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唐宋诗词游长江(25):江州(九江)之庐山山南篇(上)

        北宋陈舜俞所著《庐山记》云:“自宝严之南云庆(今濂溪区潘湾村)至于圆通(今庐山市通远街),同隶江州,谓之山北。老子之宇二,同名观;佛之宇五十又五,或曰寺、曰院、曰庵岩、曰兰若,其实皆僧居也。由康王观(今庐山市观口村)至于慧日之北慈云(今濂溪区积余村),同隶南康,谓之山南。老子之宇九,佛之宇九十又三。”千年以来,虽然庐山地区的行政区划几经变革,道观佛寺的数量及名称更是今非昔比,但这个庐山山北、山南的大致划分还是基本维持不变。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陈舜俞因不执行王安石变法措施,被从山阴县知县调任监南康军酒税,他溯江而上到达南康军,写下一首《初见庐山》:

溯洄江上山,千里皆可爱。忽见匡庐峰,气势一何大。

崔嵬青天屏,叆叇白云盖。藤萝拂金绳,瀑水挂玉带。

未雨龙穴藏,摩空鸟飞碍。疑非红尘间,邈在万物外。

闻有高世士,眠云不知载。饮露餐朝霞,啸月下天籁。

轩冕何足道,天地乃投芥。吾能与之游,无庸去浮海。

叆叇:云盛貌。金绳:此形容山上的各色植被。眠云:比喻山居。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投芥:出自成语“针芥之投”,意思是相投契,情投意合。浮海:乘桴浮海,坐在小木排上在海上漂浮,借指避世隐居。


        庐山的西南角(今属庐山市温泉镇),是个交通路口,北去庐山山北、江州城(今九江市区),东去庐山山南、南康军星子城(今庐山市区),南去江州德安县、南康军建昌县等。

        公元1084年五月,苏轼探望了在高安的弟弟苏辙一家后,北上返回庐山,僧人朋友参寥子(法号道潜)正在庐山脚下等着他。苏轼在西南角看到的庐山,恰是庐山的最窄处,这大概便是其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灵感来源。苏轼在短文《自记庐山诗》中说:“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苏轼所作的这三首绝句,便是《初入庐山三首》:

其一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无素:指平素不交往。偃蹇:高耸貌,有傲慢的含义。故人: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公元1066年,苏轼兄弟护送父亲灵柩回蜀时路过江州,虽见到庐山但却无法来游;二是说这次游览过庐山,今后就算是故人了。

其二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清赏:谓清标可赏。杳霭:幽深渺茫貌。

其三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挂百钱游:典故“百钱挂杖”出自《世说新语·任诞》,晋朝阮修(字宣子,名士阮咸从子)不肯趋附权贵,常把一百个铜钱挂在杖头,步行去酒店沽酒畅饮。故侯:自指,有自嘲的意味。因为在乌台诗案前,苏轼曾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都是地方州府的一把手,在春秋时期也算一方诸侯了。所谓“深山里人人识”,苏轼当时已经是诗文名著于天下,他在黄州时又跟庐山圆通寺的僧侣有诗信往来,而参寥子在庐山等待期间大概也跟当地人提前预告过,所以庐山脚下僧俗之人看到参寥子身旁这位儒雅的中年人,不用猜便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庐山西南角的这座东林寺大佛,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佛像身高48米,用48千克黄金为大佛镀金,以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台至火焰宝盖顶点总高81米,以表九九八十一,意为修行成佛艰辛不易。此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庐山东林寺果一上人任方丈时发起,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世界各地信徒和善心人士捐赠,建成后摒弃商业化运作,不收门票。2007年经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复同意后,东林大佛项目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正式启动,总投资约10亿元,2013年东林大佛建成。如今,以东林大佛为核心,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成为了庐山新的地标。

        晚唐诗人章孝标曾作有一首《题东林寺,寄江州李员外》:

山势棱层入杳冥,寺形高下趁山行。

象牙床坐莲花佛,玛瑙函盛贝叶经。

日映砌阴移宝阁,风吹天乐动金铃。

门前更有清江水,便是浔阳太守厅。

棱层:高耸峥嵘。杳冥:指天空,高远之处。贝叶经:指佛经,古代印度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日映”句:阳光投射下殿阁的影子在阶梯上移动。“风吹”句:暖风拂动檐角下的风铃好像奏响的天乐。

        从庐山西南角路口(今东林大佛门口)沿官道北行约十里,官道东侧有一个山谷名为“康王谷”。关于其名称来源,传说秦始皇灭六国时,楚怀王之子康王被秦将王翦追捕,避难此谷中;也有说是楚国一个王子隐入此谷中避难,改熊氏为康姓,其后裔谥为康王。在唐宋时期,康王谷的谷口处(今属庐山市温泉镇观口村)有一个道观,其始建于南朝梁时,一位姓张的道士在谷内修道炼丹,并以丹药符篆救人疾苦,梁武帝为嘉奖其道行,赐名“康王观”。北宋熙宁年间,朝廷又赐名“景德观”,香火兴旺。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由圆通二十里,至康王谷景德观,旧名康王观。……旧观基在谷中,梁大同二年(536年)道士张法施所建,隋开皇十年(590年)道士丁玄真能摄伏鬼神,迁铜马庙于谷内,而建今观焉。”

        公元1165年八月,南宋诗人王十朋从圆通寺出发来游庐山山南,经过康王观时写下一首《题康王观》:

趣在烟霞世味轻,天将庐阜慰西征。

且须细看康王谷,未用遥寻白帝城。

星子地分天上宿,谷帘泉占酒中名。

凌云仙客知多少,肯向风波世路行。

白帝城:因作者将要赴任夔州知州,白帝城即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星子”句:圆通寺地方尚属于江州德化县,到了康王观,此地已属南康军星子县。谷帘泉:康王谷中有“天下第一泉”谷帘泉,此指本地用谷帘泉水酿造并命名的酒。凌云:庐山有好几个凌云峰,这里指康王谷附近的。凌云仙客:指康王观中修行的道士们。肯向:这里是否定的意思,即“岂肯朝着”。作者表达了羡慕隐居此地的意思。

        康王谷以谷中的“天下第一泉”谷帘泉而闻名,因唐代“茶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排名第一的便是“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在本系列前面的篇章中,经过峡州(今湖北宜昌)西陵峡时遇到了排名第四的虾蟆碚泉水,经过蕲州(今湖北浠水)时遇到了排名第三的兰溪石下水。

        南宋诗人王十朋是从圆通寺南行游庐山南经过康王观,跟王十朋同时代的周必大和朱熹则是从庐山南去游庐山北时经过康王观。公元1167年十月,周必大所作《泛舟游山录》记云:“(自汤泉)又十五里,落路数百步至康王景德观,观对天柱峰,倚凌云峰,兵火后殊草创。其西有四庵一院,相去不远,而《记》中无所取,故不往。夜宿山月轩,下临大溪,帘水所注也,终夜如大风雨声。”公元1181年四月二日,朱熹离任南康军,率僚吏与弟子去游庐山山北时,曾在康王观住了一晚,写下一首《熹罢官,观康王谷水帘,夜饮山月轩,分韵得主字,奉别送行诸君》:

嗟余老不才,记忆谢明主。畀兹山水郡,北迩通玄府。

一官再温凉,十日九尘土。迨兹解章绂,绝境方快睹。

殷勤故人厚,追送崖寺古。把酒听鸣泉,相看泪如雨。

山月轩:位于康王观内。畀:给以。迩:近。通玄府:天宫或神仙居处,此指庐山。温凉:日常中寒暖,此指在南康军主政过程中经历的岁月。尘土:尘事,此指为官期间的政务劳碌。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借指官爵。绝境:风景绝佳之处。

        从康王谷谷口至谷帘泉山下约十五里,一路峰回溪转,不时出现村舍田园,茂林修竹,有浓郁的田园风光。因为此处距陶渊明栗里故居极近,故有学者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即取材于此谷。如今,庐山市温泉镇在此谷中建成了桃花源景区。公元1167年十月,周必大所作《泛舟游山录》记云:“丙辰(十月二十二日),会庆节(南宋孝宗帝生日)烧香毕,早,同道士乔太和渡溪入谷。五里有旧观,今为菜圃。又半里,至龙泉院,破屋数间而已。又十里,至董氏第屋。疏食毕,望帘而进,此陆羽《茶经》第一水也。……谷中若用两壮夫扶山轿则可代步,然屡涉溪流,春夏涨溢亦未易进也,今日予皆徒行,幸天气晴和。”

        北宋诗人李彭(黄庭坚外侄)曾作有一首《宿康王观》:

流水赴大壑,孤云耿松门。

风幡动林杪,步屧烟景昏。

矫掌俟幽讨,高怀定谁论。

浊醪有佳趣,溪鱼供晚飧。

无名窗外鸟,催曙武陵源。

步屧:行走,漫步。矫掌:脚力强壮。幽讨:指寻幽探远。高怀:高尚的胸怀。此句指同行的友人都是高洁之士。浊醪:指当地人酿造的土酒。武陵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因此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武陵源”常用来指世外桃源。如此看来,千年前的北宋诗人李彭就已经把康王谷跟武陵源联系在一起了。

        公元1167年十月,周必大所作《泛舟游山录》云:“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夏倚所记,信而有征。倚言:过石磴,路甚危,盖鸟道,缘崖其下即涧壑,又草木蒙密,须尽芟去,乃能徐步尔。倚所谓平石可坐数人者,正与帘对,过此则大石散乱不可行。予跳跃其间,从者皆惊,逼帘,溅沫噀人如雾雨,毛发凛然。水初束于石峡,势犹未广,既而散布倾泻,虽冬深水缩,犹为十余脉。闻山后乃开先路,岂非与山半之瀑同源耶?”文中所提到的北宋官员夏倚,曾作有《谷帘泉记》,镌刻于谷帘泉石崖壁上,至明代时尚存,今已不见踪迹。文中所说的“山后乃开先路”是正确的:谷帘泉之上是庐山的最高峰大汉阳峰,发源于此峰的流水,向西而下就形成了谷帘泉瀑布,向东而下有两支,一为开先寺谷内的黄岩瀑布(即李白吟咏的庐山瀑布),另一为卧龙岗瀑布。

        公元1181年正月,南宋诗人尤袤赴任南昌时,经过南康军访朱熹,朱熹陪同尤袤游览庐山山南,尤袤作诗《庐山杂咏十四篇》与朱熹唱和。尤袤诗已佚,朱熹唱和诗中第十三首为《康王谷水帘》:

循山西北骛,崎岖几经丘。前行荒蹊断,豁见清溪流。

一涉台殿古,再涉川原幽。萦纡复屡渡,乃得寒岩陬。

飞泉天上来,一落散不收。披崖日璀璨,喷壑风飕飗。

追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敬酹古陆子,何年复来游。

朱熹题注:“谷口景德观,在温汤西十五里,入谷又十五里至帘下,陆鸿渐《茶经》第此水为天下第一。”骛:奔驰。陬:山脚。飕飗:风凛冽貌。绝品:极品,此指谷帘泉水。瀹茗:煮茶。古陆子:陆羽,字鸿渐,撰《茶经》三卷,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王禹偁,也曾著文称赞谷帘泉水,他写了一篇《谷帘泉水煮茶序》,惜已散佚,仅残存有:“水之来,计程且一月矣,而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其诗作《谷帘水》也不全:“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公元1072年,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由圆通二十里,至康王谷景德观,旧名康王观。入谷中,溯涧行五里,至龙泉院。又二十里,有水帘。飞泉披岩而下者二三十派,其高不可计,其广七十余尺,陆鸿渐《茶经》尝第其水为天下第一。” 陈舜俞又写下一首诗《谷帘泉》:

玉帘铺水半天垂,行客寻山到此稀。

陆羽品题真黼黻,黄州吟咏尽珠玑。

重来一酌非无分,未挈吾瓶可忍归。

终欲穷源登绝顶,带云和月弄清晖。

黼黻: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借指华美的文辞,好文章。黄州:指王禹偁,因其晚年被贬黄州,世称王黄州(参见本系列黄州篇)。珠玑:珠宝,比喻美好的诗文。此句指王禹偁所作称赞谷帘泉水的诗文。挈:提携。陈舜俞说自己没有随身携带水瓶,很遗憾无法打水回去煮茶。

        从庐山西南角路口(今东林大佛门口)沿官道东行约五里,来到一处温泉,因泉口位于庐山和黄龙山之间,且更靠近黄龙山,故称“黄龙温泉”。据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记载,那时的温泉只是一个露天的出水池,“穴口围一丈许,沸泉涌出如汤,冬夏常热”,人们来此洗浴,有人使病得愈,于是渐渐传为“神水”、“灵汤”。隋唐时期,这里建起了一座寺庙黄龙院,宋代曾称之为“黄龙灵汤院”,到南宋末年时已完全破败。

        公元1084年五月,苏轼从高安回到庐山,与参廖子会合后开始游览山南。他们首先便经过温泉,这时寺院尚在,苏轼浏览寺壁上的题诗,发现僧人可遵的一首题诗挺有意思,于是作了一首《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问人,云:长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圆通,亦作一绝》: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僧可遵出于福州中际寺,云游来到庐山,所题诗为《题汤泉壁》:“禅庭谁立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寺院在温泉泉口处砌石,石被凿成龙头形状,让泉水从龙口流出,龙头下大概还修池,以供人们沐浴方便。此诗后两句赞美了汤泉的献身精神,也是借汤泉自喻。其深层含义是说,我等僧人苦苦修持佛理,乃是帮世人解除心头的困惑,净化众生的心境。大概正是这种济世度人的心愿,打动了苏轼的心,《东坡诗话》云:“游汤泉,览留题百余首,独爱遵师一偈云。”但是苏轼的题诗没有简单地对可遵诗意的赞扬和重复,而是另辟蹊径。禅宗六祖惠能,曾作一首名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大略是说人心本是清净无尘的,用不着擦拭打扫。苏轼诗大意则是说,倘若人们生来不会有尘垢,那么也就用不着来找温泉洗浴了。换句话说就是,既然人心不可能惹尘埃,当然也用不着参禅悟道了。因此,苏轼是认为众生不会无垢,汤泉的温度自有用武之地,愿为众生尽去尘垢的献身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这也符合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僧可遵此时已经去了圆通寺,当苏轼游览完山南去往山北,再过圆通寺大概见到了可遵,可遵得知苏轼续作之后,颇为自得,赠诗对苏轼表示感谢,即《赠东坡》:“君能识我汤泉句,我却爱君三峡诗。道得'可咽不可漱’,几多诗将竖降旗。”

        1928年,胡适先生曾来庐山游览,他看到的温泉不过是一处冒着水泡的田沟(胡适《庐山游记》)。1935年,江西建设厅与庐山管理局始在此开辟游览区,兴建房屋和浴室,1938年被日军破坏。1957年,江西省总工会在此建成了庐山温泉工人疗养院。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开会期间还曾来山南视察参观,在温泉疗养院中亲手栽下了两棵“五针松”。2005年,温泉疗养院经过翻修改造,成为了庐山天沐温泉度假村。

        公元1072年,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自康王观,由官道十五里,亦至净慧禅院。净慧旧名'黄龙灵汤院’,有汤泉,四时沸腾,为丹黄之臭,须臾熟生物,病疮人浴之有愈者。黄龙山在灵汤之南,亦庐山之别峰也。”但到了公元1167年,周必大在《泛舟游山录》云:“次至黄龙灵汤院,败落特甚,而汤泉固自若,或题东坡和可遵絶句于壁间。”过去了约百年,此黄龙灵汤院已败落,但苏轼和僧可遵的题壁诗还隐约可见。

        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经过黄龙温泉,作有一首《汤泉》:

占得乾坤造化炉,地中沸出巧工夫。

泉犹自作炎凉态,休说众生垢有无。

最后一句表明,王十朋也是看到了苏轼和僧可遵的题壁诗。


        近十来年,此地又开了不少家温泉酒店或度假村,大多位于官道(今环庐山公路)的北侧,即庐山一侧,这些酒店所取温泉都应该是打井采掘而得,而古代那个出水到地面的泉眼则在官道的南侧,即黄龙山一侧。这说明黄龙温泉的真正地热源应该在庐山一侧,当然水源更是从庐山下来的,称“庐山温泉”更为正确。

        公元1181年正月,朱熹所作与尤袤唱和诗的第十二首为《温汤》: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已矣。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逮兹:到此。此句是指温泉这里已经是庐山的西南端。丹黄:赤黄色,指火。爨:生火加热。万劫:种种灾难。谢康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故称。弦绝:断绝琴弦。谢灵运有诗作《入彭蠡湖口》:“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在庐山温泉(今庐山天沐温泉度假村)的东北一里,历史上认为便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辞职归隐后的居住地“栗里”。庐山南麓的栗里陶村,曾经是一个山环水绕,景色秀丽的山村。村前小溪蜿蜒,村西有一座柴桑古桥,村东有南朝诗人谢灵运翻译佛经的筑台,村南所对黄龙山大概就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如今,栗里陶村的面貌完全改观,已经变成了各家温泉度假酒店。

        公元817年前后,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期间,曾来游庐山山南,特意寻访陶渊明故里,在诗序中说:“予夙慕陶渊明为人,往岁渭川闲居,尝有效陶体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不能默默,又题此诗云。”此诗为《访陶公旧宅》: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膻:臊臭。此句指志节高尚,不同流合污。陶靖节:陶渊明去世,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孤竹子:出自《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相传伯夷、叔齐互让孤竹国君位而不就,相携逃至歧山。武王灭纣,二人耻为周民,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至饿死。五男:陶渊明有五个儿子。连征不起:连征不仕。五柳传:陶渊明自传《五柳先生传》。拳拳:恳切的样子。遗荣利:抛弃功名利禄。


        栗里陶村旁的溪流,称为栗里源,来自村北般若峰下的山谷中。山谷中的虎爪崖下有块大石如平台,相传陶渊明酒醉后常高卧于此石上,故名“醉石”。如今,此山谷中已开发成了度假酒店,称“庐山醉石温泉度假酒店”。

        公元1072年,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灵汤之东二里,道旁有谢康乐经台。又三里过栗里源,有陶令醉石。陶令名潜,字元亮,或曰字渊明,义熙三年,为彭泽令,曰:'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乃弃去,赋'归去来’,晋书南史有传。所居栗里,两山间有大石,仰视悬瀑,平广可坐十余人。元亮自放以酒,故名醉石。”陈舜俞作有一首《渊明醉石》:

聒聒飞泉清绕石,悠悠天幕翠铺空。

是非分付千钟里,日月消磨一醉中。

柳絮狂飘荒径畔,菊花仍在旧篱东。

水声山色年年好,堪使游人耻素风。

聒聒:象声词,流水声。千钟:千杯。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醉石高约3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如桌,石旁涧流悬瀑。据《南史》载:“先生弃官归,亦常往来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痕焉。”石上有宋代石刻多通,以朱熹所题"归去来馆"四字最显见。时光流逝,斯人远去,但流传千年的陶渊明醉酒卧石的故事,因为这块天然山石变得清晰而生动。如今,这里建成醉石风景区,内有"醉仙濯缨池"、归去来馆、五柳馆等建筑。

        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与友人数次造访此地,曾作有一首《醉石》:

驱车何所适,往至秋云边。企彼涧中石,举觞酹飞泉。

怀哉千载人,矫首辞世喧。凄凉义熙后,日醉向此眠。

仰视但青冥,俯听惊潺湲。起坐三叹息,涕泗如奔川。

神驰北阙阴,思属东海壖。丹衷竟莫展,素节空复全。

低徊万古情,恻怆颜公篇。为君结茅屋,岁暮当来还。

矫首:昂首。义熙后:指《晋书·陶潜传》载:“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代指朝廷中枢。东海壖:应指当时东晋京城建康。丹衷:赤诚之心。素节:清白的操守。颜公篇: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贬官途中,经过江州访庐山所作诗《咏陶渊明》:“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对于陶渊明辞职归隐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陶渊明祖上几代为晋臣(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因此内心对于桓玄、刘裕之流颠覆晋室的行为看不惯,不愿同流合污,故辞职拒官以图置身动乱之外保全节操。颜真卿的诗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作为儒家学说代表的朱熹自然是赞同此说的。但其实此说依据不足,史家们还是更多认为,陶渊明多年置身下层,无法施展自己的报复,同时目睹官场黑暗腐败,故厌倦了官宦生涯,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公元1167年,周必大在《泛舟游山录》云:“行官道约三里,入小路访栗里、求醉石,土人但云:此去有陶公崖,无栗里。曲行三里,遇数道人草庵,过庵背有崖,古涧、醉石在焉,仰视飞瀑披大石而下,甚为奇观。石有坎处,俗云陶公枕痕也,又指若虎迹者,其说尤荒唐。尝记前人题诗云:'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惜乎不记姓名,余具记中久之。”

        公元1181年正月,朱熹所作与尤袤唱和诗的第十一首为《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

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

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

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尚友:上与古人为友。优游:谓悠闲地居其中。归来篇:指陶渊明所作的《归去来辞》。


        从醉石返回到官道(今环庐山公路)再东行约五里,就来到庐山著名的归宗寺,唐宋时期规模很大,为山南四大丛林(归宗、栖贤、开先、圆通)之首。历史上一直把归宗寺说成是庐山最古老的寺庙,因传说东晋咸康年间(约公元340年前后),大书法家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在此建别墅,离任后便将此别墅赠给一西域僧人为寺,这时间确实比山北西林寺的建寺时间(公元367年)还早。但这种说法依据不足,前文曾多次说过,东晋时的江州治所并不在今江西九江市,而是在今湖北鄂州市,王羲之短暂地出任江州刺史(还有说他根本没有上任),跑到庐山山南来建别墅显然不太可能。此说很可能是南朝时庐山山南的道教徒杜撰的,以提升道教的名望,因王羲之是信奉道教的,故很可能这个地方在南朝时曾是一个道观。归宗寺真正建寺应该在唐代,据《星子县志》载:“唐智常禅师修葺,宋嘉祐间周伯详增修,兵毁。”此后明清时期又多次重修。这张民国初年的老照片是归宗寺(清代雍正皇帝敕赐为“瞻云寺”)的山门,山门上方是一块气势恢宏的门额“江右第一名山”,字迹苍劲有力,传为北宋米芾所书,山门前还有一棵千年古樟。

        公元1080年六月,苏辙前往贬谪地高安时,船停南康军避风,顺便游览庐山,写下了《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中一首为《归宗寺》: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

墨池漫叠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

佛宇争推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

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

紫霄峰:今称为金轮峰。墨池:苏辙自注:“此寺王逸少所置,云有墨池在焉。”王羲之,字逸少。一山甲:指归宗寺居第一位。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山北东西寺:指庐山北麓东林寺、西林寺。苏辙送哥哥的家眷到黄州后返回至江州,却无暇游览东西二林,曾作诗《不到东西二林》,行至南康军来到庐山南麓,又因为路途较远,还是遗憾无法前往东西二林。苏辙四年半后离开高安,再过南康军仍是游览庐山南麓,始终没有机会游览庐山北麓。


        归宗寺在民国初年仍有一定的规模。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将归宗寺内文物洗劫一空并焚毁殿宇楼阁。解放后的文革时期,残存的寺庙彻底被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归宗寺旧址上建成了中学学校。2002年,原学校改为了私立庐山白鹿外国语学校。2015年以后,由一家国企投资机构在此开始庐山归宗景区的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归宗景区初具规模。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原来归宗寺的千年古樟,仍矗立在今归宗小镇的民宿之中。

        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游览庐山山南,作有一首《宿归宗寺》:

好山无数不知名,路入禅林气更清。

岩石有时开镜面,溪流入夜作鸾声。

临池墨客馀风韵,拭眼高僧避宠荣。

安得清风生两腋,紫霄峰顶望寰瀛。

“岩石”句:归宗寺后有石镜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毫细必察,故名石镜焉。”“溪流”句:归宗寺东侧从山上流下的溪流,其上游叫石镜溪,下游称鸾溪。“临池”句:王十朋自注:“寺本王右军宅,有墨池存。”拭眼高僧:指唐代建造归宗寺的僧人智常禅师。智常面生重瞳,以毒药自按摩双眼,两目皆赤,故世号“赤眼禅师”,又称“拭眼禅师”。寰瀛:天下。


        公元1072年,北宋陈舜俞著《庐山记》云:“自栗里三里,至承天归宗禅院。晋咸康六年(公元340年),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置,以处梵僧那连耶舍尊者,一名达摩多罗,故有右军墨池。至唐宝历初,僧智常居焉,始大兴禅刹。……土木之盛山南为冠,金轮峰、上霄峰正居其后,左右盘礴,面势平远。昔人卜其基曰:是山有翔鸾展翼之势,院东之水故名鸾溪。溪上有桥,溪西石渠流泉二百余丈,因水为磑,瀹圃栽蔬,规模气象皆有可观者。金轮之峰左右有石镜,隐现无时,光润如鉴。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夏,有客游归宗,归谓予言:'今日在寺门上,见金轮峰石镜,寺僧言,有居数年未之见者。’上霄峰杰然最高,即始皇登之,谓其与霄汉相接,因名焉。”这很可能是归宗寺起于王羲之说法的最早记载,后来的文献则都继承了这一说法。

        公元1128年,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遭贬谪,经过江州时来游庐山,作有《归宗寺四咏》:

其一  紫霄峰

孤峰秀拔翠峣岧,峰顶虚无是紫霄。

从此上宾朝帝所,直须稳跨玉龙腰。

紫霄峰:今称金轮峰。陈舜俞《庐山记》中的金轮峰、上霄峰,应指归宗寺后面正北的较低山峰和最高山峰,但到明清时期其称谓发生了变化,原金轮峰不再引人关注,原紫霄峰变成了金轮峰,原上霄峰变成了紫霄峰。上宾:道教谓羽化登仙。玉龙:传说中的神龙,道教传说黄帝成仙时乘龙飞升。  

其二  鸾溪 

溪流宛转若翔鸾,翠色涵虚特地寒。

底事舞馀窥碧沼,袛应误作镜中看。

涵虚:指水映天空。末两句意思,翔鸾为何舞落于此?原来是误把碧沼当作了镜子。

其三  墨池

右军真是墨中仙,到处成池岂尽然。

祗有此间疑可信,白云书法至今传。

右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世称其为“王右军”。到处成池:传说王羲之刻苦练字,经常到附近的池中洗笔砚,日久天长池水被染成墨色,这便是有关“墨池”的励志故事。王羲之的墨池,国内知名的有三处,分别位于江西抚州临川区(王羲之曾为临川太守)、浙江温州墨池坊(王羲之曾为永嘉太守)、江西庐山归宗寺(王羲之曾为江州刺史)。白云书法:李纲自注:“羲之受书法于白云先生,今庐山白云洞也。”王羲之学书法于白云先生,东晋以来就有这种说法,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在其《飞鸟帖》中的“(父羲之)尝有《白云先生书诀》进于先帝御府”,即间接证明了此说法。不过,后人多认为这个白云先生是道教的天台山神王子晋(东周太子、王氏先祖)。

其四  石镜

光射苍岩石镜屏,我来一现岂无情。

谁云显晦知时节,长伴空山寒月明。

岂无情:此句表明李纲没有能看到所谓的“石镜”景观。显晦:明与暗,也比喻仕宦与隐逸。末两句字面意思是,不论石镜显现还是隐没,它都一直在山中;其隐喻是,正直高洁的人不论处于仕宦或隐逸中,品行操守都不会改变。这大概是身处贬谪中的李纲对自己的勉励。


        归宗寺左右各有一条溪流,东边一条称鸾溪,西边一条称灵溪。唐宋时期,灵溪旁有个道观称灵溪观。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归宗之旁,西行百余步,有祥符观,旧名灵溪。《九江录》云: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道士宋文超,依庐山南麓而创焉。观记云《玉笥山记》云:秦乱,名宦者十又三人,弃官学道,经于庐山。内武士三人,曰唐建威、李德殳、宋云刀,欲遂栖焉。余十人曰不然,初志归于群玉洞府(位于玉笥山),岂可中道而废。言讫未行,一夕雷电,奄至庵舍左右,化成二溪。溪中盘石上有玉简天篆曰:神化灵溪,金简标题,真人受旨,玉洞潜栖。十人者莫知所终,三武士遂栖于溪侧。汉武帝时,赐名灵溪观。南唐齐王景达重修,功未就而薨,其贤顺妃实成其志。”所谓秦末三武士隐居于此、汉武帝赐名灵溪观的说法,很可能又是道士们的杜撰,因为在西汉时期道教还未成形。

        北宋文人孔武仲,江西吉安人,为孔子后代,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合称“临江三孔”,经过南康军游庐山时作有《自归宗入灵溪观》:

其一

紫霄峰下有禅林,瓦结青瑶地布金。

闻道灵溪才咫尺,携筇不觉后山深。

其二 

石桥横路水溅溅,百尺琳宫馆列仙。

闻有秦人来避世,至今修竹上参天。

禅林:寺院,指归宗寺。青瑶:青石或碧峰。地布金:代指佛寺。出自晋法显《佛国记》中的故事,善施长者愿给孤独贫老之人以黄金铺地买逝多太子园地,建精舍为佛讲经之所。琳宫:道观美称,此指灵溪观。秦人:指关于秦末三武士隐居于此的传说。


        在上一篇庐山山北篇中提到,庐山有两处杏林遗迹,一处在山南,一处在山北,山北的杏林遗迹在龙门沟内,而山南的杏林遗迹就在归宗寺西约二里处。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由灵溪一里,至香泉院。吴大和六年(934年),僧惠珍置次上塔、次下塔,皆百步相望。香泉云者,以流水过董奉之杏林故名,二塔即归宗之方坟也。由下塔五里,至隆教院,在般若峰顶,旧名般若后。隆教之傍有石门庵,次布水庵,次觉性庵,一名崔师台,皆不远百步。觉性之上百余步,有重岩庵。过重岩三里,至谢景先草堂。景先以医技游公卿之门,丞相韩魏公(韩琦)及台阁名士,往往赠之诗,自云所居即杏林之故地。”

        1991年,在庐山山南一墓穴中发现明代和尚、归宗寺主持果清禅师的《重兴归宗田地界址碑记》和有关图刻,其详细记载了董奉杏林、杏坛庵和庵产的情况,指出杏坛庵在陶渊明醉石以东的般若峰下,庵产方圆百里。杏坛庵如今已不存,但留有地名昭仙坛(招仙坛)。近年,庐山市规划了“庐山杏林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包括杏林遗址园、温泉度假区、庐山市中医院、庐康中药谷、中药材种植产业等项目。其中,般若峰下的杏林遗址园已经要开始施工,这张照片是已经建成的庐康中药谷,是一座以乡村振兴、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景区。

        北宋宰相、词人韩琦,曾作有一首《送谢山人归紫霄旧隐》:

董君坛侧杏林新,高卧云霞独一身。

已究丹经成大药,更居仙府得长春。

仁心务济谁思报,道术逢知即示真。

暂别山来应自笑,紫霄曾未识红尘。

谢山人:即陈舜俞《庐山记》中所说的谢景先。董君坛:即杏林坛或董奉馆。杏林新:作者自注:“董仙所种杏今已无有,山人复种千馀株以完旧迹。”丹经:讲述炼丹术的专书。大药:道家的金丹。仙府:借称道观。长春:仙酒名。“仁心”句:指充满仁爱之心,救济世人,却不思回报。“道术”句:指与崇道之人探讨道教法术,一心要返璞归真。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谢山人欣慰自己并没有因暂时出山而被红尘所染,还是决定回到紫霄峰下继续自己的修行。


        紫霄峰(今称金轮峰)上在唐宋时就有舍利塔,关于此舍利塔初建于何时尚无法确定。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由谢氏草堂三里,至灵栖院,一峰在其上百余步,卓然特立,亦名紫霄峰,峰顶有铁浮图九级。记云刘瑗序云:周显德中(公元954-960年),有祥光现于其地,人咸异之,掘下十二尺,得古记云: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有天竺沙门,以释迦佛舍利葬焉。”但随后陈舜俞质疑,《高僧传》记载沙门僧康会献舍利给孙权,孙权始令建寺造塔,发生在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因此说其八年前就有舍利塔,应为世人夸大失实。但陈舜俞也不知舍利塔初建于何时,只接着说:“景德中(1004-1007年),始易浮图以铁。皇佑二年(1050年)重修。”因为舍利塔建于山顶,容易被雷电击毁,故历史上曾屡毁屡建,直到明万历年间所重造铁塔,六角七级,高约18米,且避雷措施得当,才保留了下来。这张1930年代拍摄的老照片,即是金轮峰顶的明代舍利铁塔。

        北宋诗人郭祥正曾作过江州德化县县尉,游览庐山时作有一首《宿归宗寺》:

旷怀王逸少,宅地如翔鸾。池水至今黑,云是墨未乾。

施作金仙宫,楼殿排羽翰。银榜留飞乌,玉蜃吐惊湍。

耶舍宝塔近,笔插青云端。贝叶五千书,两藏龙鳞蟠。

钟磬递虚籁,松杉扶岁寒。护持不变灭,炉烟昼漫漫。

暂游寄僧榻,翛然心界宽。愧无惊绝草,付与苍崖刊。

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金仙宫:指佛寺。银榜: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耶舍:僧人佛驮耶舍,古西域罽宾国人。鸠摩罗什游学时,曾师事之。后应鸠摩罗什之请,于姚秦弘始十年(公元408年)至长安,协助鸠摩罗什译经,后返罽宾,其后不知所终。因此,传说佛驮耶舍携佛舍利来到庐山山南,在此建造舍利塔,也应该都是唐宋时僧人们杜撰的。贝叶:指佛经。五千书:指道经。“两藏”句:似指鸾、灵二溪。虚籁:空寂无声,指风。翛然:超脱貌。惊绝草:令人惊叹的书法。


        归宗景区北面的紫霄峰(旧称上霄峰),海拔1192米;金轮峰(旧称紫霄峰),海拔720米。金轮峰危峰险峻,如笋独立,峰顶为直径约十米的平台。明代重建的舍利铁塔,于1938年9月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对战时,日军发射三发炮弹,将其击毁,至今未建。

        公元1181年正月,朱熹所作与尤袤唱和诗的第十首为《归宗寺》:

金轮紫霄上,宝界鸾溪边。往昔王内史,愿香有馀烟。

千年今一归,景物还依然。涧水既荡潏,山花亦清妍。

不辞原隰劳,乐此宾从贤。访古共纡郁,劳农独勤拳。

怜我乖胜践,裂笺寄真诠。逃禅公勿遽,且毕区中缘。

金轮紫霄:金轮峰、紫霄峰。宝界:佛教语,即净土。此指归宗寺。王内史: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内史。荡潏:水动荡涌貌。原隰:广平与低湿之地,泛指原野。此指到南康军城外。宾从贤:指自己到庐山追访先贤的足迹。纡郁:曲深貌。勤拳:恳切真诚。乖:乖违。胜践:犹胜游,快意的游览。真诠:犹真谛,此指诗作。勿遽:不要着急。区中缘:尘世的俗情,此指官府内事务。最后四句,朱熹自注:“是日,熹以事不得陪杖履。”这一天,朱熹有公务处理,无法抽身陪友人尤袤游览归宗寺,但对于尤袤寄来的诗作,还是给予唱和。


        归宗景区东侧从山上流下的溪流,其下游称鸾溪,上游称石镜溪,石镜溪尽头处是玉帘泉瀑布。自溪涧中段的一处池潭(所谓“右军鹅池”)直到玉帘泉瀑布,溪流两侧石壁上有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和僧侣们留下的大量摩崖石刻,如今作为“玉帘泉摩崖石刻群”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群中最有名的要算黄庭坚留题的“石镜溪”三大字,只可惜现在已模糊不清。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黄庭坚自家乡修水赴京时,与贬谪南下的苏轼相遇于鄱阳湖,相会三日而别。七月十二日,黄庭坚到达南康军,至归宗寺游览,书“石镜溪”三大字,并题款曰:“绍圣元年七月辛亥,同真净禅师热茗此石上,南昌黄庭坚书。”

        北宋诗人李彭(黄庭坚外侄)曾作有一首《游石镜溪》:

石镜溪边树,金轮峰上云。

贪看鱼弄影,不觉鸟迷曛。

山态迤迤好,泉声细细分。

银钩怀柱史,谁复振斯文。

迤迤:斜延貌。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柱史:指黄庭坚,曾担任国史编修官,后人尊他为“黄太史”。斯文:指高雅的诗文。


        石镜溪尽头的玉帘泉瀑布,位于金轮峰、石镜峰之间的兜律峰下,又称紫霄瀑。瀑布悬空40余丈,斜挂如帘,溪水飘落飞入一处深潭,潭水宛如一块温润的墨玉。玉帘泉命名较晚,据方志材料记载,第一个发现玉帘泉的是明代僧人蠡云,是他不畏艰险于荆棘莽丛中发现了此泉,并第一次修通了前往瀑布的山道。所以在唐宋时期的游记和诗文中没有提到过玉帘泉,但其实从远处是可以看到这条瀑布的。

        公元1167年,南宋诗人周必大曾两度游归宗寺,记录在《泛舟游山录》中,其第一次游览在三月十日:“饭罢,日已落,急命车南访归宗寺。……行官道约十里,将至寺,先渡鸾溪桥,酌一滴泉。蹑支径,过水磑,循溪源,有大池纵广十丈,甃护皆以石。又其上则石镜溪,闻刻鲁直三大字,矄黑不能视,独题岁月于王龟龄待制诗碑后。溪上直紫霄峰,鉄塔在焉。村民以二、三月一往采茶,约十里云。自此即架石渠导水,长至二百丈,最为奇特。此外,旧物稀矣。秉烛入寺,在金轮峰、上霄峰之下。上霄者,秦始皇、汉武帝所登也。长老名枞,闽人。同谒王右军塑像,观墨池,又有鹅池,恐伪。”其第二次游览在十月二十一日:“次至祥符观,旧名灵溪,《记》云三武士尝栖溪侧,武赐名,齐朝修创,南唐重修,今石衢甚广而屋宇极不振,自此数百步即归宗禅寺。长老来迎,饭而后行,道中多三军别祠,即所谓三武士,其名曰:唐建威、李德殳、宋云刀。正庙自归宗登山才里余,又其上八里则紫霄峰,顶有铁浮图九级藏舍利,远望如枯木。……过归宗望紫霄峰,亦有瀑布。”

        周必大所说的“鲁直三大字”,指的便是黄庭坚题刻的“石镜溪”;他所说的“王龟龄待制诗”则指的是王十朋两年前的题诗。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游归宗寺,作有一首《石镜溪》:

山中有镜石为台,云雾深藏未肯开。

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

归宗寺的僧人在“右军鹅池”处立碑镌刻了这首诗,周必大在天快黑时匆匆题刻年月日于此碑后。当然,这块石碑早已没了踪影。


        自归宗景区往东北方向行约六里,过鸡笼山后到达东山村观门口,再北行一里多就到达简寂观遗址。简寂观是南朝和唐宋时期的著名道观,其最初的名称为太虚观,据道经与史书记载为南朝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著名道士陆修静创建,是其在庐山修道、传教、整理道经、编撰道教斋式仪范类道书之所。陆修静死后不久,南朝宋皇帝赐之谥号“简寂先生”,故太虚观改名为简寂观。简寂观在唐以前一直是庐山道教最重要的宫观和最大的道教修炼场,香火极盛。唐宋两朝,因为皇家对道教的推崇,简寂观的影响仍然很大。南宋之初,简寂观遭到南侵金兵和李成之流的劫掠,开始变得衰败。元代以后,由于道教失去皇家的支持,简寂观也就逐渐冷落,最终荒芜。

        约公元817年秋,贬谪在江州的白居易,来游庐山山南时,曾作有一首《宿简寂观》:

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

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

灵洞:仙洞,此指道观。尘机:犹言尘俗的心计与意念。市朝:谓朝廷,官府。云母:白云母可供药用。古代道士用来炼丹和服用。


        陆修静是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早年即出家修道,好方外游,遍历名山。南朝宋文帝闻其名,慕其风,命人请他入宫讲道。但陆修静不愿受束缚,固辞不就,继续周游四方布道。大明五年来庐山,构筑居处太虚观,在此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在朝廷多次征召之下,陆修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庐山,来到建康城崇虚馆继续布道修经,十年后辞世,享年71岁。陆修静去世后,遗体被弟子们运回庐山,安葬在布袋岩下。陆修静一直致力于道教经典的搜集、整理,加以分类,列为洞真、洞玄、洞律三部,合称“三洞经书”,并撰写了“三洞经书目录”,这是最早的道藏书目著作。陆修静为道教经典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1080年六月,苏辙游览庐山山南,写下了《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中一首为《简寂观》:

山行但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净客足,山腰苦笋助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馀。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苦笋:陈舜俞《庐山记》云:“苦竹亘生于山谷,春笋初出,其味甘美。俗传庐山诗云:'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碱齑。’言皆珍快也。”唐宋时庐山山南的佛道出家人,把归宗寺的腌韭菜和简寂观的甜苦笋当作美味食物。拜斗:礼拜北斗星,道教祈祷的一种。“大石”句是指简寂观中有陆修静当年的拜斗石,今简寂观遗址中此石仍存。遗书:指陆修静收集整理的道教典籍。


        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简寂)观在白云峰之下,其间一峰独出而秀卓者,曰紫霄峰。故张祜诗曰:'紫霄峰下草堂仙,千载空遗石磬悬。’其北又有屏风山,丹崖紫壁,萦绕盘礴,实山南之甲观。其前一里,有鸡笼山,高百余丈,峰傍有石,远望之若鸡,一青一赤。……观门之上有朝真阁,殿前有先生醮石,高六七尺,方广丈余,其向乾亥,亦名礼斗石。殿之后有道藏石刻目录,列于四壁,中藏铜天尊像。耆旧云:是像也,本归宗寺之佛,会昌之毁寺也,为道士所得,寺虽复而不还,故其像衣沙门服,而加冠焉,闻者晒之。次有先生石磬,其声清越。祠堂之西有白云楼。”文中讲了件有趣的事,归宗寺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时曾遭拆毁,其铜铸佛像被道士运到简寂观中,戴上道冠,摇身一变成为了道教“天尊”神仙,可是铜像身着佛门袈裟还是让人感到可笑。

        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来游览时作有一首《简寂观》

萦迂草径少人行,忽有黄冠洞口迎。

自笑荒芜陶靖节,更寻简寂陆先生。

朝真惟有坛前石,流水犹馀弦上声。

欲听金鸡上金阙,紫霄峰际白云横。

黄冠:道士之冠,借指道士。陶靖节:陶渊明。陆先生:陆修静。三四句的意思是自嘲既无法学辞职归隐的陶渊明,更无法学一心修道的陆修静。朝真:道教谓朝见真人,指拜神和修炼之术。金阙: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后四句,作者自注:“陆先生善鼓琴。观有朝真石。金鸡、紫霄,皆山名。”


        简寂观的西边和北边各有一条瀑布,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西涧悬瀑落于庑前,韦应物之为刺史也,游其下,故其诗卒章曰:'旷岁怀兹赏,行春始重寻。聊将横吹笛,一写山水音。’其北别有瀑水,下与西涧合。白云楼坐见此二瀑。”如今,西涧瀑布依旧,那里大概就是埋葬陆修静的布袋岩;而北边的瀑布已经变成了一座小水坝。

        公元786年春,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为江州刺史,出巡庐山山南时,特别来游简寂观,曾作有《寻简寂观瀑布》:“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犹将虎竹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陈舜俞《庐山记》中所引用的,则是韦应物的另一首诗《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

淙流绝壁散,虚烟翠涧深。丛际松风起,飘来洒尘襟。

窥萝玩猿鸟,解组傲云林。茶果邀真侣,觞酌洽同心。

旷岁怀兹赏,行春始重寻。聊将横吹笛,一写山水音。

解组:犹解绶,指脱去官服。真侣:谓道士。旷岁:长年。行春:谓官吏春日出巡。


        公元1167年,南宋诗人周必大游览简寂观,其在《泛舟游山录》云:“由别径入简寂观,宋陆修静先生故居也,其傍有岳庙,守者云先生炼丹井已过,回步访之,深三尺,在田间。酌讫,乃至观中,陈贤良《记》(指陈舜俞《庐山记》)云:观在白云峰下,其间一峰独秀,曰紫霄;其北又有屏风山,其前一里有鸡笼山。观门有朝真阁今废,殿前有先生醮石,亦名礼斗石。道藏石刻、铜天尊像、石馨、白云楼,经兵火今皆亡,西涧悬瀑落于庑前亦亡,甜苦笋间岁一生,相传先生手种者。”按照周必大的说法,经过南宋初年的兵火,简寂观中除了礼斗石,原来的文物似乎都没剩下。现如今,此礼斗石仍然在简寂观遗址院中,上面有一些后世纪念题刻,可依稀辨认出:“古迹名踪一一游,青山如故水长流。当年礼斗人何在?石上空余绿意浮。”

        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与友人数次造访此地,作有一首《简寂》:

天秋山气深,日落林景翠。亦知后骑迫,且复一流憩。

环瞻峰列屏,迥瞩泉下濞。永怀仙陆子,久挹浮丘袂。

于今知几载,故宇日荒废。空馀醮坛石,香火谁复继。

更怜韦刺史,五字有真意。虎竹付归人,悲风起横吹。

沉吟向绝迹,浩荡发幽寄。来者知为谁,念我傥三喟。

濞:指水流相激。仙陆子:陆修静道士。浮丘:即浮丘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醮坛石:指礼斗石。醮坛,道士祭神的坛场。韦刺史:中唐诗人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五字:这里指韦应物诗《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代指州府长官的官印。横吹:指吹笛。三喟:三叹。


        如今在简寂观遗址处的建筑,大概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门头上残存的字体为“东山林场”,此地域属庐山市温泉镇东山村。公元1170年,周必大又一次来游简寂观,其在《奏事录》云:“(五月三日)癸丑,早,肩舆过简寂观,门外许坚石初为沙石所堙,前岁大水复出。与观主欧阳齐年,对泉石小酌食,甜苦笋名不虚得。齐年求诗,为赋一篇:'疏食山间茶亦甘,况逢苦笋十分甜。君看齿颊留余味,端为森森正且严。’”周必大文中所说的“许坚石”,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观门外有先生炼丹井,次有连理树,其干合抱,其根盘罩于巨石之上。涧中有许坚曝衣石。坚,江南野人,有道术,亦善吟咏,卒于金陵逆旅。已而,人有遇者,尝好浣衣曝此石上。”

        公元1181年正月,朱熹所作与尤袤唱和诗的第九首为《简寂观》:

高士昔遗世,筑室苍崖阴。朝真石坛峻,炼药古井深。

结交五柳翁,屡赏无弦琴。相携白莲渚,一笑倾夙心。

晚岁更市朝,故山锁云岑。柴车竟不返,鸾鹤空遗音。

我来千载馀,旧事不可寻。四顾但绝壁,苦竹寒萧椮。

朝真石坛:指礼斗石。炼药古井:指炼丹井。五柳翁:指陶渊明。无弦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白莲渚:指庐山山北东林寺。“结交”四句,指“虎溪三笑”的传说(参见本系列上一篇)。但实际上陆修静来庐山时,陶渊明已经去世。“晚岁”四句:指泰始三年(467年),陆修静被南朝宋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十年后亡故。鸾鹤: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此借指陆修静。苦竹:作者自注:“相传竹是修静手植,其萌即所谓甜苦笋者。”


        从简寂观返回到官道(今环庐山公路),再东北行约五里,就来到开先寺之南(今庐山秀峰景区外的秀峰村)。此处为十字路口,可沿官道直达南康军星子城西门,故开先寺、开先峡谷(青玉峡)、开先瀑布是距离星子县最近的庐山景点,因此也是古代文人骚客留下诗作和铭刻最多的庐山山南名胜。从秀峰村向西北方向眺望,可以看到山上悬挂着两条瀑布,西边较大的一条即为著名的开先瀑布(今称黄岩瀑布或秀峰瀑布),从双剑峰与龟背峰之间奔泻而下;东边较小的一条称马尾瀑布,悬于龟背峰与鹤鸣峰之间。香炉、双剑、龟背、鹤鸣等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故清代时有了“秀峰”的总称谓,也有了“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美誉。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有《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河汉:银河。潈: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此指山中清泉。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谐:谐和。宿所好:素来的爱好。最后二句说,住在这美好的林泉之地,隐居遁世,正是自己的夙愿。


        这张百年前的老照片是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寺前古树参天,还可隐约看到后面的双剑峰和黄岩瀑布。据史载,南唐中主李璟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公元943年其继帝位后此读书台旧址被改建为佛寺,取开国先兆之意,名为开先寺。南唐灭亡后的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朝廷赐名“开先华藏”。北宋熙丰年间,僧行瑛重修,黄庭坚于公元1091年所作《南康军开先禅院修造记》描述当时有殿屋约四百楹、僧侣数百,这应是开先寺极盛之时。此后历尽沧桑,几度兴废。清代康熙皇帝时,赐匾改名“秀峰寺”,也曾复兴一时,晚清又再衰败。到1928年胡适先生来游览时,“只剩败屋十几间,其余只是颓垣废址了。”

        公元1072年,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南唐元宗(李璟庙号)居藩邸时为书堂,即位后保大年始为伽蓝,号开先,冯延巳(南唐词人、宰相)记碣见存。本朝兴国二年,赐名华藏。鹤鸣峰在其后。元宗之徙南都也,至此院赏恋久之。故有烈祖、元宗、后主之画像,及元宗之旧榻,藏焉至今。开先、栖贤、归宗、圆通四院之僧,皆以三忌日营斋,以怀之。”陈舜俞作有一首《开先寺》:

山门屹屹横青嶂,岩屋霏霏带紫烟。

千尺老松当大道,一条飞瀑落中天。

重来览物应相识,此地寻僧似有缘。

自谓读书非俗客,谪官犹得近林泉。

重来览物:指《庐山记》中所讲,李璟于公元961年迁都南昌时,曾重回故地游览。林泉:指风景优美的隐居之地。


        据清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江西巡抚宋荦重修开先寺,自作记。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州,亲笔御书《般若心经》、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赐寺。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开先寺住持僧超渊迎銮淮安并随至松江,康熙皇帝敕赐御书“秀峰寺”匾额。五十九年(1720年),江西巡抚白璜重修大殿,建御书楼,置香火田,自作记。咸丰三年(1853年),寺毁于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秀峰寺僧人进行重建,但大殿因工程量巨大,一直未能复建。

        这是清代秀峰寺遗留下来的山门,所悬“第一山”匾额出自北宋大书法家和画家米芾。全国各地的名山立有米芾“第一山”题匾或石刻者有十余座,当地人都会说自己的为正宗,但据学者考证,泗州南山(今江苏盱眙都梁山)才应为正源,其他均应为后人摹写复制。不过,米芾确实来过庐山开先寺。公元1082年,米芾从长沙卸任返京,曾于三月过黄州,拜谒身处东坡雪堂的苏轼,然后过江州游庐山。米芾作有一首《开先寺观瀑布》:

度峡扪青玉,临深坐绿苔。

水从双剑下,山挟两龙来。

春暖花惊雪,林空石迸雷。

尘缨聊此濯,欲去首重回。

青玉:青玉峡,为开先寺所在的峡谷。双剑:双剑峰。两龙:指开先、马尾两条瀑布。尘缨:比喻尘俗之事或世间烦恼。


        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千年古刹再度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之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庐山秀峰景区后,对残存的秀峰寺古迹进行了修复,例如双桂堂(秀峰寺的方丈室)、聪明泉、李璟读书台、“秀峰寺”石碑和历代摩崖碑刻等。近年以来,九江佛教界又计划重建开先古寺,现还在筹资规划之中,目前开先古寺的大雄宝殿只能暂时委身于这座民国时期建造的礼堂之中。

        南宋诗人喻良能游庐山时,曾作有《题开先寺》:

其一

少年魂梦到庐山,今日亲游鬓已斑。

聊复挥毫吟紫翠,未妨拄颊对孱颜。

遥看飞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间。

不为白云频属念,应游此地不知还。

其二 

壮观端宜冠九州,未应万壑敢争流。

尽将银汉为悬瀑,一洗红尘变凛秋。

白雨廉纤飞迥野,玉龙夭矫下灵湫。

庐山处处虽奇绝,不到开先未是游。

拄颊:悠然自得貌。出自《世说新语》中东晋名士王徽之“拄笏看山”的典故。孱颜:指高峻的山岭。白云:喻归隐。属念:时刻挂念。端宜:正是。廉纤:形容细微的水珠。夭矫:形容溪流蜿蜒曲折。灵湫:深潭。


        今秀峰景区内遗留下来的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为总统蒋介石避暑而建,在秀峰寺西侧建有蒋总统行宫(原行宫已毁,今为重建)。这座行宫后面的松雪楼,则是作为蒋介石秘书和随行高官的居所,现辟为了宾馆民宿。

        在北宋时期,开先寺西一里的溪流对岸,曾有一个石碑庵。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院前过溪西一里,有石碑庵,大石在山脊,天然如大碣,坚矿不可镵刻。由石碑上山七里,至永泰院,其上有黄石岩。”公元1084年五月,苏轼游开先寺时,曾造访石碑庵,并给隐居在此的退役武将刘顗作诗,其为《刘顗宫苑,退老于庐山石碑庵。顗,陕西人,本进士换武,家有声伎》:

其一

山西旧将本书生,归老岩间未厌兵。

卧闻布水中宵起,错认边风万马声。

其二 

彫弓挂壁耻言勋,笑人渔樵便作群。

五马亲来看射虎,不愁醉尉恼将军。

其三 

肩舆已弃蹑风骓,旧物犹存杨柳枝。

一曲清商近尤好,五陵豪气未全衰。

刘顗:历史文献没有记载此人,苏轼说他本是进士出身,后换为武职。宫苑:宫苑使,唐宋时期官名,不掌实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布水:瀑布。边风:边塞风烟。五马:太守的代称。这组诗也有说是苏辙所作,题目为《陪南康太守访庐山刘顗宫苑山居留题三绝》。射虎、醉尉:引用“李广射虎”和“李广醉酒”的故事,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蹑风骓:指快如疾风的战马。杨柳枝:本为唐教坊曲《杨柳枝》。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此指刘顗家中的歌妓。这两句有调侃意味,说刘顗把战马都换成了肩舆,但却舍不得家中的歌妓,隐居庐山还带在身边。一曲清商:指刘顗让歌妓给客人们一展歌喉。五陵豪气: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蒋总统行宫的西侧便是青玉峡龙潭,该潭是由山上的那两条瀑布之水汇聚而成。龙潭的四壁上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宋代南康军守李亦的篆体"龙"字,字高丈余,是秀峰石刻中最大的一个字。龙潭旁建有“漱玉亭”,但最早的漱玉亭似乎是建在涧流的桥上。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涧中之石或含云母,可坐可卧,可漱可濯。涧上有石桥,桥上有漱玉亭,此山南之绝致也。”

        公元1080年六月,苏辙游览庐山山南,写下了《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中一首为《漱玉亭》:

山回不见落银潢,馀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溅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

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银潢:银河。喧豗:形容轰响。苏辙说这山涧之水让僧人们可以煮茶做饭,流出山去又滋润了稻田。


        除了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龙”字,比较有名的还有宋南康太守朱端章所写“庐山”两字,据说在整个庐山石刻中,只有秀峰这里刻有“庐山”二字,其“山”字的每竖,均可容一人卧睡。此外还有传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和“青玉峡”、元代丞相剌不花所题的“虎”、明代进士陈沂书写的“龙池”、清代进士周祖饶书写的“风泉云壑”等,可说是古代书法家的露天展览。2006年,国务院公布“秀峰摩崖石刻”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084年五月,苏轼游览庐山,作有《庐山二胜》,在诗序中说:“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佳者作二首。”这第一胜便是《开先漱玉亭》: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余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鲩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擘:分裂。两白龙:指黄岩、马尾两瀑布。谼:桥拱。白银阙、水精宫:指月光下所见寺、亭好似仙境中的楼阁。琴高生:《列仙传》中所记载的春秋赵国人,能鼓琴,后于涿水乘鲤归仙。赤鲩公:红鲤鱼。唐代因皇帝姓李,为避讳称鲤鱼为赤鲩公,不准捕捉。芙蕖:荷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清泠:《庄子·让王》篇中说:“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无择)因自投于清泠之渊。”后四句字面的意思是说作者希望问仙求道以追随古代高人,实际上仍是赞美这里的景色,其让人不由自主地想长久留在这里。苏轼的这首诗很有名,后人常将其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并列。


        苏轼兄弟都吟咏了开先漱玉亭,从此让青玉峡、漱玉亭、龙潭的景色名声大噪。此后文人雅士们来到龙潭之畔的漱玉亭,品茗赏月,抚琴吹箫,听泉观瀑,吟诗留题,成为游览庐山必做的风雅之事。漱玉亭已经成了与龙潭相伴不可或缺的标志,其在溪桥之上或在临水之畔,常因大水时被冲毁,但从古到今,总是屡毁屡建。

        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游览山南曾留宿开先寺,在诗序中说:“读东坡漱玉亭诗,至'月出飞桥东’句,想像佳境,有跳入清泠中之兴。予至开先,新桥适成,因书一绝。”此绝句为《飞桥》:

苏仙诗里见飞桥,欲看虹霓踏玉腰。

我到山中虹始见,扬辉有月印青霄。

虹霓:代指山上的黄岩瀑布。玉腰:此指新桥。扬辉:发出光辉。青霄:青天。王十朋在新桥处赏月,没有提到漱玉亭。但之后,王十朋的世交兼同窗好友喻良能,来游庐山时则提到漱玉亭,他作有一首和王十朋诗《题开先寺飞桥,次待制王公韵》:

漱玉亭边百尺桥,游人平步玉虹腰。

凭栏下瞰清渊底,秋水无尘浸碧霄。


        南宋诗人周必大曾几次游览开先寺,公元1167年在《泛舟游山录》中记述:“(三月十日)约十余里,至开先寺。长老不在,同西堂元湛上漱玉亭,观石柱间东坡辛巳四月题名。开先旧屋,惟有此亭。其上即石桥,又其上瀑水落焉,潴为龙潭,旱岁祈祷颇应。”“(十月二十七日)又二里入开先,登漱玉亭,度桥俯涧,涧中石舍云母,如《记》所云。”公元1170年在《奏事录》中记述:“(五月三日)次至开先,主僧虚席,殊不成丛林,而飞桥已为大水所冲。”

        公元1181年正月,朱熹所作与尤袤唱和诗的第八首为《开先漱玉亭》:

奇哉康山阳,双剑屹对起。上有横飞云,下有瀑布水。

崩腾复璀璨,佳丽更雄伟。势从三梁外,影落明湖里。

平生两仙句,咏叹深仰止。三年落星湾,怅望眼空眯。

今朝随杖屦,得此弄清泚。更诵玉虹篇,尘襟谅昭洗。

朱熹题注:“在万杉西二里,亭旧在桥上,今废。”康山:即庐山,宋代为避赵匡胤的讳,一度改称“康山”。三梁:三石梁,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三石梁”在何处。影落明湖: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两仙:指李白和苏轼。三年句:朱熹任南康军知军已三年。杖屦:指拄杖漫步。玉虹:喻指明洁的瀑布或流水。尘襟:世俗的胸襟。昭洗:洗清。


        今天的庐山瀑布群中以三叠泉瀑布最为有名,但在唐宋时期,开先瀑布(今称黄岩瀑布或秀峰瀑布)才是庐山瀑布的代表。因为开先瀑布从山下远处就可以看到,水大以及能见度好的时候从南康军星子城(今庐山市区)或鄱阳湖上都能看得到,因此其往往吸引人们想进山去近距离一探究竟。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瀑布在其西。山南山北有瀑布者无虑十余处,故贯休题庐山云:'小瀑便高三百尺,短松多是一千年。’唯此水著于前世。唐徐凝诗云:'今古常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李白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半天。’即此水也。香炉峰与双剑峰相连属在瀑水之傍,迁莺谷在其东北,水源在山顶,人未有穷之者。”本系列上一篇中,介绍了山北双剑峰和香炉峰,现在看到的是山南双剑峰和香炉峰。

        吟咏开先瀑布最著名的诗歌,无疑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还有对此瀑布的描写:“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关于“三石梁”在哪里,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古人多猜想其大概位于开先瀑布之上游,因为那里人迹罕至,所以不知其貌。今人则有说是三叠泉瀑布的三叠,有说是七彩瀑布的下瀑,有说是石门涧瀑布的气势,莫衷一是。要我说,“三石梁”其实就是开先瀑布本身,仔细看一下开先瀑布的崖壁,是不是明显地分为了三层。


        陈舜俞在《庐山记》中引用描写开先瀑布的诗作,除了李白诗作,还有一首是中唐诗人徐凝所作。唐末五代王定保所编撰的轶事小说集《唐摭言》中讲了个关于张祜与徐凝争解元(乡试第一名)的故事:白乐天(白居易)典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时张祜自负诗名,以首冠为己任,既而徐凝后至。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矛盾。祜曰:“仆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嘉句?”祜曰:“《甘露寺》诗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诗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则善矣,奈无野人句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祜愕然不对。于是一座尽倾,凝夺之矣。

        让徐凝拿到解元的这首诗便是《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前两句描写瀑布从千仞高空飞流而下,雷鸣奔涌人江的气势。后两句写瀑布奔流而下,有如一条白练把青翠的山色分隔开来,景象蔚为壮观。


        李白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更浓,徐凝的诗作则更现实主义一些,两首诗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说还是李白的诗作有形有神,更胜一筹。苏轼在游开先寺时,对这两首诗进行了评判,他在《自记庐山诗》文中说:“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陈令举即是陈舜俞(字令举),可见陈舜俞的《庐山记》写成之后,便成了庐山的导游手册。

        公元1084年五月,苏轼在开先寺所作的这首诗为《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尘陋:谓凡俗浅陋。恶诗:指拙劣的诗。苏轼认为既然已经有李白这首著名的七绝作在先,后来的诗人就应该存着敬畏之心,起码在七言绝句上别想着压过李白;有人说白居易欣赏徐凝的这首诗,那更是一派胡言。

        开先瀑布的西侧有文殊峰,峰顶有文殊塔,初建于北宋,现塔为1999年重建,高九米,内设有文殊菩萨塑像。此处有观景台,视野极阔,可俯瞰瀑布,也可远眺鄱阳湖和星子城。自文殊塔继续上行到瀑布上方,这里有黄岩寺,属于黄岩森林公园,可探幽瀑布的上游溪流,其源自庐山的最高峰—大汉阳峰。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由石碑上山七里,至永泰院,其上有黄石岩。……永泰之前,有文殊台,与香炉双剑峰相为高下。瀑布前在山下,皆仰而望之,固为雄伟。至文殊台,则平视之,然后知轰雷、飞练皆赋象之不足也。”

        公元1080年六月,苏辙游览庐山山南,写下了《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中一首为《开先瀑布》: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

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

入海明河惊照耀,倚天长剑失提携。

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明河:天河,银河。苏辙人家就有自知之明,没有写七绝,而是写了首七律。

        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游开先寺、观瀑布,写下了一首《游开先寺,观香炉瀑布诸峰,读李苏二仙诗,知庐阜之胜在是,记以十韵》:

庐山何处好,胜地有开先。瀑水漱寒玉,香炉生紫烟。

紫霄长近日,黄石不知年。雁荡灵湫合,酆城宝剑连。

龟行似朝斗,鹤唳欲冲天。马尾只自洗,牛头奚用穿。

雄词惟太白,妙句更苏仙。寺占星流处,桥飞月出边。

碑方阅华藏,梦已到栖贤。明日游三峡,归心定决然。

王十朋把这里开先寺山上山下的美景作了个总结,他在诗句中分别注释:“漱玉亭”、“香炉峰”、“紫霄峰”、“黄石岩”、“有两瀑布”、“双剑峰”、“行龟峰”、“鸣鹤峰”、“马尾泉”、“牛头岩”、“星子县”、“山谷作《开先华藏院记》”。三峡:这里指的是庐山山南另一处著名景点,栖贤寺所在的山谷,称为三峡谷,内有三峡桥(今称观音桥)。对最后两句,王十朋自注:“予易任夔子,方力丐祠,闻三峡之名愈起归心。”夔子,指夔州。丐祠,指请求奉祠。王十朋将赴任夔州知州,夔州远在长江三峡之中,因此听说明天去游览庐山栖贤寺三峡谷,不由地想到前往长江三峡路途的艰险,心中还希望朝廷能允许他不去夔州而改任一个奉祠宫观使。

        自开先寺东北行约二里,可至庆云峰下的万杉寺。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期,唐代时称为庆云院。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僧太超手植万杉,造福于民。到天圣年间(1023-1032年),宋仁宗听闻了此事,赐寺名“万杉寺”并御书“金仙宝殿”匾额,还为寺题下“国泰清净”四个大字。因为有了皇帝亲赐的匾额、御书、佛像法器等,万杉寺在宋代鼎盛一时,宋之后衰落,在明代中期、清代中期也曾一度复兴,与归宗寺、秀峰寺、栖贤寺、海会寺,并称“庐山五大丛林”。

        公元1080年六月,苏辙游览庐山山南,写下了《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中一首为《万杉寺》: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首两句:苏辙自注:“仁宗初年,有僧手种万杉,特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赐之。”石溜:岩石间的泉水。

        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云:“由开先至万杉院二里,本朝景德二年(1005年)始建。旧有古石崖,先是僧曰太超,即山植杉万本,有为之言于朝者,乃赐钱建院,仍赐土田、佛像供器,及其成也。仁宗赐御篆榜其殿,曰'金仙宝殿’。内翰钱易书其门榜,有仁庙御容,章懿明肃之写真,及锦衾褥、销金服数事藏焉,皆当时所赐。太超亦号'广智大师’,是院旧名'庆云’,天圣中(1023-1032年)敕改今额,直集贤院徐奭记碣尚存。院后有流泉,泉畔有滴翠亭,游者必久之。”文中的“仁庙御容”是指宋仁宗的画像,“章懿明肃之写真”似应为“章献明肃之写真”,是指章献明肃皇太后的画像。天圣年间时,宋仁宗还没有亲政,朝廷实际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

        公元1165年八月,王十朋作有《游万杉院》: 

其一

谁栽沙苑千株柳,争似庐山万本杉。

如欲岁寒长不改,更栽松柏满幽岩。

沙苑千株柳:指公元537年,西魏宇文泰以不满1万人的军队在沙苑(今陕西渭南东)大破东魏高欢20万大军,宇文泰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上植柳树一株,以示庆贺。争似:岂似。首两句的意思是,宇文泰是在杀人之后种植柳树,哪里比得上僧人太超是在和平年代种杉万株更造福百姓。

其二 

庐山三百六十所,长有神光照万杉。

借问山中有何宝,仁宗飞白字非凡。

仁宗飞白:指宋仁宗御书“金仙宝殿”匾额,还为寺题下“国泰清净”四个大字。飞白,亦作“飞白书”,一种特殊的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欧阳修《归田录》载:“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其三 

一水遥分瀑布馀,万杉深处散明珠。

不知散却珠多少,能买人间富贵无。

散明珠:指万杉寺中有珍珠泉,北宋时建有“滴翠亭”,南宋时也称为“散珠亭”。今万杉寺中仍有“珍珠泉”摩崖石刻。

        公元1167年,南宋诗人周必大曾两游万杉寺,在《泛舟游山录》中记:“(三月十一日)至万杉院,天始明。顷经焚荡,尤贫乏。同长老上散珠亭,即旧滴翠亭也。观仁宗飞白'清净和尚’等字及勅札数通,钱易、王随、王钦若、王曙、章得象诸朝士送僧太超诗,太超乃天圣中开山者。”又“(十月二十七日)进至万杉院,上滴翠亭。”从周必大的描述看,在南宋初年的战乱中,万杉寺也遭受到了毁坏。清代的万杉寺,在太平天国时被毁,清末重建,又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摧毁,现万杉寺是从1995年开始在原址重新复建的。如今的寺院是一座尼僧寺院,规模宏大,气派庄严,寺中除了古迹“珍珠泉”,还有北宋时遗留的“龙虎岚庆”四个大字石刻,以及一株千年古樟。

        公元1181年正月,朱熹所作与尤袤唱和诗的第七首为《万杉寺》:

休沐聊命驾,驾言何所之。行寻庆云寺,想像昭陵时。

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空山岁年晚,郁郁凌寒姿。

当年雨露恩,千载有馀滋。匠石不敢睨,孤标俨相持。

更启石室藏,仰瞻天像垂。愿以清净化,永为太平基。

休沐:休假。驾言:指出游、出行。语本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作为仁宗的代称。匠石:此指伐树的木匠。孤标:此指杉树挺拔的身姿。相持:指杉与寺互相依存。作者在此自注:“寺前后杉万本,皆天圣中植,有旨禁剪伐者。”天像:指皇帝的画像。对于最后两句,作者自注:“寺藏仁祖御飞白书,有'清净’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庐山秀峰 舒心温泉
李白和苏轼,谁更有“才”?一个相同“题目”,最后分出了高下!
王立群 商震解读《宋·苏轼·题西林壁》
苏轼与庐山涉笔成趣 佳作生辉
李白写庐山太出名,苏轼不肯再写,僧人一顿马屁,他提笔连写三首
七律·读苏轼《自记庐山诗》[七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