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什么样的家庭和命运塑造了天才海子?
原创 来看片儿 2019-08-17 22:14:15

30年前,一个24岁的年轻人走向铁轨,给世人留下了灿烂的诗篇,也留下了很多谜团。是什么样的家庭孕育了海子这样的少年天才?他的生命经历了多少“血泪”?他的内心跟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冲突?

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原生家庭

1964年3月26日,在安庆高河镇——一个“沉默孤独的村庄”,一个男孩降临人间。这个“背着血红落日”的语言天才,在其如流星般闪过的25年里,给中国新诗史留下众多新鲜意象。身后,如愿的“葬在山头的乱坟岗”,见证了“在中国一个世纪到下一个世纪,伟大诗篇的展开”。

他就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诗歌之所以可以流传,因为它是人类精神的载体,如陈丹青所说:艺术家死去,作品替他继续活着。这也是为什么时隔三十年,人们依旧可以吟唱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触摸到海子的灵魂。

在海子母校高河中学

海子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老大,这个贫穷家庭出生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际,却表现出了超出普通孩子的文字天赋。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让孩子挨饿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查振全夫妇是粗通文墨之人,在抚育孩子时还会有意识的教孩子认几个字。

据母亲操采菊回忆,只教了一遍,3岁的海子能记住《安徽文学》中的 “安”字。5岁参加村里背诵语录大赛,打破了大人创造的记录,这也是海子与书本最初的交汇。

少年海子宁愿一整天在河边钓鱼也不主动去找别人的孩子,不可思议的是,他却成了孩子王,小海子靠的是满肚子《三国演义》、《西游记》、各种小说故事吸引别的孩子。

据父亲査振全回忆,少年时代的海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哪里有书往哪里跑。”即便成了大学老师也将书费作为工资支出的最大部分,深植骨髓的贫困意识和对书的热爱成为贯穿海子短暂一生的性格标签。

他在1979年高考中获得370,成为高河镇唯一考入北京的考生,父亲回忆,海子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尽孝的意识在一生中贯穿,也许在他看来,学业努力是尽孝的最佳途径。尽孝-努力学习-阅读,似乎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行为闭环。

二、思想

因为经历过饥饿,海子才会在他的诗歌中对粮食和胃给予这么深刻的书写,甚至可以说成了海子诗歌的一个抹不去的词根。

那里谷物高高堆起遮住窗户/他们把其中的一半/用于一家人的嘴吃和胃”《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诗作《春天,十个海子》

“太阳是他自己的头/野花是她自己的诗/我对你说/你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在月光照耀下/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太阳与野花——给AP》。

物质的贫乏可以用精神来“代偿”,海子从少年期就对宗教和神秘文化兴致盎然。

虽然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他的友人回忆海子对《大品般若经》、《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佛教典籍有挥之不去的兴趣。海子在早年对传统文学的志人、志怪小说就爱不释手,《搜神记》、《幽明录》、《博物志》、《水经注》给海子诗涂抹上了一层独特的个性色彩。

海子愿意把目光投向超越当下的异度空间,在他的诗句和意象中,一直笼罩着神奇和诡异。“我是圣贤、祭酒、药巫、歌王、乐诗和占卜师。我是一切的诗歌”;“我看见了不该看见的”;“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三、情怀

海子爱读那些让普通人敬而远之的西方古典哲学,对黑格尔的《逻辑学》情有独钟,他的诗歌与黑格尔哲学有内在的契合。思想的深度每一个人都不同,只有那些经历苦难生活的人才会向深处拓展。

对欧洲古典诗歌的阅读,给海子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一判断源自于恋爱中诗人的作品。“其实,抒情的一切,无非是为了那个唯一的人,心中的人,B,劳拉或别人,或贝亚德丽丝。她无比美丽,尤其纯洁,够得上诗的称呼”《日记:1986年8月》。

诗中提到的劳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圣”彼特拉克的情人,而贝亚德丽丝则是但丁《神曲》中的引路人,也是青年但丁现实的女友。前者给她的情人以澎湃的诗情,后者引领着他的爱人走向九层净界的天堂之路。B是海子的恋人,海子的精神女神。

初恋女友因为他的贫困离他而去,这给海子带来深深悲伤,所以他写下“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的诗句,年少贫困带来的自卑在成年后依旧挥之不散。

“太阳是他自己的头/野花是她自己的诗/我对你说/你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在月光照耀下/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太阳与野花——给AP》。

海子与他的母亲

四、归处

西方经典的阅读不但成为海子诗歌的创作模范,在潜意识里,也比附那些人的命运。“别人叫我/诗人叶赛宁/浪子叶赛宁/叶赛宁/……”《诗人叶赛宁》(组诗);“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沉默孤独的村庄/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诞生的地方”《两座村庄》。叶赛宁和普希金都是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俄国诗人叶赛宁

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家们很多都会选择惊人的人生道路,普希金饮弹自杀、海明威朝自己开了枪,叶赛宁、雪莱、拜伦的人生都选择相同的方式落幕。

很多人认为,荷尔德林的长篇小说《徐培利翁》和诗剧《恩培多克勒》两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走向,跟海子自戕的命运选择有关。前者怀着一颗青春的之心追求理想,在梦想破灭后,感慨自己的人生“要么来得太早,要么来的太晚。”

而后者在经历炼狱般人生之后选择“适时而纯洁的死去。”海子也设想如何摆脱自己的精神苦闷,得出的结论是,用死亡来控诉对世界的不满,并且预见:“多少年之后,我看见在地狱为王”《太阳﹒诗剧》。

心理学家总是会从童年记忆和原生家庭来寻找一个人行为的动机。海子出生在一个物质贫穷的时代和家庭中,如果他很平凡,对外部世界反应迟钝,他会有一个平静的人生。可惜,他是一个天才少年,所以才会跟这个世界迎面撞去。


作者:山连山 文学硕士,做老师13年,喜欢阅读和写作,因为这个过程能自我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诗歌朗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抒情诗歌)
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你朗读海子的经典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赏析 | 余晶晶:《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听经典,缅怀天才的诗人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