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后裔宁陵派三支的由来、分布 及谱系传承和现状
userphoto

2022.06.29 广东

关注

一、宁陵派三支的由来及分布

孔子33代孙德伦,字大经。 唐高祖武德九年,改封褒圣侯;太宗贞观十一年,诏朝会,位同三品。后因辽海兵变,山东寇乱,朝廷恐伤及孔裔,因商丘为上公(微子)封地,太宗命迁往宁陵阙里(孔集)。先后有两公三侯葬在宁陵孔集,由此便产生了孔氏大派宁陵派。

德伦(33,年七十八卒,葬褚堌堆村)公子二,崇基(34,年五十六卒,葬褚堌堆村祖墓东)、子叹(34,年七十九卒,葬褚堌堆村祖墓西),子叹子一贤(35,年五十九,卒葬祖坟西),是为宁陵派始祖。贤公子三,蕴、蒙、蓄(36),分别为宁陵派一、二、三支始祖,宁陵派族人分布在全国各地。

宁陵派三支始祖为蓄公,至五十二代之进公,皆居宁陵。之进公子三,泾、溢、湧(53),溢公出为“曹州教授”,是为曹县支始祖,主要分布在曹县西4公里孔道口周边,约14000人。泾、湧因“宁陵慌乱兵水相仍,褚堌村族人避难而去者不可胜计,不得己遂去宁陵寄居于宜阳嵩山...(清光绪谱)”。湧公后人五十六代希鲁公,元末明初客居南京,随朱元璋北伐后,返宜阳路经宁陵,被宁陵族人收留,遂奉旨授太常博士为林庙主钦。年七十五卒,葬商丘睢阳郭村东北孔楼。希鲁公即为商柘支先祖,商柘支约有7000余人。

留居洛阳的泾公、湧公后人,分布洛阳宜阳周边。

二、宁陵派三支的传承

根据目前可查文字资料记载,最早追溯到乾隆甲子年(乾隆九年)。据清·光绪商柘支谱(序附后)记载,乾隆甲子年商柘族人赴曲阜共修家谱;光绪六年,商丘孔昭德、孔宪锟和柘城孔继俊、孔昭然等族人赴曲阜呈恳重修商柘孔氏宗谱,该谱上接续清·乾隆谱,下续四代商柘族人,衍圣公孔令贻作序并钤盖印章;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修大谱,宁陵派三支传承自乾隆谱至民国谱秩然不紊,有些人认为误接宁陵派实是罔顾事实,信口歪曲。

三、目前宁陵派三支现状及与河洛派的谱系区别

(一)宁陵派三支现状

2009年版孔子世家谱已不存在宁陵派三支,原因是洛阳部分人以非常牵强的理由,在没有征得宁陵派三支族人意见情况下,擅自修改家谱传承,把宁陵派三支人从三十九代以后全部切续到三十八代的克符公之下(宁陵派三支三十八代是梅公)新立河洛派,致使一直传承的宁陵派三支不复存在。据很多家谱和曲阜世系碑记载克符失传,但也有谱记载克符公子二,温润、温和(截图附后)。之后,这种换宗立派的做法,立刻引起省内外大部分宁陵三支族人对这次换宗立派的高度关注,平时很少联系的商丘、开封杞县、山东曹县及洛阳新安等地宗亲突然自觉联系起来,纷纷提供资料,互相沟通,落实查证,除洛阳个别地方外,大家一致坚信宁陵派三支从乾隆谱到民国谱的不间断传承,是有依据的、祖先的传承,并不是某些人说的误入民国谱宁陵派。宁陵派三支人不认同属于河洛派克符公之后,所以现在大部分三支人正全力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正本清源,重修宁陵派三支家谱,修正09谱派别之谬误,以不愧先祖。

(二)宁陵派三支与河洛派谱系区别

宁陵派三支谱世系为:

德伦(33)→子叹(34)→贤(35宁陵派始祖)→蕴、蒙、蓄(36蓄为宁陵派三支祖)→从道(37)→梅(38)→与见(39)…,至52代,皆居宁陵。

河洛派谱系:

伯鲁(33)→德绍(34)→昌寓(35)→舜(36)→齐参(37)→克符(38)→与见(39)...,自38代至52代皆居洛阳孔寨。

为什么河洛派三十九代之后与宁陵派三支三十九之后基本相同,通过分析伊南支孔氏宗谱(曲阜档案资料,始祖为38代克符)可以受到启发。

38代克符公, 出生公元750前后,据伊南支家谱记载,克符公子二,温润、温和,传至71代,有40人,后失传。按照平均27年一代年计算,从38代到71代共33代,历经了约891年,也就是大概公元1641年前后,正是在明朝末年动乱,族人迁徙避难,无人顾及族事管理,致使伊南支(克符)失传。至清嘉庆年间,社会已稳定,约百年时间匆匆已过,40位71代克符公后人的后代,可以肯定大部都会在分布在伊川周边,请问失传的克符后人哪里去了?

通过分析和推测,71代的40人是不小的基数,一定有很多克符后人在伊川周边。嘉庆年间各地续修家谱,克符后人失续大约5代,族人一定会记得始祖是克符公,但由于动乱家谱无存,上代祖先丢失,续修家谱家谱已不可能。于是不得不接入了当地宁陵派支系,然后又将宁陵支系从39代接到克符名下,通过两次“嫁接”达到“续谱归宗”之目的,所以才出现宁三支和河洛共祖的情况。

反观宁陵派三支的商柘谱,至少从清乾隆年间至民国谱,传承一致。详细记载着众多祖先的取得功名、造福一方的事迹及生活印迹,记载着在那动乱年代守护林庙的艰辛,记载着诸多祖先卒葬的位置等等。宜阳孔氏宗谱记载,宜阳孔氏始祖为52代之进公,说明之进公首迁居宜阳,这是和宁陵三支的商柘族谱记载吻合。而在09孔子世家谱记载(由洛阳孔寨编制的谱系),52代之进公上下代居住在洛阳孔寨,和宁陵三支记载矛盾,如果居住在洛阳孔寨,52代之进公又怎样能成为宜阳孔氏始祖?如此矛盾可以说明,洛阳孔寨编制的09谱河洛谱系是不正确的,是人为编造的。

家谱承载着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的事迹及事件等,修谱有修谱的原则,修谱人员要有抛开名闻利养,以大胸怀、大格局,心怀对祖先和谱牒的崇敬去完成修谱世纪大业,修谱要存信阙疑,决不能东拼西凑,把存疑的问题写入家谱,不然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将是永远的罪人。“懂谱”才能修谱,“不懂谱”乱修谱,只能愧对祖先落得后代子孙耻笑。

2019年12月23日

附:1清光绪商柘支谱序(衍圣公孔令贻)

2.已发现克符公的谱系至65代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丘师院图书馆馆藏精品家谱推介(三)
彭城李氏!李鸿民!3年编纂700年家谱
编修家谱,怎么梳理老谱世系?
孟津的蒙古贵族后裔
家谱的体例(四)
繁衍生息600多年小村庄族谱续修 家风淳朴族人遍及各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