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网友:硕士博士都白读了?
userphoto

2023.05.22 黑龙江

关注

学历情况在毕业生求职季可谓是一块基本的“敲门砖”。读书学习多年,最终重要的就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奋斗中逐渐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式里,学士、硕士、博士的层次是依次递增的,这也意味着博士往往会有更多选择。

但近日,一则“南京大学毕业博士生求职被11所学校拒绝”的新闻引发了网络热议,为何985毕业的博士生尚不能拿到满意的offer?

究其原因,才发现这位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第一学历只是一个非985和211类的普通本科。在进行求职投递的时候,用人单位直截了当的表示“他的本科学历并不好”。

一句“只看第一学历”,拒绝了985的博士生。这样的情况也让跟帖的网友陷入深思,难道我读的不是博士?

其实对于“第一学历”的重视,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时期就能得到体现。

高考一向被称作是分水岭,打破了不论学习状态,单纯在一间教室中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情况。高考成绩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再为他们匹配到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

在挑选大学报考志愿的时候,自然也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区分。虽说现在这些已经趋近于“平行志愿”的说法,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仍然很看重“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采取的是“分数优先、一次投档”。既然机会只有一次,那么志愿在前边的院校自然更为重要。

为了能进入更好的大学院校,家长都会在各种机构分析后把依照考生成绩可以“冲击”的院校放在“第一志愿”的位置上。毕竟第一志愿被录取后,考生之后的志愿都自动失效。

一些高考成绩还不错,却卡在985、211高校的报考边缘上的考生便会格外的斟酌“第一志愿”到底如何填报。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冲击进入重点大学读书,依靠更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来开拓眼界、汲取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占据优势。

而许多同学在高考前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院校,大多是综合学校层次和城市地段而做出的选择。对于考生来说,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去到梦想的学府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事情。当成绩还能“够到”目标院校,考生毫无疑问会把这类心仪院校放在第一志愿。

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的选择斟酌,更是从侧面印证了对于本科学历的重视早在高考这一环节就已经显现。

况且在考生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所选择院校的心仪专业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要离开家度过四年的校园生涯,自然希望能够读到能力匹配层次相符的院校及专业。

即使没能在本科期间读到心仪的院校,还是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通过考取高考时的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来达成心愿,还能提升学历层次。这时便产生了“第一学历”与“最高学历”的说法。

“第一学历”指的是最初取得的学历,一般指学生在本科期间的学校层次是985、211还是普通双非,更有部分学生的第一学历是专科。

而“最高学历”是指毕业生在求职时所拥有的最高知识层次。通俗的讲,如果一个学生高考后进入了专科,通过专升本拿到本科学历后继续深造考取硕士、博士,那么他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而“最高学历”就变成了博士。

虽然从并不好的第一学历逐步努力提升自己到了博士层次,颇有“逆天改命”的冲劲,但是在毕业季求职时,有些企业却并不买账。

轻飘飘的一句“本科并不是985、211”,仿佛就否定了所有后期的努力。企业的这种隐形“就业歧视”让许多本科出身并不好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感到无奈与愤懑。

甚至有一些企业的要求更高更过分,希望求职者的本科层次都要达到985。

之前有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在IT公司进行求职时并没有与公司达成满意的商讨。自身是清华毕业,本科也是被称为“信息黄埔”的211院校北京邮电大学,本硕都是专业对口并且学科水平强势的计算机专业。

而用人单位倒是理直气壮的表示“本科也就211而已”,让这位学生很是无语。

企业的“名校情结”到底为什么会这么严重?首先,本科是985、211的学生不可避免的要比双非院校出来的学生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重点院校的地址大多都会在大城市,先天性的就会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985、211院校在注重对学生课程知识教学的同时会开拓多领域的创新实践,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而普通双非院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优越实践平台,师资力量也较为落后,很难为学生搭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新性研究。

企业每年在招聘季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申请,而目的是创收盈利的企业自然想要“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选择985、211院校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培训过程中人力物力的耗费。

其二,部分企业会认为,高考成绩是凝聚着学生多年拼搏的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出求职者从小的好学能力和智商水平,更是可以看出求职者在压力之下的坚韧与毅力。

而本科为985211的学生就代表在中学时学习态度的认真严谨。企业认为招揽这样基础能力比较高的人才,能最大化的为企业进行创收。

  1. 是目前高考的含金量在国人心目中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考研、考博的难度不容小觑,但是高考能体现出的是考生在人生前十几年积淀下来的学习成果,一般很难短时间内得到质的提升而一跃名列前茅。

而且大学的层次与其地段、资源都息息相关,高考单纯以笔试定天下,看重的就是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多年的成果累积。

考研相对来说可以只靠大四一年的努力而达到。考研时是选定专业科目之后再针对目标院校的题目进行报考,在复习时有一定的针对性,但也容易出现“死读书”的现象。

或许有人在本科期间并没有多丰富的经历与实践,但也可以凭借一年的埋头苦读而考上研究生。况且考研院校的选择其实更注重的是所学专业的学科强势程度,报考因素并非完全因为学校的综合水平。

有些企业会在招聘时直截了当的表示出对“第一学历”的要求,让部分人先进行“自筛”后再提交简历,但相比于那些耗费学生精力去投简历、跑去当地面试后再轻飘飘的来一句“第一学历不符合”的公司来说,已经相对人性化很多。

不仅是各类硕士、博士感觉到在就业市场上的“内卷”,就连名校里的老师也会因“第一学历”而饱受争议。

之前微博就有个热帖,关于北大的学生“嫌弃”博导的第一学历而发微博吐槽,还建议北大整顿师资力量,引发了大量网友对于“第一学历歧视”的讨论。

但细细看那位导师的简历就会发现,虽然第一学历并不是多优秀的学校,但他发表的相关专业论文篇数达到了50+、获得国内国际专业类大奖无数,专业能力自然是不容置疑。

诚然,第一学历可能是工作应聘中用人单位在乎的“敲门砖”,但企业招聘是为了吸纳人才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并不是为了“收集”名牌大学毕业生。

不管是第一学历还是最高学历,求职者自身的工作能力才是最应该重视的问题。能力虽然与学习经历有关,但对于经验的吸收程度每个人却各有不同。

即使高考发挥的并不出色,但不应该被这种行业内的“畸形歧视链”而限制住了自我提升的脚步。双非大学生自然也可以为了提升实践能力而主动寻求实习机会,勇敢的探索自身专业技能在行业中发挥的价值,以足够优质的工作成果让企业看到自己的能力。

对于自己的学历情况不满足想要迈向更高台阶的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继续求学。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逐年递增,并不明朗的就业形势刺激了更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的道路,一时间考研的报录比也高居不下,部分专业更是被称作“神仙打架”。

考试时的难以上岸,并不代表成功后就可以“躺平摆烂”,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也逐渐蔓延到了硕士毕业生。

在如此艰难的就业大环境之下,许多研究生都处在一个焦虑、不自信、不敢行动的恶性循环之中,而目前的学历层次又让自身对于未来工作的心理期待拉高。

但其实不管深造到何种地步,当来到就业市场时被看重的仍然是工作能力,学生积累实践经历、提升技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放低眼界开发潜力,培养出过硬的专业领域能力,才有底气破除“就业歧视”带来的心理压力与焦虑。

即使“第一学历”成为阻碍求职者进入公司的门槛,自己积聚的力量也会在后续的打磨历练之中散发而出,以经验武装自己,为未来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滕州一中2017招聘开始了
985、211、双一流哪个好?他们就业也受歧视?
“非211、985院校的同学, 可以先离开了”
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第一学历”歧视何时休……
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哪个更重要?
“在985大学,研究生不如本科生”,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