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属芙蓉,晴黛有何不同?

在《红楼梦》中,花是一个很特别的隐喻。而黛玉和晴雯都被作者归为芙蓉花。这难道又是“晴为黛影”的一个例证吗?此芙蓉与彼芙蓉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林黛玉抽签抽到的是“风露清愁”,上面提示道:莫愁东风当自嗟。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此评语连一向孤傲的林黛玉也欣然接受。

而晴雯死后,据说是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也略感释然地说:此花也须得此人去司管。还为晴雯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洋洋洒洒,是《红楼梦》辞赋中最长的一篇。

其实,结合文中相关情节和文字可知,此芙蓉非彼芙蓉也:晴雯所属,乃木芙蓉,生于深秋,本性耐寒,凌霜而不凋;黛玉所属,乃水芙蓉(即莲花),长于盛夏,风露清愁,出淤泥而不染。

这也许就暗寓了二人的同与不同吧。

晴雯可以说是曹雪芹非常珍爱、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书内书外的人都普遍认为她大有黛玉之风,脂砚斋的评语“晴有林风,袭为钗副”就是最好的注脚。

首先两人的形象气质相似,书中这样写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可见晴雯不仅容貌气质像林黛玉,其性格高傲、伶牙俐齿、说话尖酸都与林黛玉极为相近。而在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节中,受了委屈后耍小性子不理宝玉,活脱脱就是另一个黛玉。

特别是晴雯像林黛玉一样,从来不劝贾宝玉读书做官,尤其懂得贾宝玉的心思,这一点尤得宝玉欢心。

例如,第七十回,写贾政突然调任回京,说要顺便查贾宝玉的功课,宝玉临阵磨枪,要写一百张字应付,姐妹们都写了几张帮宝玉凑数。这晚宝玉正在临时抱佛脚,这时有几个丫头惊呼:有人从后头墙上跳下来了。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费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正好逢此一惊,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此话正中宝玉下怀……”

这种主意,袭人是不可能想出来的。她只会教育宝玉,苦口婆心劝他留意仕途经济。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和袭人宝钗越来越疏远生分了,却越来越与晴雯黛玉亲近贴心。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宝玉被打后,想派人送两方旧帕给黛玉,他托的人正是晴雯,而袭人呢,被他事先支开到宝钗那里去了。袭人和晴雯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当下立判。

只是由于身份、地位及所受教育的不同,晴雯比黛玉多了一份活泼和辛辣,叛逆精神在黛玉是内蕴于中,在晴雯却是彰显于外的。

林黛玉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一言一行都不可出格。其实就本性而言,黛玉并不是个内向孤僻的人,当她与宝玉感情发展顺利、心情愉快的时候,她往往是众姊妹里最爱说笑、最伶牙俐齿的那一个。这一点,在文中多有体现,无需多说。

只是她自觉寄人篱下,养成了事事谨慎小心的习惯;再加上她女儿心事无人诉说,抑郁情愁,所以大多数时候显得比较沉静。只有在说笑时或挖苦人时,才偶尔露出本性的活泼。

还有一点,林黛玉似乎天生是个悲观主义者。看到聚,她就会想到终有一散;看到花开,她就会想到终有花尽红颜老的一日。

而晴雯却不同,她是天真烂漫、乐观单纯、爽快耿直的。她不识字,没有受过封建礼教的熏陶;她自幼父母双亡,是后来才被买进贾府的,所以她也不像那些家生的奴婢一样从小就接受奴才教育。另外,她从小就受到贾母的喜爱和宝玉的纵容,再加上本身才貌的出众,使得她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环境发生了误判。她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奴才,她的身上没有一点奴性。大观园对别人来说,是职场,要尔虞我诈,要踩着别人往上爬;而对她来说,大观园是她的家,宝玉是她的亲人、朋友,她觉得大家横竖是在一起的,她从没想过会离开它,离开宝玉。

对很多事,她实际上都明白,都知道,只是不愿意或者说不屑于多想,更不屑于去争。她厌恶削尖脑袋往上爬的人,更看不起满身奴性的人,她与宝玉情投意合,却是唯一一个没有与宝玉发生暧昧之事的贴身丫头。她以为身正不怕影子斜,她以为有老太太、宝玉的庇护,怎么会有什么不虞之祸?

可是她毕竟只是一个丫鬟,却有着高傲的小姐脾气。平时牙尖嘴利,说话刻薄,脾气火爆,行事耿直,丝毫不给别人留情面,无意中就得罪了许多人。在一个大家族里,有太多人可以左右她的命运,可她仍我行我素,最终“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晴雯还有一点与黛玉不同,她更敢爱敢恨,果断决绝。

抄检大观园时,袭人麝月之流,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都是“自己先出来打开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只有晴雯采取了反抗的姿态,她起初是不开箱子,后来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郎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倒出来”。她说:“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痛恨狐假虎威的王善保家之流,更是将矛头直指王夫人,可见她嫉恶如仇,敢于反抗,真当的一个“勇”字。

勇补孔雀裘和宝玉探晴雯,都是《红楼梦》中最经典最动人的情节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晴雯对宝玉的感情真挚纯洁,却远算不上是爱情。

然而到最后一刻,晴雯还是悟了,甚至悔了。她对宝玉说:“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临死,她把自己的贴身小衣和剪下的长指甲留给宝玉作念想,这也是她最后的反抗。

正是由于她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和勇于反抗的精神,在当时的女性中有着鹤立鸡群之感。作者将她塑造得如此与众不同,应该也是深有寄托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为什么毫无悲伤之情还面含笑容?
陶世清影雕《红楼梦》(156)检抄大观园
“绛珠三草”,痴魂一脉
漫谈红楼梦 - 底迟集 - 个人文集 - 明鉴阁 学习文史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整合网络资源...
红楼梦:晴雯与林黛玉互为表里的关系
红楼梦里,为何晴雯死了,林黛玉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满面含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