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诗词的平仄与节奏

论及诗词的平仄,一般是争论纷纭。均言之有据,引经据典,最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了之。其原因,盖为前人之述中只言片语的论断性的东西很多,简单的以“基本句式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孤平必救”“词谱有载”、“前人有例”等等等等来论,往往越来越复杂,不得其要领。

我们不妨丢开结论性的东西,从本源上入手,找出本质性的东西。

       诗词之所以讲平仄,盖因为诗词具有吟咏和传唱的功能,所以要讲节奏,节奏是以平仄组合而体现的,故丢开节奏的研究而论平仄,为缘木求鱼。

先谈格律诗。其无论五言七言都是由几个两字节加句尾一字节所组成(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了节奏和谐,节拍之间要平仄相间,特别是节拍的停顿处(也称节脚)要前后协调错落有致,因此二、四、六要分明,其分明就是要求就是平仄相间,即:1、2(平)/3、4(仄)/5、6(平)/7或1、2(仄)/3、4(平)/5、6(仄)/7。其它为首句入韵和避开孤平、三平脚、三仄脚即可在1、3、5字上变通,不一一而论。但节脚间平仄相错是诗词平仄要求的不变定则。鉴验诗词平仄是否合理,音节是否平仄相错,是最基本标尺。例:砚底(仄)/河山(平)/助磅(平)礴,“磅”字在节脚,上一节脚“山”为平,故“磅”处应为仄而作平,此为出律。再例:红军(平)/不怕(仄)/远征(平)/难,万水(仄)/千山(平)/只等(仄)/闲,节脚为:平、仄、平,仄、平、仄,相错有序,合律。        以上为一句中平仄的基本原理。格律诗句与句之间为了节奏更加丰富,便有粘和对的要求,即:同联两句相对,近联相粘。以节脚相错和粘对的原理我们就能自如搭出格律诗的平仄框架。以七绝为例:
       第一句1、2(平) /3、4(仄)/5、          6(平)/7仄
       第二句1、2(仄) /3、4(平)/5、          6(仄)/7平(韵)
       第三句1、2(仄) /3、4(平) /5(平)、 6(仄)/7仄
       第四句1、2(平) /3、4(仄) /5(仄)、 6(平)/7平(韵)
    
        三、四两句如第5字分别为仄、平的话,会出三连仄脚和三连平脚,所以要在第5字上通融。如首句入韵,首句的5、6、7就变成三连平,这在格律诗的节奏上是不允许的。所以把不是节脚的5改为仄,成为:

      第一句1、2(平)/3、4(仄)/5(仄)、  6(平)/7平(韵)
      第二句1、2(仄)/3、4(平)/5、           6(仄)/7平(韵)
      第三句1、2(仄)/3、4(平)/5(平)、 6(仄)/7仄
      第四句1、2(平)/3、4(仄)/5(仄)、 6(平)/7平(韵)

     此为平起,一、二两句为同联,故在节脚上相对;二、三两句为近联,故在节脚上相粘。仄起的道理相同,不一一例举。(拗句和孤平问题不在本文论述)

     若论词的平仄。看似简单,其实比格律诗复杂得多。说其简单,有一调一谱,依谱填词即可。然词的句式有长短,它的节奏变化较多,不再是格律诗两字一节。如五字句,其节奏跟据句读有多种变化,例:看(仄)/红妆(平)/素裹(仄) ; 明月(仄)/几时(平)/有(仄);衰柳(仄)/白门湾(平);枫叶红(平)/更透(仄),等等。然不管节奏如何变化,其在节脚上总保持平仄交错而富有节奏感。当然词因特殊曲调在特殊位置需要用拗句,这在词谱里均有明确标示。最麻烦最可能引起争论的是词谱上表明“可平可仄”的地方。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标为“中”,《钦定词谱》表述为“本平而可仄、本仄而可平”,现在有些电脑系统查询上表述为“可平可仄,建议用平(仄)”。这几种表述都有道理,但很不完整,易于误解,要做具体分析。如句读与原调发生变化,节脚也就会发生变化,而节脚上保持平仄交错是诗词节奏的基本要求,所以此时“本平而可仄和本仄而可平”的,便不可平可仄了,故《钦定词谱》凡例中云“词中句读不可不辨”,盖因句读变、节奏也变、节脚也变,其平仄亦应有变,此其一。其二,“本平而可仄和本仄而可平”,离开“本”而以为“可,即是不论”,也是误解。“可”要看情况,因为一个字的平仄不是孤立的,它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它的“上家”和“下游”,形成拗句,偶有不为病(因为专用名词等特殊词语可能不拗不行),但随意“可平可仄”可能会造成多处拗句,会使节奏失衡,吟之不畅,更不要说依谱而曲了,其病不言。余尝偶为网站审稿,有方家因“可平可仄”而离“本”的不少,有些不依句读变而变,读之不顺,有些造成多拗句而吟之不畅,估计其依据是词谱上的“可平”、“可仄”的字样了。宽而言之不为病,但影响了词的节奏美。
       当然,诗词意境是根本,节奏是神韵,平仄是表象。不可以表象而伤神韵和根本。
      仅为个见,不免缪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词谱书的选择
杨吉刚:说说格律诗的'三仄尾'
诗词格律:“词谱与填词”的知识大全,值得收藏!
什么是诗词的平仄?
诗词工具
华夏诗苑-词格简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