、降、上、下、气、血、津、液各方面的变化规律。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柴胡15g,黄芩7g,半夏12g,生姜7g,炙甘草5g,大枣6枚,桂枝7g,芍药7g。水煎,温服。治小柴胡汤证具而兼见肢节烦疼者,此即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体现汗法与和法合用的配方法度,是少阳兼表的变方。日本汉医每用此方治疗痫证。加重芍药剂量,治肝胃不和的上腹部痛,疗效亦佳。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论》):柴胡12g,黄芩5g,半夏4g,生姜5g,人参5g,炙甘草5g,大枣4枚,芒硝10g。前七味水煮,汤成去渣,内芒硝,微煮一沸,分2次服。1剂不愈,再服1剂。治小柴胡汤证而苦满难解者;或胁下有坚块者;或潮热不去,大便不通者。芒硝有软坚散结、泻热通便之功,故对上述证候有效。这是偏里的变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瓜蒌根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水煎,分三次温服。治汗下以后,胸胁满,小便不利,口渴心烦,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者;《金匱要略》以此方治疟疾,其证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谓服1剂如神。此方治疟,若将桂枝改为肉桂,疗效更佳。1972年我院科研处到乐山防治疟疾。一小学教师献一单方,即肉桂30g,分35次,研末服。余曾用之,确有截疟功效。这是偏寒的变方。

柴胡建中汤(《太平圣惠方》):柴胡12g,半夏12g,生姜12g,人参9g,甘草9g,大枣10枚,白芍24g,桂枝12g。水煎服。治腹痛恶寒者。若自汗、恶风、腹痛、发热者,亦主之。此方去清热的黄芩,加桂枝温散寒凝,白芍柔肝解痉,是肝脾同治,偏寒的变方。

镇青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2g,生姜12g,甘草6g,人参10g,青黛10g。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每次服20g。亦可作汤剂,分3次服。治呕吐、头痛,有汗,脉弦。此即小柴胡汤去大枣,加清肝、凉血、解毒的青黛而成。用治肝胆火旺,上攻头痛,犯胃呕吐之证,确有疗效。用治血热妄行的出血亦佳,但大枣不宜减去,盖大枣能兼顾血小板减少之出血故也。这是偏血分有热的变方。

柴胡陷胸汤(《通俗伤寒论》):柴胡5g,黄芩10g,半夏15g,黄连5g,瓜蒌仁25g,枳实10g,桔梗5g,生姜汁4滴。水煎服。治少阳证具,胸膈痞闷,按之痛。此方有涤痰泄浊、开结宽胸之功,痰热结胸之证,投此有效。是偏痰热的变化方。

柴胡芪附汤(陈潮祖方):柴胡12g,黄芩9g,半夏12g,生姜9g,甘草6g,大枣9g,人参9g,黄芪30g,白术12g,制附子15g。水煎服。治反复感冒,经久不愈。是因腠理不密,藩篱不固。此方人参、甘草、大枣本就大补元气,能使表卫气充,加入益气实卫的黄芪,能够防止卫气外泄;健脾运湿的白术,温阳化气的附子,能使谷气与元气的化源旺盛,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用治表虚不固的反复感冒,能收祛邪扶正、实卫固表之效。其作用较玉屏风散犹胜一筹。这是偏气虚的变化方。

柴胡四物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生姜9g,甘草6g,当归12g,生地黄15g,白芍24g,川芎9g。水煎服。治邪陷厥阴,寒热如疟,胸胁串痛,至夜尤甚。此证多见于妇女经期,故用四物养血调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体现脏腑同治法则,也是偏血虚的变化方。

参胡清热饮(《太平圣惠方》):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生姜9g,人参15g,甘草10g,大枣20g,麦冬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治脉虚弱,发热,口渴不饮水者。此是小柴胡与生脉散的合方,有清解邪热、益气生津之功,对热病津虚,心力衰竭之证,投此有效。脉虚是心气虚损的辨证依据。这是偏津气两虚的变方。

加减小柴胡汤(《外感温热篇》):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6g,甘草6g,桃仁12g,生地黄24g,犀角6g(现已禁用),丹皮12g,山楂肉12g。水煎服。治热入血室,经水适来,瘀热搏结,腰胁及少腹牵引作痛,拒按者。余用此方去犀角,加青黛、芒硝、大黄,增强泻热逐瘀之功,治疗神志错乱的狂证有效。这是偏热、偏实、偏血分的变化方。

柴胡加芦根汤(《张氏医通》):即本方加芦根60g。水煎服。治胆咳,咳呕胆汁。咳是主症,咳而呕吐胆汁,说明病标在肺,病本在胆。根据治病求本原则,当从胆经论治,令胆经无病,津气和调,则咳嗽可止。故用本方和解少阳,加芦根清热渗湿,降逆止呕,兼和肺胃,成为肝胆肺胃同治之方。这是兼上焦的变化方。

柴平汤(《医方考》):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生姜6g,甘草6g,苍术12g,厚朴12g,陈皮9g,茯苓15g。水煎服。治寒热往来,四肢倦怠,肌肉烦疼;或食欲不佳,脘痞腹胀,呕恶便溏,复往来寒热者。此方加入燥湿、芳化、淡渗药物,成为和解少阳阳明、湿重热轻之良剂,是偏津壅中焦的变化方。

清脾饮(《济生方》):柴胡12g,黄芩9g,半夏12g,生姜9g,甘草6g,青皮9g,厚朴12g,草果仁6g,白术12g,茯苓15g。水煎服。治寒热往来,寒重热轻,胸膈满闷,不能饮食,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缓。此方运脾化湿的力量很强,是兼湿浊阻于中焦的变化方。

柴苓汤(《金镜内台方议》):柴胡20g,黄芩12g,半夏12g,生姜9g,人参9g,甘草6g,大枣12g,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5g,泽泻20g。水煎服。治发热烦渴,脉浮弦而数,小便不利,大便泄利者;偏于热的,名协热下利,加炒黄连、白芍。此方合五苓散而成,有疏畅三焦气机、通调水道之功,是偏下焦水湿壅滞的变化方。(原方有赤茯苓,无桂枝)

柴胡枳桔汤(《通俗伤寒论》):柴胡7g,黄芩7g,半夏7g,生姜5g,枳壳7g,桔梗5g,陈皮7g,雨前茶5g。水煎服。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痞满,或痛,或呕,或哕。扶正力量不足,宣畅气机作用为之增强。是偏于气滞的变化方。

——本文摘自《陈潮祖临证精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雁黎老 | 手抄胡老撰写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13
【大塳敬节先生的心灵地图】眼睛障害
外感发热第十三方:柴胡桂枝汤
吴煜:柴胡类方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经方40:柴胡桂枝汤|感冒、胃痛溃疡、小儿癫痫、肠炎、神经痛
中国历代名医名方:谐音口诀,看一遍搞定中医疑难!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