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需不需要治疗?
userphoto

2022.12.07 黑龙江

关注

我本来以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个词浅显易懂,可望而知之。尤其对于医生,大凡大学《诊断学》上课稍微听过讲,或者认真学习过国家九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就不应该产生任何歧义。

没想到现实是,新名词天花乱坠,旧概念反而让人搞不懂了,COVID-19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解释:

一种认为:核酸阳性,但没有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喉痛、疲乏...)的,叫无症状感染者。

另一种认为:核酸阳性,不管有没有发热等症状,只要没有肺炎,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哪一个理解是正确的呢?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大学《诊断学》。

所谓“症状”,是指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感。各种发热、头痛、恶心、腹泻、瘙痒、无力、失眠、心悸......都叫症状。

与症状相对,客观的物理检查发现的异常,叫“体征”。视诊发现的巩膜黄染、皮肤紫癜、蜘蛛痣......触诊发现的淋巴结肿大、水冲脉、麦氏点压痛、脾肿大、直肠肿物......叩诊发现的心界扩大、肺部过清音、腹部移动性浊音......听诊发现的肺部哮鸣音、心脏杂音、肠气过水音......这些主观感受不到却能被客观体检到的,叫体征。

所以,“无症状感染者”的含义非常清楚,就是指没有任何主观感受的不适,仅仅是核酸被查出阳性,表明曾经被感染过。

被感染过,不等于有病。比如乙肝,有很多人被感染过,但他的免疫系统很强大,把病毒清除掉了,或仅仅表现为携带状态,而没有肝功能破坏的各种症状表现。这也是无症状感染者。

很多病都有“无症状“的状态或阶段。比如:尿酸高,但没有痛风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结石等表现,就叫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尿细菌检查阳性,但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叫无症状细菌尿,不能诊断尿路感染。再比如高血压,很多高血压病人仅仅是体检血压值达到标准,并没有任何头痛头昏之类的症状,也是无症状。又比如,免疫性血小板较少症,轻度的减少完全可以无任何出血症状和体征,仅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甚至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也有很多终身不发病,因其他病而死后,尸体解剖才知道前列腺有癌的存在。

无症状可以是一种非病状态,也许长期甚至终身无症状,很多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甚至胆囊结石,以及高尿酸等等,都可以终身不发病,那就不是病,或者说,可以不视之为病。

无症状也可以是一种临床前期状态,它终将会发病。比如糖尿病,在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血糖达标前,往往有一个空腹血糖受损的前期表现。很多感染性疾病感染后有一个潜伏期(可以长达数年),也是无症状状态。

所以,可以把疾病理解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显性的,表现为症状或体征,几千年来的疾病一直以这种状态呈现;另一种是隐性的,可以通过高技术的仪器或化验检查出来,这只有现代医学才能揭示出来。

回到COVID-19,我们再看看九版新冠诊疗方案。里面没有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和标准。但我们仍然可以据此确定什么叫无症状感染者。因为它把新冠分为四个亚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有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减退等)但没有肺炎的叫轻型;有症状,有肺炎,但不够重型标准的叫普通型;有呼吸困难相关表现的叫重型;呼吸衰竭需要上呼吸机、休克或其他器官衰竭需要进ICU的叫危重型

很明显,只要有症状,哪怕很轻微的症状,都可以归到”轻型“里面去,都不能叫”无症状感染者“。

只有什么症状都没有,仅仅核酸被查出阳性的,才叫做”无症状感染者“。

第二个问题:无症状感染者需不需要治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明白两件事。

1.无症状不等于无害。COVID-19的无症状感染者自身虽然可能无害,但确实已被证明有一定的传播性。

这有点像血友病,女性携带血友病基因不会发病,但她可以传播,使下一代的男性发病。

很多病的无症状状态都会有损害后果,高血压、高尿酸、血脂异常,乃至糖尿病,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无症状,但它们的损害都在暗中慢慢积累,最后终会爆发,像七伤拳一样,损心伤肺坏肾毒脑摧肝肠。

2.治疗要达到什么目的?

最理想的是,对于有害或终将有害的无症状状态,要积极予以干预,这其实就是所谓”治未病“。而对无害的或很可能无害的,可以不治疗,仅仅给予观察等待就可以了。

降压、调脂、降尿酸,其实都是一种针对未来损害的一种前瞻性治疗。

对COVID-19的”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也能提前干预,使他们体内病毒快速清零,不是就可以阻断他们传播的可能吗?

理论上确实如此。可惜的是,现实很无奈,我们并没有能清零体内病毒的药物,至少目前没有这样的药物(吹牛的不算)。核酸转阴不是靠药物,而是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所以,要彻底阻断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就只有彻底的物理隔离。但这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代价“是否能承受?

现代医学施行的所有治疗,除了有效性安全性,还要考虑性价比要权衡利弊,只有获益大于损害时,崇高的疗效目的才有意义。

无症状的有时候需要治疗,反之,有症状的不一定要治疗。

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症状(或改善指标),而是要看消除症状能不能获益

降压治疗能大大降低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已经被无数的证据证明能获益,所以,要降压。

控制血糖,能减少心脑神眼等器官的慢性损害,延长寿命,获益大大的,所以,也有必要治疗。

降尿酸,能减少痛风发作,减少痛风石、尿酸结石、尿酸肾病的并发症,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获益至为明显,所以需要终身用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激素治疗确实可以升高血小板这个指标,但是,它也能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和死亡率,总体获益低于损害,所以,只要血小板不低于30,不主张用激素。

儿童上感发热,用退热药物确实能把体温降下去;但是,降体温本身对缓解感染并无益处(可能还有干扰),相反,退热药物却有实实在在的副作用。因此,仅在超高热或明显不适或有心脏疾病等情况下,才建议退热治疗。

儿童急性咳嗽,理论上可以用止咳化痰药,但无数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这些药物的疗效多数不高于安慰剂,不良反应却显著高于安慰剂。所以,一般也不建议用药。

所以,现代治疗就像做生意时的讨价还价,需要反复的锱铢必较:利大还是弊大?弊大还是利大?还有没有更好的?是不是确实不能避免?

再回到”无症状感染者”,可以确定的是:因为它无症状,一切改善症状的药物肯定都不需要,包括各种解热镇痛、减充血剂、止咳化痰等等;同时,各种所谓的抗病毒药,都没有证据可以杀灭或减少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病毒的作用。只有paxlovid等少数药物对重症有一定的疗效。所以,抗病毒药也不需要用。

物理隔离确实是有效的。但如前所强调,需要考虑:利大还是弊大?什么利,哪些弊?本文对此就不做展开了。

最后终结一下:

  1. 无症状感染者的含义是,没有任何症状,仅核酸阳性。

  2. 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对症治疗,目前亦无有效的对因治疗,也就是说,不需要任何治疗。

    (注:本文纯粹是理论上的分析,对各种无症状感染者的统计数据不做分析,因为我不了解那些数据的实际采集过程,无法确定它们的采集标准、真实性和可比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场没有硝烟席卷全球的战争-【抗击病毒-6】
《自然》最新研究:新冠病毒特性的三大重要发现!
国际知名医学专家认为奥密克戎不再是威胁,全球重症人数持续下降
​COVID-19隐性感染防控是个“小缺口”,但是个“大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湘潭发布最新提醒:非必要不做核酸!无症状不需药物!
买不到抗原检测试剂盒,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