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福宏| 守一不移

 守一不移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铁福宏(青海) 

《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自述,顾春芳编著的一部守护敦煌的传奇人物传。

放假前,书友强烈推荐《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且一再嘱托要耐下心细读,并珍重说“值得一读之书也”。

看着《我心归处》想着我与敦煌那种道不明,言不尽的纠结与惆怅,神往与错失,期许与无奈的复杂情感。

我最早是从火柴盒知道敦煌这个神秘的艺术宝库的。上个世纪人们把火柴叫“洋火”,依稀记得火柴盒封面有“飞天”图案。我就是从小小的火柴盒知道有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有一个叫千佛洞,有一个叫飞天的地方。这番认知之路确如樊锦诗最初知道敦煌的,然我始终成不了敦煌的守护者,最多算一个急匆匆的过客罢了。

我上初一的时候,四爷的老二儿子有辉从西北师大毕业分配到了敦煌的油田中学当老师。记得有辉叔回家过年的时候,兴高采烈不失自豪地告诉四爷及叔辈们,他供职的地方就在敦煌,教学之余多次去敦煌莫高窟玩。那天有辉叔像敦煌专家滔滔不绝夸耀莫高窟的造佛、壁画,还有大漠黄沙的故事。我清楚地记得四爷和叔辈们脸上惊讶的表情,怀疑的眼神。我和几个侄子缠着有辉叔讲天书般神奇的敦煌。有辉叔口若悬河的夸赞,在我懵懂的认知里只留下敦煌在甘肃,敦煌有大漠,敦煌有佛窟,敦煌有飞天的浅薄意识。但那时的敦煌好像在天边,距离的辽远使我一度忘记了敦煌这个地名。

读高中,我选择了文科,我从历史课本插图和文字中有了对敦煌的边缘认识。教地理科的唐伯平老师,在我眼里是个奇人。唐老师是湖南人,有一头微卷的长发,学问极深见广识多。下课后,特喜欢和学生闲聊神侃,绘声绘色讲解他去过的地方,看到的风景,听到的故事,体会的人文。尤其讲敦煌的时候,那个完全是神采飞扬眉飞色舞,又活灵活现。从此揭开了朦胧的敦煌文化符合记忆,萌发了一定去敦煌的美好之梦。然而,这个梦一直长眠在我的心底深处,偶或困惑一下,纷扰一下,终不得去。

就在我上初中、高中、大学的十来年时间,体弱多病的樊锦诗和敦煌的守护者们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开展敦煌的创造性保护,科学性修复已二十余年了。

第一次去敦煌是大二暑假,敦煌的几个同学倡议并邀请玩敦煌,去莫高。宗福军、王芳一再怂恿且激将。盛情难却之下,班头罗积极响应,组成十人组浩浩荡荡开拔敦煌。

我等一行,兴高采烈乘火车从西宁到兰州,有从兰州到柳园。那时候,没有敦煌站,又换乘班车,一路晕晕乎乎,一路摇摇晃晃到了敦煌。就在那一刻,我莫名地怅茫起来,大漠黄沙卷,绿洲葱绿处。这就是我自小火柴盒上看到的敦煌,有辉叔和唐老师口中讲述的敦煌,也是舍友口若悬河赞叹的敦煌。

说实在的,那个时候还不会细观,我对大漠深处一座座平房和小楼房构建的小镇没有留下至深的影响。留给我最真切的一是荒凉,二是炎热。荒凉之心便是敬佩,敬佩生活在这一方热土的顽强拼搏,创业坚守的人民。读《我心归处》,忆第一眼见到的敦煌,一股敬佩之情无法言表。

也许,我与莫高窟的机缘未到。也许,我对莫高窟的认识肤浅。也许,我和莫高窟相见太早。我只能徘徊在三危山下,彷徨在跌宕河畔,莫高窟恰好闭馆而谢绝参观,只好长憾而去。直至今日,读《我与敦煌》才揭开不得入的缘故。自此,至2019年,敦煌、莫高窟封存于我的记忆深处,深眠而不醒,时光长达三十余载。这三十余载,我对敦煌、莫高窟只字不闻,遗忘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了。

2019年暑假,我与好友霞五人甘青大环线旅游。自青海湖、茶卡、大柴旦、张掖、嘉峪关而至敦煌。

抵达敦煌的那一刻,我深眠三十多年的记忆再一次活跃激荡起来。我不知道三十多年莫高窟的模样,神往的宝库是否安然无恙?今读《我与敦煌》,恍如隔世梦。

三十载,樊锦诗这位弱不禁风的守护神,带领她的团队克坚攻难不仅对莫高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还把敦煌推向了世界。敦煌不仅是中国的,它也是世界的,是整个人类的。

三十载,樊锦诗心守敦煌,建设敦煌,开发敦煌。就如樊锦诗自语: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静下来。我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

我突然明白了樊锦诗愿意一辈子留在敦煌的原因了。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楼的铃铎响起,世界就安静了,时间就停止了,永恒就在此刻。

樊锦诗,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

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

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二天棘地的人生路口,

她都选择了——坚守。

她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向全世界介绍她心爱的莫高窟。

她一生的成就都源自她的心,她一生的最高成就就是她的心。

看着三危山下的莫高窟,我只能跪拜、倾听它的心声,心路的河啊,时间的河啊徜徉在1600年的漫长岁月。

    作者:铁福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素材:写进作文的宝藏优秀名人事迹㉒
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守护莫高窟近60年:两口子最后也要回到敦煌
随笔||爱在敦煌
[百鸟朝凤]走进大漠的女子
82岁北大考古学才女,几十年为国护宝:唯有热爱可抵岁月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