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会适应环境变化

第六十七课 不 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是谓无状之状:这就叫做无形状的形状。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不是固定的,随时随地在变化,这个瞬时是这个形状,下一个瞬时它又变了,变成另外一个形状了。

所以道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非常玄妙的。用嘴巴讲不清楚它的形象,只能说个瞬时的形象。要想理解道,就要靠自身修道修德,你修到那个境界、那个层次了,就看到大道的样子,你就明白了。

我们修道修德,就是在适应道的变化,顺应道的规律。道的知识在《道德经》里面,《道德经》单从文字上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只有通过清静无为地修道修德,你才能理解它的真正内涵。不修道修德的人,很难顺应道的变化,从字义上主观理解,当然是不准确的。

原创:清静无为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的词源
九思三平斋《"道德铭"小议》
感悟《道德經》第二十一章
《道德经》的“道可道”是什么意思?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五十一章
赵妙果连载687: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