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慎用物质的形式奖励孩子

有一种普遍的做法,我想大多数的家长自觉不自觉的,或多或少的都做过。

急着要出门了,写作业的孩子还在动来动去,拖拖拉拉。这时家长急中生智,对孩子说:“你如果能在半小时内写完作业,妈妈就买XX给你!”孩子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坐的端端正正,保质保量的在半小时内完成了作业。

于是乎,妈妈觉得自己终于号对了脉,找到了金刚钻,不管是生活的还是学习的,什么事都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屡试不爽又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孩子对妈妈说:“你给我什么奖励呢?你满足了我的要求,我才写!”

这就像西方的万圣节(鬼节),孩子们带着面具,打扮成鬼怪的样子,挨家挨户的敲门,喊着不给糖果就捣蛋,这时主人就乐呵呵的开门把糖果小零食装进孩子们的口袋,如果主人没心情或其他原因没开门,孩子们真的会捣蛋,比如藏起放在门外的东西,摆个小路障,门上画个动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捣蛋也不断升级,破坏力越来越强,不开门捣蛋,给的少也捣蛋,给了还捣蛋,不得已美国一些州开始制定法律,超过12岁的孩子不得参与这个游戏。本来一个小游戏,带着良好愿望,不希望鬼怪上门捣蛋,却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培养了威胁敲诈可以获得好处,然后上升到只有满足了我的要求才不捣蛋,再演变成乱来一气随意捣蛋。完全违背了初衷,失掉了游戏的本质,从期待孩子们来敲门,看看鬼怪打扮的创意,装着被吓到,感染孩子们的欢乐到战战兢兢的警惕防范孩子们来捣乱。

一旦孩子们从期待到主动提要求时,就走进了增加奖励数量,花样翻新,给与与年龄不相称的奖励的无底洞,奖励成了被迫,变成了勒索,变成贿赂。孩子有了功利心,一切为了奖励,开始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家长通过不断提升物质激励,让孩子一点点丧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孩子学什么做什么,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那么不断地满足后,需求越来越少,况且还能时时得到满足,很多机会得到满足,这是也就没了学下去做下去的动力,学习也不再是自己的责任。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会演变成这样的结果。

适当的,在一定范围,一定的条件下给孩子物质奖励也是可行的?最好能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心理学上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分。精神需求指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注,肯定、称赞、喜欢,鼓励。很多孩子有自卑感,这是因为从小家人给予的肯定、欣赏、赞美太少了有关!所以,当家长给予孩子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一个手势,都会孩子很大的鼓舞很大的满足。孩子获得了肯定,得到了支持,有了成就感,增强了信心,就会提高自我期许,敢于也勇于向前,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NEXT ,这时来自外部的奖赏已逐渐转变成自我激励和自身能量。这时的物质激励就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孩子会感受到家长买东西给她是因为爱他、鼓励他,这是爱和鼓励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把买东西当做实现下一个目标的交换筹码。

慎用物质奖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强化孩子的内驱力,家长一定要慎用奖励
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奖励到底对吗?结果令人出乎意料
家庭教育慎用物质奖励
家庭教育应当慎用“金钱鼓励法”
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慎用物质奖励在线收听
德西效应:孩子慢慢熄灭的学习热情,正是因为家长的物质奖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