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奇:CTO逆向PCI中如何选取侧枝血管



侧枝血管的分类与特点

侧枝血管可根据侧枝循环的走形分为:间隔支侧枝、心外膜侧枝和心房侧枝。根据右前斜/足位造影分析,逆向PCI常用侧枝血管为:间隔支,间隔支-间隔支,心外膜-角支,心外膜-心尖部,圆锥支-间隔支,心外膜(钝缘支-角支;角支-角支;右室支-角支)。不同侧枝血管的特点见Table 1。

Table 1


不同侧枝血管的特点




逆向PCI治疗选择侧枝血管常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有:侧枝是否连续?导丝进入和出来(到达闭塞段远端)会碰到什么困难?扭曲程度?侧枝上有无分支?血管大小?并发症(穿孔)概率?是否是唯一侧枝血管?通过对侧枝血管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根据微导管在冠状动脉远端造影,结合冠脉选择性造影将间隔支侧枝进行CC分级,用于评价CTO的侧枝循环程度,可分为:0级,无连续性;1级,可见、丝状连续血管,轻度扭曲或螺旋;2级,明显可见、连续血管,轻度扭曲或螺旋。


理想的逆向侧枝血管如Figure 1所示,具有以下特点:入口角度大(>90°);侧枝血管连接清晰;侧枝血管粗大;侧枝无扭曲;侧枝血管本身无分支血管;出口角度大(>90°);出口后闭塞靶血管存在一定距离的上行节段(无分叉)。


Figure 1


理想的侧枝血管



然而现实中的侧枝血管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存在细小分支;入口、出口角度徒直;出口位于闭塞远端分支血管处(分叉、缺乏导丝上行支撑节段)。


侧枝血管的选择及通过要点

CTO逆向PCI治疗的侧枝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解剖、技术和器械三方面的因素。解剖因素包括:侧枝入口、体位、出口;分析侧枝连续性、螺旋、急性成角、分支;闭塞血管远端与侧枝出口血管的关系,有无分支存在。技术因素包括:选取最能暴露侧枝行径的体位进行评估;选择性造影、间隔支“冲浪”、旋转(多体位)造影;缓慢操控导丝/微导管,跟随心跳节奏(舒张期推送);扭曲节段适当旋转导丝。器械因素包括微导管(Corsair,Finecross,Corsair-pro,Caravel)和导丝(Sion,Fielder XT-R,Souh-03)的选择。

间隔支侧枝血管造影分析:入口:RAO/Cranial,右前斜/头位;体部:RAO/Caudal,右前斜/足位;出口:LAO,LAO/Cranial,左前斜,左前斜/头位。间隔支侧枝通过要点:1. LAD-RCA:入口较少成角、扭曲,行径决定成功(>大小),导丝“冲浪”,微导管选择性造影。2. RCA-LAD:入口成角、扭曲较常见,微导管选择性造影,导丝缓慢爬升。

心外膜侧枝血管造影分析:房室沟血管:左前斜、正足位,左前斜或正头位;右室支血管:左前斜或右前斜,右侧位或右前斜/头位,左前斜或右前斜/头位。心外膜侧枝通过要点:通常存在扭曲、分支,延展性大,血管大小决定成功;微导管造影,缓慢推送导丝及微导管,避免过度旋转;警惕痉挛、穿孔、闭塞等并发症;若为优势型或唯一侧枝提供血管,需事先评估并发症出现时患者的耐受性(血流动力学)。


小 结

逆向技术开通CTO病变,治疗前应仔细评估侧枝血管(每一个)的位置,可行性,优先选择性。若可能,间隔支侧枝通常为术者首选(安全);其次为心外膜血管;特定病例可考虑其他途径(SVG等)。诊断性造影往往不能详细提供术者所需要的信息,需针对侧枝进行多体位造影(指引导管)。微导管超选、多体位造影,在导丝通过困难时往往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失败原因)。心外膜(螺旋状)侧枝导丝一旦进入后不要轻易撤出,跟进微导管选择性造影可明确导丝受困原因。了解侧枝特性,改进器械(导丝、微导管),经验积累可提高成功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慢性完全闭塞(逆向技术) 介入治疗中如何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专家笔谈】逆向介入治疗解读
陈纪言:CTO逆向技术策略七大法则
付金国:Fielder XT系列导丝之我见
柳景华教授:逆向CTO-PCI关键步骤及操作技巧
CTO病变侧支循环的选择与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