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季养阴”七大准则,您做对了吗?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傍晚的微风渐凉,微黄的梧桐叶缓缓飘落时,我们已经渐渐告别高温,迎来天高云淡的秋季。中医认为养生应该注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季养生,关键在于七大准则!

素食养收

秋风乍起,一般人都说该“贴秋膘”了,然而秋季的饮食方面,恰恰不能离开“素食养收”这一原则。

中医认为,秋季的人体内阴阳偏盛偏衰、太过或不及均会伤致身心,只有常摄素食“和谐阴阳”才会百病不生。正如古典《大戴礼记》有云:“食肉荤,勇而悍,阴阳失衡;食谷素,慧而巧,养阴平阳。”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 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但此时脾胃并未完全适应,食用肥甘厚腻,很容易“厚味伤脾”,也需防止过饱壅塞气机,影响肺的肃降功能。

明·廉启敬在《修龄要旨》中说过:“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羊肉、海鲜以及葱、姜等荤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素食。

养阴防燥

《灵枢 · 本神》指出: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古代医家也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

因而根据四季养生的原则,秋季养生应注意“养阴防燥”。秋天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保养体内的阴气成为秋季养生的 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

清代著名医家俞根初说:“故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不可不防。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进入秋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根据中医养生“燥则润之”的原则,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此外还有莲子、百合、银耳、 南瓜等。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入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等,其中莲藕为首选。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橘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多酸少辣

中医认为,五行中金是克木的,所以秋风一起,漫山遍野的树都黄了,树叶纷纷掉落。金对应肺,木对应肝。“肺气太盛可克肝木,务以酸强肝木”。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气通于秋,因此秋季应适当减少辛味食物的摄入,避免耗散阳气;同时适当增加酸味食物,以顺应肺的收敛之性,酸味的食物如山楂、柚子、柠檬、橙子等。

秋天应该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食辛辣、烧烤之品, 少抽烟,少喝酒,以免加重燥气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 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所谓“食蜜不食姜”也。

应该多食豆类、新鲜蔬菜、 酸性食物,适量吃些苹果、柿子、柑橘、梨、葡萄和龙眼,以利于生津止渴,强化肝脏功能。

润肺养肺

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的有银耳、百合、柿饼、枇杷、莘荠等。而其中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李荠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

运动适度

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秋高气爽,最合适的运动还有登山,可以提高肺活量。爬山时,通过体验山中温度的变化, 可以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秋气肃杀,适量运动、伸展运化、收敛心神、接近自然、吸收天地精华。 用呼吸带动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 气血循环,自然活络,以适应气温变化,增强人体抗病 能力。

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故秋季宜适当早睡早起,与群鸡作息一致。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常常凌晨一两点才睡,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建议晚上10点以前入睡,早晨6点之前起床。 早睡有利于秋天葆养精血, 早起又可保持肺气正常的调畅运作。年轻人如果难以做到,也要尽量早点休息。

秋季之后,夜间气温逐渐凉爽,不再是夏天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人会相对容易入睡。睡前梳头、 听舒缓音乐等,有益于顺利入睡,相应提高睡眠质量。

春捂秋冻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让人体适应寒冷的锻炼,避免因多穿衣物导致过度汗出而耗伤阴液。二是根据“一气周流、左升右降”理论,肺气主降,如果人体温度过高,不利于肺气的下降。

但是“秋冻”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老人、孩童和既往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往往抵抗力较差, 不宜盲目遵从,应及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更要多加防护。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稻花香里说丰年”。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顺应秋季的特点进行养生,必将在收获的秋季收获满满的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健康」八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谈
由《伤寒杂病论》数个中医方剂组合出的清肺排毒汤,简单了解一下
秋季七大中医养生法则让你少生病
素食养生 | 学会这款冬季养肺膳食,让你滋润整个冬天!
《黄帝内经》健康长寿的最高准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