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鸡为啥要寻找北首岭人?
宝鸡为啥要寻找北首岭人?
宝鸡日报 2009-02-19
近日,当你在市区群众路上走一走时,会被一辆辆奔走的挖掘机和挥汗劳动的工人们所吸引。“这里准备建什么?”路人这样询问道。“要扩建北首岭遗址呗!”工人们会自豪地说。
北首岭遗址?那不是圈在龙泉中学里仅 5亩大的陈列馆吗?宝鸡现在为啥又要扩建并重寻“北首岭人”?放大与重现那段历史对提升宝鸡文化有何影响?建成后的北首岭会是啥模样?近日,记者走进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宝鸡北大门矗立新地标
“历史比半坡遗址早了400年,可出土却晚了一大拍,加上在校园里沉寂多年,这块华夏瑰宝早被人们遗忘了!”北首岭遗址陈列馆馆长郭强对记者说。
北首岭遗址位于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南北长 300米,东西宽 200米,面积 6万平方米。 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揭开了北首岭长达六七千年前的地下奥秘,共发现房屋遗址 50座,灰坑 75个,陶窑 4座,墓葬 451座,出土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各类文物 6000余件。其中船形网纹壶、鸟衔鱼纹壶和陶塑人面像等都是著名的史前文化艺术珍品,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2006年,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首岭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仰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展示宝鸡史前文明和揭示炎帝故里文化内涵发挥着重要作用。
宝鸡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了探寻历史佐证和追溯炎帝生活足迹,2007年,我市决定斥资 1.5亿重新开发并扩建北首岭遗址。 2008年 12月,前期的拆迁、征地等工作已全面展开,新馆面积由原来的5亩扩大至 60亩,一期工程预计两年,2011年竣工。建成后的新馆将成为宝鸡地区史前文化的中心博物馆,矗立于城市北大门,成为宝鸡的又一新标志,这对展示我市璀璨的史前文明和揭示炎帝故里文化内涵将产生深远意义。
厚重尘埃下隐藏多少谜
在遗址陈列馆里,记者目睹了新石器时代“北首岭人”生产、生活的画像。绵绵的金陵河清澈见底,高高的台原草木茂盛,先民们在崖上狩猎、耕作。
“虽说北首岭比西安半坡遗址历史悠久,但北首岭的名气却远远没有半坡遗址响亮。不少外地人慕名来到宝鸡,在龙泉中学门口看见大门前的遗址石碑却找不到陈列馆,一些人还甚至找到了北首岭娱乐城。”馆长郭强失望地说。的确,对于众多宝鸡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北首岭遗址如同一块尘封的美玉,令世人难睹其芳容。
那么,宝鸡北首岭遗址与西安半坡遗址相比较有哪些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对提升宝鸡旅游名市地位有什么影响?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副馆长曹歌鸿将二者进行了对比解析。北首岭遗址与半坡遗址同属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地址位于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7年在原遗址上建成, 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保存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遗址除建造了文物展室外,还在 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了保护大厅。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世人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生活情况。
与半坡遗址相比,宝鸡北首岭遗址就显得默默无闻。一方面是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宣传的问题。据介绍,遗址东部多年来受到洪水冲刷和雨水侵蚀而不断坍塌,形成了 20多米高的断崖,且还有进一步坍塌的危险,崖边大部分植被被破坏,裸露出少量破坏废弃的窑洞。而在陈列馆里,除过船形网纹壶、鸟衔鱼纹壶和陶塑人面像三件国宝级文物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外,其他绝大多数文物尚留在遗址内,这些文物可以说是稀世之宝,但由于展厅建设年代早、建筑面积小,条件非常简陋,远远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的要求。工作人员都激动地说:“我们看着这些‘国宝’都觉得心疼,北首岭遗址到了非扩建保护不行的地步了!”
“这脚下的文化堆积层厚达 4米以上,分早、中、晚三期,全部是‘北首岭人’栖息过的地方,具有很高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解说。据了解,现在博物馆陈列的 30余具“北首岭人”骨架,仅仅是近年来发掘出的极少一部分,大量的、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还沉睡在地下。据专家分析,要想追根溯源研究炎帝文明史,探寻“北首岭人”捕鱼、采集、狩猎、制陶等生活风貌,还需要时机成熟时开发这一遗址,但其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展示原汁原味要当旅游“首岭”
现在的遗址位于 30余米高的土崖之上,崖下又是金陵河,到了雨季,土崖极易发生滑坡从而危及遗址。那么,我市又将如何妥善保护土崖?竣工后的博物馆将以怎样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博物馆同志告诉记者,前不久,我市已将保护规划呈报到国家文物局,在国家规划尚未批准下来之前,我市打算在崖下修筑护栏坝。下一步,金台区还设想在金陵河上修筑一座拦河橡胶坝,蓄起一池清波,再现先古时代“北首岭人”靠山而居、依水而栖、水草丰茂的迷人风光。
据工作人员介绍,竣工后的博物馆为开放式的园林博物馆,分原始墓葬区、原址生活区和文物陈列区三部分。墓葬区现有 209平方米,预计扩展到1400平方米,现在“北首岭人”骨架有 38具,预计开挖 70余具。原址生活区现在仅有 105平方米,打算扩建到 2400平方米;先民故居目前只有一座,建成后至少开发 22座。整个博物馆将坚持原始风格,彰显自然野性。园区大门采用新石器仰韶文化房屋造型,反映当时的文化特征,色彩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色调一致。围墙是透视式的仿木结构石栅栏,粗犷豪放,栅栏或篱笆式结构与城市互借空间,从视角上扩大景区范围,突出原始性。另外,仿制椽檩为圆形,外表是粗糙的树皮纹饰,色调上与城市建筑相协调。墙体点缀用陶罐和几何纹饰等文化符号,凝重而大方,与自然景色遥相辉映互为一体。
据预测,博物馆日接待游客量达 1400人次,一年可接待42万人次。
人们不难想象,到那时,游人可自由进入半地穴式的先民故居,亲身领略“北首岭人”的生活、生产情景,回望六千多年前的文明起源,甚至展望未来社会的大走向,这或者便是“北首岭”先祖们的开创之功和兢兢前行的源头所在。(记者:卢志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鸡记忆】1953年宝鸡发现7000年前的北首岭遗址
134. 西安半坡博物馆
让北首岭遗址“活”起来,理一理他的前世今生
#馆藏玉器# 查海遗址的史前玉器,它是谁?它从哪来?它要到哪去?#博物馆# #文物#
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