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学原理:事物的意义

    

 

    我们作什麼、不什麼、先什麼、後什麼、以什么方式作及作多少等每個人看來都有一個他自己最佳選擇,而其依據便是事物的意義

 

    我們常想一物品有沒有作用,一行為有沒有必要,一生活有沒有價等,其實質都是人們想知道所选择的事物能給人帶來什麼影響帶來多大影響、即意义以便于生活的合理安排

     生活中的一事物我們為什麼在意它、并产生某种欲望与追求它,就在於它具有對人的生活生影響的意義,或者人們在生活中一選擇與安排,都是建立在特定的事物意義基礎上,如吃飯是為了充饑與獲取營養、工作是為了收入、話為了表达某種情感與传递信息等。

事物意義的本质能給人某种需要的滿足,显然没有人的内在需要也就淡不上事物的意义,因而人的需要與需要程度也就決定了事物意義的存在與大小。

     如水果,人們要有饑餓水果才有充饑與營養的意義,且當人們越是饑餓,其水果給人的意義就越大;看電視是因為人情感思想感受的需要,且當人們的這種需要越強,其電視與電視劇的意義就越大,反之則小。

    除人的需要因素外,生活的時間與环境(空間也常常被作為事物意義的決定因素与条件

     如時間,人們能從一種事物中能獲得多少意義,常常取決於人們用多少時間(若事物不以時間為單位)去感受,且當一個人的時間越多、用於一種事物感受時間越是充足,則人們對該事物意義的感受就越充分、完全,從而該事物给人带来的意義也就越大;反之,當一個人的時間緊張、用於一種事物感受的時間有限,則該事物對人的作用就少。

 因此當社會禁止在公共場所抽煙,則人們抽煙的機會減少,香煙對人們的作用與意義就會下降;相反,人們抽煙越是自由,則用於抽煙的機會與時間就越多,香煙給人的作用與影響就越大。

或者对于一小汽车来说,當人們沒有多少時間去享受,小汽車帶給人的意義與作用量就小;反之,當人們有較多的時間去享受,如工作与休息时都可使用,则小汽車給人的作用與影響就大。

同樣對於環境條件來,當有方便的停車場地,有寬敞而平直的交通道路,有好的天氣等,這樣小汽車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小車給人的作用就大;反之,小汽車的使用環境條件差,則人們就會感到使用小車時的困難與不便,小汽車給人的作用量就小。

不过,与人的内在需要所决定事物意义不一样的是,不同事物的感受對人們的時間與環境條件要求是不一樣的,從而其意義受時間與環境條件影響是不一樣的,而任何事物的意义都是与人的需要程度成比例的

    像食物,其消費特點是所需時間短,對空間、環境條件也没有什么要求,因為人們可靈活、隨意進行消費,這樣食物意義受時間與環境條件影響就小。而對於許多大宗耐用物品來,如電視、小車與住房等,它不僅要求人們有較多的時間,也要求有較好與適宜的環境條件,從而其意義受時間與環境影響就大。

     事物意義首先是指其本身的結構與組成,如水果的意义首先是指自身、物質成分、味道等固有的組成與結構,這也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公认的客觀存在。

    其次是人們對事物外在关系的聯繫,這種聯繫更多的是隨機的,且因人的經與偏好不同而不同。如水果个人认识与经历或者聽某人吃過、種植過該水果等,只要給人的印象足深,能讓人們在感受水果这一概念时聯想到,都屬於水果的意義容。

     當然,事物意義的外在关系也可能是社會性的共同感受,如被大家認可的宗教生活、道德典範與某種象徵等

    明星與商品的意義有其各自不同的容,但當明星做商品代言,明星與品之間就會建立塌一種聯繫,使得人們一看到該商品就會聯想起明星,從而使該品具有明星的樂功能;或者明星具有商品功能而使人們時時從明星身上感覺到某一商品的存在與影響,這也明星做商品代言的意義與作用,即讓一件商品與明星聯繫起來而彼此增加為自己的意义以實現給人的更多感受印象與影響。

   因此,事物意義是人們各自理解的結果,这种理解除了人的普遍性相同认识外,还个人生活的環境偏好、经历与预期的不同而不同,它既有客觀的標準與公認的容,也有人們各自不同的偏好與經,只要人們在感受一事物時能聯想到。

    如看見水,人們更多的會聯想起其解灌溉與游泳等意义,但具有從商經的人可能會更多地與商機聯想在一起,而環保人士更容易聯想到水質、環境與人健康的關係,而對一些學者來,可能還會引起一些研究與思考而得出更深的意義。

    在對事物意義的聯想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跨時間、地点与比较認識。所谓跨时间、地点就是考慮事物對人的作用、影響要聯想到不同時間与地点的情況

    事物意義的這種跨時間綜合在於這些意义生於人的同一行為與選擇而不能分割。在人們考慮是否購買一輛小汽車時,就有必要做這樣的跨時間與預期分析:人們在今後生活中使用的機會與時間;在使用過程中的日常維護、保養的麻煩與安全的顧慮等。這樣,在考慮是否購買小汽車時,就要把人們所能預期到今後不同時間的各種有利與不利因素考慮進去,從而構成了購買汽車跨時間的意義評估,並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購買。

    或者對於一物品,即使自己、或者自己当时不需要它,也可通过储存与跨地点交换来实现其意义。如食物,即使人们当时不饥饿,也可储存起来到人饥饿时再消费;或者对于一物品,对当地人来说没有意义,但将来仍可通过不同人之间的交换来实现其意义。

     其次是比较。一个面包人的作用有多大?从面包本身来看,无疑很大:它的生理提供了宝营养与能量。但人却不会这么想,道理很简单,如果食物很充足,即使没有面包,人仍可得充营养,且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可供选择,人们还会因用面包充而感到痛苦,就是事物比的意

在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中,我們不僅要尋找與發現事物的各種意義,更重要的是進行相对性比较来确定其意义以有利於生活的整体安排,且我们把意義做相對評估、疊加以形成一個按意義大小排列來作為生活安排與選擇依據的過程,叫做事物意義的綜合。

    这就是说,對不同事物的作用與意義人們要作综合性評估們下班後可供選擇的生活容有:學習、與家人外出散、看電視與朋友聊天等,由於人們在單位時間只能選擇其一,那麼應如何選擇呢?這就需要我們對各種事物的意義進行相對重要性分析,並以一種量化的、也就是我們用意義的大小來總結,於是,當誰的意義與作用最大,我們就會選擇誰。

    如學習、與家人外出散、看電視與朋友聚会,我们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可确定其相对意义,且分别为:20152530,因与朋友聚会意义最大于是我们选择它。

在這種事物意義的綜合中,我們把事物看作兩種基本的性質:一是給人舒適與享受的,它是人的欲望與追求生的原因;另一種是給人不適與痛苦的,是人們厭倦與回避的原因,並由此構成人們兩種基本感情與態度,即享受與痛苦。

    這樣,儘管生活容豐富多采,事物的容與对人的作用形式多種多樣,我們都可以用正或者負的功能來表示,並相比較來確定其大小不同、但可叠加的量

     如對於一種水果來,它具有香甜可口、充饑營養、外觀欣賞與其細菌對人體危害、殘餘物的處理等幾種主要功能,並可分別評定為單位相同但量不同的作用:10、15、5、-10、-5 個單位,其中,由於後兩種功能對人來顯然是一種厭倦與痛苦,故為副作用。

    于是在水果的分解形成各種功能的作用量後,一種水果的作用就是各種功能叠加量,且為:10 + 15 + 5 - 10 - 5 = 15個單位。

    事物意義的综合也常常表现为概率性分析這是由於生活中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其联想中预期意義能否生與實現常常是一個概率性問題,對此人們只能採用概率性分析,具體過程就是把一事物可能生與實現的概率乘以事物的预期作用量,以此作為該事物意義的大小来作为生活選擇的依據。

    如有A、B事物,其作用量評估分別是60與40個單位,但A事物實現的概率與可能性為50%,而B事物實現的可能為100%,於是A、B事物的實際作用量就应该為:60x50%=30與40個單位作用量,於是,人們選擇的是B事物而不是A事物。

    其實,事物意義都存在生與實現的概率性大小问题,只不過對那些確定與把握性強的事物意義因實現的概率太大而視其概率性為100%而已。当然若实现的概率若为零,人们也不会去作意义评估与选择考虑了。

     顯然,人們總希望在生活中獲得儘量多的享受與幸福,並同時盡可能減少生活的不幸與痛苦,因而在有限的時間選擇最大意義的事物與能獲得更多的享受,也就是事物評估与综合的意義與目的。

     每個人都存在一個可安排的事物組合,即存在一個按作用大小排列的生活選擇表而可獲得大致相同的享受,這是人們有意與無意中適應現實生活的結果,它不會因人的地位與財富而有太大的不同。

    且人們所要選擇、能給人帶來滿足與享受的事物往往較多,而人的時間與生命卻有限於是,即使是能給人帶來較大作用的事物,人們也不一定能選擇得到。

    顯然,當一個人的邊際生活作用量越大,則其生活的享受与意义越大,他的幸福感就越強;而當一個人的邊際生活享受用量越小,則其生活總的享受越小,他的生活意義與幸福感就越弱。

    於是當一個人的邊際生活作用量趨於零,則明他生活中有無聊的時候。而如果人們不僅邊際生活享受量為負,且生活的總感受也為負意義時,則明他的生活是不幸與痛苦的,生命對他來說也可有可无

    然而,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邊際生活作用量常常是大於零的,至少生活意義總感受為正,除非他遇到特殊的挫折與不幸而過於悲觀,或者因生理疾病而缺少感受能力,如忧郁症,否則一個人是不可能在豐富的生活中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事物意義是隨著人的情感與思想發展而發展變化的,如吃飯,最初僅僅是為了充饑,後來開始講究味道與營養,最後到體會吃飯的美感與飲食文化、並作為交流的平台等。又如工作,現在我們不僅只考慮做什、收入多少,還要考慮什麼時間、地點與環境工作,或者該工作容與知識、經歷与个性的關係,或者有無創意、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等。

    這就是同樣的事物,其意義是隨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且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效率提高,使得人們有從一生活事物中獲得更多功能體驗與意義滿足的要求。

    如一場平淡的技能與知識的比賽,人們賦予不同理解與情感联系,如希望某隊與某人贏,希望某人與某隊如何表現等,就会使比賽的意義變得更豐富更加個性化了,比赛也就由此变得更有激情了。

人們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需要與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並不斷賦予各種意義,那就是事物。其中,有的是公認與社會化的,有的是個人特有的偏好,但不管怎樣,發現更多的事物享受、感受更豐富的意義,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意義。我們堅信,不會有神與權威能掌握人類的這一基本要求並有效地控制起來,自由、平等與個性化的追求才是生活與人類的基本精神,摘自生活学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学初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做人,请为自己活着
少林七十二艺概述
用豆浆机自制豆腐的方法
某确认劳动关系案代理词 - 杜平律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