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别:春秋、战国古玉的主流纹饰

文化传家,富过万代!慧眼识宝,点石成金!

古玩鉴定技术培训,交换,鉴定,展销,推广,寻宝,古玩艺术品管家式服务,商务合作,文创项目开发,尽可在禾璧典藏留言搞定。

说到高古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是不得不提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选材和雕刻工艺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巨大发展。

春秋早期 龙纹玉玦 ,上海博物馆藏
当时玉器工艺的发展较快,玉雕工艺尤其出众,再加上当时所流行的特有的雷纹、古朴庄严的玉器造型与题材纹饰都非常特别。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占不可小觑的的重要地位。

战国龙纹佩,荆州博物馆藏

今天,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的纹饰进行一些介绍:

春秋玉器特征

 一、主流纹饰
 1、新创“春秋龙首”纹。
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绞丝纹舌形还是S纹舌形,都是“现首不现尾”。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春秋双龙首玉璜
2、新创:“春秋谷”纹。
春秋古纹有阴线雕和乳突状两种。乳突状谷纹为浅浮雕,鼓励圆鼓、体型较大,手感园钝;春秋谷纹部分有阴刻“芽弯”,部分与勾连云纹混合构图。春秋谷纹大多排列稀松,布局不够规整。

春秋龙形佩,上海博物馆藏

3、新创“斜地子”纹、“虎皮”纹、“矩形鱼鳞”、“内勾卷云”纹。

战国至西汉 玉卷云纹剑饰一套三件及玉剑珌一件

4、新创螭纹。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楚辞.刀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
螭纹是个巨大的纹饰体系,春秋创制的螭纹,经过战国和两汉的发扬光大,和龙纹一样,成立我国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纹饰标杆。

春秋螭龙纹佩
5、新创螭虺纹。虺是一种毒蛇。
《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楚辞.天问》“雄虺九首。”虺,又是一种将发未震的雷声。《诗.邶风.终风》:“虺虺其雷。”春秋虺纹大多为圆首、尖嘴、小圆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
西周时流行的突齿到春秋时,大多演变成整齐划一的方形脊牙。
脊牙的制作,需要综合勾撤、平凸、隐起等技法,难度远在齿牙之上。

春秋晚期玉牌饰,淅川下寺楚国贵族墓出土

二、主流线条:
1、阴刻线技法炉火纯青。
细长弧线、密集成束的平行细线、密集盘绕的平行细线、粗细纹丝线、鱼鳞线、羽毛线等阴刻线大量涌现。阴刻线的徜徉肆志和纵横洒落,是春秋刀法的一大特色。

春秋人首蛇身玉饰,光山县宝相寺出土,河南郑州博物院藏

2、双沟阴线进一步成熟。
比起西周时期的双钩阴线,春秋时期更添三分丰腴和柔畅,密集中条分缕析,满而不乱。

春秋晚期 四兽纹出廓璧 ,上海震旦博物馆                 

3、“宽一面坡线”。
春秋时期流行的“宽一面坡线”,是西周时期“一面坡线  ”的变体异化,它利用线间距离的增加和线形宽窄比例的变化,使线条更具有动态的美。

春秋云纹扁勒子,故宫博物院

4、“游丝刻”是春秋时期一种新的刻线风格,线条极为细集,线距之密连肉眼都难以分辨。这种游丝刻线,到战国时期发展成了著名的“游丝描”。

春秋金镶玉带钩

5、“硬刀刻”。
春秋时期除了“游丝刻”技法外,还有一种与之对应的刀工-“硬刀刻”。所谓“硬刀刻”就是下刀如削,精深有力,线痕纵横吞吐,参差利落,却又刀迹尽化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是公认的“汉八刀”技法的直接源头。

春秋中期 玉饰纹卧虎 长7.7cm,宽2.2cm,厚0.3cm

战国玉器特征

一、主流纹饰:
1、战国组合纹。
战国时期,玉璧上首次出现组合纹饰,这种纹饰多数为双身兽面纹和谷纹组合,两种纹饰之间用绳索纹作为间隔。

战国龙形玉佩,荆州博物馆藏

2、战国谷纹。
战国初期谷纹承袭春秋风格,但形体略小,乳突有扎手感觉,底部有突出“芽弯”,排列密集均匀。
战国中期谷纹乳突矮扁,手感圆滑,排列略显疏稀。
战国后期谷纹多阴线刻,线纹飘逸,线形流利,手感平润。
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事实上,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
一般来说,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把谷纹用阴线勾连起来,是战国后期楚国一带常用的手法。

战国中期玉璧(径 20.6 x 厚0.6 cm),卧蚕纹


3、战国蒲纹。
在谷纹的基础上加刻斜格线,这种纹饰始于战国,人们把它称作“蒲纹”。

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西汉中期出廓式双首合体龙形蒲纹玉璜

4、战国星纹。
“星纹”是战国新创纹饰,形状就象硕大的环形宇宙中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星纹”的出现,经过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发酵,直接引发了“列星纹璧”的制作高潮。

战国 玉龙佩,长14.1厘米

5、战国螭纹。
战国螭纹是春秋螭纹的继续与发展。战国螭纹多数由龙形首演变为云豹形首,“螭虎”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战国 双螭纹玉佩

6、战国龙纹。
战国龙纹中有大量的“双尾龙”和“双首龙”,并且龙身出现鱼鳞纹。这是与春秋龙纹的重要区别。

战国龙形佩

战国 双龙玉佩


7、消失的痱牙。
战国玉器上很少饰有痱牙,代替痱牙的是出廓附件。出廓镂雕在汉代得到大力发展。

战国龙凤纹出廓璧,洛阳金村古墓


二、主流线条:
1、丝刻线。
和春秋时期一样,游丝刻依然是主流线条。古籍曾有记载:“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汉代这种精细入微、延续委婉的刀法,是对春秋战国游丝刻线的直接继承。

战国扉边毂纹击璧

2、硬刀刻线。
战国事情进一步发展了春秋时期的“硬刀刻”,线条更为洒脱,与后来的“汉八刀”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战国龙形佩,上海博物馆藏

3、轮廓线。
战国玉器上的轮廓线常见的是单阴线和绞丝纹线,也有少量浅浮雕阳纹线。

战国 虎(犀牛)纹玉佩

三、新器型:
1、组合佩。
战国时期出现大量的组合佩饰件。



2、双龙形和W形龙纹佩。
战国的龙是玉器史上最生动的龙:有胎有骨,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蹲有跳,有卧有腾,灵活飞动。真是“尽其灵而足其神”。

战国龙凤佩,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

战国 玉镂空双龙纹佩

战国谷纹玉龙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中晚期 龙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 

战国晚期 龙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汉代玉器
古玉的非典型性案例(高清)
漫谈古玉的工艺鉴定(6)-汉代
春秋战国玉器的辨识
荆州市博物馆藏玉珩 龙形玉佩
馆藏看8000年玉器龙纹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