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司马光的传世墨迹和《资治通鉴》的经典语录
  •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字公实、君实,陕川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别称司马温公、司马文正。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参加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仁宗末(1036),迁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1046-1067),进龙图阁直学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为宋朝的长治久安,他在政治上对西夏、辽国采取割地求和政策,并上《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神宗时,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不断反对新法,迫使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哲宗即位,元佑初(1086)拜尚忆左朴射兼门下侍郎 ,遂废新法,恢夏旧制,是为“元佑更化”。年六十八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像

  • 司马光书法:瘦劲方正 毫不马虎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据目前所知,现存公认的的司马光真迹有三种:

一、手稿墨迹。有《通鉴手稿》、《天圣帖》、《宁州帖》、《洛阳耆英会序》等。均为正书(楷书)。《洛阳耆英会序》可见笔者图集“ 北宋 司马光 小楷 《洛阳耆英会序》”

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

《宁州帖》 纵32.7厘米,横57.6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宁州帖》为司马光去世前一年(六十七岁)元丰八年(1085)冬十一月,写给侄儿司马富的手札,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帖上钤有元滕用衡、苏大年,明沈周、项元汴,清江德量、伍元蕙、罗天池、潘延龄等鉴藏印记。其书法结体方正,用笔的起落明晰利落,古雅淳厚,并寓隶书笔意。


与太师帖(自承帖)

神采帖

从内容看,《神采帖》应为司马光壮年时所书。其时司马光虽已步入仕途,然官阶尚未很高,其以极谦卑之措辞,问“太师”之身体状况。有专家分析,此太师或为文彦博(1006—1097)。文彦博加检校太师的制词,即由司马光起草。信札所反映的,应该是司马光壮年仕履生涯的状况。该信起首“昨与同列俯伏门下,未获奉望颜色”云云,乃指司马光和同僚一起去拜访一位政界前辈,在不获接见之后,又以谦卑的措辞向该前辈致函,可见当时司马光本人虽然已经进入仕途,但官阶资历尚未很高,当在其壮年时期。将这封信与传世的司马光晚年墨迹对比,如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稿》,可以发现,这封信的笔迹不如晚年老辣,也可印证它是司马光早年墨迹。


司马光书法《天圣帖》楷书,纸本,纵30·3厘米,横4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圣帖》共十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一字。司马光此件为陈省华手书诗稿所作跋语一则,亦称《天圣帖》。文中所称“先太尉”,乃司马光之父池,“故相国庞公”,乃庞籍,“故省副陈公”乃省华。

司马光这幅跋语以工整的小楷书写。通幅结体端正、严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隐隐可见些许隶书的波磔之美。而在起笔收笔或勾挑处的用笔与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相似。事实上,北宋士大夫书家的书风,大多受颜真卿影响。司马光的这件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释文 :天圣中先太尉与故相国庞公,同为群牧判官、故省副陈公与庞公善,光以孺子得拜陈公于榻下。元丰二年,八月乙丑晦。陈公之孙法曹过洛,以公手书诗稿相示,追计五十年矣。乌呼!人生如寄,其才志之美,所以能不配于后者,赖遗文耳。苟无贤子孙,其湮没不显于世,可胜道哉!光窃自悲,侍公之久,今日乃得睹公之文,又喜法曹君之贤,能显融其先烈,是敢嗣书于群贤之末。涑水司马光。


《资治通鉴》手稿残卷 现藏国家图书馆

司马光的修书精神与毅力令人感动。为了写好《资治通鉴》,他常常拒不见客,日以继夜地工作。所参考的书之多,后人为之叹绝。据说光是草稿,就堆满了两间房子。多不算什么,关键还是认真。黄庭坚说:“余尝观温公《资冶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近人马宗霍云:“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资治通鉴》一书凝集着司马光毕生的心血。

然而司马光浩如烟海的《资治通鉴》书稿大多散失,现在能看到的,仅存460余字,而今更显弥足珍贵。卷背有陈谢状5行,24字,亦是司马光手笔。

这460余字记录了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的事件。


二、书写的碑刻。有洛阳的《王尚恭墓志》、浙江的《家人卦》等。隶书为绝大多数。

王尚恭墓志

《王尚恭墓志》于1936年在洛阳北陈庄出土,刻于宋元丰七年(1084)十月。志石呈正方形。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每列41行,满行20字。《王尚恭墓志》全称为《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其志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文,司马光书丹,李稹镌刻。《王尚恭墓志》是一方宋代名志,具有较高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王尚恭,《宋史》无传。《王尚恭墓志》志文在《范纯仁文集》中有记载。另外,在《宋史翼》和《宋元学案补遗》两本书中,有关王尚恭的事迹皆来源于志文。可见,《王尚恭墓志》是了解、研究王尚恭最翔实、最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可补史料记载之缺。墓志中对王尚恭祖籍的记载与史料的记载完全相符。志文记述了王尚恭为人豁达、襟怀坦白,足智多谋,为官清廉。年迈回乡后身居耆英会第四要位,卒后又有朝廷重臣为其撰文立碑,可见王尚恭与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政治观点和爱好趣味相同。王尚恭虽史书对其没有记载,但从志文中不难看出王尚恭在当时并非默默无闻之人,而是一位声名显赫、极有影响的著名人物。《王尚恭墓志》是一方集名人撰文、名家书丹、名师镌刻的集大成之名志。尤其是司马光书丹的志文,更为书法家所青睐。

《王尚恭墓志》为司马光晚年所书。志石布局分上下两列,这种形式可能在书写此志文时为手卷形式,故摹勒在方形志石上只好分为上下两列。这样反而使志石布局疏朗明快,形式新颖别致。此墓志取法似是承袭曹魏《王基残碑》等“铭书石”而来,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在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风盛行之际,可谓难得之佳作。通观整篇志文,朴茂高古,气势雄浑,透露出很强烈的金石气息。以此墓志看,宋高宗所赞“司马光隶字真似汉人”,决非溢美之辞。

王尚恭墓志局部

有人总结其隶书的特点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风致。

从文献记载来看,司马光的隶书颇有时誉。黄庭坚《论书》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书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黄庭坚是一代大家,最重视作品的气韵,能得到他的激赏,说明司马光的书法成就的确过人。董更《书录》也引《中兴小历》宋高宗语称:“司马光隶字真似汉人,近时笔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字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明末清初朱彝尊引《宋鉴》中有宋高宗珍藏司马光隶书《中庸》、《家人》五卷的记载。

三、钱文,即与苏轼行书合璧成为对钱的“元祐通宝”。系篆书。

元祐通宝母钱样钱

2008年,洛阳市发掘出土了北宋中期宰相富弼墓志。墓志的志盖“宋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致仕韩国公赠太尉谥文忠富公墓铭”25字,为司马光亲笔篆书,为司马光极为罕见的篆书书迹。(由于同时是篆书方便比较,故把此段放在这里而未放在“碑文”下面)

富弼墓志盖

总的来说,司马光之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之能,并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在宋人书法中无疑是自成一家、独树一帜。


  • 《资治通鉴》的由来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一度占上风,作为反对变法旧党首领的司马光主动要求出京为官。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司马光在他外放做官期间,看到满屋子都是史书,浩如烟海的史籍,即使一个人穷一生精力也难以遍览,于是产生了编写一部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使人能便捷地了解几千年历史的兴衰得失。这一想法得了好友——历史学家刘恕的赞同和支持。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司马光就把自己编撰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了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英宗看后,非常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于是司马光牵头,召集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共同讨论编撰宗旨、提纲,并由刘攽负责撰写两汉部分、刘恕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写隋唐五代部分,最后由司马光总其成,由其子司马康担任校对。

  • “神宗”赐名

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说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还亲自为书作序。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朝廷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这部史书的编修工作。

  • 虎头蛇尾?

还有个小插曲,司马光写这部书花费的时间太长,于是有人怀疑,司马光这么磨洋工,是不是为了多拿一些政府给的编书津贴?司马光一听就毛了,顾不得再细细打磨,赶紧加快进度早点收工,所以书的最后部分稍显杂乱烦琐。到神宗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终于完稿。如果从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编修《通鉴》的书局成立算起,到元丰七年(1084年)修成为止,历时就有19年之久;如果从嘉祐年间着手《通志》时算起,那么时间就不下30年。


不管怎样,《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呕心沥血,耗时近二十年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有人摘录了《资治通鉴》书中的十句经典。如果你没时间看书,看看这十句经典。亦可作管中窥豹:

一、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译: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二、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译: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三、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译: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四、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译: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五、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译: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六、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译: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七、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译: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八、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译: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九、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译: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十、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译: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这些话拿到今天来看,仍然不过时。


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文学自矜,他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司马光“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他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司马光做学问认认真真,把做学问与作文章结合起来,虽无意为文而文自工。可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由此可见,做学问、写字,都是老老实实没有捷径的,扎实的功夫是发挥创意的基础,看看今天的“专业书家”的创作,对比司马光这个“专业史家”的书法作品,不禁哑然失笑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 司马光 书法欣赏
胆敢独造 卓尔不群的司马光——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1
司马光 隶书《王尚恭墓志》
司马光不止会砸缸,书法也很牛!
看看那个砸缸的司马光的隶书!锋棱宛然,刚柔相济!
司马光隶书《王尚恭墓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