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养生|清明养生重在“清”

清明节由来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扫墓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清明,三月节。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时节,气温渐生,阴气渐退,此时万物生长、吐故纳新,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在此节气中,心火过于旺盛,肝气容易郁滞,易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是头晕、烦躁、易怒、心烦、失眠等高发期。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此时养生需讲求顺应自然,目的在于更好地舒展人体的阳气。

清肝气

中医认为,立春之后,人体内的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肝气过旺易伤脾胃,还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诱发疾病。建议在饮食上要少吃“发物”,发物易引动肝风,助火助邪,容易诱发旧疾。清明时节是饮茶的好时机,不妨每天喝上一杯清肝茶,如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有利于清畅肝气。

清肠胃

五行之中,肝木克脾土,肝经应春气而旺,容易压制脾胃之气,造成肝强脾弱的状态。再加上清明假期,人们难免放纵饮食,加重肠胃负担,尤其是肠胃虚弱不好的人。对于吃寒食和青团的传统习俗,也要因人而异,适量食用。清明后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清肠道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豆类、海带、黑木耳等,避免出现胃肠积滞的症状。

清湿气

清明处于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此时,祛除湿气,提高抵抗力势在必行。

中医认为,湿性黏滞,就像橡皮糖一样,粘在体内,很难处理,化解它的时间也很长。人若为湿气所困,则大便湿黏,腹胀腹满,身材浮肿,湿疹频发,精神困顿,舌苔厚腻,出油粘腻,浑身不清爽。

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如果你的身体一直是湿冷的状态,不妨每天晚上睡觉前泡脚,让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的三阴交的地方,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艾灸祛湿,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郎中医话三则
春季养生
雨水节气,万物萌发,寒气未退湿气至,疏肝健脾保健康!
【节气养生】立春时节话养生
用诗词、节气和养生来认识春的只有中国古人了,千年智慧了解多少
惊蛰期间这样做!护肝又养胃,通肠不春困!还能一觉到天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