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徕卡M系列相机发展史 | 百年徕卡「02/100」
  •  2019-09-13 14:58:37


“我们没有发明相机,但我们发明了摄影。”

关于徕卡百年历史上的那些事儿,连载第二篇由徕友汤米为大家编辑整理~

“徕卡”不仅代表一个相机品牌,它也是当时第一套摄影系统(包括相机放大机和放映机)的名称。100多年来,徕卡相机的发展显示出世界相机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此同时,许多摄影师用徕卡相机记录下人类生活中的无数重要瞬间和平凡人生。因此,徕卡相机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类摄影历史的发展,也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年徕卡第一篇,我们回顾了1925年以前徕卡历史上的灵魂人物以及徕卡诞生之际的里程碑事件。

我们接着回顾1925~1957年Leica的重要里程

1925:内置可折叠镜头的LEICA I A型在莱比锡(Leipzig)春季交易会中亮相,单是首年就生产了1000部。同年首部名为“FILAR”的小片幅放大机亦推出。

1926:第一部35mm小片幅投影机ULEJA推出。

1926:第一支徕卡螺口镜头 Elmar 50mm f/3.5 发布,开启徕卡可更换镜头相机篇章。

1930:第一部可换镜头螺口Leica相机面世, 同期并有3支镜头推出。

1932:首次备有内置取景器及连动式测距取景器的LEICA II推出。更多螺丝接环镜头推出市场,摄影师有多达7支镜头更换使用。而LEICA II生产至编号100000。

1934:推出称为“Reporter” 的LEICA 250,可装上10米长的胶片,提供多达250次曝光,结合了一个弹簧马达,被德国空军选用于侦察机上。

1954:设有插刀式卡口接环和高放大率的测距取景器的LEICA M3推出,而应用新的快速过片杆亦令胶片过片变得格外轻易。

1957:Leica推出最后一部螺丝接环相机LEICA IIIg随着M接环的面世,为螺丝接环相机划上完美的句号。

原版Leica 0

奥斯卡·巴纳克125周年诞辰限量纪念机

复刻Leica 0 Serie

Leica早期螺丝接环相机型号汇总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也来到了世界相机工业发展的火红年代,领导市场多年的徕卡也随即回应,于1954年推出首部采用插刀式接环的Range Finder相机,更取名为“M3”,“M”就是德语“Messucher”的缩写,此字解作“Range Finder”,即这种联动测距取景式相机。显而易见,徕卡也对这种系统相机抱很大的决心,为了确立了它的市场地位,当中不能忽视的要素就是保持徕卡一贯的精准机械、光学和生产技术,令这种以取景器连动镜头的测距对焦方式,传承至今日,甚至经历电子化、电脑化的时代,到今日最新的M10,这种设计仍然能融入其中,成为众多摄影师手上的创作利器。这种对精确度的丝毫不妥协和对相机系统的传承坚持,恰如艺术家对创作的执著。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优势。事实证明,M系带动了徕卡进入新的纪元,而且带来了更多相机设计的变化。

以下会为大家介绍多部徕卡在过去50多年部分曾出产过的M系相机。

LEICA M3 (1954-1966)

LEICA M3银色版本

LEICA M3黑漆版本

早期海报

装有联动测光表的M3

LEICA M3,是LEICA的第一台M型照相机。是的,它不是M1也不是M2,M机型的鼻祖是M3。至于为什么取名M3有两个说法:

1. M3 的取景器有 3 种线框(50mm、90mm、135mm),因此叫 M3。

2. M3 是在 Leica iiif 机型的基础上更换 M 卡口和新式联动测距装置而来,因此叫 M3,意思是带有 M 卡口的 iii 型相机。

两种说法我觉得第二种更符合逻辑,因为同 ii 型机一样,M2 是 M3 的简化版。而 M1 则和 i 型机一样是盲拍机。

在1954年的科隆博览会上,Leitz正式推出了有着全新概念的徕卡M3。这款相机可以说是徕卡相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产品,并用“Leica”(Leitz Camera)来命名其生产的相机,是全世界照相机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徕卡M相机的联动测距取景器在1935年到1941年期间就申请了好几项专利,随着技术的完善,最终在徕卡M3上呈现出来,这是一个综合技术的累积过程,凝结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内置亮框线、带有近距补偿,可切换不同焦距镜头视角的取景框线,较长的测距基线以保证足够的测距精度、与镜头联动的凸轮测距范围从0.7米到无限远。貌似简单几句话可以概括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的特点。但实际上,从1954年开始,即便是到了今天,从未有任何一个别的相机品牌,能够造出超越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的!有资料收录了全世界大概300台各种各样的仿制徕卡M的照相机,但即便是不计成本倾国之力,也无法在综合性能上达到(就不用提“超越”这两个字了)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所创造的高度。甚至50年之后,日本人复刻的尼康旁轴相机、蔡司依康旁轴相机的取景器,仍然达不到徕卡的水准。徕卡M的联动测距取景器在M3上达到了终极高度,是现代M相机的起点,也是丰碑。后来的徕卡M相机在取景器上即便是加上了现代化的光学设计,多半也只是在倍率上调整,都不及M3的取景器复杂。

联动测距取景系统

另外在美学上也追求极致的徕卡开创性的创造了镜头红点的设计,呼应了Logo的红色。M镜头上的红色圆点是玻璃材质的,从50年代开始由徕卡公司在德国一间玻璃工坊定制的玻璃珠。它像宝石一样是不会褪色和磨损,非常完美。时至今日的M镜头,也同样沿用此设计,成为徕卡镜头的特点之一。

M镜头标志性的红点

徕卡M3还有个开创性设计就是整合了快门和慢门的快门速度盘。在此之前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盘往往会分成1秒-1/30秒的慢门速度盘和1/30秒-1/1000秒的快门速度盘两个。内在的问题是:快门的结构要重新设计;外在的问题是:整合了快慢门的快门速度盘才能方便地与测光表进行联动。所以徕卡M3的快门是全新设计的,与1954年之前的别的徕卡相机并不相同。此后所有的相机在生产机械控制的焦平快门时都从原理上继承了徕卡M快门的概念包括日本相机的设计。

分支机型:

LEICA M3(1955-1956):第二型的m3设有手动框线预观杆格数计为白色。

LEICA M3(1957-1968):后期的类型主要是改用了国际惯用的快门速度值。

LEICA MP (1956-1957)

LEICA MP银色版本

LEICA MP黑漆版本

MP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德语「Mechanik in Perfektion」,即完美的机械结构,一个是英语「Leica M for Professionals」,即专业的徕卡M相机系统。MP是为专业摄影师特别制作的,属于M3衍生出来的特别版本相机,编号1-450,数量极少。由于当时过片仍然要拉两下过片杆,所以徕卡就设计了一个LEICAVIT MP,装在机底下,可以快速的以一下的动作过片。此机基本规格与M3类似,但格数计却采用外置式。

MP表现了Leica相机的专业性,而后的2003年,Leica又推出了新的MP相机,不过其采用较新的M6相似的性能和规格。对于每个徕卡爱好者来说都意义非常。注意此上文提到的两个MP都与2014年推出的M-P相机无关,一道“-”之差,MP是胶片相机,M-P却是数码相机,但相同的,是它们的徕卡基因。这部M-P Typ240相机,也有人喜欢称它为M240-P,或者直接简称M-P,是同期产品M Typ240(M240)的升级版。

LEICA M2 (1957-1968)

LEICA M2银色版本

LEICA M2黑色版本

当年M3虽好,但徕卡公司希望价格可以更低,结果就推出了这一部价钱便宜20%的M2。M2主要不同的地方是采用像MP的外置式格数计,早期没有自拍机,但后来却加回。M2获得用户最大的赞赏是采用了三种反射式亮框线,分别供35mm、50mm和90mm的镜头使用,M2是以较低价格推出的型号,故当时吸引了很多摄影师使用徕卡相机。而在M2流行期间,在1960年出产的Summilux 35mm f/1.4镜头也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光圈的广角镜头,到1966年的Noctilux 50mm f/1.2镜头更是光学史上首支以双非球面镜片制成的大光圈镜头,而M2也一直生产至1968年。

分支机型:

LEICA MP2(1959):加上了自拍机。

LEICA MP2-M(1966):加上由纽约Leitz生产的电动马达的M2。

LEICA M2-R/M2-S(1966):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军向徕卡定制了一批徕卡M2,要求上片轴像M4一样的固定式,以加强相机的防尘密封。订单做完后美军只购买了一小部分为军用命名为M2-S,徕卡把剩余的投向市场民用,命名为徕卡M2-R。

LEICA M2-M(1966):M2-M是罕见的允许装上电机的电动版本,配有Leitz New York motordrive。

LEICA M1 (1959-1964)

LEICA M1银色版本

LEICA M1狩猎版本

M1与M2类似,但称得上是M2的简化版,但没有测距器,却有反射式亮框线供35mm及50mm镜头之用,省略了测距功能,也就是说不依靠旁轴取景来聚焦,而是直接目测来完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估焦。跟M2相同的是格数计在机身外的,而且不会自动重设,这个型号当时主要是用于科学及特别拍摄用途。之后有不同的变化机种出现,而M1本身则生产至1964年。

LEICA MD (1964-1966)

LEICA MD

MD的D就是documentation,就是记录的意思,MD真是机如其名,是用来拍摄手稿等特殊用途的照相机。这严格来说就是M1的无取景器机身版本,因为他的任务跟M1很相似,就是用于科研及技术性拍摄。快门范围由1秒至1/1000秒,设有B门,每次过片只需拉动胶片杆一次。MD可以在胶皮的边缘曝光,以把数据记录其上,设有一个特别的底盖,可插入小纸条和写上信息,然后便会曝光到胶片上。

LEICA M4 (1967-1975)

LEICA M4银色版

LEICA M4黑漆版本

M4可以说是由M2及M3进化而成,有新的机顶盖设计,最明显不同的是那个倾斜的可折式的回卷杆手柄,也是以后M系相机的基本。而当时来说M4比起上代M相机最大的改进,就是加入可供35mm,50mm,90mm及135mm四种镜头使用的亮框线,以及可快速上片的胶片轴设计,奠定了M6,M7的基础。乍眼看M4,的确比起以往的精致得多,往后的M机主力型号或多或少都有它的身影。于1975年,徕卡也推出了极快速的Noctilux-M 50mm f/1大光圈镜头。此外,M4也是街拍大师布列松常用的设备。

分支机型:

LEICA M4-MOT(1968):可配合另加的马达卷片器使用,称为M4 MOT或M4M。

LEICA MDa(1966):供科学技术拍摄用途的机身,不设取景器。

LEICA MDa

LEICA MDa MOT(1970):为M4-MOT的取景器版型号,也是为科学用途而设,只有极少量。

LEICA M5 (1971-1975)

LEICA M5黑色版本

LEICA M5银色版本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单反相机上的镜后式(TTL)测光系统已验证可靠,徕卡此时便想给M系相机加入TTL测光性能,于是就出现了这部M5。由于这部机器在快门帘前加上一个镜后Cds测光器,并设于一个独有的摇臂上,无可避免的会令机身更大,所以M5门的机身是M系中最大的,而取景器里设有追针,以及四个反射式亮框线供30mm,50mm,90mm级135mm镜头使用,另外也有自拍和x同步热靴,此机新颖的内置测光设计,很快也带来新一代的M4-2和M4P。由于当时世界工业体系已经进入了大批量、低成本的高机械化生产时代,徕卡这种手工方法让M5的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机电式测光系统的负责,导致销售上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因此几年后不得不停产。

LEICA CL (1973-1976)

LEICA CL

LEICA Minolta CL

Minolta CLE

“CL”有“Compact Leica”之意,即小型徕卡,当M5成功把TTL测光植入相机之内,徕卡已着手把TTL测光应用到未来的相机之上。这部CL就是其中的一个得意之作,成功将TTL测光的系统小型化,机身体积只有120mm×75mm×32mm。同样把Cds的测光体摄于快门帘幕前的摇臂上,其中的测距取景器设有三个亮框线,供40mm,50mm和90mm镜头使用。而测光时取景器上会有一个指针耦合快门的读数。此小型CL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可以使用M环镜头,而且当时价钱也比M4和M5便宜。后来Leitz更授权日本的Minolta生产和发售,但日本本土售的机身印上了Leitz Minolta CL。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徕卡以Ur-Leica的大致原型,推出了一款APS-C画幅的相机也取名为LEICA CL,不过此CL和彼CL并无直接联系。

分支机型:

Leitz Minolta CL:日本本土发售的Leica CL版本,刻有“Leitz Minolta CL”,海外发售版则刻有“LEICA CL”字样。

Minolta CLE:徕卡和美能达合作结束后,美能达根据徕卡CL的缺陷改造生产出了电子快门版本的CLE(Compact Leica Electronic),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带有TTL自动曝光的Leica M口相机。

LEICA M4-2 (1977-1980)

LEICA M4-2

WINDER M4-2 徕卡电动卷片器

M4早在1975年已停产,由于市场仍有需求,Leitz便 从旧的M4作出改良,由加拿大分工厂制造这款M4-2,M4-2与M4非常相似,仅没有了自拍机,不过加上了X同步闪光灯热靴和可连接着马达卷片器的设计。快门速度由1秒到1/1000秒,设有B门,取景器的亮框线可配合35mm、50mm、 90mm和135m镜头使用。

分支机型:

LEICA M4-2 Gold(1979):纪念0skar Barnack的一百周年寿辰的特别版金相机(1979)。

LEICA M4-P (1980-1986)

LEICA M4-P银色版本

七十周年纪念款M4-P和电动卷片器

进入20世纪80年代,M系相机已趋完美,把精准的机械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就出现了这一部M4-P。它是M4-2的完美版,反射式亮框线已多达6个,分别供28mm、35mm、50mm、75mm、90mm及135mm镜头使用,而且相机也可连接马达卷片器使用。从外形上看,机面也多加了一个红色圆形L,印上“Leitz” 字样。徕卡M4-P也是在加拿大生产的,在M5生产之后。许多徕卡迷认为M4-2和M4-P是早期徕卡M相机的分水岭。像早期的M1/M2/M3/M4,都有着徕卡经典的手工调整打磨和组装的“徕卡感觉”,而M4-2和M4-P是用并不昂贵的方法来制作高精度的机械,它们的一些调整也使得它们逐渐失去了经典徕卡所具有的柔软、平稳的过片手感。

分支机型:

LEICA M4-P(1983):1983年又发行2500部M4-P以纪念1913年的UR Leica。每部机都特别刻有1913-1983的年份(见上图)。机身编号也特别安排。以Leica这五个字母作字头,每个字母500部,如L100、E100等。

LEICA MD-2 (1980-1986)

这也是秉承MD和MDa型号的特别版本,同样是为科学及特别拍摄用途而设的,而此MD-2则是从M4-2演化出来的,还有X同步的闪光灯热靴和可加装卷片马达的性能。而MD-2则只有黑色机身,总产量达1850部。

LEICA M6 (1984-2003)

LEICA M6银色版本

LEICA M6黑色版本

在20世纪80年代,Leica其实已投入了R系SLR的生产,所以测光技术甚至自动曝光技术已成熟。然而M系走的路线是与众不同的,依旧保留严谨和精准的作风,才能得到广大摄影师的青睐,这部M6再一次吸引摄影师们的目光,为Range Finder相机创下一个新的里程。徕卡首次在此机加入新的TTL测光系统,在快门帘幕上有一个圆形的白点,把光线反射至测光体进行测光。这种设计沿用到后来的M7和MP.其取景及测距器与M4-P相似,但有0.58、0.72和0.85三种放大率选择,也设有28mm、35m、50mm 75mm 90mm和135mm的亮框线,在取景器内更设有LED亮度平衡指示,这些都是在M系上的创新性能,而M6也可以使用M4-P或M4-2的卷片马达。它在推出的时候,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一套13支可替换镜头的35mm连动测距取景相机。相较于SLR,快门更宁静,机身更纤巧,对焦更锐利,对不少以纪实摄影为主的摄影师而言仍有非凡吸引力。

分支机型:

LEICA M6限量白金纪念版本(1989):机身特别刻上150 Jare Photogaphie 75Jahre LEICA Photographie.

LEICA M6J(1994):为限量生产的特殊纪念相机:是特别为纪念徕卡M3 40周年和M6 10周年,它是综合了经典徕卡M3和现代的徕卡的机型,并有可选择的曝光测量。配有经典ELMAR-M 50mm f/2.8镜头,并有可折叠的镜头设计,限量生产1640部。

LEICA M6钛机身(1992):强加固机身版本。

LEICA M6 TTL(1998):加大了快门速度调整盘面积,并在取景器内加入了正确的曝光点标识。

LEICA M6-A:是徕卡制作的M7的原型机,共有10台。

LEICA M7 (2002-2018)

LEICA M7银色版本

LEICA M7黑漆版本

M系的自动化终于在M7上实现了。此机从M6的TTL测光改良为自动曝光,并由电子控制快门帘幕。M7仍然保持宁静的快门,一切的操作还是保持M系一贯的灵活和直接,为M系用户带米新的拍摄感受。M7像M6一样有二种放大率的取景器,而取景器内更有跳字式的快门显示,在手动模式时,也有亮度平衡的指示,对于M系的用户,是相当容易习惯的。

LEICA MP (2003- )

LEICA MP银色版本

LEICA MP黑漆版本

新的MP在技术上更完美,他基本上是依据M6为蓝本改良,同样有0.58、0.72和0.85三种放大倍率的取景器型号供选择,但在一些细节位置,如过片杆、回卷钮、甚至快门速度盘等,都尽可能仿照旧式的M相机而设计,没有了红色的Logo,机顶却刻上旧式字体Leica,单调的机身让摄影师能更易于隐藏自己,此等都是MP针对摄影师实际需要改良的。新的MP把精密的机械设计结合M6的先进技术,加上电子测光,可说是一部传统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相机 。

分支机型:

LEICA MP CLASSIC Edition(2004):也是为LEICA M系诞生50周年而推出的特别版,省去了电池部分,没有测光,机身更简洁,机身采用Vulkanite粗荔枝纹饰皮,限量500部。

LEICA M8 (2006- )

LEICA M8银色版本

LEICA M8黑色版本

LEICA M8.2

第一部M系数码相机诞生,标志着M系进入数码新纪元,而且把M系一货贯的操作方式和优点延续下来,令一众M系用户为之赞叹!M8采用了1030万像素的APS-H画幅影像传感器,为迎合数码的需要,也加入6位(6 bit)的编码接环,以便将镜头信息记录在影像之中。像M7一样,除仍可以手动曝光模式拍摄。M8也设有自动曝光模式,为光圈先决自动,相机的测光系统会连动。使用锂离子充电池供电及SD卡作为储存媒体。

分支机型:

LEICA M8.2 (2008):从M8再作改良,LCD屏表面改为蓝宝石防刮花玻璃,加入S(Snapshot mode)快拍模式,有新的自动ISO性能。以及黑色机身的红色圆形Logo也改为了黑色。

LEICA M9 (2009- )

LEICA M9银色版本

LEICA M9黑色版本

LEICA M8/8.2仍不是135全画幅,Leica作为135画幅相机开创者,当然没有放弃这个坚持,结果两年后再推出M9。M9的机顶壳稍作改良,换上相当于24mm×36mm 135片副的传感器,解像提升至1850万像素,除传承M8.2多项优点,更有多重改良,包括已不须像M8/M8.2般加装UV/R滤镜,而亮线框的组合改为35mm/135mm、50/70mm和25/90mm,加上可使用机背转盘配合快门键来快速调整曝光补偿等功能,令相机操作更灵活。M9有黑色和刚灰色机身,黑色机身则有较粗荔枝纹饰皮。

分支机型:

LEICA M9 “Titanium”(2010):LEICA M9 “Titanium” 由来自Volkswagen Group中的Audi设计团队总设计师Walter da’ Silva操刀设计,配备一支同样使用钛金属外壳的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镜头,全球限量500套。

LEICA M9 “Titanium”

LEICA M9-P(2011):相机操控、性能和内部等均与M9相同,但就换上换上没有红点商标的机顶盖,并刻上Leica字样的传统字体,而机背的LCD屏则

换上蓝宝石(Sapphire crystal)抗刮花屏面,备黑色和银铬色选择。

LEICA M9-P银色版本

LEICA M9-P黑色版本

LEICA M-E(Typ220) (2012):与M240同期推出的还有一款简化版的M:Leica M-E。此款机型可以看作是M9的换壳版,徕卡M-E搭载了180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感光度是ISO 160-2500,仅具备基本的摄影功能,核心配置与M9 相同,这款相机主打平价,只是配色被很多人吐槽稍显奇怪。

LEICA M-E(Typ220)

LEICA M Monochrom (2012- )

LEICA M Monochrom银色版本

LEICA M Monochrom黑色版本

“Monochrom”意为“单色”,第一代徕卡M Monochrom被认为是M9的黑白版,是世界上第一台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全画幅数码相机(徕卡的创意无与伦比),采用的是180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内部配置与M9-P相似,但是感光度最高达到了ISO 10000,黑白成像十分迷人。

LEICA M(Typ240) (2012- )

LEICA M240银色版本

LEICA M240黑色版本

LEICA M9之后,大家都推测下一代M版本大更新就是M10了,结果命名却是M240。M240推出时,徕卡自己的标语是 “M For Milestone”—— “里程碑式的徕卡M”。他保留了旁轴的全部优点,而且还突破了旁轴长焦135mm的极限,因为改用了24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M240可以采用峰值对焦和实时取景了,还带了1080p的视频功能,算是展现了数码时代应有的进步,还不妨碍手动迷们的旁轴体验。是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之作。

LEICA M-P(Typ240) (2014- )

LEICA M240P银色版本

LEICA M240P银色版本

Leica M-P(Typ240)称得上的升级版的Leica M240,仍使用24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升级了缓存的性能,连拍张数增加一倍,屏幕换成了蓝宝石屏。不过外观看起来更低调了,省掉了机身正面的徕卡小红标,尤其是黑色的M-P,乍一看就是部纯黑相机,对于那些真正喜爱徕卡又想要低调的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改动。

LEICA M-A(Typ127) (2014- )

LEICA MA银色版本

LEICA MA黑色版本

新时代的全机械徕卡胶片机,复古缓慢的步调,纯粹机械的精美,向M2老经典致敬,银黑两色设计,每台相机中都配有一卷柯达Tri-X 400黑白胶卷。去掉显示屏,去掉测光表,去掉电池,只剩下最本质的摄影体验,摄影师仅从镜头和机身上就能得到快门、光圈信息。唤醒心底最原始的对机械纯粹的享受。

LEICA M(Typ262) (2015- )

LEICA M262

Leica M (Typ262)基于M240设计,此款只有黑色,但是让你的摄影更加纯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不允许你实时取景了,也没有视频功能。想峰值对焦?不好意思,只能用黄斑,或者,估焦。因为机顶盖改用了铝合金,所以重量比M240轻了将近100g,另外不需要看屏幕,电池会更耐用,长时间使用不是问题。一切为了专注于摄影。

LEICA M Monochrom(Typ246)

(2015- )

LEICA MM246

时隔三年,徕卡又推出了第二款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数码相机Leica MM246,MM246改用了数码时代的24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依然是无分色滤镜,最高ISO暴涨至25000(M Monochrom第一代最高10000,M240最高6400),黑白的毒只有用过他的人才知道。另外他的外观也很低调,一码黑,懂的自然懂。

LEICA M-D (Typ 262) (2016- )

LEICA M-D262

LEICA M-D(Typ262)简直精简到极限:取消实时取景、峰值对焦和视频功能(当然了,毕竟连LCD屏幕都没有),可乐标也没有,机身后背有一个复古的ISO拨盘的设计,不懂徕卡的人一看这配置绝对要被吓坏了,懂徕卡的人估计很多会回想起胶片年代的刺激感。

与其说Leica卖情怀,不如说Leica更懂得如何给这些玩家一些不同的体验。不管大家如何觉得Leica怎么坑钱,但就好像奢侈品一样,无论你如何觉得奢侈品是否有意义,问题是,你拿什么去替代奢侈品给他的使用者的体验呢?小众的体验总得有人来创造和满足。

LEICA M10 (2017- )

LEICA M10银色版本

LEICA M10黑色版本

LEICA M10融合了历史传承以及技术革新,体现了至关重要的摄影本质。但又向复古致敬,减小尺寸机身如胶片机纤薄、优化的性能、宽敞的取景窗以及位于顶板的全新复古ISO感光度拨盘可提供使用M系统摄影师所有的期盼。它拥有 2400万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Maestro II图像处理器,感光度最高可至ISO 50000,非常强悍的高感表现,连拍速度5fps,另外加入了WiFi传送功能,操作十分方便。

LEICA M10-P (2018- )

LEICA M10-P银色版本

LEICA M10P黑色版本

LEICA M10P终于发布,徕卡粉丝们有很多其他品牌粉丝难以理解的爱好——“喜欢不带LOGO的相机”算是其中一条。M10发布时就有不少粉丝“坐等M10-P”,甚至有些买了M10的人,也会撕条黑胶带把LOGO贴上。M10P的特点主要有:

1,取消了正面红色LOGO,机顶加了刻字,类似M-P Typ240

2,快门声有所改变,官方称是“数码(甚至包括胶片)M史上最安静的快门”

3,屏幕支持触摸功能,可支持照片触摸滑动、放大缩小

4,内置水平仪

5,传感器、处理器、LCD屏幕等等硬件与M10相同(并没有升级为蓝宝石屏幕)

LEICA M10-D (2018- )

LEICA M10-D

胶片时代独有的快门拨杆

LEICA M10D是LEICA M系列第二款无LCD屏幕的数码相机,这款相机是以M10-P为基础设计的,全黑机身,机顶部左边是 ISO 拨盘,而右侧则是独特的快门拨杆(虽然没什么实际作用,其实是个拇指托)。机背部没有屏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双层的拨盘,外层转盘颠覆性地设计成为相机开关,并且可以快速转动到“Wi-Fi”连接选项,实现一键连接Leica FOTOS;内层则是曝光补偿设置,快门声更轻柔,与M10一样搭载240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传感器和Maestro II图像处理器。

LEICA M-E(Typ240) (2019- )

LEICA M-E240

徕卡宣称LEICA ME240相机使得M系统相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上手。这一传奇相机家族的最新型号相机特别针对该系统的新用户,价格亦极具吸引力。与其他所有徕卡M相机一样,LEICA ME240相机系统地反映了徕卡的设计理念,即去繁从简、还原摄影本质,由此实现更加直观的操控,并使用户全神贯注于最重要的事情——构图和拍摄。LEICA ME240相机的CMOS传感器拥有2400万像素的分辨率,它在高分辨率、细节还原和保证流畅作业的文件大小之间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由于ISO灵敏度范围高达6400,徕卡M-E相机在弱光下也能提供表现出色。当快速连拍时,2GB的缓存可确保徕卡M-E相机灵敏快速地捕捉每一个瞬间。

一百多年风风雨雨,徕卡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徕卡创造了无数款经典的相机和镜头,也记录了世界上无数个伟大的瞬间,它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

“ 摄影的纯粹感在Leica身上表现得内外如一。”

关于Leica徕卡相机和他的朋友们 这是一个、两个、三个......一群·喜欢用徕卡相机来摄影表达的朋友们的自组织交流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徕卡相机核心用户社群,我们一起·交流些摄影作品·分享些拍摄体验·发布些个人作品·聊一聊摄影与之周边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群内早晚自习的分享和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共同学习提升群友们的徕卡使用技巧和摄影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徕卡 徕卡相机的百年发展历程(下)
聚焦灵魂—Leica M6
一分钟快速了解曝光三要素
为情怀买单值不值?徕卡限量版大盘点
百年徕卡 徕卡相机的百年发展历程(上)
了解莱卡(从草根到徕卡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