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在唐人街的中概股

中概股像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他们大部分不能像黄峥那样向美国宣讲自己,而是在误解的漩涡里挣扎失语。

瑞幸咖啡自爆财务造假事件已经过去 10 天。期间爱奇艺、跟谁学相继被做空,好未来自爆销售丑闻 …… 中概股做空潮再起,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仿佛陷入至暗时刻。

早在十年前,此次做空瑞幸咖啡的浑水机构打响了第一波中概股做空潮的发令枪。此后,针对中概股的做空就没有停止过。一批身披光环来到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成为案板上的鱼肉,被笑称为华尔街的 ' 二等公民 '。

把时间拉到更早的 2000 年。新世纪伊始,和中国隔着一个太平洋的美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中企上市潮。20 年间,一大波中国公司漂洋过海,占据了一个个巨大的广告屏,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他们受到过美国投资者的追捧,也遭遇过空头的狙击和被投资人低估,有的一蹶不振,有的黯然退市,有的私有化后回归,还有的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时间疏忽而逝,资本永不眠息。

漂洋过海去上市

1992 年,以沈阳金杯客车厂资产为主的华晨汽车凭借 ' 瞒天过海 ' 的方式登陆美国纽交所。这是中国在美国乃至境外市场上市的第一股,也从此敲开了西方金融市场的大门。

' 吃螃蟹 ' 的华晨汽车并没有引来太多的追随者,直到 1999 年,中华网在美国上市。

20 世纪最后一个夏天,比往年来得都要晚一些。

域名为 'China.com' 的中华网以每股 20 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华网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在 2000 年飙涨至 220 美元,市值更是一度超过了 50 亿美元。

天下本没有路,有带头大哥走了,便成了路。

2000 年 3 月,纳斯达克指数见顶回落。尽管市场整体传递出悲观的信号,但阻止不了当时中国三大门户网站进驻纳斯达克。与中华网的风光相比,新浪、网易与搜狐上市在当时已经被称为流血上市。

血路并不是死路。

三大门户上市正值美国互联网泡沫,纳斯达克 100 指数由 2010 的 4800 点跌至 2003 年初的 800 点,跌幅超 83%。触底也意味着反弹的开始。2003 年 10 月,网易股价升至 70.27 美元的历史高点,比 2001 年 9 月 1 日的历史低点攀升了 108 倍。丁磊也凭借网易股票的上涨成为中国大陆首富。彼时的丁磊十足一精神小伙。

随着 2003 年股神巴菲特大笔买入在美上市的中石油,中国概念股越来越受国际资本市场的追捧,引发了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的热潮。根据中金报告,2007、2009 和 2010 这三年分别有 31、20 和 46 家中国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融资规模分别达 62.7、20.8 和 38.9 亿美元。而上市的公司也从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到呈现各行业多元化趋势。

中概股退市潮

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

在几波中概股上市潮之后,2012 年开始中资互联网企业集体在美国资本市场表现不佳。这一年,分众传媒启动私有化,成功从美国退市的安防科技谋求在国内拆分上市,此前一直被认为将赴美上市的暴风科技宣布冲击创业板。

A 股大牛市成为引发 2015 年中概股退市潮的导火索之一。

2014 年下半年开始,A 股与美股的涨幅形成了鲜明对比。到 2015 年 5 月底,A 股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达到了 125%、150%、176%,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的涨幅仅为 13.7%,代表中概股的 HXC 指数涨幅也只有 8.3%,大幅跑输 A 股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

与此同时,两个市场的估值差距也愈发显著。A 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市盈率分别达到了 20 倍、82 倍、141 倍,而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市盈率分别只有 7 倍、21 倍,在美中概股的市盈率也仅为 21 倍。

中概股们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此前中国企业之所以热衷于赴美上市,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硬性的上市门槛和审核标准,而互联网企业基本没有盈利,很难在国内实现上市。美国市场则不仅上市门槛低,没有盈利性要求,而且资本市场制度完善,上市速度快。同时,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往往会给互联网高科技类公司一个较高的定价,也吸引着中国公司前赴后继。

在中概股回归的戏码里,领路人是 ' 小弟 ' 冯鑫。

这个曾经做过雷军、周鸿祎两位湖北籍大佬旧部的山西人,在域名大佬蔡文胜的帮助下成立了暴风影音。暴风影音同时获得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最终选择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成功拆解了 VIE 结构后,2015 年 3 月 24 日,暴风科技以发行价 7.14 元 / 股的价格在深交所挂牌。此后的 40 个交易日里,暴风拿下 36 个涨停,股价从 7.24 元达到 327.01 元。不折不扣的 ' 妖股 '。

数据显示,2015 年全年共有 32 家中概股提出了私有化,其中仅完美世界和世纪佳缘是在暴风科技上市前提出的。

他来了,他来了,他穿着红色的战袍进场了。

周鸿祎的奇虎 360 在那一年提出私有化,历时近三年的运作,360 借壳江南嘉捷,于 2018 年 2 月成功回归 A 股。正式回归当日收盘,360 市值为 3850 亿元,约合 608 亿美元,较私有化时的 93 亿美元市值暴涨近 700%。

回祖国的感觉,真好。

屡被做空的影响

2010 年,中概股赴美上市达到顶峰,甚至出现了一周挂牌五家中国公司的盛况。

热潮之中,泥沙俱下。密集的上市意味着投行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压力加大,很难严格确保每家公司都不造假。

而问题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2010 年,浑水机构成立,第一份做空报告就指控东方纸业 2008 年业绩造假,导致东方纸业股价在随后三个交易日遭到 ' 腰斩 '。同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连绿诺被浑水直指财务造假,一周后,绿诺被纳斯达克勒令退市。

生命中曾拥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此后,以浑水和香橼为代表的做空机构,针对中概股的财务造假,展开了一系列猎杀,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等公司频繁遭到狙击。不少中概股因此损失严重,市值缩水,分众传媒、北大千方等公司纷纷选择私有化方式从美国市场退出,掀起了中概股第一波私有化退市浪潮。

还好,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在资本市场并不适用。

除了市值缩水,陷入做空危机的中概股还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也导致了美股上市审核趋严,2011 年全年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仅有 18 家,仅为上一年的四成;2012 年更是达到了历史低点,仅 6 家中国公司成功在美上市。

太难了!

今年瑞幸 ' 自刀 ' 财务造假后,不少人问这对中概股有什么影响?结合 10 年前的经历,中国企业在美 IPO 上市的节奏势必将受到影响。

基于此,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瑞幸事件的公开爆粗也不难理解。路透社曾报道,理想汽车已申请在美国进行 IPO,同时聘请高盛作为牵头此次 IPO 的主要银行,计划筹资至少 5 亿美元,最早于 2020 年上半年上市。但瑞幸造假后,理想汽车能否如期上市,要打个问号。

为了更好了解中概股被做空现象等,ZAKER 新闻就做空的历史、原因以及影响等问题采访了金海资本投资总监杜坤。他表示,今年投资人会更谨慎,即使审查通过了,IPO 募资的阶段,投资人可能会下调企业的估值。而对中小市值的中概股来说,未来有很大的压力,至少在一个季度,不会有特别出色的表现。

中概股不善沟通

今年爆发的中概股做空潮,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做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查、做空机构与公司之间的唇枪舌战等都给做空增添了一丝神秘且戏剧的色彩。

但从资本的角度看,做空是一个单纯的市场行为,做空机构的目的就是从中获得利益。杜坤告诉 ZAKER 新闻,做空机构在选择做空标的时往往会选择股价处于高位的企业,特别是跟整个大盘走势相反的,比如此次被做空的跟谁学。需要指出的是做空本身有极大的风险。

经济学还有一句话: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选择好标的后,做空机构会针对财务问题、基本面情况或目前估值情况进行调查取证。完成做空报告后,机构将选择适当时机发布。而在发布前机机构可能会买下目标公司的看跌期权,因为期权是可以加杠杆的,做空成功,会撬动更大一块蛋糕。

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0 年以来,被做空的中概股超过 106 支。做空机构为什么一直盯着中国企业不放?杜坤在采访中坦言,中概股在目前在美国处于类似于二等公民的地位。美国投资人大都带着有色眼镜看中概股。中概股在美国有对标的公司,这样估值就会比较容易。如果没有的话,那投资者很大概率看不懂它的业务模式和盈利逻辑。

比误解更可怕的是对辩解的失语。

纵观这些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们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熟悉美国的投资环境、与美国投资者的沟通太少。杜坤介绍,除了那些体量比较大的公司,比如阿里,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小企业,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无论在美国的媒体界还是资本圈,都很少发声,宣传都集中在国内,在美国的很少。有些中概股开季报会的时候,邀请的分析师都是一些华裔的,就算是美国本地的也是一些小券商的分析师。

这就好比一个女孩嫁到了国外,和公公婆婆语言不通,小叔子小姨子又老给小鞋穿。女孩不好好学外语和婆家人解释,只会一个劲地做家务,告诉自己娘家人我只要做好自己,他们总有一天会理解我的。

Too young,too simple.

这样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1. 小叔子小姨子继续给小鞋穿。让做空机构觉得有机可乘,这些中小型中概股没有什么正面的声音,只要有一个负面,就可以完成做空;

2. 公公婆婆还是不理解。美国的投资者们缺乏了解这些公司的途径。

不过,这些问题在大型中国企业中几乎不存在。以拼多多为例,每次财报电话会,其创始人黄峥都会用半个多小时,向投资者介绍下沉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在美国市值比较低的中国企业,它们以为像在 A 股和港股一样把业绩做好,然后大家都认识他都能知道他。但在美国这一套没有任何作用。美国是一个机构市场,百分之 7、80 都是机构交易,如果影响不到机构的话,只靠个人投资者,力量是很弱小的。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李佳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14家中概股退市,逃不过的资本游戏,复星、红杉是最大幕后推手
私有化畅游,搜狐再出发
李彦宏、王小川、丁磊都说要回国上市,是因为眼红周鸿祎吗?
中企的海外退市潮
IDG密谋达令回国上市 或再造暴风科技神话
有些中概股回归就是来“坑爹”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