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北望射天狼:中国弩为何盛极而衰?
原标题:西北望射天狼:中国弩为何盛极而衰?
弩,生于中国,也是一种经典的中国武器。用于战争的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是中国在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战国中后期,七国的军队已普遍装备铜制强弩。弩的拉力、射程和威力一般都比弓强,但由于拉力过强引起的上弦速度慢导致弩的发射频率远低于弓。
宋弩的辉煌
经过后世千余年的发展,两宋时期的弩无论在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登峰造极。宋朝对北方(半)游牧国家连年征战,弓弩的大量需求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北宋弓弩院每年制造角把弓等1650多万张,各州作坊制造黄桦、黑漆弩等620多万张。宋朝弓箭生产效率极高,平均7人用9天能生产8张弓,3人2天制作150支箭。宋弩兵在军队中的比例也是秦代以来最高。《宋史·兵志》有云:“(北宋)诸路禁军近法以十分为率,两分习弓,六分习弩,余两分习枪、牌”。弩兵比例6成,弓弩手合计已至8成,从两宋军队平均情况来看,弩兵的比例在5成左右。
北宋神臂弩
宋神宗时期(1067-1085年)问世的、可以单兵操作的神臂弩是北宋最知名的良弩,其有效射程可达367米。同时期欧洲最好的单兵十字弩射程不超过140米,英法百年战争中锋芒毕露的英国长弓的有效射程在228米左右,最接近神臂弩的是蒙古人使用的复合反曲弓,有效射程在320米左右。南宋时期,单兵弩射程更进一步。南宋初年名将韩世忠制成的克敌弩射程可达520米,对付女真人的铁甲骑兵效果颇佳,“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但弩的特性是射程越远,所需拉力越大,越不易操作,因而发射越慢。当然射程越远,精度也相应越低,不过大规模交战,精度下降并不影响高密度箭网的杀伤效果。
欧洲十字弩
古代重骑兵通过300米的距离大概只需要40秒,轻骑兵仅需20秒,如此短的时间,弩箭可能只射出一两只,很难对敌军实施连续打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战中可以兵种协同或者弩箭轮番发射。前者的方式是:敌军位于500米左右时,大型强弩率先发难;300米处,神臂弩出招;距离150米以内,小型臂张弩与弓齐射。后一种方式则把弩手分成三组,如《武经总要》所说的“张弩人”、“进弩人”、“发弩人“,实施轮流射击, 也能一定程度弥补弩箭发射的缓慢。另外如果排兵布阵时间充足,弓弩手组成一个扇形攻击网,从左右两侧交叉射击。这样的立体防御体系下,前、左、右三方以及直射结合抛射的多角度持续打击,大大强化了弓弩的杀伤效果。如果骑兵突破箭网冲锋至阵前,弓弩兵防御能力较差,一般会在周围安排步兵保护。
轮番发弩
弩对于北宋的重要性在君子馆一役有充分体现。公元986年12月的河北天寒地冻,契丹军队发起凶猛冲击,本为宋军杀敌利器的强弩因寒冷无法使用。辽军愈战愈勇,增援部队相继而至。几万宋兵力战不敌,全军覆没,主将刘廷侥幸逃脱。1081年,趁西夏内乱北宋分兵五路大举西征。李宪率领熙河军曾与西夏军隔河对射,一时间箭矢漫天飞舞。北宋强弩的优势明显,西夏人连夜逃走,撇下6百多具尸体和几百匹战马。名将刘昌祚统率泾原军,多次运用神臂弩弩兵成功压制战胜过契丹人的强悍西夏骑兵。
用于攻守城的床弩在北宋也高度发达。床弩的出现不晚于东汉,北宋的重型床弩发展到由三张复合弓组合在床架上,号称“三弓八牛床子弩”,绞轴张弦就需要100人以上,所射之箭巨大如标枪,射程可达1500米以上,这是冷兵器时代最远的射程记录。除了发射单支的巨箭,床子弩也可一次发射数十支箭,世人谓之“寒鸦箭”。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宋真宗亲临澶渊城督战。城外辽军指挥官萧挞凛的旗号被发现,宋军床子弩的数十支弩箭呼啸而出。萧挞凛身中六箭毙命,辽军士气大受打击。最终北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两国维持大致和平百余年。
三弓床弩结构复原图(孙机复原)
1131年的和尚原战役,南宋军队于五月和十月多次以少胜多击败金军。和尚原位于陕西宝鸡南部,地势复杂,路狭多石。宋军占据高点扼守险要 ,金军无从发挥骑兵优势,不得不“舍马步战,自下仰攻”。南宋主将吴玠指挥神臂弩部队居高临下轮番射击,将弩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箭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是役,金军主帅兀术中箭,军队损失过半,南军“获铠仗数万,俘首领及甲兵以万计 ”。
骑兵不可或缺
弓弩在守城攻城战和有利地势下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在野战中的速度与灵活却远不及骑兵。同样是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两汉和唐朝都建立起强大的骑兵,为何两宋面对西夏、辽、金和蒙古,却高度依赖弩兵,骑兵付之阙如?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北宋立国之初适合养马的西北地区已被西夏夺取,北方的马匹也曾遭到契丹大规模劫掠。北宋政府虽也效法汉唐国家养马的做法,然而效果不彰。宋真宗咸平时期马匹20多万,是北宋的最高水平,不但与汉武帝时的40万匹相差甚远,更远不及唐朝创造世界历史纪录的70.6万匹。南宋不重视骑兵的部分原因是其偏安于河流湖泊水田密布交织的江南,骑兵作用受限。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986年岐沟关和君子馆战役的接连惨败令北宋对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弩作为远程杀伤武器的防守能力极强,因此有宋一代竭力发展弩机,从政府到民间都鼓励习弩,北宋的弩兵甚至走向了专业化,弩手和弓手待遇不同,而且弩兵只专注射击训练,不像汉唐的弓弩兵那样可以白刃肉搏。弩兵的经济收入也比他军种优厚。“ 两淮之万弩手,则岁免田租三百亩,已及一千余缗。”此外北宋的科技水平领先当时之世界,发达的手工艺和制造能力为弩机性能和规模化配置提供了良好保障。
元明清弩之没落
从蒙元开始,弩机在军队中趋向没落。蒙古人征服天下之利器乃复合反曲弓。复合反曲弓射程远,发射快,再加之蒙古人骑术精湛,擅长快速机动作战,因此弓之于蒙古骑兵战术极其重要。发射慢、马上操作不便的弩,早期蒙古人完全不用。征服金的过程中,蒙古人认识到床弩在攻防战中的重要性,遂搜罗宋人制造和操作床弩。蒙古人第三次西征时,床弩发挥了关键作用。元朝立国后,制造出的名弩包括折叠弩和神风弩等大型弩。总体而言,弩之于元朝并不如两宋重要。原始的火药武器出现于唐末,两宋进一步发展。蒙古在南宋突火枪的基础上制造出最早的管式金属火器——火铳。元代的火铳虽然颇具威力,但装填费时、射速慢、射程近、射击精度低,尚不能取代传统远射武器弩和弓。
蒙古复合反曲弓
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主要依靠的是步兵。按照《明实录》和《大明会典》所述,明初步兵的兵种构成为“二十牌、四十枪、三十弓、十铳”。弓弩合计30%,但以弓为主,火器占比已至10%,明弩的地位相较于巅峰期的宋朝已大为衰落。两宋的名弩神臂弩和克敌弩,甚至诸葛连弩,明朝都有能力制造,不过明朝造弩规模远不及弓。重弩方面,明代出现了双飞弩。“双飞弩是一种裝在简单木架上的守城弩,要比宋代的床弩简化(《明代冷兵器发展之研究》,林智隆,吴应文和陈钰祥)。”
明成祖时期建制的神机营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专用火器的战略部队。明朝中后期火器更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走向热兵器时代。本土火器制造规模和技术迅猛提高,到正德年间(1491-1521年),单管火铳年制造量高达数十万支。明朝还积极引进了佛朗机炮、红夷大炮、鸟嘴铳、鲁密铳等先进的西方火器。镇守蓟州时期,戚继光的步兵营里枪炮手接近全营军人总数的40%,加上火箭手,则有一半士兵使用火器。骑兵营的火器也占到兵器总量的50%。在戚继光的强力推动下,明朝工匠改造发明了“虎蹲炮”和“无敌大将军炮“等性能优良的火炮。
鸟嘴铳
明代后期的鸟嘴铳射程可达312米,强于明代普通的单兵弓弩,重火箭的射程更远至780米。1626年明朝与后金的宁远之战,袁崇焕动用红夷大炮多次重创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努尔哈赤本人也中炮受伤。红夷大炮当时的有效射程为500米,最远距离不超过1.5公里。明朝火器种类更是丰富繁多。万历年间,各种火器约有120种,《筹海图编》记载有二三百种之多。明朝火器发达丰富如斯,冷兵器之王强弩称霸的时代一去不返。
红夷大炮
清代火器更为普及,在雍正五年 (1727年 ) 确立的全国军队武器中已经没有弩,占比最高的兵器是火枪。到乾隆年间,弩开始在行省军队中配备,但规模很有限。清代的弩都以手持小型弩(双机弩、如意弩等)为主,两宋时期的单兵强弩和重型机械弩不复存在。弓箭的制造维护成本低,发射速度也比早期火枪快,因此在清朝军中仍然广泛使用。进人19世纪后半叶,弩已退出战争舞台。
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宋「神器」:蒙古你进攻个几十年再说
古代兵器的“连弩”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最强弓弩,第一实至名归?
未挽弩弓天下寒:弩的发展史
弓弩:冷兵器时代的“马克沁”,使用最长久的武器之一
蒙古骑兵当真天下无敌?刀枪功夫不如农耕民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