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学简介

 

         一、基本思想。

            今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物质与技术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然而最重要的、对生活与人本身的认识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如生活的意义是与幸福的本质是什么?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存在的意义、发展方向与最终归属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认识这些基本问题,我们的行为就会盲目,生活也就会感到迷茫

      生活需要思想,更需要理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读人的生活与行为毫无疑问是可悲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

   当然,这不是说人们不重视这些问题,而是指这种重视不够,思想与理论性不强,于是更多地表面与片面地看待这些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是大家时时都在谈与思考的问题,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分析,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或者还有传承的国学等,但直接以生活为对象的、对人本身的理论思考却始终是一个空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生活有无特定与系统的规律?能否建立让人们掌握一个真实的生活理论而不是迷茫于各种眼花缭乱的知识中?

      显然,任何事物都有需要我们去发现的特定存在形式与一般变化规律生活也是一样。且在生活理论的探索中我们不可能从现有的知识中找到答案,而必须重新站在生活的地平线上,静下心来观察、思考与总结

        二、基本观点

          1、生活学。生活学是对生活规律的理论化解读,其目的是让人们认识生活、理解世界而使自己变得轻忪与幸福,让人的存在更有意义

     2生活的意义人类是在生命体应对环境变化的激励中进化而成:从原始生活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是为了生存,到动物积极应对变化来获得满足,再到人类为获得满足而寻找与创造变化,以及由此形成人的情感与思想,这是人类产生与发展的本质

      因此,生活实质就在于体验变化,因而生活就是感受变化的过程,人的各种行为也由此得以解释如安全的需要是人们为了延长生命以获得更多的事物感受;对地位与财富的追求是人们为了得到更生活体验的保障与机会;生活需要交流,就是人们能从交流的动作与语言中获得不同与传递不同的感受而交换就更明确了,那就是互通有无我们组成家庭与参与社会可解释为获得持续生活体验的基础与平台而知识与技术在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手段;而我们所说的追求也就可理解为特定意义的感悟与特别生活形式的体验要求

      英国研究人员在用脑部扫描测量血流时发现,当实验对象在受到控制的实验中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物体时,一个被称之腹侧纹状的脑部区域会变得更加积极,并通过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参与脑部的奖赏。

       科学家认为,存在一古老的奖赏、激励表明,体验未知事物具有一种进化上的优势也是生命产生与人类进化的原因。

      人类产生于大自然的一种神秘激励机制这就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即人类是在大自然作用下进化出来的特殊物种,以其本身能探索出世界的奧秘?或者,宇宙间是否还存在有别于这种进化机制而形成的其它生命?且人类为获得感官享受而持续地追求变化必将无止境地改变世界意味着什么难道人类有种神秘的使命?

      万物都以稳定为要求、以永恒存在为目的,生命也就是在这种稳定要求中产生的、其特点是对环境变化具有能动性适应反应,因而其存在的机会因此增加。而人类则进化出特有的能动性,即对环境的可能变化作出预期的适应性反应,其意义显然是显著提高了生存的机会。不过这种生命体的生存追求是以物种的形式而不是以个体,于是出现了以牺牲个体来维持群体与延续后代的行为。

       因此,生活是对新事物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反应出人类追求稳定与发展的意义,显然这种稳定与发展不是为了物质消费,而是为了适应未知的变化与更高层次的应对这复杂多变的世界,最终实现人类存在的永恒,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而幸福感仅仅是这种意义的激励表现。

       然而,万物稳定与永恒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3、感受论生活是一种感受,且由所感受的事物组成,而人的行为是这种感受的反应这就是说无论一事物对人有多么重要只要没被感受与形成感受印象,就不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一事物对人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本身的意义还取决于事物给人的印象,且事物给人的印象越深,对人的生活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于是即使身边的人暗中与你为敌,但你不知道就不会影响你与他的友好相处,即事物的意义大但给人的印象为零,其对人的行为影响就不存在。相反,很小一事情若你总是去想、甚至产生情绪化冲动就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即事物的功能意义虽小,但印象大,故人的行为受此影响大

      由此我们可进一步得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即感受印象规律:生活中人们总是选择最容易感受给人印象最深的事物同时感受的结果是该事物给人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其感受趋向更强并如此循环

       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人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自己有限经验与所处的环境中其结果必然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变得狭隘并因此把自己的经验与习惯看得重要而导致交流与交往的困难产生矛盾与冲突也就难以避免

            人的情感与经验是丰富的,其每一情感与记忆都很容易被环境激发而主导人的行为,也许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所能感官到的、自以为是的狭隘世界科学与真理仅仅是一种理想与幻觉

      生活不缺少能给人影响的事物,缺少让人感受的机会与影响人行为的印象,同时真实的世界太复杂我们不必太认真与太执着,而只须在有限的时间与环境里获得好的感受即可

     4、事物论事物是人的大脑对物质刺激的反应,是生活的单位与意识的内容,表现为是什么、会怎样、该如何等概念与意识

       事物产生于人的思考与交流的需要。尽管人的思考与交流丰富多彩、因人而异,但都有一种人们认可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意义

     事物都以其特有的、能对人产生影响的意义与多种意义存在,如水果具有营养、味道与样式多种对人生活产生影响的意义

      生活是一种感受,因而事物意义又可理解为由事物概念刺激所引发的联想来决定如比较而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内容与组成。相反,即使事物的组成容,如果人们不能感受到,也不是事物的意义内容

      因而对于一工作,其意义不仅是看其工作内容与收入还有相关的经验联想与他人的工作情况、以及可选择的生活比较来决定,且即使工作对人的生理有害而人们却感受不到也就不构成一种意义

      我们可把事物的意义分为可叠加的两种及其程度不同的、作为人们选择依据的量

   5、经济论   生命的本质在于能对环境作出反应来维持其存在与遗传,而这种反应表现出一个基本的“经济性”规律,即以最低的能量消耗与最小的代价(如不适)来实现目的(生存与遗传),其意义是有效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与变化的不确定性来获得更多生存与遗传机会。

     动物是生命体进化而成,其行为意义是具有比生存与延续后代更复杂的行为目的与痛苦情感,如以娱乐与战胜异类、同伴为舒适、以失败为痛苦,其经济性也就表现为尽量减少痛苦、增加舒适。

    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并形成了比普通动物具有更丰富的情感与更复杂的思想,并以享受与回避痛苦为生活的基本追求,于是在以各种由事物构成的生活中,如何以最少的痛苦与来获得最大的享受与亲近,也就是生活的基本规律。

   行为的生理規律。人的生活都会留下记忆事物的各种特征在人的大脑神经中形成联系,特別是对那些给人刺激大重复性强与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并在相同性事物刺激下再现从而使人的行为与情感表现出现连续与重复性特征

   同时,人的这种神经联系会因记忆再现而得到强化与发展,使其能相同性更少的事物激活并逐步形成某种生理特征遗传下去,这也是感受印象规律形成的生理原因。

      如恐怖的经历,其环境中特定的人物、形态、顏色与气味等就会与恐怖情感产生联系,而在人们再次受到这些相同性事物特征的刺激、或者随后更少的相同性事物刺激就会引发恐怖情境与情感的再现,并形成可遗传的敏感与胆小个性特征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有针对蛇类的“特殊雷达”,其原因就在于一定时期蛇类对人类的致命与普遍性伤害,让人类进化出能对蛇类图象作特殊与敏锐反应的神经细胞。

   因此,从对变化的感受选择到重复与习惯的经验与本能最后发展成一种可遗传的生物个性反应了人类在对环境适应中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的意义在于生活中有许多相同而人们不必思考与选择从而把节约的能量与时间用于应对更有意义的环境变化

      人的这种对相同性刺激反应还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是由于在群体生活中人们面对相同的环境与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相同反应必然导致人的行为很容易刺激他人相同情感神经的活跃而表现相同的情感

       同时,当人的一种记忆与情感被激活并得到发展,其余的记忆与情感就会被压制与弱化。如人们在生活不断受到道德行为的刺激,人的道德记忆与情感就会得到激活与增强,而非道德记忆与情感就会被压制、消退,这也就要求社会出现更多的道德行为的“正能量”意义。

       6、比较论一个面包人的作用有多大?从面包的意上看,无疑很大:它人提供了宝养与能量。但人却不会么想,道理很简单,如果食物很充足,即使没有面包,人仍可得充养,且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可供选择,人们还会因用面包充而感到痛苦,就是事物比的意

        也许我们生活在天堂,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感到幸福;也许我们生活在地狱,但我们也不会因此感受到痛苦因为让人产生感受的是变化与不同,在意的是比以前、比别人强

       幸福也没有绝对与客观的标准只是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条件提出的、且在多数情况下也能实现的相对要求得到满足而已

        所谓劳动与代价也就是比较的结果即生活中总有许多可供人们选择的事物,人们必然会选择最好的而当人们选择较差就会形成一种痛苦,显然这种痛苦产生于与最好的选择比较所形成的机会损失感

       我们之所以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代价与劳动,就在于工作约束了人的选择自由,因而,当除了工作以外没有更好的生活选择,工作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即是享受而不是痛苦的代价付出了。

        劳动代价是生活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对生活理论与市场经济的认识尤其重要,可至今没有一个被捕与合理的解释这正常吗?难道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意义可以不用认真与深入思考而在最基本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之前我们就盲目与机械地发展许多数学模型有意义吗?或者脱离现实地推导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可笑?生活学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学原理:解读生活
生活学原理:情绪化
毛姆 | 精神上的休憩地
如何判断事物的价值
哲学
毛姆的100条写作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