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废掉”一个人,不需要暴力,靠这4种小手段就够了(真相了)

作者丨鱼籽酱·沉墨

有人可以将恶意藏在夸赞下,也有人将苦心掩在骂声中。对你好的不见得是真好,对你坏的也不见得是真坏。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

“毁掉一个人,需要大费周章吗?”

我记得有个高赞回答是:

“方法很简单,无非就是捧杀他,持续否定他,给他贴标签,让他活在舒适区。”

深以为然。

人有时很强大,有时又很脆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击垮一个人。

身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与人相处,我们总是深受影响,过得如履薄冰。

他人的眼光、言语和举动,都能扰乱人的心灵,甚至可以废掉一个人。

01

有一种笑着毁掉你的方式,

叫“捧杀”

曾看过一名视频博主,讲述他朋友小李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36岁的小李,成功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管。

随之而来的是,一群溜须拍马的人,他们总是笑脸相迎,夸他年轻有为,甚至称赞他的能力比老板还强。

于是,他沉浸在成功的蜜罐里,变得轻浮又自大。

有次开会,由于他工作疏忽,面对老板的批评,他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顶撞他,一怒之下甩下手里的材料,说不干就不干了。

离开公司后,他曾认为关系过硬的下属,巴不得躲他远远的。

而过去的客户,都因他不在原公司,纷纷拒他于千里之外。

此时,他才彻底意识到,他们看重的是他的职位和公司的平台,并不是他的能力。

曾经那些人的笑脸,不过是假象罢了。

后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他走得异常艰难。

有时,我们深受他人的吹捧,误将虚情假意的笑颜,当成一种认可,实则是将人推向深渊。

捧杀极具诱惑力,让人招架不住他人的赞美,于是变得膨胀起来。

等到身陷低谷,才恍然大悟:原来的笑脸相迎,其实是伪装的结果。

当时捧得有多高,那么摔下来,就有多惨。

作家桐华说过一段话:

“有人可以将恶意藏在夸赞下,也有人将苦心掩在骂声中。对你好的不见得是真好,对你坏的也不见得是真坏。”

人心难测,不是所有的夸赞都是出自真心,不是所有的好都是真好,无论何时,千万别掉以轻心。

试问,谁不喜欢听夸赞呢?

糖衣炮弹,成了攻击人的隐蔽性武器,一不留神,就能击垮他人。

因此,保持清醒,不被外在的浮华,遮蔽双眼,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笑容可以是一把刀,毁人于无形。

02

有一种让你陷入崩溃边缘的方式,

叫“持续否定”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别人总是否定你的情形:

“这么点工作都干不完,你还能干什么?”

“都这么大了,碗都洗不干净,别洗了!”

“怎么你连孩子都带不好,娶你前没发现你有那么多问题!”

久而久之,常被否定的人,自信心遭到了打击,痛苦如影随形。

同学小芳就是如此。

从小,小芳被家人保护得很好,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每次,当她拿起扫帚,准备打扫时,母亲见状就说:

“你哪里扫得干净,还是我来吧。”

于是,她只好放下扫帚,默默地坐回沙发上玩手机。

不仅如此,上月,小芳约了2个朋友来家里吃饭,此前,她早已学习了做菜的方法,并背得滚瓜烂熟,她想借此机会,尝试炒菜。

正当她洗好西红柿,准备切时,母亲便过来了,毫不犹豫地对她说:

“你都没做过菜,做不好的,我来吧。”

还没等小芳开口,母亲伸手来夺她手里的菜刀。

然而,小芳紧拽不放,两人夺来夺去,遭到了母亲的大声训斥,最后小芳只好妥协了。

此时,小芳觉得颜面尽失,她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母亲扼杀在摇篮里。

她只觉得母亲总是否定她,让她活得像个废人,没有价值感,时常心累又崩溃。

一个总是被否定的人,很难快乐,又有谁不希望被他人肯定呢?

长期处在被否定的氛围中,让人深受其害。

不仅失去了尝试的机会,而且丧失了向上的热情,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

一次次的否定,摧残了人的自信心。

正如《人性的弱点》中所写: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人最深的渴望,希望被人肯定,从而收获自信,成就更好的未来。

而一味地否定,伴随着焦虑与怀疑,更容易变得自卑。

长此以往,“你不行”的惯性思维,控制着行为,难以有所成就。

持续否定,正在悄悄侵蚀着你。

03

有一种低成本毁你的方式,

叫“贴标签”

最近,一则男子被妻子吐槽导致抑郁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一名近50岁的男子,患上抑郁伴焦虑症,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他结婚几十年以来,妻子常说他是“小心眼”,原本他自认为心胸宽阔,久而久之,他真成小心眼了。

生活的不顺心,导致郁郁寡欢,也不愿意与人往来。

被人贴上标签,逐渐标签化,成为了别人眼里的人。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别人随意的评价,却留下了伤害的烙印。

随意贴标签,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曾听过一个故事,印象深刻。

有个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20个流浪的儿童。

起初,这些儿童能够正常地说话,但在实验的过程中,科学家不停地告诉他们:“你们有口吃。”

如此反复,半年后,所有的儿童都有了严重的口吃。

后来,用同样的方法,让他们的说话状态回归到正常。

人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称为“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后,他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致。

其实,贴标签是将人进行了强行的分类,如“学渣”、“渣男”、“开个豪车,肯定被包养了”。

但它并不客观,还带有偏见。

有了偏见,才会妄加评判他人。

周国平曾说: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他人对一个人的理解,未必正确,若是纠结于此,只会让人活得畏手畏脚。

生在人世,又有谁能完全了解自己呢?所见所闻也并非一个人的全部。

有时,人们急于下结论,给人扣帽子,既不用思考,又不费时,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

但还是有人陷入了标签的圈套里,走不出去。

其实,人生只能由自己定义,而不是由他人定义。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是随意贴标签。

一个人最大的勇敢,是敢于撕标签。

04

有一种慢慢吞噬你的方式,

叫“活在舒适区”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则故事:

35岁的小敏,人生彻底跌入了谷底。

由于24岁嫁人后,离开了职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日子过得安逸又舒适。

直到她老公的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并欠了一屁股债,才打破了昔日的安宁。

60岁的母亲,得知噩耗,不幸中风瘫痪在床。

10岁的大儿子智力低下,在康复学校上学,由于学费太贵,如今付不起就没去上学。

生活的风暴一下子击垮了她,于是,她四处寻找工作。

得到的回复都如出一辙:

“你没有经验,也没有一技之长,年龄也不合适,你去其他公司看看吧。”

此时的她,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当初偷的懒,迟早需偿还。

贪图安逸,是在为自己挖坑。

也许,当下并未察觉,等入了坑,不仅摔得体无完肤,而且还很难爬出来。

追求稳定,才是最大的不稳定。

蔡康永曾说:“当你没有上进心的时候,你不小心,杀了你自己。”

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就如同刽子手,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沉浸在舒适区里,不仅消磨了激情,而且丧失了斗志,变得沉沦,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如今,人工智能不断地顶替人,大厂纷纷裁员,一旦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没有安稳的环境,只有提升技能,才是真稳。

活在舒适区里,只会扼杀人的潜能。

写在最后

白岩松曾说:

“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

人之所以活得累,在于被他人的看法所羁绊。

别因为他人,而为难了自己。

余生,懂得明辨是非,肯定自我,不被定义,并保持积极向上,才是对生命的不辜负。

生命仅此一次,尽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点亮【在看】,别把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别让他人轻而易举地毁了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你有没有被别人的言语中伤过呢?

欢迎在评论区唠嗑唠嗑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戏策划:如果我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撕掉标签,拒绝片面
不礼貌的贴标签习惯
别给自己贴标签来逃避了
这是我见过摧毁一个人最狠的三种手段,再聪明的人也会被瞬间击垮
简化生活系列021:别乱给自己贴标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