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受艺术圈排挤,却在科学界被追捧到数学家们帮办画展

播放GIF

——

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由于难以归类,还被认为太过理性而被排挤出艺术界近百年。然而却受到无数科学、哲学领域学者的研究与追捧,甚至启发推动了数项科学和哲学研究。

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写入自己的著作中,并选作自己一本物理学著作的封面。有趣的是这位艺术家本人对数理知识可算是一窍不通,中学时还因为成绩太差导致无法升学。

除了科学和哲学,他的作品出现在电影和游戏中,从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到游戏《纪念碑谷》都借鉴了他的创意。得益于《读者》、《意林》等杂志的宣传,很多人其实从小就看过了他的作品,然而我们却并不认识这位在各领域影响巨大的艺术家。

1961年作品 《瀑布》

他叫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这位荷兰图形艺术家一生设计了无数以数学甚至哲学为灵感的木刻、石板或夹层画。上面这幅《瀑布》应该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一幅作品了。

画面中的流水以水平高度曲折流淌,到末端却变成一道瀑布落回起点。整个画面乍一看毫无破绽,细看之下却是违背常识的荒谬场景,创意十足令人叫绝。

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阐释了这样一个核心思想:在数学世界中,不产生任何矛盾的相容性和涵盖一切数学真理的完备性往往不可兼得。而埃舍尔画作中局部合理表象下的整体荒谬,在有意无意中通过艺术的手段将这个数理逻辑阐释得淋漓尽致。

1958年作品 《观景楼》

再说这幅《观景楼》,除了二楼和三楼之间通过交错的支撑柱进行横竖交替的一次巧妙变换之外,还藏着一处经典的视错觉小彩蛋。先不揭晓答案,欢迎大家找到后在评论区指出斗一波观察力。

寻找各种不合理之处也正是埃舍尔作品的魅力,上至顶尖的科学家,下到普通的小孩子,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收获启发或者乐趣。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让人驻足良久,深思其中韵味或者原理的魅力。

艺术家埃舍尔

埃舍尔1948年的作品《画手》,是他正式踏入这种理性与荒谬并存的艺术创作十年后的一幅代表作。类似的画作可能我们现在看多了模仿他的作品,已不觉得有多么稀奇。然而在那个年代,埃舍尔的这个创意可称得上是绝妙的一派开山之作。

更妙的是这幅作品又涉及到一个人尽皆知的哲学问题——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究竟是上面的手画下了下面正在画它的手,还是下面的手画下上面正在画它的手。亦或者是两只均不完善的手正在互相描绘中渐渐完善彼此?

1948年作品 《画手》

这幅画在当时还被数学家用来提出了一个触及集合论根本的问题:假设画手的手是一个集合,手画的手是另一个集合,那么,这两只手究竟该属于哪个集合?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问题有些“无病呻吟”式的没事找事,但我们的数学史恰恰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悖论之后,在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之中前进的。在这点上,埃舍尔的作品无疑有力地推进了这一进程。

1953年石版画 《相对论》

值得一提的是,埃舍尔的作品都是以木刻版画或者石板画的形式呈现的,可能这更利于他进行图形的对称变换设计的思考,但也是极其需要严谨态度的一项工作。

在他的版画被广泛地用在各种科学著作及杂志封面之后,1954年“国际数学协会”甚至在阿姆斯特丹为他举办了一场个人画展。

所以事实上埃舍尔本来不被艺术界认可的作品,是先被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哲学家们发现其价值,再传播开来的,这在世界艺术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谈了。

播放GIF

电影《盗梦空间》中的彭罗斯阶梯

电影《盗梦空间》中这个永远在往上走而没有尽头的阶梯也经常被与埃舍尔的作品一起提起,有说法是盗梦空间借鉴了埃舍尔的作品。但事实上这个不可能存在的阶梯是由英国遗传学家彭罗斯和他的数学家儿子罗杰尔·彭罗斯一起提出的,故称“彭罗斯阶梯”。

埃舍尔的作品《升与降》正是借鉴了彭罗斯阶梯这个人类视觉差的原理画出的。有意思的是埃舍尔将自己置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也放在了画面左下方,似乎正在看着这群误入视觉差区域不断循环的人们。

1960年石版画 《升与降

埃舍尔的作品真正出现在电影中是在《博物馆奇妙夜》的第三部,在埃舍尔作品的展览区域,主角将骑士撞入埃舍尔的画作《相对论》中相互缠斗的一幕。

埃舍尔创作的奇妙世界提供了一个重力各种反转的绝妙场景,也让博物馆奇妙夜片中的神奇气氛更进一步。现代电影艺术家与几代前的图形艺术家两者创意交织在一起,冲击出一个有趣的新表现形式。

播放GIF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场景

不仅限于电影,他的作品也启发了游戏制作人们。2014年发布的风靡全球的手机游戏《纪念碑谷》正是受到埃舍尔作品启发的一部经典之作。

利用各种机关按钮、巧妙的视觉差设计开拓出道路通关,可以说《纪念碑谷》以第九艺术的角度将这位图形艺术家的部分理念表现得十分完美。

1935年木刻作品 《手持球面镜》

关于埃舍尔独树一帜的艺术,单纯从艺术、科学或者心理学的角度都很难作出全面而公正的评价。人们往往对他的作品传达出来的内容各取所需进行评论,解读多了,误解也多了起来。

尽管埃舍尔以一位图形艺术家自居,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显然更接近于科学家而非艺术家。但我们结合他作品中一直以来试图传达自己思想的做法,肯定不能将其归入“科学家”的行列。

正如《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的中文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田松说:“埃舍尔其实是一位思想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和记录。”我想这可能已经是我们能对这位奇妙的伟大人物所做出的最中肯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错觉艺术的巅峰 错觉图形大师埃舍尔作品欣赏
埃舍尔:无人企及的大师传世作品
科学思维大师:M.C.埃舍尔(M. C. Escher)
不可能图形大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田松 | 绘画就是欺骗——埃舍尔的艺术与科学(下)
绘画就是“欺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