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看重庆如何构建完善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 | 荐读

民小编说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在控辍保学推进工作中,重庆市立足建立完善各类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在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构建层级目标责任制、优化联控联保机制、实施分类施策机制、创新动态监测机制等五个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探索构建起控辍保学工作的长效机制。一起来看!

实施控辍保学是巩固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决胜全面小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针对此前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仍存在工作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清晰、专兼职责任人员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覆盖区域的动态监测体系等问题,重庆市立足建立完善各类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在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构建层级目标责任制、优化联控联保机制、实施分类施策机制、创新动态监测机制等五个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探索构建起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 

01

明确呼应“谁负责、谁来管”的问题,建立统筹推进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首先要解决“谁负责、谁来管”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控辍保学作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就在于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控制“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辍学”这一底线。

重庆市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统筹推进机制,将控辍保学工作与依法施政、政府履职尽责紧密融合,与脱贫攻坚整体挂钩,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程度与履行法定职责意识,统筹推进控辍保学工作。一是落实严格执法机制。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区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监督和执法检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强化督政功能,督促各区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控辍保学法定职责。二是强化市级统筹实施机制。市政府全面负责区域内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制定《重庆市控辍保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区县政府出台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同时,建立健全“市级全面监管、区县分类指导、学校具体落实”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控辍保学与脱贫摘帽挂钩制度。重庆市将控辍保学纳入退出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考核指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全市形成了党政“一把手”直接抓控辍保学的工作格局。

自2019年5月以来,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区县下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明细,明确市教委牵头统筹指导、监督检查各区县“义务教育有保障”任务和进度落实情况,并坚持按月通报整改进度。为了落实控辍保学目标任务,仅在2019年下半年,市教委就向全市40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递送了专项督办函件100余件次,解决各类别问题项1000余个。 

02

准确回答“做什么、谁来做”的问题,构建层级目标责任制

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需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回答好“做什么、谁来做”的问题。重庆市强化控辍保学督导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入学及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对控辍保学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全市各区县实行教育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义务教育学校动员入学复学办法,严格失学辍学责任追究。

在实际工作中,重庆市各区县根据动态监测到的疑似辍学失学儿童信息,制定核查工作方案,调动扶贫、民政、残联、妇联等各方面力量,结合学生户籍地和入学划片情况,分解落实各单位和中小学工作职责。各乡镇还成立分管领导牵头,村(社区)、派出所、辖区内中小学相关负责人组成的核查工作组,分块包干,逐一开展核查甄别工作,精准到户、落实到人,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数据清、情况实、底细明,全面准确掌握区县域内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

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该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也是教育部控辍保学重点监测县。酉阳县按照“一区(县)一案”的统一部署,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健全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一是完善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13个部门和39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干部责任机制。在全县建立起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余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小组包户的工作责任机制。三是细化学校教职工工作机制。在全县所有学校建立起校长包校、学校中层干部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的工作机制,确保控辍保学工作精准到每个学生。通过教育精准扶贫落实、政策宣讲等,控辍保学在酉阳几乎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教育话题。2019年,酉阳县对扶贫走访系统中疑似失学辍学34个贫困户子女,按“一人一策”要求落实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辍学“清零”任务;2018年排查出的302名失学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已大部分完成,辍学人数现已下降到3人(因家庭和厌学原因失学),全县无一例因贫失学辍学。 

03

集中破解“共同抓、联合做”的问题,优化联控联保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需要厘清管理权限,凝心聚力,处理好“共同抓、联合做”的问题。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县级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必须恪尽职守,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形成联控联保的合力,共同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防止失学辍学

重庆市建立健全以县级政府为主体,多方参与联控联保的协同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联控联保分工负责机制。在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控辍保学工作进程中,综治委、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司法、财政等行政部门,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在区县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结合本地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归其位,切实做到归口管理、闭环管理和全方位管理。二是创新联控联保协同互动机制。基于控辍保学工作的长期性与反复性,重庆市建立控辍保学区县级部门间的常规议事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交流控辍保学工作进展情况,切实加强横向联动、协同互动,充分发挥部门、群团各自作用,切实做到不脱节、不掉链子,无死角、无遗漏,补位不缺位、补台不拆台,实现无缝对接,共同协商解决控辍保学工作难题。

针对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一直是困扰基层控辍保学工作的难题,许多有智力残疾适龄儿童的家庭,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为残疾儿童办理残疾证,导致摸不准残疾人底数;送教上门工作伊始,由于送教教师是普通中小学教师,缺乏残疾儿童专业指导技术和经验,一开始并不受家长欢迎,很多地方甚至对送教上门还存有“敌意”。面对这些具体问题,联控联保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教育行政部门、残联及各乡镇政府,分别从入学报到册、残疾人数据库及村组社区入户摸底数等切入,反复比对核准适龄儿童残疾人数据,形成“数据库残疾人+事实残疾人”的大数据库,摸清了底数。进而由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残联或第三方机构加强业务培训、中小学提供送教服务、民政妇联等部门加强关爱。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32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150个资源教室建设,2700余所普通中小学开展了随班就读工作,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超过92%。一张保障残疾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的关爱大网就此织成。据调研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的一个季度,重庆市就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妥善安置了23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学生。 

04

妥善解决“针对谁、服务谁”的问题,实施分类施策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存在量大面广的问题,需要解决“针对谁、服务谁”的问题。控辍保学工作针对性很强,必须有的放矢,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学段、重点群体”(即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重点地区,初中阶段这一重点学段,家庭经济贫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予以重点关注。

重庆市重点关注上述重点地区、学段和群体,建立控辍保学分类施策机制。一是优化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机制。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宣传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有寄宿需求的优先安排,确保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学生按时返校,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二是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按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坚持精准保护,着重解决少数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监护能力弱、无户籍等现实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2018年以来,全市每年约有20万留守儿童得到关心照顾。三是优化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落实机制,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严禁私自提高门槛、收取择校费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应入尽入”。以2018年为例,全市妥善安排了29.6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四是优化残疾儿童入学机制。各区县教育部门主动与残联联系,摸清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人数、家庭住址等信息,组织开展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核查工作,对确实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一人一案”,依靠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多种形式,逐一安排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为其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为其建立学籍。五是优化初中学段“减负提质”机制。在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进一步深入推进“减负”,切实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措施,对产生辍学情绪的学生,因材施教制定学习帮扶方案,采取心理疏导、课业辅导、改进学校管理、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用学习成就感留住学生。 

05

重点抓好“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创新动态监测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需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机制创新,处理好“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重庆市坚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控辍保学动态管理,委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控辍保学平台,切实优化区县和基层学校信息采集、统计报送等工作,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保障到人、保障到位、保障有力。各区县将控辍保学平台的部署和管理工作纳入控辍保学“总盘子”统筹安排,做到基础信息全覆盖、工作动态全监测,确保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精准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了基于控辍保学平台的“两级管理、三级部署”动态监测机制。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基础数据均已导入管理平台,总计超过300万人,覆盖率已经接近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9.04万人。后期将按照重庆市扶贫办和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工作要求,对平台数据进行优化对接,实现共享共用、按期更新。

从市级管理来看,重庆控辍保学平台覆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具有“落实到区(县)、覆盖到校、精准到人”的分类汇总、一键查询等功能,实施控辍保学平台分级管理工作模式,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在市、区县和学校三级部署落地、落细、落实。从区县管理来看,区县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控联保责任,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建立并完善控辍保学“1+N”责任体系。区县政府在压实工作责任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辍学学生逐一进行思想动员,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精准化帮扶,细化实化帮扶措施,并依据劝返复学情况,按照办理缓学、免学、送教上门、建立学籍、继续劝返等类别确定下一步工作举措,逐校逐人逐项对账销号,确保辍学学生能够找得到、劝得回、学得好、稳得住。

2019年,重庆市启动控辍保学工作台账专项核查工作,对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的重庆市1.3万余名儿童信息进行逐一核实确认;针对重庆户籍在市外就读情况不明的适龄儿童,开展了跨省市就学情况核查确认工作。以重庆市潼南区为例,该区地处成渝城市圈中间段,人员外出量大,仅2019年就以各种方式核查确认了区内户籍市外就读的约1.3万名适龄儿童就学情况。同时,重庆市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大家访”活动,市内各区县共有3423所中小学近12万教职工和2.1万驻村第一书记、乡镇村组干部等参与其中,共计家访了19.6万个家庭约2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中农村留守儿童9.1万人、残疾儿童5300人,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数据全覆盖。此外,重庆市有的区县针对已经成功劝返复学且辍学时间较长的大龄儿童少年,依据其兴趣特长和个人需求,探索集中在普通初中或职业初中开办特长班,试行同步开设文化课与技能课,在增加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职业技能,习得一技之长,获得了学生认可。

我们认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面临一些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如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切实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打破各地及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关注劝返复学后再次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群体差异化需求,防止产生新的辍学,确保控辍保学收到实效,真正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效评价与跟踪研究”(BHA170115)成果

(作者单位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20年第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市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
黎明小学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滁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实施方案(2017—2020年)
柳河县育智学校控辍实施方案
(汇报材料)南坞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情况汇报
【特别关注】1号文件:特殊孩子入学有了“尚方宝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