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格律札记(27)

词的格律

(一)词调

1、词调和词牌

在词的形成初期,词调与曲调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曲调是一首歌词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就是以相应的文句、字声,与曲调的曲度、音声相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体段律调而定型下来的歌词形式。在古代“依调填词”时期,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有依从性。然而,随着“按词制调”尤其是以前人体段律调仿写词的发展,词调就逐渐脱离了曲调,最终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出现,这是词调对曲调有独立性。唐宋几代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精心结撰,创制了千百个各不相同的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承认词调的产生基于曲调,另一方面更要承认词调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造。这一创造的意义更大,其结果是使宫廷和民间各种原无确定格式的文学辞式上升成为全民族的文学体裁。

唐宋时无词牌之称,明清时因曲调名曲牌,故词调亦称词牌。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中云:“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解释“词牌”云:“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从严格意义上理解词调和词牌的话,它们应该是实与名的关系,词调是实,词牌是名。

2、词调的主要来源

现存千百个词调,是经过长时间多种创作途径交流和积聚起来的,其组成情况异常复杂。深圳大学徐晋如副教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中引用了宛敏灏先生归纳的词调名产生的六个主要来源,具体如下(原文下括号内系本人加注):

(1) 截取隋、唐的大曲、法曲或引用琴曲。例如《伊州令》、《婆罗门引》、《剑器近》、《石州慢》、《霓裳中序第一》、《六州歌头》、《水调歌头》、《法曲献仙音》、《醉翁操》、《风入松》、《昭君怨》等。

(注:大曲是隋唐时期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

法曲是大曲的一部分。因其融合佛门、道门曲,所以称为法曲或法乐。

《伊州令》:源于唐大曲《伊州》,以曲调产生地命名。

《婆罗门引》:出自唐大曲《婆罗门》。《婆罗门》为印度舞曲,传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从天竺引入进献朝庭,唐玄宗据此曲改编成《霓裳羽衣曲》。

《剑器近》:源自唐大曲《剑器》。

《石州慢》:源自唐大曲《石州》

《霓裳中序第一》:姜夔摘取《霓裳羽衣》制成。

《六州歌头》:出于大曲《六州》。六州谓:伊州、凉(梁)州、石州、甘州、渭州、氐(熙)州,皆唐代西北边地,每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

《法曲献仙音》:法曲。

《醉翁操》:琴曲。

《风入松》:琴曲。

《昭君怨》:琴曲,曲调名本于王昭君远嫁匈奴事。)

(2) 由民歌、祀神曲、军乐等改变的。例如:《竹枝》、《赤枣子》、《渔歌子》、《二郎神》、《河渎神》、《江神子》、《征部乐》、《破阵子》等。

注:《竹枝》:巴渝(今重庆市)民歌。

     《赤枣子》:“子”即“曲”,“子”有小的含义,系民间小曲。

     《渔歌子》:渔民歌曲。

     《二郎神》:祀神曲。

     《河渎神》:祀神曲。

     《江神子》: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即酒令。

     《征部乐》:军乐曲。

     《破阵子》:摘于唐大型舞曲《破阵乐》,军乐曲。)

(3) 从国外或边地传入的。例如:《菩萨蛮》、《苏幕遮》、《普赞子》、《蕃将子》、《八声甘州》、《梁州令》、《氐州第一》等。

:《菩萨蛮》: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女蛮国乐曲传入。

     《苏幕遮》: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普赞子》:源自吐蕃。

     《蕃将子》:源自吐蕃。

     《八声甘州》:甘州乃唐代西北边地,由唐教坊大曲《甘州》摘遍翻演。

     《梁州令》:凉州为唐代西北边地,唐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

     《氐州第一》:又名《熙州摘遍》,氐州乃唐代西北边地,唐教坊大曲有《熙州》,熙州一作氐州,本调乐曲由《熙州》大曲摘遍单行。)

(4) 宫廷创制。有的出于帝王,如《水调》、《河传》、《破阵乐》、《雨霖铃》、《燕山亭》;有的出于乐工,如《夜半乐》、《还京乐》、《千秋岁》等。

(5) 宋大晟乐府所制。例如:《徵招》、《角招》、《黄河清》、《并蒂芙蓉》、《五福降中天》等。

(注:大晟是北宋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徽宗崇宁中创立。)

(6) 词人自度(制)曲。如姜夔的《扬州慢》、《淡黄柳》、《惜红衣》、《凄凉犯》和《长亭怨慢》等。

3、词调名称的形成

词调名称的形成,除了上述以词调的来源为调名外,根据现存的有关记载,大约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词的字数为调名。这种词牌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以词中每句的字数来定调名的,如《三字令》;还有一类则是以整首词的字数来定调名的,如《十六字令》。

(2)以词中的字句为调名。这种词牌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以词的首句为调名的,如《一叶落》是以后唐庄宗李存勗词的首句“一叶落,搴珠箔”为调名;再一类则是以词中的字句为调名的,如《江南春》是以宋寇准词中第五句“江南春尽离肠断”中“江南春”为调名;还有一类是以词的卒章为调名,如《梧桐影》以唐吕岩词的卒章“教人立尽梧桐影”中“梧桐影”为调名等。

(3)以词中所咏为调名。这种词牌大体有以下几类,一类是以词的题目为调名,如明杨慎《词品》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水仙,《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巫山一段云》则状巫峡。如此词题曰《醉公子》,即咏公子醉也。尔后渐变,与题远矣。”再一类则是以词中所表达的感情为调名,如《长相思》写久别之情,《谪仙怨》写迁谪之感等;另有一类则是以词中所写的人或事为调名,如《谢秋娘》是以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撰而得名,又如《捣练子》是以咏捣练而得名,《更漏子》以唐温庭筠词中多咏更漏而得名等;还有一类则是以传说故事为调名,如《阮郎归》以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传说为调名,又如《鹊桥仙》以牛郎织女传说为调名,《凤凰台上忆吹箫》以萧史和弄玉善吹箫结夫妻数年后乘龙凤升天而去的传说为调名。

(4)以古人诗句为调名。这种词牌为数不少,元杨慎《词品》卷一云“词名多取诗句,如《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满庭芳》则取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点绛唇》则取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鹧鸪天》则取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惜馀春》则取太白赋语,《浣溪沙》则取少陵诗意,《青玉案》则取四愁诗语。”

词牌名称的来历极其复杂,不止这些。词牌定名是各有出处来历,可目前只有一部分可以考证,绝大部分因缺乏史料现无法弄清其来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格律常识 第6讲】词序、词调、词牌、词韵、词谱、...
诗词写作指导:诗词格律之词牌、词谱与词的分类
光会背诗词算什么,这些词牌名的来历你知道吗?
半小时学会诗词格律
词的概念术语简介(一)
52个词牌名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