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点启示:从鲁迅指导叶紫改小说,看文学大师如何一针见血改文章

文 陆九奇

鲁迅就修改小说致信叶紫

1934年10月21日,鲁迅给左翼作家叶紫写了一封信,其内容是针对叶紫询问自己的小说《夜哨线》的,鲁迅在书信中给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书信的全文不长,如下:

Y.Z.兄:

我昨天才将翻译交卷,今天看了《夜哨线)。

这一篇,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这大约是出于你的预计之外的。

大约预计是要写赵得胜,以他为中心,展开他内心的和周围的事件来。然而第一段所写的赵公,并不活跃,从第二段起以下的事件,倒是紧张,生动的。于是倒映上来,更显得第一段的不行。

我看这很容易补救,只要反过来,以写事件为主,而不以赵公为主要角色,就成。那办法,是将第一段中描写及解释赵得胜的文章,再缩短一些,就是减少竭力在写他个人的痕迹,便好。不过所谓“减少”,是减少字数,也就是用几句较简的话,来包括了几行的原文。

此布,即颂

时绥

L 上 十月廿一日

在信中,鲁迅的点评是言简意赅的,但内涵是丰富的,既有对作品的肯定,也指出了不足。尤其对如何修改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这样的修改意见中,我们可以学到不少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1.弄清写作的“重心”,在结构上做合理的布局

文章,说到底必须有一个紧致、严谨的结构,否则便会显得松散,难以切实地吸引读者,甚至过于“洋洋洒洒”可能浪费读者的时间。

在叶紫给鲁迅阅读的作品中,他的出发点是明显的,鲁迅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出发点:想以他(作品中的赵公)为中心,展开他内心的和周围的事件来。叶紫的这一出发点,决定了他作品中的结构,需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以事件突出人。这种思路当然可行,但在写作中就要面临一个问题:详略。

著名的左翼作家叶紫

详略得当,才能让该突出的加以突出,该简略的予以简略,否则两者之间的平均笔墨,势必在结构上造成一种冲突的结果。这这种冲突可能会冲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难以在有限的篇幅中,将两者都写透。所以鲁迅的建议是简单明了的,即后面所说的“很容易补救”。

2.文章须主次分明,找到更清晰的着力点

在鲁迅的意见当中,他建议叶紫“只要反过来,不以赵公为主要角色,就成。”并建议说“缩短第一段,减少对个人的叙述痕迹,用几句简单的话加以交代”,而用事件去突出人。

这提醒我们:文章在叙事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更清晰、更准确的“着力点”,实际上,我们写人的时候,即可把笔力放在人身上,努力去打磨一个清晰的形象,从而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也可以努力去叙事,让读者从事件中看到人的“表现”,这样一来,人的真实性格便会在事件叙述过程中得以生动的展现。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

也就是说,将重点放在一个人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做当中,从而凸显其性格。

3.给人物以“冲突”,是所有叙事文章、小说的关键

人在作品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所有即使青少年在作文中,也会努力去刻画人,试图写出头脑中的“他”的模样、他的性格,然而单纯的笔触,直接地告诉读者这个人是怎样一个人,常常是难有说服力的,这甚至就是一种“说明的手段”,是介绍性的文字,不能生动的用文学化的方式来体现。

最好的方法还是回到情节上来,努力去刻画“冲突”。

所谓冲突,是说一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所遭遇的事件形成的一种张力效果——经常表现为无法达成、无法实现,而导致人必须做出某些选择。

冲突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狭隘地将冲突理解成两人之间的动手打架,这虽然也是冲突,但属于一种极端的表现;而一个人沉默不语,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焦虑等,也是一种冲突,是一种内心的冲突。

(1)外化的人际冲突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发生了口角,这自然是一种冲突,是典型的人际冲突;一个人考试没有及格,是他自己和一个不喜欢的事实之间的冲突,也比较典型。

(2)内在的心理冲突

更多的冲突是内在的。比如,一个人想轻松一段时间,可学习和工作很繁忙,导致自己内心很烦躁;一个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似乎别人总是看不见他的存在,让他很没有存在感,这也是一种冲突。

心里不快是一种典型的冲突

所以,在我们叙事、刻画的时候,想要很好地突出人的特点、性格,势必要刻画他所面对的各种冲突才行。鲁迅在指导叶紫的过程中,希望他“反过来,以写事件为主”,其实就是要求他去塑造有冲突性的情节,写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各种冲突转折,从而将人物放在事件中,进而更好地去体现人物的性格。

4.行文风格的统一,需要很好地把控节奏

鲁迅在指导叶紫写作时,对对一段的“更显得不行”看的清楚,从而建议他“缩减原文,用几句较简单的话,包括几行的原文”等,是存在一个行文风格的统一问题。

风格统一,看似是难以办到的事情,实际在写得多起来的时候,是可以轻松领略的。文章风格中包括了叙事的节奏问题、信息吐露的密集程度等,一般来说,在一篇文章(或作品)中,应该保持一致为好,才能凸显出作者的风格、作品的风采;同时,风格不仅是语言上的,在行文结构中也常需要前后一致,如果前松后紧,紧致程度不一,则容易造成文风的断裂。


敢于删减、精简文字,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一步

5.修改的第一要务是结构,要敢于“大刀阔斧”

不少人尤其青少年,在写作一篇文章后,被要求修改的时候,总是在原有的文字上下功夫,总以为修改只是对文字的反复打磨。

殊不知,如果文章的结构是不均衡、有问题的,该重点突出的地方不细致,该简略的地方却没少写,则很难真正突出中心的。所以,鲁迅对叶紫该作品的修改意见中,一大看点是指导我们,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进行结构上的调整,通过优化结构来让文章更谨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与被看”,鲁迅隐藏在《孔乙己》背后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生命中的背影
【小说研究所】结构篇09 情节概述
杨争光: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吴俊:《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四)——《朝花夕拾》分篇解读(下)
叙述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