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中的理论:事物印象论

     有一种被西方热烈讨论的“视觉道德”现象即你驾车发现前面有行人你会急转弯尽管此时转弯所面临的危险与危害更大,因为侧面有更多的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你选择可能压死更多的人而不选择代价更少的呢?这就是因为当时的感观与直觉即印象深刻的视觉在支配你的行为。而侧面虽然有更多的人,但没有视觉刺激而难以影响你的行为以至于人们会心安理得地说,我当时的选择是人人都会如此的

     其实人的行为时常受感官的刺激与事物表面的印象影响而不是抽象的意义理解与理性的思考,且严重时还会激发人的情绪化反应

          生活感受,而感受不仅指人们感受了什么,还指你感受了多少即感受不仅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是对该事物印象的获得且当人们对一事物的印象越深人的生活与行为受其影响也就大,反之则越小,而无印象则对人的影响就不存在了

     于是假若前面是陷阱其对人的行为意义与影响很大,但你不知道,即陷阱给人的印象与影响为零故你会若无其事继续往前走,至到灾难的发生相反很小一个事情如几元钱、一句话等其对人的意义很小但它给你的刺激很大、印象深并导致你总是去想,甚至产生情绪化冲动,则该事物对你的影响就很大

           我們可把一種事物對人的影響更具體地表示為事物功能與印象乘積,如果用K表示功能、用Q表示其印象,事物對生活的影響量,也即決定行為的感受量為P表示,則有:P=K?Q。

           於是,前面是陷阱而功能K巨大,但你不知道而印象Q為零,兩者相乘為零;而一句話與幾元錢的功能意義K很小,但你很在意,如在與人爭吵時印象Q很大,兩者相乘仍很大而導致行為的反應大。

这是重要的生活规律即一事物对人的行为影响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的意义,更取決于事物给人的感受印象,且与印象的大小成正比

因而同样意义的事物,若能给人更多刺激与印象,其对人的行为影响就会更大,即意义可通过印象增加来给人更大影响,这也是广告宣传的意义,即使是毫无实质内容的重复性品牌宣传

       人们常常对明知赌博会输却仍会去赌博的行为不理解,其原因就在于决定是否参与赌博时不仅看赌博输赢的概率还取决于输赢各自给你的印象,于是即使你知道赌博输的概率大,但你对赢的印象更深、热情更大,你也会去参赌

       有学者作过这样的研究:若有80%的可能赚15千元,20%的可能是一元钱都不能赚,同时有一定能赚1万元的机会,此时人们常常会选择后者,尽管选择前者给人的收益更大,即80%X1.5=1.2万元。

        这种选择的原因在于一事物对人的影响不仅在于其功能,还在于印象,即成功与失败作为一种形态与内容给人的刺激与印象较大、且两者给人的感受机会与印象近似相等,而数字与概率就太抽象而给人的刺激与印象较少,因而给人的影响就不会是真实的那么大,于是尽管一元钱都赚不到的可能只有20%,但给人印象较大的失败感仍会让人却步。

       相反,你一定亏1万元,或者80%的可能亏1.5万元,20%的可能不亏,此时人们就会选择后者,即有20%可能不亏,尽管这样人们亏得更多,即80%X1.5=1.2万元,道理也是如此,即不亏给人的影响比想象的要大。

      由于能给人影响的事物与功能是无限的而实际能给人影响的事物与功能却很有限,因而我们可明显感觉到事物印象给人的影响更重要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国相信科学的人只有45%,如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只有不倒50%的人相信,其原因就在生活中的宗教、迷信与各种奇谈怪论太具有刺激性与娱乐性人们很容易产生兴趣与热情而形成较深的印象,故对人的影响太大。而科学与科学精神就显得很抽象人们不仅感受困难,且也常常难以感受到实际意义,故其对人的行为影响小

因而生活中我们非常固执的追求、与人激烈的争吵并不是因为它们对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与正确,更多的是因为它们给人的印象太深而难以放弃的情绪冲动真正重要与正确的却因为我们没有印象与印象不深而不予重视、或者被盲目的排斥,这也是令人遗憾的

也许由于真实的世界如此复杂深奥而我们生命的时间与能力有限,因而生活在有限的感受“印象”世界里、或者说物质本身的意义与真实的世界被表面与印象所掩盖就不仅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要求。


      这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太难懂、也不需要我们弄懂,我们只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好的感受即可,以至于人们有意识地以印象、甚至假象来生活而不在乎真实或者说,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弄清事物的本质与生活的真相,且即使了解后又不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此时我们又何必认真与执着地感受事物与生活的真实呢因而为了减少不安、烦恼与增加生活的幸福感我们就应该选择好的,哪怕是表面跨大与不真实生活

     于是生活中出现了艺术加工的小说、表演、宣传与宗教等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一种跨大与片面的生活表现,但因为形象生动与迎合了人的情感需要,以至于人们沉浸其中并产生脱离现实生活的要求。

 的确当一令人痛苦的事情如果不被人们所感受,其痛苦也就不存在,如你有一怪病与缺点自己又不知道,你就不会因此感受到痛苦相反,你不但知道且还总是去感受它,特别是别人也很“关心”则该病与缺点给你的印象就会加深,其痛苦就大了,并可能让你的情绪变坏、生活质量变差问题就严重了

 因而善意的欺骗与谎言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只要人们难以感受到这种欺骗,或者永远感受不到这种欺骗,其欺騙与谎言本身也就不存在了。露真相、残忍与公开的批评等,尽管是正确的、本意也是好的,但也会让人难以接受而产生相反的结果

 这也就不难解释,尽管我们今天的知识与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却走向一个印象而非真实与理性的世界人们似乎不再象以前那样认真与厌倦了思考而更多地跟着感觉走,于是对时尚明星与喜庆人们总是趋之若鹜并通过饮酒、音乐与聚众等特别方式来情绪化宣泄实现更多幸福的感受。

 也许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感官与由事物表面印象所决定的世界里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建立在人的感官基础上的,而这种感官所感受到的世界有巨大的局限,可能人类在相当长、或者永远也难感受到多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感官感受与思想认识等仍是一种生物现象,它所形成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有多少一致都是很难说的,科学与理性可能只是一种理想与幻觉

印象是事物感受的結果,它不但会反过来影响人的感受,还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这是由于事物有许多意义当人们对某些、或者某个意义的印象增加则其它意义的印象就会减少、减弱。且由于人们生活在印象的世界里而常常不在乎生活的真实与事物的本质,因而就可能存在主观与随意地强加事物的意义,并有意回避事物的真实性,这样人们对事物意义的感受发生本质改变就成为可能

     这就是“白蛇传”的启示人们需要的美好与幸福,以至于希望妖魔鬼怪也能变成美好的事物来享受,即把许多美好的生活意义与向往强加在恐怖的妖魔白蛇身上而使蛇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因而蛇不再恐怖了,而法海却逆向而为总是去追求事物的真实、把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展示出来让人们难以回避因而尽管他做得“正确”,也让人感到其多事而令人厌恶的原因。  同时人的情感与思想是变化的即当恶人获得信任与友好对待,也会向善美的方向转变。这就是说白蛇在人美好愿望下是有可能改变其”的本质的,而法海却阻碍着白蛇向善与美的转变导致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真正敌人

      当人们有意识地增加某些事物及某些意义的感受印象、甚至是不存在的同时忽视与弱化一些事物事物印象我们又称之为“心理转换”显然这种心理转换建立在生活更多受事物印象影响的基础上

          生活中这种心理感受转换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与激情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对环境与条件的要求很低

     因此我们不要被眼前痛苦糟糕生活所蒙蔽等,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可转变的心理现象只要我们能积极地控制与调节好情感,且这也一种追求与人们对财富、地位真理的追求一样有意义 

         印象是感受的結果,也是感受的積累,這有點像數學中的微積分一樣,函數就是印象,它等於感受程度與時間的積累。

         感受程度是人們感受時的生理與心理參與程度,且通過一系列生理反應的來體現,如疼痛與舒適程度、體與心跳的變化大小、大腦神經的活躍程度與體化學物質的釋放情況等,且當人們對一種事物的反應程度越大,就是人的感受程度大、其單位時間的感受印象增加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而感受程度取決於事物的新穎性與人的需要二個方面顯然,當一種事物的新穎性越強,其事物本身又是人們所需要与感兴趣的,則人的感受熱情与程度就會很,並導致人的生理反應大與較深的印象生,反之亦然。

          如對於自己所喜歡的名人與明星,其言行對我們的影響比普通人對我們的影響就大得多,因為我們很關心、在意他們的言行,从而其言行容易給人较深印象與给人较大的影響,這時他們的言行比普通人重要而需谨慎的原因

          然而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無論是感官與理解,也無論事物的性質如何,人們的感受程度都與事物的新穎性程度成正比,即事物的新穎性越大,對人的刺激就越大,從而感受程度与印象增加也就快;反之則小。而當事物的新穎性為零,人們不再有感受興趣為止,其感受與事物給人的印象增加就停止了,此時人們對該事物的感受印象也達到最大,只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新穎性變化特點與初始感受程度。

  如單位來了新人,或者社會出現了一個名人與明星,這時人們對其關注、感受程度很大,其印象也快速增加,然後因新穎性逐減少,其感受程度與印象增加也就逐減少,除非有新的意義與不同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如特別才能或者有很好的道德等。

        由於新穎性增加感受程度,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一種特殊的新穎性意义,即持續性變化的事物給人刺激而對人行為生嚴重影響。

        如對於股票,許多情況下人們要準確弄清其漲、跌的時間是很困難的,於是,當股票出現持續性上漲,“股票漲”對你的刺激就會特別強烈,印象與影響就會很大,故此時你很難約束其購買衝動。

         其實我們的身邊經常會出現這種對持續性變化刺激而讓人難以做出理性判斷的事例,如房價上漲、特別是持續一定時間的上漲,人們就會生房價會持續漲下去的印象。經濟有繁榮蕭條,可是即使經濟學家也會犯這樣簡單的錯誤,那就是在經濟持續繁榮時過於相信經濟發展的潛力,對存在的問題不重視,以至出現意料不到的危機與損失。

           對於持續性變化給人的刺激我們可理解為持續變化本身也是一種特別的新穎性,且持續性時間越長,這種特別新穎性也越強,從而對人的刺激與影響越大。

            人們為增加一種事物印象,除直接與不斷重複的感受刺激外,還有聯想。所謂聯想就是感受所引發相同經驗與經的再現。顯然隨著經驗被聯想的增多印象會加深,人的行為受此經驗影響也就增加。

           像廣告宣傳中人們之所以用明星作代言人,這不僅可增加人們因其獨特的組合刺激來增加人們對品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因明星在生活中出現的機會多,因明星具有品功能,其品被聯想的機會也就多了,這樣品給人的印象與影響也就增加了。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名字首字母是C、D的孩子更可能得到較差的學習成績,而名字首字母為A、B的孩子則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績,原因就在於字母包含有優秀與否的含義,人們就會因此更多地聯想到自己的能力水準與成功、失敗經,從而激勵與抑制了自己的學習行為。

          因此對於一有重要意義的事物,如吸煙有害,我們不僅應從更多、更深的理解到吸煙導致各種疾病與危害,還要反覆讓其感受來,如不厭其煩的教與死亡聯想警示等來增加吸煙有害的印象。

          同時對於一些重大與重要的生活,要以一種特別的形式,如歌曲、故事、穿戴、儀式、獎懲與宗教活動等來更大程度地刺激人的大腦神經與容易生聯想的方式來加深印象,以達到影響其行為的目的。

對於感受印象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認識。首先,在“視覺道德”中,為什麼撞人生的視覺印象會大於抽象的經驗印象?因為人們選擇了轉彎。

        感官是人類原始而基本的感受形式。當人的生理受到物質刺激,無論是視覺、聽覺、味覺或者觸覺,就會出相應的生理反應,如體、血流量與神經態等,並引發人體部的化學物質變化。

         不過,現代科學發現,人的意識也能引發人體相應的生理與物質反應,如電磁效應。但是,當意識生於真實的物質刺激,這種感受的生理反應就會很強,而意識生於過去的經驗,這種抽象的感受所导致的生理印象反應就相對較弱。

         這就是,經驗是感受的結果,不管它給人的印象有多深,似乎都很難生比直接的物質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應大,除非感受到特別的意義理解与启发人們長期的追求在短的時間獲得较大滿足所生的反應。

      这就是,在“視覺道德”中,感官刺激給人生的印象相對是很深的,至少從當時情況看是這樣。於是,儘管視覺中的撞人危害性更小,人們也懂得要減少傷亡與損失的道理,但是平淡的數量與經驗印象太弱導致了選擇轉彎而壓死了更多的人。

         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撞人的過程中,如果人們能控制好情绪,能對當時的環境有清楚的認識,就能在轉彎時生更大的危害聯想,这样人們還是可能選擇不轉彎的。

          其次,經驗也能被人們直接作為生活與感受的對象,這是一個隨機感受的過程,只不過人們對經驗的印象越深,被隨機感受的機會與可能就越大,這種規律在做夢的過程中得到體現此時既沒有外在物質刺激,也沒有思考所生的意識控制,而僅僅是隨機的经验感受,只不过其印象深的事物因在人的大腦中較活躍而容易形成夢的容。

        這也很容易理解:人的生活经历太丰富、记忆太多,人的大腦很難區分誰的印象深與不深,很難選擇感受誰不感受誰,且這種選擇也沒有什麼意義與必要,於是就只能隨機感受。

        於是無聊時可能想起朋友與親人,也可能想起工作與學習,或者想起某個問題等,儘管親人的印象深,被想起的機會大,但我仍可能在此時想到的是工作或者朋友等,反正都沒有什麼意義,沒必要形成主觀有意识的選擇。

      这时的感官刺激就很重要,并诱发出人的某种记忆神经活跃与情感冲动而主导人的生活,尽管这种记忆与情感很平淡。这也是仪式、记念品与特定意义环境的重要性,即它们不仅可加深某种事物的印象,更可能直接刺激人的某种行为产生与生活趋势的形成。

         更進一問題在於,多大的物質刺激與多深的經驗印象相當?這樣的認識似乎很難,也沒有必要,只要我們知道有這種趨勢即可,即物质给人的刺激越大、经验给人的印象越深,人的感受就越容易

         可以想像,在駕車壓死人的案例中,儘管視覺給人的感受印象深,當轉彎壓死的人更多,人的理性更強,經驗對人的影響就會增加,則人們也就可能不轉彎。

         於是小孩一方面喜歡放學後在外面玩,這是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又要趕回家學習,這是經驗影響。那麼小孩放學要不要在外面玩、玩多久,就取決於兩者的印象比較了。

         由於環境刺激給人的印象太深而讓人難以回避,於是小孩常常會在外面玩,即使玩的意義不大、容不是很好。而父母想要小孩早回家,就只能以反覆強調,如果有回家太而挨過打的教訓,且外面又不太好玩,則小孩更多地會選擇早點回家。

         再者,既然事物給人的感官刺激會形成生理反應,那麼這種反應就應該持續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因有更強烈的其它事物刺激就会抑制这种相对较弱的生理反应而導致感受中斷,於是就可能出現由於事物的新穎性減少,當其對人的刺激太小時,人們又會延續原來的事物感受,即潜伏与当初被压抑的生理又会重新活跃起来,且這時的感受不算是經驗感受。

           如本來我在家欣賞花草,這時有人進來刺激我聊天,聊著聊著感覺沒興趣了,這時又可能感受起剛才所欣賞的花草。至於人們為什麼此時會感受花草,在於受花草刺激的生理反應還沒有完全消失,即是對花的刺激所生的感受延續,而非隨機性的經驗感受。

        然而,儘管經驗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而不存在對人的物質刺激,但人們有特別的興趣,其感受還是很強烈與持續的,可能比直接的物質刺激所生的感受還強烈,不過,這種經驗感受又是人們意識控制的結果,即追求,或者是因追求導致神經的持續與異常活躍而已。

        最後,人的感受時常在轉換的,但轉換因事物的性質與感受印象有關。

          在感受的轉變中,當事物之間的差異越大,而你對一種事物的感受程度與印象越深,這種轉換就顯得越困難,因為人們要轉換感受,就必須消除原來事物的感受印象與回避其刺激,且為此所付出的代價與時間就越多;相反,當事物之間的相同性越多,感受程度與印象越淺,則感受轉換就越容易。

        於是,某些事物感受轉換是比較容易的,如在人們一邊上網一邊給朋友發著短信,甚至還可能在寫作業;我們常常在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同時還在與旁邊的人講話,這是因為這些都是生活中比較平淡,且差異不大的事物,故感受的轉換容易、所需轉換時間短,以至於人們感覺到可以一心多用,即同時感受多個事物。

         而在你集中於某一種事物感受,有人打擾你,多半你會暫時不去理會他,因為這時為了提高效率而不願停止正在進行的工作。

         一項對微軟公司員工工作效率的最新研究指出,他們在受到打擾而中斷工作後,平均需要15分種時間才能重新集中起注意力,這就是他們對工作與打擾事物之間的感受轉換時間,顯然,當他們的工作越專業、人們在工作中越是投入,這種感受轉換就越難,所需要時間越多。摘自生活学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学原理:解读生活
生活学原理:情绪化
伍尔夫:幸福的女人每隔三四年就打乱之前的生活
如何塑造好文笔
如何提高写文章的技巧_怡梦
生活不是为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路中的韵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