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数第一,是这国产新片最不值得吹的地方
本月评分最高的院线片,排片垫底(0.3%)。

这种情况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题材不够热门,没有明星,宣传有限……都可能让你和一部值得的电影擦肩而过。

但Sir想在这束光划过前,让更多人看到。

特别是在毕业季结束后。

把它送给正要出发的学子。

把它送给离开了校门,还在砥砺前行的人——


大学


你有一封录取通知书请查收。

打开它,立起一座清华二校门。


是的,这就是无数中国学生向往的清华园,18岁的小严同学,终于迎来梦想成真的这一刻。

读书,高考,鱼跃龙门,进入最高学府。

这已经是人生赢家。

很多人都有过清华梦,但很少人会去想——

进了清华,然后呢?

《大学》的英文名“The Great Learning”,出自儒家经典《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虽然这部纪录片以清华作为拍摄主体。

但它要说的,绝不是什么名校光环,更不是凡尔赛。

学校,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港口。

关键的是——

你为什么读书?

你乘着书舟,要去哪里?

放心,《大学》没有告诉你答案,它是要和你一起去发现答案。


01

电影中的四个主人公,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

有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博士毕业生,归国任教的年轻学者,以及即将荣休的院士。

但他们同样,都在一个十字路口。

人生不是高考就一锤定音。

相反,高考只是人生最窄的一个关隘。

穿过它,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选择,是一个接一个的冲锋。

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小严同学就要迎来全新的大学生活。

第一课,军训。

全体新生,在凌晨一点的大雨中,套着一次性雨衣,从清华园门口出发,开始了将近4小时的20公里野营拉练。

在这个时候能给他打气的……

是高中背过的课文。


现在看来大概是一股子傻气,但架不住刚进入校园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未知的、充满可能的,一腔抱负正待出笼。

另一个初来乍到的,是天文学家蔡峥。

旅美十年,获得“哈勃学者”称号,回国任教的他,对于清华也是个新人。

别人劝他,可以留在美国干出点成绩。

但他认为,不如趁还能想做什么做什么的年纪,干点厉害的。


不仅加入开设不久的清华大学天文系,还有了个仰望星空的梦想。

他想做个望远镜。

不是普通的望远镜,而是能探索宇宙已知和未知边缘,最前沿的光谱巡天望远镜。

海拔4000+的夏威夷山顶上,天空神秘、梦幻又浪漫。

在这里一边吸氧一边观测数据的蔡峥,大概不止一次地想过,什么时候在中国也能有这么一个观测站。


越大的理想,起步越是艰难。

蔡峥也迎来了他的一连串关卡。

想法成型后,就是做概念设计、宣讲、评议、发起项目,要说服的人包括一桌的教授、一桌的专家、领导。

等到项目成立,还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往后,有数不清也想不到的问题冒出来。

但问题不是障碍。

有问题,才更需要来面对问题的人。

我们不做中国也得有人做


在天文台工作的时候,蔡峥展示了两张照片。

一张,里面星河无数,而那只是宇宙中某处两角秒乘两角秒的区域。

另一张,还是星空,蔡峥说,这些星光是从上百亿年前传过来的。

在他看来,天文学瞄准的不只是宇宙,更是未来

这也是他的信念。


02

有人仰望星空,也有人想要扎根泥土。

每年毕业,一个问题必是热门:考研还是工作?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你想好了要做什么吗,确定了要全力以赴的道路吗?

如果没有。

无论考研或工作,都不过是缓兵之计。

博士毕业的小宋,面前也有这么一个类似问题。

是留校工作,还是追寻理想?

他的理想也挺简单的,走进基层当村官。


但这一个问题,就连带出了一串问题。

先是父母:留校有户口诶!辛苦读了这么多年书,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四不四洒?

接着是女友:异地恋,怎么办?


给不出答案,只好找人求助。

困惑往某乎一发,网友要么怀疑他在凡尔赛,要么和父母一样,觉得他脑子瓦特了。

找就业指导的老师,老师也没有拐弯抹角,直言如果选择那条路,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相当艰难的状况。


有嘲讽,有劝诫,但,都不是自己想听的。

小宋回家找到奶奶。奶奶就是做村支书的,总该支持一下吧?

结果奶奶也摇头。

因为基层苦,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们,人往高处走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

(做基层)上面千条线
底下就是你这一根针
线线都得从你这个针孔里过


如果是像电视剧里,主人公排除万难坚定选择,收获鲜花、掌声和爱情,也就罢了。

但小宋只是个普通人,每一句质疑都实实在在扎进心里。

更何况,趋向安逸和稳定是人的本能。

你还会考虑嫁给我吗


必须做出决定的那一晚,小宋一个人在教学楼里,抱着手机,想了彻夜。

最后他的选择是什么,Sir就不剧透了。

就说打动Sir的一幕。

新年夜,小宋一家围桌吃饭。

关于小宋的未来,大家没有再说什么。

小宋端起酒杯,陈情一句,相信小辈一定会好好努力。

推杯换盏之际,奶奶在一旁悄悄抹泪。

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相信他都对得起自己。

Sir很喜欢的一句话,一个人,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为此牺牲了什么。

以及牺牲过后,他是否还坚持当初说过的话。

“做”这个字,出现频率很高。

蔡峥说,回国是为了“回来做点什么”。

小宋说,想“做有意义的事”。

但有一个人,给出了确切的答案。

她说:

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这也是她对自己大半生的总结。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学大师钱穆之女。

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

钱教授在清华已经教了六十多年书,即将荣休。

随便一个标签,都让人敬佩。

但在镜头里,你会看到一个可爱又谦逊的小老太太。

戴着小墨镜和花呢小外套出场,精神抖擞。


说话中气十足,上课能不用话筒就不用话筒。


从教生涯中,坚持站着上课。

也不是不坐,要坐,就坐到学生当中去。


总是带着笑,平易近人,大概是任何人心中好老师的模样。

荣休座谈会上,请每位老教授回望分享自己的教学经历。

在钱教授看来,从事教育,是幸福的,也是有遗憾的。

其中,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

但心里知道,还远远不够。

做的工作好像没少做
但是呢,收到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比的话
总是存在的问题还多


这一份谦逊,融成了日常。

被邀请去人文清华的讲坛活动,钱教授坐在观众席,看着台上资历更深的老教授在娓娓道来,她两眼放光,嘴角带笑,聚精会神。

下台后,主办人邀请钱教授做下一次的演讲嘉宾,她连连摆手,说还有很多比她资历深的老先生更值得站上去。

直到主办人肯定地说了两次,慢慢来,都会争取的,她才同意了。

这一幕,镜头后面的主创大概觉得无比熟悉。

这部纪录片筹备的时候,钱教授也是这样,认为有比她更尊敬更年长的老师,她不应该占据公众的注意力,一再推却。

导演接连三次邀请,还递上了诚意满满的手写信。

最后教授同意出镜,一是被导演的坚持打动。

二是说好了,不能只拍她一个人,要以她为线索,去呈现更多的老教授。

她一生都在保持两个身份。

是老师,也还是学生。


四个人,四个故事。

每个故事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学、教、研、业
正好是我们每个人身处学海被引向的几条归路。

但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几个字,其实都融在了每个人身上。

是在“大学”中浸染的底色。


03

影片还有一个主角。

时间。

最常出现在画面里的,是日光、夜色、日晷、四季......

是小宋整晚做不出决定,墙上滴答滴答走着的,冷漠的时钟。

也是空无一人的教学楼外,无声的大雪。


镜头外,主创们花了三年时间,跟拍四个人,完成了这一部纪录片。

开机时,正好是清华大学107年校庆。

结束的这年,是清华大学110年校庆。

不用避讳地说,这就是一群学子献给母校的片子。

但如同片名的立意,这也是一部给所有学子的电影。

拍摄期间,正好遇上疫情。

开学日,校长在镜头前,给几万学生上同一堂课。

往日最热闹的校园一下子没了人。

几组镜头,伴随着老师们的讲课声,长久停留在一排排空座位。

这看似落寞的一幕,却让人忍不住心灵一颤。

我们在想,谁曾坐在那里。

转念一想,好像我们都怀念坐在其中。


画面在记录历史,人也是悠悠光景的一部分。

钱教授和学生一起去给老先生们拜年。

几位鹤发老人,可能话都说不清,但心里记着嘴上念着的,离不开教育。


“大学之道”,就这样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和理想,传递到我们面前。

也像是同一段人生中的不同阶段。

有热情、有迷茫、有激情、有艰难、有理想、有坚持......

最终都是在成就自己。

所谓上头,无非是共鸣。

是凝于学海中的魂,也是融在人生里的味儿。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在看导演手记的时候,有一段话戳中了Sir。

导演说,她的理想,就是未来拥有一个自己的院线,专门设一个厅,从早到晚只排纪录片。

评分高,排片少,这似乎是大多数纪录片的魔咒。

于观众,这代表着小众。

于影迷,这意味着宝藏。

于业内,这信号是赔钱。

于Sir,这说明要开干了......

把这些快要沉底的宝藏捞出来,给个掌眼的机会。


说来惭愧,Sir曾经也有这么个类似的理想。

专门建一条院线,只放小众好片。

不仅想了,还做了,可惜坚持没多久就失败了。

但带影迷去看难得的好电影,一直是Sir想做的,在做的事,于是就有了“毒舌观影团”。

这次,Sir能做的也不多。

7月17日,Sir会在北京、广州、苏州,做《大学》三城连映。

免费,但名额有限。
想去看的,戳小程序报名。

看《大学》,看理想,见自己。

交易担保 毒舌观影 《大学》北京、广州、苏州免费观影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纪录片《大学》上映,拼名校到底有什么意义?胜过你讲100遍大道理
看了这部良心片,圆你一个清华梦!
孩子为什么要上大学?答案就在清华大学的这部纪录片里
中国的大学不止有清华
看完这4个清华大学的“凡尔赛”故事,我想和你聊聊那些比上名校更重要的事……
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清华是认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