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秦王陵概况
大唐秦王陵概况
据历史记载,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四月一日,大唐秦王李茂贞薨于凤翔秦王茔府,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迁葬于宝鸡陈仓里先考大莹西侧。大唐秦王陵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陵原乡陵原村东部,南距宝鸡市区仅2.5公里,交通非常方便。
陵原属于陕西黄土高原的一个板块,原面海拔780m —950m,宽约2公里,由南向北抬升3—4级。通过丘陵与西镇吴山相连接。台原基底由新第三系红色砂砾,粘土层和下更新世河湖相物质组成,上层主要由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黄土组成,黄土厚60—120米,夹有6—13层古土壤层,沟壑非常发育,深切可达150m以上,已经切入较老的河湖相沉积层中。这些极为优越的条件,使这里负阴抱阳,背风聚气,枕山面水,既水位很低,又利于排水,地势雄浑干燥,特别是这里黄土丰厚,地层呈水平分布,很适宜于深挖墓穴和丰殓厚葬。又加上这里东有华山,东北有箭括山,北有千山,西北有吴山,西有佛崖,西南有塔梢山,南有秦岭,东南有太白山,“八弦系一身”,从我国古代阴阳勘舆术的角度来看,是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宝鸡原称陈仓,唐中期因金鸡鸣瑞,被唐肃宗改为宝鸡。在唐时宝鸡不仅是京畿之地,而且是京都长安的西大门,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茂贞深知其地位重要,除在这里驻有重兵之外,还把父母灵柩迁葬在这里,并定期祭拜,视察这里的军务。岐蜀交兵时,李茂贞几次亲率雄兵与蜀兵交战,并在这里训练军队,把这里做为重要军营驻地和演兵场,是李茂贞最关注的地区之一。陵原在李茂贞未安葬在这里以前,因地处宝鸡城北,原称北原,自大唐秦王陵峻工之后,人们便改北原为陵原,是纪念大唐秦王陵地处这里而得名。由于李茂贞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勘测发掘,可知在唐和五代就有预造陵寝的习惯,从大唐秦王陵的规模上来看,其决非短时期所能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推知秦王陵在秦王李茂贞生前就早已经动工。根据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可知,大唐秦王陵是以唐代帝王陵寝制度中的墓葬形制为模式而建造的,在规划布局上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陵制与山水相称的格局,从挖掘的情况来看,属于唐和五代时“同茔不同穴”的帝后合葬制,在设计布局建筑构造和工艺手法上具有十分鲜明的自身特征,在古今历史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领导考察大唐秦王陵
从秦王陵陵园留下的遗址经过测算,大唐秦王陵中心陵区要达200亩,如果加上统一规划布局的原丘水道等陵区组成部分面积来看达到数千亩之多!因此,其工程量很大,充分显示了岐王国当时殷实的国力,据推测秦王陵中区陵区,开挖工程土方一万多个立方米,仅制作雕刻和砌券地宫墓室的石料就要达到560立方米,从其石质分析可知这些石料大部分来自宝鸡市北部约二十五公里的千阳岭上,而质地更为细赋的一部分石料则来自今富平一带的石灰石山上。从当时的生产水平来看,要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量,如果按200人参加修建,要用八年时间完成。据有关资料表明,秦王李茂贞为了想修好自己的王陵,除了委派凤翔宫内工部尚书负责陵园营造外,还亲自监工,并从辖境内招募了60余位石、木、瓦工巧匠,还从自己禁军中抽出了140余位强壮可靠的士卒参加建造,由所在地的县令派兵丁运输石料、砖瓦和木料,经过大半年的材料筹备,在公元907年秋正式开工,因战事不断,使修筑陵墓工程建建停停,直到公元920年夏日完工。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现场勘察,秦王陵布局与唐末和五代时的帝王陵的形制相近,呈中轴对称布局,最南端的中轴陵道宽竟达42米,在中轴陵道两侧建有两个巨大的阙台,陵园正中为神道,神道宽约10m,长112m,两侧安放着34尊翁仲和神兽青石雕像,北有祭台、祭祀大殿、祭坛和陵冢,陵冢雄踞整个陵园的最高处,气势宏伟,占地4亩(合2666.6平方米),高达9丈(合27m),封土3000立方米,陵冢下建有雄伟的地宫。神道前有华表、后宫门、前宫门、御碑亭、下马碑、整个陵园共有两重城墙,外罗城高宽各三丈,环陵寝园而建,前有营房,供护陵土卒和役夫居住,宛如一座城池,占地200余亩,现维修竣工的大唐秦王陵仅有当时陵园的四分之一。根据“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大唐秦王陵,将陵寝周围的台原,河道都作为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布局,其面积可达数顷。峻工后的大唐秦王陵,以陵原的后原为依托,各主要建筑顺着略有起伏的地势,呈中轴对称排列,殿宇巍峨,雄伟壮观,错落有致,主次有序,疏密有间,层层递进,使陵园顺着地形布局一直导向享殿,陵台、陵寝等中心建筑,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杰作。陵内各建筑物的基座,岩石多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面刻有精美而又简练的纹饰,其流畅精湛的技法堪称一绝。秦王陵陵寝、祭殿、祭坛的设置和科学排水系统更是精妙,不仅能将陵寝上的水直接排泻到城外,而且分段保留了清沏的水流,净化了陵区的环境,从而形成了大唐秦王陵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而和谐的局部小环境。大唐秦王陵在建筑构造上,不拘泥于旧制而是因地制宜,在手法上敢为人先,其不仅是一座陵墓两个地宫,而且在其端楼、“凸”形陵台、外罗城,九曲回环水道的结构所采取的模式都是唐末和五代帝王陵中的孤例,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大唐秦王陵殿内金身塑像
原建的秦王陵,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乱和风雨,屡有毁修,到清初期,陵园建筑大多数都先后被毁,只留下少量的遗址、遗迹和部分石雕。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年),陕西省和凤翔府曾奉旨对大唐秦王陵进行了整修并筑墙保护,使其原貌有所恢复。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大唐秦王陵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在粉碎“四人帮”前,整个陵区被耕地蚕食的只剩下一个土堆。自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立刻着手保护秦王陵,在公元1982年,大唐秦王陵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宝鸡县人民政府立碑保护。公元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2001年4月,宝鸡县陵原村(2003年6月划至宝鸡市金台区),在宝鸡市文物局、宝鸡县文化局的支持下,本着“抢救、保护、利用”的原则,由宝鸡市考古队对大唐秦王陵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并对陵园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由于资金和条件上的制约,适当的缩小了原陵园的建筑规模,仅修复了原陵区的中心部分。根据有关资料,从恢复神道开始,把重点放在了两个地宫的开发保护上。在陵园布局上沿中轴对称线从南向北,按原貌修复了唐式庑檐式大山门,铺设了神道,在两侧安放了翁仲和神兽青石雕像,在神道北端修有“ 凸 ”形祭台,祭台上建有仿唐庑檐式吻兽祭祀大殿,在大殿两侧建有阙台,台上有四角攒尖亭榭,使游人沿着卷棚式廊道,可行至两个地宫的入口。在祭祀大殿正中塑有大唐秦王李茂贞和其刘夫人的彩色塑像,只见李茂贞塑像手抚长须,似有所思,头戴金盔,身穿帅袍,一身戎装打扮。眉宇透出英气,给人胸有百万雄兵之感,使人敬重之意油然而生。其刘夫人塑像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给人位尊却能平易近人,贵显却不傲慢之感。一下子拉近了游人与其在心理上的距离,使人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从李茂贞陵寝到陵园大山门南北长330m,东西宽约115m,四周筑有仿古攒顶围墙860m,在神道两侧建有为陵区服务的李茂贞生平史展览馆,唐代珍贵文物博物馆、宿办房、票房、车库、食堂、公厕等。仿古建筑共2200m,已铺设地面10000m,绿化面积19000m2i,经过几年不断修复完善,已使大唐秦王陵基本恢复了原貌,再现了其当年雄伟的气势,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这里探幽观光,使这里不仅成为陕西西部最大的王陵,而且成为宝鸡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大唐秦王陵博物馆解说
大唐秦王陵是唐末秦王李茂贞和妻子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的合葬陵。始建于公元907年,抢救性地发掘于2001年,2004年大唐秦王陵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唐秦王陵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
大唐秦王陵当年挖掘现场
大唐秦王李茂贞生于公元856年,薨于924年,享年69岁。李茂贞原名宋文通,唐代深州博野(今何北省保定博野县)人。18岁参加博野军,后就任皇家神策军军官,因平叛护驾有功,唐僖宗赐予他皇姓李名茂贞,并亲赐字正臣,并被载入皇家典籍。公元887年,李茂贞出任凤翔节度使,后一路升迁,先被封“岐王”,后官拜“首尚书令”,为百官之首,权倾朝野。924年2月,后唐帝庄宗封李茂贞为“秦王”。同年4月,李茂贞驾崩于凤翔府私弟,925年12月25日,移葬于北塬“先考大茔”,谥号忠敬。943年,其妻贤德太夫人刘氏(公元879—945年)病故于凤翔府,享年67岁,946年11月27日,归葬于先王宅。北塬,也就是今天被后人称为的陵原。大家现在看到的大唐秦王陵博物馆就是在原址上,于2004年5月抢救性发掘修建起来的。
大家一上北坡公园可能就有一种感觉,这里黄土深厚,水位偏低,每一捧黄土都带有灵气,确实有着深埋厚葬的最佳地理条件。再从地形上向四周眺望,东有青龙——与蟠龙原隔金陵河川道相望,西有白虎——与芝草原隔长寿沟相邻,南有朱雀——秦岭高耸犹如屏峰,天台山、炎帝陵历历在目,北有玄武——台阶式的高坡绵延至千阳岭。这样天下难觅的地貌特征,非常合乎帝王陵墓对风水的讲究。背依天阙,面耸云台,形如太师椅,秦王陵居椅中;又似簸箕形,秦王居箕心。实乃山川形胜、郁郁佳城之“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陵原在公元前史称北塬,至秦王陵建于此后,人们渐渐称其为陵原。陵原一名由此而来,一直沿用至今。也正是由于陵原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李茂贞的祖坟也在秦王陵东边的不远处。欲知详情,参观地宫墓志铭时,大家自会明白事由。
大唐秦王陵沿袭了唐朝前中期的帝王陵寝模式而修建的,属于“同茔不同穴”的帝王帝后合葬陵。依照古老的传统习俗,东为大,西为小,所以李茂贞的地宫建在东侧,夫人地宫则建在西侧。
现在重建的陵园占地60亩,南北走向,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15米,园内建筑为廊园式结构,呈现唐代风格。园内布局依照“一主二辅”的格式排列,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大殿、神道、月台、秦王殿,两侧对称的建筑为展览馆和其他辅助设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茂贞墓【陕西宝鸡】
探秘宝鸡——大唐秦王陵(一)
2014.12.17 陕西 宝鸡 大唐秦王陵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五代十国 大唐秦王陵【后唐李茂贞】
知更游学 | 美的历程,始于青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