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9年战友遗体被遗失,30年后,老兵深夜乔装越境寻找遗骸

2010年春节刚过,广西爱店某家小旅馆迎来了一个古怪的客人。他衣服很是简陋,深蓝色的外套早已洗得发白,办理入住时选了一晚上八元最便宜的房间。

说他古怪,是因为刚入住他就从包袱里拿出一张遗像,神情肃穆地摆在房间桌子正中央。白天他在旅馆附近摆了个修自行车的小摊,给过往行人修车。

等晚上回到房间后,各种陌生面孔便纷沓而至。旅店老板留了心眼,翻开这人办理入住时留下的信息,郭益民、河南人。“看上去也不像是坏人啊。”老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打算一问究竟。

“老郭,你来爱店是干啥呢?我看你这架势是打算长住啊。”看着低头专心修车的郭益民,老板好奇问道。

“找人。”郭益民简短回答道。

见对方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意思,老板讪讪离开。只是他没想到,郭益民所想要找的人,已经不在人世许久,他要找的,是一具遗失了三十多年的遗体。

要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还得回到1978年那段战火纷飞的时光,才能一窥这段尘封了三十余载的往事。

炮火连天许下的生死约定

1978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郭益民应征入伍,与比他小一岁的同乡李保良结识。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有为国效力的理想,因此结为挚友。

不久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郭益民和李保良跟随部队前往广西,来到五百多公里的边境一线上,二人被分在了两个不同的连队,冒着连绵的炮火和硝烟,他们第一次见识到战争的残酷。

图: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郭益民在八连,战斗打响不久后,他就眼睁睁看着冲在前面的连长被一发炮弹炸成血雾。

“连长牺牲了,得把他的遗体弄过来。”就这样,在指导员的指挥下,郭益民等人冒死冲到前方,把被炸得四分五裂的连长遗体用雨衣包裹好。

看着前一秒还好端端的人就这样牺牲了,眼前血腥的场景让郭益民震撼不已,强忍生理上的极度不适,他突然担心起自己的老乡李保良来,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安全。

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来不及多加思考,只能跟随其他战士不停向高地发起冲击。

一路上,不停有战友在敌军密集的火力攻击中倒下。郭益民见战友们死的死,伤的伤,一时间怒火攻心,立刻忘记了对死亡的恐惧,哪怕要让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必须把前面受伤的战友救回来。

他和其他幸存的战士们发出怒吼,提着枪冲锋上去,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他们终于冲上高地,圆满完成组织交托的任务。

就在整理战友遗体、抢救伤员的过程中,郭益民遇到了同样经历过恶战的李保良。

图:李保良 (自卫反击战烈士)

“保良兄弟,你还好吧。”郭益民激动地冲上去抱住李保良,仔细打量着他。

“郭大哥,我好得很,也没挂彩。”李保良哈哈一笑,被炮火熏黑的脸上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他看着郭益民满身血污,担心问道:“你没事吧。”

“我很好,身上的血不是我的。”察觉出兄弟的担心,郭益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这次意外相逢,两人激动不已。战场上的残酷,也让他们深受触动。

“哥,要是我光荣了,你可得操操心,千万别把我扔在这里。”李保良看着远方还未散去的硝烟,幽幽说道。

郭益民看了眼面前的小兄弟,用力点了点头。“一定,咱们约好了,如果我光荣了,你也一定要把我的尸骨带回老家。”

相聚时光并未持续太久,嘹亮的集合号就响起来了,郭益民和李保良从战壕里慢慢站了起来,紧紧握了握手,互道一声“珍重”后便迅速归队。

两人都不曾想到,这短短两个字,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句话。

图: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留影

三十余载漫长守约路

1979年3月10日,郭益民和李保良二人所在部队分别接到了坚守阵地的命令。两支部队虽然只相隔几百米,但由于战况激烈,所以完全不清楚对方的消息。

郭益民的部队在与敌人激战十余个小时后,接到了撤出阵地的命令。当他们坐在解放牌汽车里,远眺着对面山坡上一排排墓碑,所有人都默默将帽子取下,低头不语。

那里埋葬着他们的战友,一群明明有美好未来的有为青年为了守护国家的安全,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再也无法回到熟悉的故土,想到这里,郭益民和其他战友们忍不住流下眼泪。

他没想到,等回到驻扎地时,却听到了惊天噩耗。

图:自卫还击作战烈士追悼大会

19岁的李保良,牺牲了。

郭益民的脑袋被这句话猛地炸晕了,嗡嗡响个不停。他不停摇晃着告诉他消息的战友胳膊,一个劲地问道:“他怎么死的?死在哪里了?”

可是,没人能回答他。

带着沉重的心情,郭益民回到祖国。不久后,部队虽然追认李保良为革命烈士,但因为当时撤退匆忙,李保良的遗体并未带回国内,只能就地掩埋。

按照部队规定,我军遗体遗失在境外,一律被列为军事机密,保密期需要整整三十年。

同样是军人的郭益民,自然对这条铁律再熟悉不过。可是当初和李保良的约定犹在耳边,倘若谁牺牲了,一定要把对方的遗体带回祖国。

“保良兄弟,我对不起你。”想到此,郭益民痛心疾首,光靠他一人之力又怎能前往越南把战友遗体寻回,他只能带着无限遗憾退伍返回老家。

图:参加对越作战的解放军士兵

那一年,郭益民20岁。拥有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又从越南战场上凯旋而归,回到老家本应该春风得意,可是和李保良的约定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我一日找不到他的遗体,我就永远无法安心。”

他选择等待,等三十年保密期过后再行动,一定要搞清楚,保良兄弟究竟被埋在了哪里。

在他的家中,一张被放大的李保良黑白肖像成为最后的念想。几十年来,郭益民每次进出,都会在遗像前恭恭敬敬上三炷香。

虽然已经娶妻生子开始新的生活,但多年来,他心里最放不下的人,还是战友李保良。

图:李保良与郭益民

2009年,50岁的郭益民终于等到了脱密期。他没有耽误片刻,立即提上早已准备好的行囊出发,前往郑州、长沙、武汉等地,遍寻当年幸存下来的战友搜集线索。

除了简单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外,他全身上下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李保良的遗像。

他辗转多地,想要知道掩埋遗体的具体位置,可竟无一人能提供具体线索。有时候,就连当事人都无法确定的信息,郭益民却如获至宝,为了求证心甘情愿在多地奔波。

然而,始终无法确定李保良遗体的具体位置。

图:郭益民

战友的遗体究竟在哪儿?

阴郁天空下,无数炮弹在阵地上炸开了花,子弹呼啸着擦脸而过,郭益民扛着枪怒吼杀向敌人。“郭大哥”,炮火连天的战场瞬间变得安静下来,只听得见郭益民沉重的呼吸声。

他转过头,满脸血污的李保良映入眼帘,年轻稚嫩的脸上还挂着灿烂的笑容。

“郭大哥,我在这里。”李保良朝他伸出手,越来越近,郭益民满心欢喜朝他跑去,就这在一瞬间,李保良突然消失了。

“保良兄弟……”郭益民大叫着一跃而起,眼前一片黑暗。他才意识到,原来又做梦了。

这么多年了,始终不知道李保良的埋葬之处。想到战友遗体一直流落他乡,郭益民心中的歉疚越来越深。

“你放心,我一定要把你带回家。”擦干眼泪,郭益民攥紧了拳头。这句话,他对自己说,也是对战友说。

2009年5月,正在河南许昌寻找线索的郭益民拿着“寻找烈士遗骸”的条幅在大街上寻求帮助,没想到这方法真的奏效了。

曾经参加过对越战争的一个老战友找到他,提供了重要线索。

那年李保良身负重伤,部队曾派人抢救他,救治李保良的人,正是武汉籍战士许平

带着激动的心情,郭益民立即赶到武汉。大海茫茫,要找一个退伍老兵何其艰难,他只能边打工边寻人,一个机缘巧合下,一个记者得知了郭益民的故事。

于是,一篇题为“许平,你在哪儿”的深度报道传遍了武汉大街小巷,也让郭益民找到了苦苦寻找的人。

两个老兵刚见面,就相互哭成泪人。尤其是当许平得知郭益民为了寻找李保良遗体四海为家时,激动地难以自抑。

“老哥哥,当时我没能救回小李,心里一直不好受。”从许平口中,郭益民得知,当时李保良牺牲后,他的遗体被交付给一个叫陈建国的战士。

“我只知道陈建国老家在湖南。”听完许平的话后,郭益民匆匆起身告别,奔向他的下一个目的地——长沙。

2009年11月,一身风尘的郭益民在战友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陈建国。

当年,陈建国复员回到老家后,由于遗失了战友遗体,立下战功的他没有受到表彰,成为郊区一个水泥厂的普通工人。他话很少,工友们没事总打趣叫他哑巴。

郭益民的来访,一下子就唤醒了陈建国的记忆,也让那段久远的故事得以大白天下。

图:从各地而来的老兵集合

保良兄弟,我来了

那一年,越南境内的612高地成为了我军最后一道防御工事,为守护好阵地,激战中的李保良不幸被火箭弹击中。

站在一旁的陈建国见战友倒下,急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但受伤过重的李保良已经说不出一句话,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天空,鲜血不断从他体内流失。

“我扶着他,裤子衣服上都是他的血,手上也是。热乎乎的,”一边向郭益民描述当时的情景,陈建国一边抹着泪。“后来几个战士来抢救,也没啥用,班长就叫我把他先背下去,说高地下有民工,可以救他。”

说到这里,陈建国情绪突然崩溃了,苍老的双手紧紧捂住早已被眼泪打湿的脸,大叫道:“其实那时候已经没有民工了,除了我们再没有其他人了。”

再后来,陈建国只能选择背着奄奄一息的李保良撤退,他的脖子上挂着两颗手榴弹,只要敌人冲上来,他就立马拉开引线,带着战友与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撤退过程中,背上的李保良牺牲了。陈建国接到上级命令,暂时把他的遗体放在原地,跟随部队马上离开。

军令如山,陈建国只能忍痛摘下李保良军装上的帽徽和领章,依依惜别与战友做最后的告别。

“那位置,你还记得吗?”郭益民听完后,心如刀绞,急忙拉着陈建国问道。

陈建国点点头,凭记忆画出一张草图。李保良遗体埋葬的大概位置,在如今的广西省爱店镇边境一线附近。

终于知道李保良遗体的下落,郭益民安慰地闭上眼睛,这么多年来,为了兑现承诺他散尽了辛苦积攒几十年的家产,四处奔波打听消息吃尽了苦头。

他没有丝毫怨言,最害怕的,还是终其一生都无法得知保良兄弟遗体的下落。

“我来了,兄弟,等我。”终于来到爱店,站在边境线上,郭益民为难了。

没有出国证,想要带回战友的遗体,谈何容易?

郭益民考虑良久,决定让边民替自己打探消息。可光靠一张模糊的草图,还是没能得到战友遗体的下落。

他只能选择住在爱店,白天修自行车赚钱,晚上就开始策划该怎么跨过边境寻找遗体。

2010年4月一天的深夜,他在边民带领下,打扮成越南人的样子,从小路穿越中越边境。按照陈建国所画的位置,他不断加快脚步。

来到一个长满荒草的地方时,郭益民停了下来。如果陈建国没记错的话,这地方就是当年战友的遗体遗失地点了。

他开始徒手挖地,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滑落。整整挖了一个多小时,手指尖都受伤流血了,依旧没能找到兄弟的遗骨。

郭益民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人没了,我连块骨头都没找到,我怎么和他交代?”

由于是偷偷潜入,他没办法逗留太久。郭益民只能擦干眼泪,捧起一抔黄土,用布包好,装进了贴近心脏的口袋里。

图:郭益民在边境线上挖了一把红土

“兄弟,只能这样了,我现在只能这样了。你若在天有灵,就跟着哥哥回去吧,我带你回家。”就这样,从边境回来的郭益民走了一路,无论是上车下车都在大喊:“保良,咱们回家。”

那一刻,他的心里再装不下其他事。他总觉得,保良兄弟的灵魂好像真的跟在他后面。所以他必须不停喊着他的名字,生怕一个不小心,战友就跟丢了。

结果如何?

广西宁明烈士陵园内李保良墓碑旁,一个苍老的男人正虔诚跪拜。他的面前是一堆烧成灰烬的元宝,还有那走到哪里都不离身的黑白遗像。

过了良久,男人终于抬起头。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正是为兑现承诺奔波数年的郭益民。

从一个青葱少年到步入迟暮,他始终没能找到李保良的遗体,几经磨折最后只带回一包黄土。

图:郭益民在战友李保良墓前长跪不起

“兄弟,你放心。我去看过你的家人了。你父母虽然过世了,但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日子都过得很好。”郭益民边说边拿出一个小杯子,擦干净后往里面斟满酒。“我以后也会常去看他们的,你别担心。”

萧瑟的寒风中,郭益民一直对着墓碑絮絮叨叨,尽管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没有遗骨的衣冠冢。

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人生已经进入倒计时,想要寻找战友遗体,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可是,只要他尚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兑现当初许下的承诺。

如今,郭益民佝偻的身影还是会出现在中越边境线上,在那片曾经洒满无数中国军人鲜血的土地上,只要不放弃,也许他离想要寻找的答案就不算遥远。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然中国文化向来如此,但我国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牺牲军人遗嘱的心情,因此,对待在海外牺牲的军人遗体,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

很多烈士的遗体是在火化后送回原籍,由当地政府负责接收,也有一部分是被家属领走的。即使是在战场上火化的烈士,也必须坚守一个原则,就是不可以将烈士遗体留在异国。

图:宁明烈士陵园纪念碑

当时的战场纪律,要求每天逐级上报人员和装备情况,战斗结束归国后,也必须反复核实人员,所以陈建国将战友遗体不慎遗失,部队才会作出对他战功不予表彰的决定。

如今,一批又一批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烈士们终于得以回归祖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早晚有一天,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也能魂归故里,郭益民的心愿一定能够如愿以偿。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老兵郭益民35年苦苦搜寻烈士遗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友遗体被遗失,机密封存30年,30年后老兵深夜乔装越境寻找遗骸
寻找芳华
中越战争参战老兵边疆行
英雄连的心病:兄弟战死异乡 尸骨被弃战场 【经典视频】
对越作战牺牲第一女兵
老兵集结 为大哥最后站岗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