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清音听未了——唐天涯云山飞瀑系列作品赏析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水不仅是文化,还是音乐。西晋文人左思有《招隐诗》二首,有名句“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唐寅说,此中大有逍遥处,难说与君画与君。面对天地高妙、山水清音,历代文人雅士感慨不已,山水画早已成文人画的永恒主题。

(图一,唐天涯作品《观瀑图》)

唐天涯作品《观瀑图》图一】作于戊戌(2018)六月,是一幅浅绛山水。整体天际、云水大面积留白,山色云雾显得高亮、明丽,使得作品意境空灵、明快、淡雅,这无疑是暗示停船观瀑的主人公那恬适惬意的心情,当然这也是创作者此时心境的写照。

注意画面近景山石上,树枝挂满红叶,暗示是秋天,再加上山石清丽、色调明快,正是秋高气爽,此时泛舟江湖的确人生一大乐事。

注意构图,远景虽有云雾但露出的部分山体仍然清晰明丽,而云雾也那么弥漫,也符合秋天的特点;画面中央的山顶墨色稍稍加重,突出了山势的厚重和雄伟,也显得真实自然。

(图二,唐天涯作品《观瀑图》)

唐天涯作品《观瀑图》图二】作于己亥(2019),仍是一幅浅绛山水。

山色清秀,草木茂盛,云蒸霞蔚,这应该是夏季;

远处山峦巍峨,白云出岫,就那么轻轻的、缓缓的,漂浮,流动,真令人陶醉;

近处山石厚重,草木华滋,飞瀑流泉而下,激起水雾弥漫,正与远处的浮云相呼应;

此情此景,三五好友,临渊眺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不亦快哉!

注意画法,作者采用米点皴来表达草木的滋润和茂盛;山体勾勒皴点后,用墨水与石青混合敷色,突出部位再加淡赭石,使得山色显得潮润,且有自然的变化。作者在这些细节方面的处理,非常精细准确,入情入理。

(图三,唐天涯庚子春作品)

唐天涯庚子春作品图三】这描绘的是春天,但注意仔细品味,这应该是早春;整体还带着某种寒意,草木不那么茂盛,但绿叶开始出现,部分山花绽放,云雾流动预示着大自然内在的生机勃勃。

这幅作品最震撼的地方是中央山体——作者把山体拟人化的构造成一个仰天长啸的巨人,这个巨人的头部石块堆积,披麻皴予以突出,脖子部位是一群松林,胸部的山石也是披麻皴,两处流泉很像是双腿,傍边的高亮石块则是手臂;

左侧的山,背后的远山,则用斧劈皴勾点渲染,色调也偏淡,都是用来烘托这个巨人的高大形象,非常凸显——山神一般伟岸,傲然耸立,凛然神威。

这幅画或许可以命名为《山神》,其构思也许来自山神的传说,或许来自对大自然的敬畏,再加上如此构图、整个画法的变化自如,前后景的烘托,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惊人——气势神秘而雄浑,云雾山川各处局部仍然是自然而流畅,意境高远、超逸、疏野,令人回味无穷。

(图四,唐天涯庚子春作品)

唐天涯庚子春图四】这也是春天,但应该是仲春,山色开始潮湿,山顶的草木色泽深暗淡绿,云雾缭绕,飞瀑流泉。

为了准确的表达大自然细节入微的变化,这幅图上画法、墨法、水法,从远到近层层变化,信手拈来即恰到好处;

构图布局上,自左向右扩大,云雾流动,山体左上而右下,带来的效果是奇峰险峻

流云雾转,山体斜来,大自然那种律动动人心魄,虽然缥缈却很真实。

隐约间,有一条自下而上的路径,是山路亦或是心路?是否可名之曰《心路》。

(图五,唐天涯作品《飞瀑图》)

唐天涯作品《飞瀑图》图五】这幅应该描绘的是暮春时节

部分高亮山石及近处土地,用赭石敷色,以显示天气全面变暖,山川明丽秀美,草木茂盛;

远处山谷间,云雾弥漫而轻盈,近处飞瀑流泉,深涧白雾苍茫,注意主体山石部分并不那么潮润,还没进入夏天;

近处土地采用类似披麻皴之法勾画,以暗示树木正茁壮成长;

观景台上,四位高士已然陶醉在这山川、流云、飞瀑,陶醉于这大自然的天籁清音。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春服既成,三五好友,“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啊。

(图六,唐天涯作品《山水清音》)

唐天涯作品《山水清音》图六】作于庚子夏月,描绘的也是夏天的场景。

注意与图二《观瀑图》对比,虽然都是夏天,但表达主题和情绪完全不同——图二是观瀑,整体色调明丽淡雅,暗示人物的心情轻松愉悦,远、中、近三景隔着深涧云雾,体现观望之深远和高远。

图六《山水清音》主题是表达山川之自然韵律,色调偏深以表现山川之厚重;远处连绵而来的S型山脉,这是走势的韵律,山顶、山石错落的状态是表现大自然形态的变化;

三处飞泉而下,云雾激荡,交汇成苍茫野水,这是水的韵律;

画法多采用披麻皴点染,也在暗示大自然细节的律动。

山石苍润,草木华滋,万物峥嵘,清泉飞瀑,这是大自然无声的合奏。

(图七,唐天涯作品《仙山图》)

唐天涯作品《仙山图》图七】作于庚子冬月,纯水墨。山石硬冷,草木凋零,这描绘的也是冬天。

采取了S状构图——远山墨韵渲染而成,山峦起伏,遥不可及的模样;

连绵的山脉委蛇而来,近景和中景连通,与远处群山却难觅通路。

作者题名曰仙山,表面上是说远处有仙山,可以由近处开始,登山涉水去寻访仙山。实际是在暗示追求艺术,如同在寒冷的冬天,艰难跋涉,攀登不止,近处的路径清晰可见,但要登顶艺术仙山,尚不知路在何方。

寒冷的冬天,作者倾情笔墨,寄情山水以明心志,尽显文人情怀,令人感动不已。

(图八,唐天涯作品《山里人家》)

唐天涯作品《山里人家》图八】作于庚子冬月,浅绛山水。

气韵清爽,草木茂盛,山石明丽,野水静美,这描绘的应该是初秋。

山是一层一层的丘陵,有流泉而下汇入河水;

岸边是因为河水冲击而裸露的石块,大小不一;

桥连着山路,通向山里的村舍,路上行人姿态从容;

河中有人正驾着小舟顺流而下,奔向自己的航程;

近景草木茂盛,岸芷汀兰。

这显然是怀乡之作,这样的丘陵、河谷在秦岭北麓一带多见。作品整体色调温暖明丽,山水富饶,草木丰美,这是对故乡浓烈的情感。

那山,那河,小路,行人,村落,是魂牵梦绕的故乡,而我如同河中的孤舟,义无反顾,奔向自己的艺术人生。

总结】这八幅画之所以放在一起写,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线——山水清音在四季变换中的不同状态,也同时可以体味到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组宏大的山水乐章,随着四季变换,心志、情感、雅趣都交织其中,有秋天印象,有暮春舞雩,有夏日观瀑,有山神传说,有仙山明道,有怀乡温馨,真令人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纵观全体,作品各自自成体系,构思、布局、画法无不是浑然天成;笔墨技法、设色、草木点染,无不娴熟以至于化境,信手拈来皆是恰到好处;气息随山川、云雾流布天地,生生不息;意境超逸、高深、悠远,格调清奇、雅致,神韵惊人,堪称是唐天涯国画艺术的成熟代表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的笔墨极具气势,写出山水新皴法
山水国画精选20幅,收藏起来,临摹学习国画技法,都可以
“草木皴”第一人——著名画家黄馨胜“诡异山水”作品赏析
中国书画名家推荐:张志恒
清代画家樊圻9幅精品山水画作品赏析
樊圻清代小景山水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