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江红》作者是岳飞吗?明朝才出现这首词,宋朝元朝无人见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认为,第一段主要是抒怀,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值得怀疑的地方在第二段里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为什么要踏破贺兰山缺?给宋朝带来靖康耻的是金朝人,金朝人的老巢在东北,贺兰山在西北,要报仇也是要找东北去报仇啊。这个这么理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王克、孙本祥、李文辉等人经过实地考查,发表文章《从“贺兰山”看〈满江红〉词的真伪》(《文学遗产》1985年3期),文章结合岳飞早期军事活动,认为岳飞是以磁州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贺兰山为活动中心的,词中所提的“贺兰山”不是宁夏境内的贺兰山,而是河北省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河北省磁县境内的贺兰山?岳飞就这点志向?辛辛苦苦就是要攻取河北省磁县?岳飞是要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黄龙在哪里?在金朝的老巢吉林农安,这才是岳飞的志向。所以这一说是胡说。

又有人说,贺兰山是宁夏的贺兰山,但是在词中是泛指。岳飞为什么要泛指?岳飞说“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泛指了吗?“靖康耻,犹未雪”说的清清楚楚,不避讳,为何后面要拿贺兰山避讳?不合理。

中国宋史学会前会长邓广铭教授曾经发表文章指出《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文史知识》1981年3期)和《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文史哲》1982年1期),提出《满江红》不是后人托岳飞的伪作,的确是出自岳飞之手,岳飞之孙岳珂当年没有搜访到其全部遗文。

岳飞的这首词最早出现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王熙在河南汤阴县岳庙中所写《满江红》石碑,这已是历史学界公认的,这首词在宋代、元代的确没有可考的文献记载。

用脑子想想,这么美的一首词,从产生到被后人发现,既然隔了四百多年。中间这四百多年为什么没有人记载这首词?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发现的时候也没有载明原文出处。究竟是什么原因?

笔者经过大数据分析认为:

这首词就是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人所作,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时,不幸在河北怀来被瓦剌部太师也先俘虏,堂堂明朝皇帝,被少数民族俘虏,实在是奇耻大辱,和322年前北宋靖康之变非常相似。

一年后,明朝和蒙古瓦剌部议和,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放回北京,名义上恢复瓦剌部对明朝的朝贡,实际上是明朝的妥协,每年要赏赐大量的财物给瓦剌人,也是耻辱。

因为作者是明朝当朝人,他在词中不好说“土木耻、犹未雪”,毕竟要避讳,所以作者假借北宋的故事“靖康耻”来说事,这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是一样的,明末是唐皇,说成汉皇,主要是避免麻烦。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贺兰山是一块抗击匈奴的热土,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义渠戎后,贺兰山地区纳入秦帝国版图。秦末,由于中原的内乱,贺兰山地区被匈奴占据。公元前127年,汉朝名将卫青等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

在明朝永乐年间,贺兰山东边的河套已被蒙古人实际占领,而贺兰山边上的宁夏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是明朝和蒙古军队交锋的重要据点。所以,作者才要跑到贺兰山去雪“靖康耻”,去收复贺兰山脚下的河套地区,以报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虏之仇。

河套问题一直困扰明朝,后来嘉靖二十七年,内阁首辅夏言因为建议收复河套被嘉靖皇帝杀头。我认为词是明朝英宗时期的人所写,假借岳飞的名义,说的事其实是土木堡之后的事。词最早发现也是在明英宗复辟后的第二年(1458年),这样一来,所有解释就都合理了。

我们肯定,岳飞作为伟大的爱国将领,他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这首《满江红》真不是他写的。以上是个人一些浅陋的分析,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没有去过宁夏贺兰山
青园·人文燕赵|岳飞《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在哪里
发现岳飞《满江红》手稿文字与今本不同,修改原稿的高手是谁
为什么说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明朝人的伪作?
今日头条
岳飞满江红全文 |原文|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