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去三星堆考古?这条来自百度的时光通道等你穿越
文丨将爷







最近一段时间,最火爆的文化话题,就是三星堆。

3月20日,三星堆考古成果面世。此后,有关三星堆话题频繁挤上热搜榜,现在,三星堆已经成为最热的文化网红IP。

在时隔34年之后,此次三星堆重启发掘的成果,震撼人心,令世界瞩目,被称为: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此次三星堆文物出土量之大,文物质量之高,挖掘技术之精湛,以及相关科普与文化的快速传递,都在以往基础上完成了重大的升级迭代。

可以说,这是一次注定会被记入史册的重大考古发现。

很多人在看到这些造型精美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玉器等文物之后,也都长久地沉浸于历史文明的巨大魅力中。

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一万个关注三星堆的人,也会对历史文化有一万种复活方式。

这是因为,不同人了解历史的渠道不同,理解传统文化的路径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对历史的认知方式,还仅仅依赖于历史教科书,而没有做更多的延展,来加大认知和理解的力度。

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历史,来获得最直观认知的。但这些方式,还需要去通过其他路径,来弥补可能存在的真实性的短板。

在老将看来,回到历史的源头,通过遗迹、文物来寻找历史的细节幽微,无疑是所有触摸历史中最重要的方式。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以前最喜欢的公共文化空间,就是各地的历史博物馆,走进那样的空间,就能够感受历史风云扑面而来,自己有穿越的感觉。

这些年随着文博产业在媒介、技术、品牌营销上的创新以及频繁IP化破圈,大众越来越关注文博,越来越重视从历史博物馆中汲取知识养分。

当然,受困于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线下逛博物馆的体验性毕竟有限。于是,越来越多的线上博物馆、博物馆直播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出现在大众视野,并逐渐成为潮流。特别是去年疫情之下,全球各地的博物馆都不约而同加快了线上化进程。

这次重启发掘的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发现之所以能够持续屏霸热搜,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新科技的运用,以及考古成果及时被搬上了“云上博物馆”。

3月20日,央视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采用慢直播方式24小时拍摄三星堆的考古挖掘现场。

在后方直播解说区中,也采用了虚拟成像技术,把那些文物“搬进”演播室还原古蜀先民生活场景。相关专题也在利用虚拟成像技术创作了VR产品,构建一个虚拟在场的状态。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科技企业,都在加入这一重塑博物馆的行动中。前段时间,老将就在百度APP上发现了一个“百科博物馆”,收集了国内许多代表性博物馆的馆藏。恰好当时对唐史特别感兴趣,就从线上流连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看长安往事;还在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里,发现了几个非常别致的唐三彩艺术品。这种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的感觉,特别美妙。

出自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的藏品

这段时间,我看《大宋宫词》,想了解一下宋代的衣饰官阶,就在线上逛了有收藏宋朝文物的博物馆,寻找大宋遗踪。前些天,还专门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中,看那个年代瓷器令人震撼的艺术表现力。

出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藏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数字博物馆的浏览模式大有讲究,不同的设计对用户体验、引导都大有影响。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的模式是模拟现实中观众的观展顺序,用户需先选择博物馆再进入展览、藏品等链接,每件藏品点击后会配以放大图片、语音讲解、VR模型,顺序和展陈格式,整体比较接近实体展馆的体验。

可以说,这种产品设计,表面上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地看展、学习,但对于博物馆教育尚未普及的国内用户,还有一层“科普”的用户价值。





以史为鉴,读史明志。

挖掘文物古籍,感受历史遗产的价值,就是在为文明传承寻找源头活水。

这不仅需要文博机构在挖掘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更需要科学技术及时介入,在展现细节上补充残缺,例如数字修复、长卷和遗迹的全景式展现等。无论是敦煌壁画、龙门石窟这类不能移动的珍品还是书画长卷,都能置于云端供观众细细赏玩。这样,才能让人们有机会看到更为完整多面的历史,感受到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故宫博物院在其数字展馆每日故宫APP中,细节化、全景式的展示北宋王希孟名作《千里江山图》,近百年来仅展出4次,对于想要一睹真容的观众,云上欣赏画作或许是最好的替代。)

从三星堆持续成为最火热的文化话题,到当前考古热的不断飙升,这背后两大助力器,就是文化与科技。

一方面,追求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为考古提供了力量加持。

在传统文化成为热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具备先进技术与文化内涵的平台,也正在为重新发现传统文化找到接口,通过文物“活化”来与当前潮流形成完美嫁接,真正接上地气。

老将在逛百科博物馆的时候,就深深感受到,这种线上平台不止于能提供超越一般物理空间的巨量展示,更在于能够对相关展品提供更加丰富的史学、哲学、美学等多维感受。

比如,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了西南联合大学,让更多人看到这所伟大又传奇的学校曾经的模样,去感受当年的抗战时期那些文化精英的气节与风骨。

西南联合大学百科博物馆复原图

又比如百科博物馆通过技术手段,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一号坑900张照片矩阵合成为200亿像素全景图片,更为集中更加清晰更具全景效果的展示,让人仿佛能看到三军集结、待命出征时“车千乘,骑万匹“的气势。

兵马俑百科博物馆VR图

通过这些线上体验,不难发现,技术手段的提升,不仅能让博物馆带来更好的场景感受和互动体验,还能有效地改变过去博物馆藏品容易给人的遥远、冰冷感。

而诸如VR等数字技术,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感受建筑展品,随时放大缩小展品的局部细节,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多角度全方面进行观察。

这样的文物古籍复活姿态,魅力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一代又一代人,都在苦苦追寻的哲学三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

让历史给答案,需要文物来说话。

作为一名文物热爱者,前两天,老将又去了趟西安兵马俑。

这次观摩,我就用了与之前不同的方式。用百度APP拍照识别中的AR功能扫描馆内跪射俑灯箱等触发物,原本没有色彩的兵马俑在手机百度中就会开始重现鲜艳的颜色,2000年前能工巧匠刚制作完工时的样子就这样被重现:

兵马俑原本是有色彩的,并不是如今的“灰头土脸”

这次三星堆的挖掘,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与价值,都在充分说明,要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需要科技力量支撑,需要科普力量配合。

现在,通过线上博物馆,去触摸感知青铜、金石、陶器等的历史回响,你也能够聆听到传统文化的故事,一起感觉文化的力量。

百科博物馆拥有众多分馆

大国考古,文物丰厚;

历史文化,值得探寻。

如果你也是像老将这样的“好奇宝宝”,也想要根据历史留下的物件和遗踪,来跨越时空的限制,倾听历史的回响,那线上博物空间确实是值得尝试的体验。

或许在这个即将来临的清明节,你就可以在家体验云逛展的趣味,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奇妙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星堆为啥神秘?汉服最早何时出现?考考你!
考古界:三星堆博物馆部分鸟造型文物
三星堆文明简介
三星堆霸屏,好奇之外更有深深的文化认同
三星堆再占“C位”能否改变考古“冷”待遇
中华文明来自三星堆?百度一下很难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